瞿永生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卫生院 江苏淮安 223229
周围性面瘫分期治疗体会
瞿永生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卫生院 江苏淮安 223229
余在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进修期间,曾师从省名老中医、著名针灸学家吴旭教授,吴老针药并施治疗周围性面瘫有独到经验,余验之临床,总结整理如下。
临床资料:周围性面瘫89例,均为新患,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依据。年龄18-65岁,其中男52例、女37例。
急性期:发病15天以内。一、药物治疗:牵正散加味,寒证加防风、白芷,羌活,桂枝之品;热证加银花、连翘、桑叶、菊花之属。有病毒感染者加大蒲公英、地丁之类剂量。西药可用VB1、VB12混合后做远端穴位注射,可取足三里、阳陵泉等。各穴轮换,每周2-3次,效果比单纯肌注好。激素治疗并非必要,输液更无必要。相关实践证明大量输液对预后不利,几乎都有后遗症。二、针灸治疗:面瘫早期忌采用"鸡尾酒疗法"针灸、理疗、按摩、贴膏、拔罐等多管齐下,临床证明,早期频繁刺激,会使局部持续充血,反而不利于恢复。吴老认为早期针刺取穴宜少而精,手法宜轻,针刺宜浅,不宜提插捻转,不透穴,浅刺或点刺,不留针或少留针(留针以15分钟以内为佳),最好不使用电针,如用电针,宜疏密波5-10分针,轻微收缩。穴取,攒竹、阳白、下关、地仓、颊车、迎香,翳风、合谷、足三里、太冲等。据吴老经验急性期针刺时机越早,痊愈率越高,病程越短,见效越快。但宜健侧和患侧轮换针刺,或隔日一次效更佳。针方中,迎香穴吴老冶面瘫时,凡针必取,此穴乃民间秘方。宜用烧针法,针刺得气后,用酒精灯烧针柄10分钟,常可缩短疗程或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果。翳风穴、面瘫患者早期常有耳后完骨处疼痛,且面神经由茎乳突孔处发出。针刺此穴可消除茎乳穴孔神经炎性水肿,有助恢复。吴老针刺面瘫常以此穴为主。刺时向前45°角深刺1-2寸,注意刺激量宜大。远端穴足三理,吴老亦喜用。面瘫患者本乃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袭络所致,针刺足三里可匡扶正气,鼓邪外出,宗"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意。据吴老临床观察,眼脸闭合的早晚,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整个疾病预后,常规治疗若效不佳,可采用上下眼脸密集横向浅刺法,可提高疗效。另急性期配合耳背近耳轮处找浅静血管点刺放血,其效亦颇佳。三、调养:(1)是休息防止体劳.心劳.房劳,(2)是避风寒,出门宜带口罩,(3)是不食辛辣刺激之物,忌烟酒。(4)是调情志,对疾病有信心治疗,不生气动怒(4)面瘫口腔操,每天对镜练习两到三次,每动作做十次,如保持微笑,闭嘴,鼓腮,张口、抬眉等。
恢复期:发病15天至3个月,一、药物疗法:可用牵正散合桃红四物汤辨证加减,二、针灸治疗:此期针刺宜平补平泻,沿皮透刺,电针以高频连续波为主,每次30分钟,起针后可结合艾灸,闪罐,取穴由少到多,刺激由轻到重,局部穴透刺疗效比直刺好,如攒竹透丝竹空,阳白透鱼腰,颊车透地仓等。
后遗症期;病程3个月以上,一、药物疗法:牵正散合桃红四物汤,重用参芪术等及虫类搜风通络。二、针灸疗法:以补法重刺,取穴不宜多,电针连续波为主,重补足三里并结合温针三阴交。合谷、三阴交、太冲等针后留罐10分钟。局部穴可用浅刺补法,以促经气回复。面瘫6个月以上者,可配列缺、悬钟、陷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亦可配用背俞穴,取肝俞、脾俞、肾俞、气海俞等,体质虚者配合温针灸,针后沿膀胱经第一侧线拔排罐。如出现面肌痉挛、联动、萎缩等症状,宜立即停止所有治疗1-3月,有时可自然好转,或再轻刺3-5次多可很快治愈。
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口眼歪斜完全恢复(2)显效:口眼歪斜基本恢复(3)无效:口眼歪斜恢复不佳,甚至有倒错,面肌痉挛、萎缩等后遗症。
结果:治愈80例,显效8例,无效1例。
讨论:周围性面瘫中医认为与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以致风寒之邪,乖袭面部经脉阻滞面部气血运行,致使患侧面部筋脉肌肉弛纵不收,而出现口眼歪斜。本病虽小但治疗措施不当常留后遗症,急性期治疗尤为重要,本病治疗时机越早疗效越好,但要重视手法与取穴,早期取穴宜少,刺激要轻,针刺要浅,手法过重可加重病情,甚至可致"倒错"。急性期采用中药辨证施治,配以针刺,可有效消除面神经茎乳突孔炎性水肿,促进局部经络气血运行。据研究针刺面瘫局部穴位,可增强肌肉收缩,恢复神经传导,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后遗症期虽难治愈。但若措施得当,从督脉及背俞穴入手,调整整体阴阳气血平衡,以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平衡,从而恢复面部神经功能。
R743.34
B
1009-6019(2014)10-0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