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强能力建设 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2014-03-24 20:33谢和平
中国大学教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四川大学课程体系课程

谢和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就是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近年来,四川大学提出了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和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的“323+X”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国家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我校下一步的教学工作重点,就是以‘学为中心,进一步完善和落实“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一、“323+X”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什么是四川大学的教育?四川大学应该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通过近十年的探索,我们认为,四川大学应该是一所实施精英教育的学校,是一所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学校,是一所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自由全面发展的学校。为了真正实现四川大学的教育,学校提出并构建了“323+X”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323”中的第一个“3”,就是四川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三大类体系:第一类是国家建设方方面面都需要的综合创新人才,这类学生大概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0%左右。第二类是拔尖创新人才,大概接近学生总数的10%左右。他们本科四年的课程要用两年半的时间修完,然后到国外培养一年,最后半年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在这个培养过程中我们也有相应的淘汰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三类是“双特生”,就是在某一学科领域有特殊兴趣、爱好和特殊专长、潜质的“奇才”、“偏才”、“怪才”。国家需要综合创新人才,也需要很专业的人才。有些学生由于高考失利导致分数不够而无法进入四川大学学习,有的虽然考上了四川大学但被调配到了他们完全不感兴趣、不喜欢的专业。对于这类学生,如果他们确实有某一方面的学科特长和潜质,能够通过我们的自主招生“双特生”选拔或者是在校生“双特生”选拔,就可以让他们进校、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学校给他们安排相应的导师指导,让他们围绕爱好的专业进行学习,充分挖掘他们的天赋、潜质,使这些“双特生”努力成长为出类拔萃的特殊专门人才。

“323”中的“2”就是“两阶段”。过去,各校一般是把大学四年的课程平均安排,大一的课程往往排得很松,大三、大四有大量的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而此时学生面临着就业或者考研。现在,我校提出把本科四年的课程分成两个阶段,尽量把基础素质教育课、专业基础课安排在大三上半学期之前,特别是第一年的课程排满一点,在本科前两年半完成“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从大三开始,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在这一阶段,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让学生想学什么就能学到什么。

“323”后面一个“3”,就是支撑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的三大类课程体系。目前,国内大学的课程体系基本上都是学术型的,几乎都是课本到课本、课堂到课堂的教育。我校将建立10000门课程,让每个学生进入四川大学以后都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课程。为此,学校把课程体系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学术研究型课程体系,就是针对今后想从事学术研究、想考研、想做科学家的学生,让他们提前进课题组、进团队、进实验室,尽早参加科研训练。现在,我们已经开了4000多门学术型课程,目标是要开设5000~6000门,包括学术前沿探索课程、新兴交叉学科课程等。第二类是创新创业探索型课程体系,主要针对今后想创办公司、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这个课程体系,进行一些创业的尝试和异想天开的实践。在这个课程体系里面,学生可以学到怎么当高管、怎么办企业,能够了解当高管、办企业应该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目前,我们这类课程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因为大多数老师都没有创业经历,毕业以后都是从课堂到课堂、从学校到学校,讲课也是从教材到教材。所以,我们要聘请一些企业高管、社会贤达和杰出校友作为学校的兼职教授,来给学生讲一两门课,就讲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自己创业的体会、讲经营管理的具体案例。这类课程要开设2000门左右。第三类是实践应用型课程体系,主要是针对毕业以后要开始承担家庭责任、想先就业的学生,让他们提前进入实习基地、产学研单位,积累社会实践经验,重点培养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这类课程要开设1000~2000门。这三大类课程加起来,将达到10000门左右。

最后的“X”,就是若干个支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项目,例如我们已经实施的小班开课、互动式教学、学术社团建设、“万门课程”建设计划、非标准答案考试、理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等,这是一个不断扩充的开放体系。同时,我校也在不断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推动这些项目顺利开展。2013年,我校教学经费投入就达到了1.28亿元,凡是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学院都获得了相应的经费支持。

以上内容,就是“323+X”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内涵。这一体系符合目前国家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特别是我们实施的个性化教育,体现了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二、具体工作思路和举措

要真正落实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323+X”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就需要我们强化三个方面的要求,提升能力,形成制度。

1. 强化精英教育的要求

一是要真正做到小班开课。从2011年开始,我校在本科新生入学时就已经按照25人左右的规模编班。尽管目前国内很多著名高校都没有这么做,但我们仍然下了很大决心、花了大力气去做,目的就是要在四川大学真正实现精英教育。如果我们仍然实行大班开课,就无法实现教与学互动、启发式授课,就谈不上精英教育。

对于大学而言,培养人才始终是第一要务。尽管进行小班教学改革所需要的教学成本要翻一番,但我们愿意投入,也已经投入了大量经费。学校进行小班开课的目的是要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效果并不理想,物理意义上的小班已经建立了很多,但小班开课的目的和宗旨还没有真正达到。所以,学校下一步要进一步强化小班开课,强化互动式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英教育。

精英教育是什么?精英教育不是贵族教育,不是个别人的教育,而是要把最好的教育资源提供给每一位学生。精英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小班开课、启发式讲授、批判式讨论、非标准答案考试等改革,都是实施精英教育的具体环节,最终目的就是要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国外一流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剑桥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世界名校的精英教育,并不是通过学校召开大会提要求、制定文件作规定、设立督导组进行督导、以岗位考核来评估等手段实现的,而是自然而然地就体现在老师们每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从课程开始到期末考试结束,始终都对学生严格要求,每一次课都会给学生布置作业,平时作业要计算成绩。学生每一次作业答案不能出现雷同,他们只有亲自去查阅资料才能完成。所以,学生平时不可能逃课,也不能单凭期末考试分数就可以及格。当每个学生都不得不努力学习的时候,学校自然也就不用在每次考试的时候,想尽各种办法防止考生舞弊、抄袭。因为只要有学生的考试答案出现雷同,就意味着他们都没有成绩。所以,我校鼓励每位老师都能够主动参与到小班化教学、非标准答案考试等教育教学改革当中,进一步推动学校的精英教育。

二是要大力促进科教结合。从2003年起,我校就已经实施了“三进”、“三结合”改革。“三进”,就是鼓励学生从大三开始进课题组、进实验室、进科研团队,使学生都能尽早去感受科研氛围,培养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三结合”,就是鼓励每个老师都能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程与课题相结合、研究团队和教学团队相结合,真正把国际前沿的学术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目前,我校的科研总经费已经超过了18亿元,有1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60多个省部级实验室,拥有价值超过13亿元的实验仪器设备。我们已经专门制定了鼓励政策,使所有的科研资源、实验仪器设备资源全部面向本科生开放,促进学生更多地参与科研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些改革举措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推进落实的力度一直不够,关键就在于要建立一套能够鼓励科教结合的激励机制和奖励政策,确保通过开放实验仪器设备资源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三进”、“三结合”落到实处。

三是要加快推进交叉学科专业建设。目前,我校启动建设的“数学—经济学”交叉学科试验班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其实,几年前我就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学科交叉培养,建设一批像“数学—经济学”这样的交叉学科专业。在国外,医学生都是先在综合性大学学习4年以后,再经过严格选拔进入医学专业学习;法学人才的培养也是如此,只有本科生当中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被选拔到法学专业学习。我校若能把文理工医学科的优势专业联合起来进行交叉培养,就会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学科视野,也会有更强的后发优势。现在,我校只建立了几个交叉学科专业,下一步要进一步扩大交叉培养专业试点,力争建设15~20个左右的交叉学科专业,加强对学生的学科交叉培养。

2. 强化个性化教育的要求

一是加快推进万门课程建设。我校实施个性化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四川大学都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教育,最关键的是需要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支撑。目前,我校已经开设了5000多门课程,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5年左右,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10000门左右的课程,提供给不同类型的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包括5000~6000门学术研究型课程、2000门左右创新创业探索型课程、1000~2000门实践应用型课程。特别是要重点建设好MOOCs等国际化优质课程,以及聘请企业高管、杰出校友和社会贤达讲案例、讲体会的创新探索型课程,努力构建个性化、开放式、国际化的万门课程体系。

二是进一步加强特长生培养。从2009年开始,我校以破格录取高考“甲骨文考生”黄蛉同学为契机,进行了“双特生”选拔培养的改革和探索。对于那些有特殊兴趣、爱好和特殊专长、潜质的学生,学校通过选拔测试让他们转入能发挥自己兴趣、特长的专业,并且实行“一对一”的导师制培养,专门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质。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发展,既需要通才,也需要专才。所以,如果有学生在某个方面有特殊的兴趣、在某个领域有特殊的专长,我们就应该打破常规进行重点培养、特殊培养,努力为每个学生潜质、特长的发挥和发展创造条件。

三是着力创新第二课堂。对于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我校已经召开了几次会议专门进行研究、布置。过去,我们只是把学生社团的建设作为团委的一项工作。现在,我们要把学生社团作为学校第二课堂的有效载体来打造。这样,每个学生在学好本专业课程之余,都可以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去真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充分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质。目前,学校已经成立了227个学生社团。下一步,我们希望能增加到500~1000个,真正使这些社团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情商胆商的俱乐部。社团不能只是学生自己开展活动,关键还要有老师进行指导,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给指导老师计算工作量,给他们一定的课时费或者劳务报酬。同时,学校也将拿出专项经费用于支持社团发展。我校已经设立了5000万元的四川大学学生创业风险基金,鼓励学生去创新创业、异想天开。

3. 强化高水平国际化教育的要求

一是进一步加大学生联合培养的力度。我校一直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国际化教育,我们的目标是力争使四川大学在校本科生至少有一次海外交流经历。目前,学校每年到海外交流的本科生只占全校本科生总数的1%左右。因此,我们鼓励每个学院、每个学科都能大胆地去跟世界一流大学谈合作,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开展“2+2”、“3+1”等联合培养项目,更加重视和加强国际化教育。

二是进一步推进国际课程周。从2012年开始,我校利用暑期实施了国际课程周,邀请国外大学著名的专家、学者为本科生开设全英文国际课程,组织了不同学科的“国际交流营”。2013年暑假,第二届“国际课程周”吸引了来自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50多位外籍教师和300多名外国留学生到四川大学进行交流。邀请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外籍老师开课,核心就是要真正使四川大学的学生都能在校园里直接聆听世界一流学术大师的课程,都能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就必须使学生具有国际交流的能力和本领、拥有参与国际交往的经历和胆识。

我校一直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学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举办的夏令营、冬令营,同时,为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困难的学生创造在学校校园里直接与国外一流大学学生对话、交流的机会和平台。例如在2013年国际课程周期间,建环学院的学生跟外国留学生一起参与了成都市城市建设规划评估项目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们要继续开展好国际课程周,不断扩大活动的体量和范围,让更多国外一流大学的外籍教师给我们的本科生上课,让更多的外国留学生与我校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研究、交流和讨论,真正提升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和胆识。

三是加大高端外籍教师引进力度。面向全球招聘一流教师,也是四川大学加强国际化教育的重要方面。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实施高端外籍教师引进计划、全职外籍教师聘任计划,力争使编制内外籍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5%~10%、总人数达到200位以上。目前,学校已经引进了31位高端外籍教师、67位全职外籍教师。我校以7万美元年薪,聘任了美国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的Garen教授,每年在四川大学全职工作半年。在聘任合同当中,第一条就明确要求Garen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其次才提出了科研方面的要求,即在四川大学期间的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以本科教学作为首要条件,加大高端外籍教师的引进力度,鼓励各学院以国际化的视野和胆魄,面向全球招聘一流教师,建设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四是进一步扩大留学生规模。2012年,我校与成都市共同出资2000万元设立了“海外留学生基金”,为到四川大学留学的外国留学生提供奖学金。我校将逐步建立20个左右面向全球招生的全英文授课专业,面向全球招收一流学生,力争使学校留学生的规模达到在校生的10%左右。此外,我校还要打造一批在线全英文授课的精品课程,进一步提升学校本科教学的国际化程度和水平。

4. 全面提升教与学的管理能力

一是着力提升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我校实施国际化教育后聘任了很多外籍教师,这对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考虑和完善教学管理工作的细节,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例如在每学期第一堂课时,学校应该专门安排一些工作人员,为外教上课提供相应的引导服务,并且为每位外教提供一份全英文的学生名单、课程背景介绍,以及所在学院和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联系方式,等等。同时,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部门都应该去培养、引进几个能够提供全英文交流和服务的工作人员,为外籍教师提供全英文服务引导。

二是着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现在,我校鼓励和要求老师都要实施互动式教学、启发式讲授、非标准答案考试。其实,在国外一流大学,每个老师都已经把进行互动式教学、非标准答案考试,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和自己的基本习惯。相比而言,过去我们从来没有这样的要求,我们的老师也没有形成这样的习惯。我校要实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的目标,一方面需要每个老师都能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研究和改进教案、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上面;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很努力、很投入,但教学能力和水平不足的老师,学校要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培训,帮助他们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我校将充分发挥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共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作用,对全校每位老师,首先是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互动能力提升方面的轮训。此外,学校将通过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共建的“川大—匹兹堡学院”,引进对方的教学理念方法、教学互动过程、教学设备手段,并让教师们去观摩、学习和借鉴。下一步,我校教学管理部门将全面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努力培养每个老师实施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的教学能力和习惯。

5. 构建完善鼓励创新的本科教学评估与激励制度

我们要实施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就会比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应试教育要多付出几倍的精力和工作量。那么,怎么来评估老师付出的精力和投入、怎么来科学合理计算工作量、怎么来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对于督导组专家来说,怎么来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估机制,怎么进行课堂教学的全面督导评估?这些都是我

们下一步全面落实“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所以,建立一套鼓励创新的本科教学评估与激励制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措施要推进,还有很多工作要落实。

一是领导要重视。本科教育是一所大学真正的名片,本科生培养质量是一所大学真正的声誉所在。抓好本科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基本责任。对于“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学校一方面要进行全面布置和推进,一方面要专门立项,对积极推进本科教学改革以及改革效果突出的学院投入经费支持。2013年,学校投入本科教学的专项经费达到了1.28亿元,有的学院争取到了1000多万元经费支持,而有的学院只有几十万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各学院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存在较大差别。所以,领导重视的关键就在于要提高每位院长对本科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要促进各学院之间能够相互比较、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真正引导每个学院都能更加重视和加强本科教学工作。

二是要加大投入。校院两级领导和每位老师在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学校在经费上的投入,是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的基础所在。校院两级领导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本科教学工作当中;每位老师要全身心投入课堂,把老师作为自己的第一身份,把上好每节课作为第一要务,把关爱每个学生作为第一责任;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投入力度,尽全力保障本科教育教学工作。

三是要鼓励创新。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和要求,按照一流大学的高标准、高要求,进一步加强自律和自信,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创新学校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推进和落实四川大学的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自由全面发展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责任编辑:夏鲁惠]

猜你喜欢
四川大学课程体系课程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许钰灵作品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族图鉴入馆藏
简析语言习得机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无臂考生高考考出603分被四川大学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