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理念下的教师教育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践探索

2014-03-24 06:09项国雄
中国大学教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师范生立德树人

项国雄

摘 要:为了解决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在内容上、功能上、方法上的局限性,我们以“立德树人”理念为指导,构建了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学术维度和价值维度的体系,并通过对实践教学规律分析,提出了以“师德提升、师能发展”为主线的三层次四平台的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的构架,并予以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拟从相关问题提出、平台建设策略、相关问题讨论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师范生;实验教学平台;教学实践能力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认为,“立德树人”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德育为先,德为才之帅,立什么样的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树立“中国心”、传承“民族魂”,着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二是能力为重,能为才之要,怎么培养人。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面向全体、促进人人成才;个性发展、培养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促进人才持续发展;系统培养、促进协同;倡导多元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着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德树人”也意味着“立德”是“树人”的根本,只有“立德”才能“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之责。

据此,我们以增强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师德提升、师能发展”为主线,科学构架和建立了学校“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为我校实施基于大学—中学的“三层五段七化”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改革打造实践平台。自2008年启动以来,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师范院校传统的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有:

1. 从内容上看,重单一技能训练,缺乏对师范生实践能力全面培养

师范院校一般都把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定位于教学基本技能训练或教学基本功,目标顶层设计就是着眼于作为教师必备的写规范字、说普通话、会语言表达等简单技能的获得上,其内容局限在传统的教书匠式的教学技能方面,一般都把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一画(简笔画)一话(普通话)和模拟课堂教学作为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训练的核心内容,进行强化训练,把师范教育视为学习和掌握这一内容的“技术学的一种形式”的原则体系或操作规则,导致严重的技艺化风险。

所谓“学高为师”,指的就是在专业上出类拔萃、教学上业务精湛、特长上人工巧匠。因此,从智力和技术层面上看,教师是“三专业”:一是学科专业能力;二是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包括:教师基本技能(三字一画一话、模拟课堂授课)、教学基本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策略能力、观察感悟能力、教育技术能力、专业合作能力、表达展示能力、批判反思能力、教学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持续发展能力,人格魅力和爱心);三是个性特长潜质。

因此,我们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要着眼于学科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学基本技能和教学基本能力)、个性特长三方面全面发展,并努力构建有利于师范生这三方面能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2. 从功能上看,重教书匠式训练,缺乏对师范生价值追求和道德品行的塑造。

近年来,由于对“实践取向”的片面理解,一些师范院校几乎充当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机构的角色,把师范教育定位于“讲台上的操作能手”,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主要局限在对教师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的强化、实训,一味的技能实训导致高校教育学院和各专业学院高水平学术及教学资源边缘化且沦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风险,把培养教师工作视为培养专业教学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而非做到“育人”,缺乏对师范生价值追求和道德品行的塑造,忽视未来教师气质的培养和教师文化的熏陶。

依据“立德树人”理念,大学教育必须是“成人”和“成才”兼顾,既坚持“育人”,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高综合素质、人格健全、有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又做到“成才”,把学生培养成专门化、专业化、应用性的“人才”,换言之,人才培养不单是一个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技术问题,而更为重要的是一个提升素质和塑造人格的价值问题。这对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座右铭的师范院校尤为重要。我们强调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不是“制器”、以“技”造物,而是“育人”、以“文”化人。师范院校不是教学技能培训的机构,不是培养教书匠,而是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摇蓝,培养有灵魂的“教育家”。因此,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应包含学术追求和学术能力培养的学术维度、价值追求和道德品行塑造的价值维度两方面,是能力培养和师德教育的兼顾。“身正为范”,指的就是师范院校的师范生不仅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出类拨萃,更要有良好的自我修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成为后学者的师表。因此,我们认为,价值维度主要包括:教师职业思想道德、教师职业理想信念、教师职业人格修养三方面。结合前述关于技术层面能力构成,我们概括形成了“善真毅美健”五字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体系。

综上所述,师范院校必须建立有利于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学术维度和价值维度共进的发展环境,构建以“师德提升、师能发展”为核心、培养堪为“人师”的教育家成长平台。

3. 从方法上看,重单一操练和强化模拟训练,缺乏情境化实践体验

长期以来,师范院校为培养师范生教师基本技能(三笔字和普通话)和教学基本能力(模拟课堂教学),纷纷建立了书法训练室、粉笔和板书训练室、普通话训练与测试室,以及微格教学系统。对于三笔字和普通话,主要采用基本标准化对比的反复操练和强化训练的方法来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对于模拟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微格训练法,通过持续的模拟授课—录像—分析—矫正—再授课—再录像—再分析—再矫正的反复循环,实现教学行为规范的目的。这种训练环境和技能强化方法,导致只获取零散低层次短期效果经验,消解了理论指导效果且远离优质教学资源应用,致使除教师基本技能外其它教学实践能力不足,也阻碍师范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师范生创新项目、创新研究无法实施,教师科研成果无法成为实践教学内容或项目,严重阻碍了师范生创新能力发展。对价值维度的道德品质、理想信念、人格修养等更是束手无策。

实际的教学情景非常复杂,需要特定的解决办法,作为教师无法做到一劳永逸。为此,师范院校必须创设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真实课堂情境,组织师范生开展基于情境化、项目化、创新性的实践体验,通过观察、实践、创造、体验、感悟、反思、合作、交流、讨论等发展实践能力。同时把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师德修养结合起来,传递正能量,追求“真善美”。

因此,师范院校必须加强情境化、项目化、创新性、思想性、文化性教师教育实践载体建设,促进师范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是一个包括学术维度和价值维度的完整实践教学能力体系。因此,为了加强师范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师范院校需要围绕“师德提升、师能发展”两个维度,构建“师德教育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体验、学科专业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拓展”四位一体教师教育实验教学平台。

二、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策略

通过上述深入分析,我们构建了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体系,解决了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平台建什么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将探索怎么建设以及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

1. 研究实验教学内在规律

深入分析,我们发现实验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实验性质看,具有层次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从实验方式看,具有多样性:观察、示范、模仿、操练、强化、亲历、体验、探索、合作、交流、反思;从实验情景看,具有多维性:简单化技能训练、模拟化强化实训、情景化项目化综合实践、创新性探索性课题研究;从实验目的看,具有递进性:简单技能、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因此,“中心”的设计、教学组织、实验实施等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活动。

我们认为,设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环境和支撑平台时要把握“知行思”三个要素,努力做到由技能训练到能力发展的跨越。为此,我们提出了从技能训练到能力发展的实验教学三层次递进路径。其主要观点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由外在向内在的递进式发展过程,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发展也是一样,经历接触到了解、认识到模仿、训练到实训、亲历到体验、整合到感悟、内化到超越的过程,即: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形成经历了认知→体验→内化三个递进层次。

认知:通过读解与示范、观察与观摩、见习与咨询等,使师范生了解和初步把握中学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心理咨询等方面工作流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实践、实训、教育实习、感受、体验等强化手段,使师范生掌握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

内化:通过对话、交流、讨论、互动、合作、叙事、反思等,使师范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超越技能,提升和发展能力,成为反思型、研究型教师。

从认知到体验再到内化,是实践能力递进的三个层次,认知层面是对相关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体验层面是对相关技能的模仿、训练、强化、熟悉、整合,实现“外化于形”;内化层面是既掌握技能又超越技能,把技能内化为能力和素质,实现“内化于心”。

为此,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要把握师范生实践能力发展的“认识、体验、内化”三层递进路径,针对每类平台构建层次递进的实验室结构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实践项目体系。

2. 构建实践教学支撑平台

基于上述认识,结合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实际,我们提出以“师德”和“师能”为主线,建立与“认识、体验、内化”三层对应的“师德水平提升”、“教学基本能力发展”、“学科探究能力发展”、“教师特长拓展”四位一体的实验教学平台。每个平台针对“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三种实验类型,分别构建了与“基本技能强化训练”、“教学基本能力模拟实训”、“教育创新能力情景实践”三层对应的若干实验室(详见下图)。

师德教育能力提升平台。整合相关资源,建立红色教育资源库、红色经典影视库,教师电影集、感动中国人物资料库、最美乡村教师视频库、优秀教师成长报告等资源库,并配备现实道德情景化专题测试软件,打造师德教育能力提升平台。实验室通过观摩与报告、研讨与交流、对话与访谈、演讲与辩论,情境化道德两难问题思辩、碰撞与反思,实现提升师范生师德水平,增强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师德教育实践能力。

教学基本能力发展平台。以微格教学系统为基础,并与若干省级重点中学教室联网,打造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平台。实验室通过观摩与报告、案例与研讨、微格模拟实训、项目驱动、情境化实践、创新项目研究等,实现教学基本技能、教学基本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等教师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学科探究能力发展平台。整合相关专业学科教育实验室,建立理化生和心理探索实验室,打造学科探究能力发展平台。通过理化生和心理健康实验教学与研究,实现学习相关学科实验教育方法、掌握讲解实验课、研究实验教学、开展相关学科研究和探索,做到“学、做、讲、研”相统一。

教师特长拓展平台。整合相关专业实验室,建立教师特长拓展实验室,打造教师特长拓展平台。通过测评、分析、指导,以及强化、模拟、情境化实践,充分发展师范生个性特长,塑造未来教师的魅力。

3. 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建立实验教学体系。按照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践、创新性实验的三层次实验类型要求,构建了 “教学基本技能强化训练”、“教学基本能力模拟实训”、“教育创新能力情景实践”三层次的教师教育实验教育体系。形成了包括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含研修团队、创新研究、实验室开放基金、创新技能竞赛等)三类实验的实验教学项目库。建立了涵盖通识教育类、学科教育类和教师教育类三大课程模块的实验课程体系。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重构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体系和模块,完善实验教学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设立团队研习、创新性项目、学术竞赛、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等创新性课程模块,对学生创新实验成果、专业竞赛成果等认定学分;建立了第一课堂学分与第二课堂学分相互调节、冲抵的制度;面向师范生设立实验室开放基金,实施“正大学子”师范生人才培养计划,开设“未来教育家”、“学科教育专家”实验班和“研习团队、特长拓展”培养计划。创新实验教学方法,采用基于实践、基于体验、基于情境的教学方法,开展案例教学、项目牵引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大作业教学,做到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师德修养、人格完善互为渗透。设计基于创新过程和创新成果的学业考核体系,使之成为促进学科创新能力发展的有力工具。

建立了科研促教学机制。坚持科研促进教学,充分发挥中心优势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大力推进科研反哺教学。一是建立鼓励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其科研课题的激励办法,以教师科研课题引导学生创新实验;二是建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的激励办法,让学生在帮助教师收集资料、分析数据、设计与开发作品,撰写研究报告等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中熟练掌握实验方法和研究步骤,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三是建立教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内容和实验教学资源的激励机制,支持教师将科研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引到实验教学中,丰富实验内容、方法、手段和资源。

建立开放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实行开放管理、开放运行,建立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支持学生自主确定实验项目、自主组织实验团队、自主选择指导教师、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选择实验材料、自主实施实验过程,全天候为学生自主实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相关问题探讨

中心积极发挥育人功能,为师范生师德锤炼、信念养成、人格塑造,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项目、方法、途径,有效地促进了师范生全面发展。随着实验教学的进一步深入,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一是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学术维度和价值维度如何兼顾。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体系中包括学术维度和价值维度如何获得更广泛认同?如何在促进师范生智慧能力发展过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如何将价值维度内容标准化,并设计成具有操作性、可测量的项目,这些需要构们深入探索。

二是如何实施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常态化。目前,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还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验课程、观摩、见习、模拟实训、教育实习等。自主实验、创新项目实验、挑战杯等,普遍性还不够。如何使师范生充分利用“中心”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师范生基本技能、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发展常态化、自主性,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是如何增强各层次实验教学内容的关联性、递进性。我们根据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和探索性实验,建立了“基本技能强化实训、教学基本能力模拟训练、教育创新能力情境实践”三个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如何设计各层次实验项目以增强其内容的针对性?如何加强实验层次的递进性?如何丰富教学基本能力模拟训练和教育创新能力情境实践项目?如何开展基于实际情境的创新性实验与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实验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等,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四是如何从教书匠式的技能训练转变为教育家的能力发展。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般都是将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定位于三字一话一画、课件制作、说课等方面,过分强调师范生基本技能,着眼于狭隘的“教书匠”技能训练,忽视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反思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如何设计相应的实验项目;如何组织实验教学;体验、互动、合作、反思如何贯穿实践过程,如何形成螺旋递进式,如何激励使师范生持续坚持,都需要我们努力探索。

五是如何实现从认识到体验再到内化的迁移。实验教学需要理论指导,从技能训练到能力发展是如何发生的,师范生的实验教学、师范生的实践活动有什么规律,感知、认识、体验、感悟、合作、反思如何关联,认识如何内化为能力等,有待我们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并借助多学科理论加以探讨。

[责任编辑:吴芳和]

猜你喜欢
师范生立德树人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教育部:公费师范生离校前全部落实任教学校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建立公费师范生转入与退出制度正当其时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