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理论对教育游戏设计的启示

2014-03-24 01:44孙加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22期
关键词:客体意图层级

◆孙加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游戏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为了设计出更适合社会需求的教育游戏,国内外学者将一些相关理论应用到教育游戏设计的开发活动中。活动理论,是研究一定社会文化历史情境下行为活动的理论。社会性是活动的本质属性,为教育游戏活动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1 活动理论的主要思想

活动理论起源于苏联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的文化历史活动理论,先后经历了列昂捷夫(Leont’ev)和恩格斯托姆(Engestrom)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部分共享客体的两个活动系统的交互的活动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活动理论的哲学基础。活动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人类活动是个体与社会文化历史环境下的人或事物之间的双向交互的过程。活动理论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的分析单位——活动和活动系统 活动理论的基本分析单位是活动和活动系统。恩格斯托姆认为,活动系统包含六个要素,其中,主体、客体、共同体是三个核心要素,工具、规则、劳动分工是三个中介要素,而核心要素通过中介要素联系起来,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从此图可以看出,首先,活动是指向客体的;其次,主体是通过中介间接作用于客体的;最后,活动是群体意义的行为活动,因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紧密协作的群体,仅仅个体的行为活动是少见的,人类的行为活动离不开所处的社会大环境。

活动具有层级结构 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是有意识的过程,包括一连串行动,行动又包括一连串操作[1]。活动(activity)指向的是动机(motive)水平,由一系列的行动构成。行动(action)指向的是目标(goal)水平,行动是有意识的,行动最终分解为一系列的操作。操作(operation)是无意识的,它是用来实现行动目标的,受环境条件(condition)的限制。

意识与行为的统一 活动理论认为,人的意识和行为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人的意识的发展是在人的外部行为活动中获得的,而人的意识又对人们的行动进行引导。因此,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意识与行为是统一的。

活动具有意图性 活动理论认为,活动具有对象性和意图性,行为活动都是指向一定客体的。人类无论进行什么样的活动,都具有一定的目的和意图,都需要作用于一定的客体,而作用的客体就是活动的方向,也是活动的意图所在,没有客体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也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

活动具有中介性 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指的是主体与外界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这种交互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中介工具间接交互的。中介工具可以是物质工具,也可以是精神工具。维果斯基将这些中介工具称作为人工制品,认为这些工具是在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然后又为社会生活服务的。

2 从活动理论视角重新审视教育游戏

从活动理论看,教育游戏是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活动。维果斯基也强调“假设游戏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活动”[2]。依据活动理论,可以把游戏中玩家的学习行为当作活动来分析,是设计教育游戏的恰当的理论框架[3]。

活动理论认为,活动系统由主体、共同体、客体、工具、规则和劳动分工六个要素组成。相对应地,游戏活动要素也可以从这六个方面进行分析,那么,教育游戏活动系统也包括游戏角色、游戏群体、游戏任务、工具、游戏规则、游戏分工六个要素。

1)角色,指的是参与游戏活动的主体。

2)游戏群体,指的是游戏进行过程中,参与游戏活动的所有角色。

3)任务,指的是角色需要完成的最终任务,其还包括一系列子任务。

4)工具,指的是游戏过程中使用的道具系统。

5)规则,指的是约束角色执行游戏行为的一套准则。

6)游戏分工,是指不同的游戏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综上所述,教育游戏可以被定义为:学习者在蕴含教育目的与内容的社会文化历史虚拟情境下,借助于中介工具,依据一定的游戏规则,独自或与其他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社会性交互活动。

3 活动理论对教育游戏设计的启示

强调教育游戏的双重建构性 活动理论认为,活动应包括相互联系的个体层面和社会层面。个体的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发生在一个更大的历史、文化情境中[4]。活动具有社会性,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群体,社会中人的生活方式从本质上讲就有群体性、协作性的特点。因此,基于活动理论的教育游戏设计强调设计的双重建构性,“群体和分工”是活动的社会性的主要体现。

注重教育游戏的完整性 活动理论认为,活动是具有层级结构的,它包括三个层级:活动、行动、操作.这三个层级与动机、目标、条件是相对应的。活动由动机驱动;行动是动机的组成部分,以目标为导向;操作指的是为完成行动所进行的操作,操作的实现需要一系列条件。因此,一个完整的活动需要三个层级,忽视任意一个层级都是不完整的。在教育游戏活动设计中,也可以根据这三个层级对游戏进行设计,为教育游戏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框架。

强调教育游戏的意图性 活动理论认为,活动以目标为导向,具有对象性和意图性。当意图还未执行之前,需要对行动进行计划,行动由意图启动,指向的是活动客体,为活动的设计指明了方向。在教育游戏设计中,应以目标为导向,游戏中玩家行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去达到自己的意图,这就需要以活动的意图为指导方向对教育游戏进行设计。

体现教育游戏中学习者的主体性 活动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过程,而应当是意义的形成和构建过程[5]。活动是主体与外界环境进行主动交互的过程,而这种互动其强调的是学习者以独自或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形式主动参与到活动中,积极进行有意义的知识构建,发展认识兴趣,培养独立性和合作能力。在教育游戏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主体性,依据学习者的生活学习经验、兴趣特点,设计符合学习者个性特征的游戏,尽可能地让玩家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增强游戏的交互性和沉浸感。

4 总结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教育游戏设计的好坏是教育游戏开发和成功应用的关键。活动理论,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历史分析模式,它关注的不是知识状态,而是人们参与的活动、他们在活动中使用的工具的本质、活动中合作者的社会关系和情景化关系、活动的目的和意图,以及活动的客体和结果[6]。活动理论为教育游戏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为以后教育游戏设计提供了一种理论支持。

[1]Jonassen D H.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Berk L E, Winsler A. Scaffolding Children’s Learning: Vygotsk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M].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1995.

[3]赵海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游戏设计的启示[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5):67-69.

[4]项国雄,赖晓云.活动理论及其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05(6):9-14.

[5]程志,龚朝花.活动理论观照下的微型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1(4):21-16.

[6]乔纳森.重温活动理论:作为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的框架[M]//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郑太年,任友群,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客体意图层级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