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鼻内镜在门诊治疗耳鼻喉疾病的应用效果
李慧
目的 探讨鼻内镜在门诊治疗耳鼻喉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额镜检查法,对全体患者的发病部位进行例行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程度。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的患病情况进行早期诊断。然后,使用鼻内镜做深入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对比前后两种方式诊断结果的准确率。结果与额镜检查相比,鼻内镜检查咽部确诊率为95.7%,耳部确诊率为90.28%,咽部确诊率为90.78%,使用鼻内镜检查各部位的确诊准确率明显升高。结论 鼻内镜能避免误诊、漏诊、误伤情况的发生,有效提高治疗效率与医疗效果,具备耳鼻喉科室广泛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鼻内镜;眼鼻喉;应用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革新,鼻内镜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工作中。较传统检测方式,鼻内镜的优势十分明显,如亮度大、视野清晰、安全性高、病灶定位准确等[1]。通常情况下,鼻内镜被用于辅助相关手术、术后换药以及术后复查[2]。临床数据显示,鼻内镜技术较传统额镜技术,能有效降低患者病痛,提高发病部位与手术部位的准确性,使治疗效果更明显[3]。2013年3月~2014年9月,陕西省子长县人民医院利用鼻内镜技术完成耳鼻喉疾病诊治700例。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700例耳鼻喉科疾病患者中,男258例,女442例;年龄6~85岁,平均年龄(45.0±3.5)岁。其中,鼻及鼻咽部疾患者者有236例,耳部疾病的患者有247例,喉部疾病的患者有217例。
1.2 检查器械 检测器械为一台具备4mmb及70b硬管鼻内镜的Wie350W冷光源机器。
1.3 方法 首先采用额镜检查法,对患者的发病部位进行例行检查,了解患者的病情程度。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的患病情况进行初步诊断[4]。使用鼻内镜复诊,对比前后两种检测方式的治疗结果。
1.3.1 鼻内镜检查及治疗鼻部疾病的方法 同常规治疗术前准备工作一样,于患者鼻腔喷入1%麻黄素与地卡因。患者体位为坐位,头仰至适合角度。医师对准鼻内镜视孔后,将70b鼻内镜从患者前鼻置入,鼻内镜顺利进入患者鼻腔后,医师对患者鼻腔内情况进行查看,寻找病灶。引导患者将头向后仰,进一步检查患者咽隐窝、上鼻甲等情况。在鼻内镜的辅助下,即可使用器械实施治疗[5]。治疗操作有:清除鼻腔分泌物、鼻腔活检、鼻咽部活检等。
1.3.2 鼻内镜检查及治疗耳部疾病的方法 方法与之前相同,于病耳腔喷入1%麻黄素与地卡因。患者体位为坐位,头仰至适合角度。对准鼻内镜视孔后,查看患者耳腔内环境。于耳腔内直接使用器械,清除异物等。查看鼓膜指:通过鼻内镜,清楚地看到耳部内环境,了解鼓膜色泽、光锥等[3]等情况。在鼻内镜的辅助下,即可使用器械实施治疗。治疗操作包括:鼓膜穿刺、肉芽清除、胆脂瘤取出等。
1.3.3 鼻内镜检查及治疗喉部疾病的方法 患者体位为坐位,头仰至适合角度。患者遵循医师指令,手持纱布将舌头拉出口外。医师站位取右侧,对准鼻内镜视孔后,置入70b鼻内镜。鼻内镜置入成功后,即可查看患者口腔内情况,寻找病灶。在鼻内镜辅助下,完成手术操作,如取出异物、喉部新生物的活检、喉部良性肿物的摘除等。
2.1 对鼻及鼻咽部疾病的诊断结果 与额镜下常规检查诊断前后符合226例(95.7%),发现误诊10例(4.3%),原未确诊待查36例,经鼻内镜检查确诊17例(47.1%)。本组中,82例早期鼻道息肉未被查出;45例鼻出血患者鼻孔内未发现出血点,并多检验出早期鼻咽癌16例。
2.2 对耳部疾病的诊治结果 与额镜下常规检查诊断前后符合223例(90.28%),发现误诊24例(9.71%),原未确诊待查36例,经鼻内镜检查确诊18例(50%)。该组中,8例鼓膜小穿孔未被查出;外耳道胆脂瘤16例患者被误诊,分泌性中耳炎13例患者系误诊,均于后经鼻内镜复诊被及时发现。
2.3 对喉部疾病的诊断结果 与额镜下常规检查诊断前后符合197例(90.78%),发现误诊42例(19.35%),原未确诊待查53例,经鼻内镜检查确诊26例(52%)。该组中,42例喉咽鱼刺异物未经额镜检测查出;8例早期声门上型喉癌未被发现,有18例间接喉镜无法看清声带前1/3,均于后经鼻内镜复诊被及时发现。
虽然额镜检查治疗操作十分简单,能够很好地辅助医师完成检查与治疗[6]。不过由于患者患病情况与自身身体条件的特征,额镜检查结果准确度不高,在检查过程中,容易对患者造成误伤,使患者饱受病痛折磨。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额镜检查与鼻内镜检查诊断结果相似率高达65%,不过鼻内镜检查依然具备许多额镜诊断无法比拟的优势[7]。虽然,电子鼻咽喉镜具备许多优良特点,但是其操作繁琐,使用成本过高,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不适合应用于门诊常规检查[8]。
额镜检查治疗中,常常会由于患病部位定位不准确,导致医疗过错,不利于医患友好关系的发展,极易引发医疗纠纷事故。而借助鼻内镜,医师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清晰看到患者耳鼻咽喉部位的具体情况[9],充分掌握患者病情程度与病变部位,提高治疗有效率,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疼痛。
综上所述,鼻内镜技术较传统额镜技术,能有效降低耳鼻喉疾病患者病痛,提高发病部位与手术部位的准确性,使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鼻内镜能避免误诊、漏诊、误伤情况的发生,有效提高治疗效率,减轻患者痛苦。
[1] 喻叶红.鼻内镜下鼻窦手术60例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9):2858-2859.
[2] 何国平,陈荣义,蒋永琼,等.护理干预对门诊鼻内镜复查的作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20):138-139.
[3] 郑龙剑.鼻内镜鼻内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238-240.
[4] 刘巧花,谯承德.基层医院鼻内镜过度使用的原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30.
[5] 徐光达,于洋,金宏林,等.耳鼻喉疾病诊治中鼻内镜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6):63.
[6] 朱晓燕.利用鼻内镜诊治耳鼻喉疾病探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12):650-651.
[7] 李良波.鼻内镜在门诊诊治耳鼻喉疾病中的应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1):54-55.
[8] 秦牧.鼻内镜下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对比研究[D].南华大学,2012.
[9] 韦树春,吴长持.鼻内镜在非鼻科中的应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2):129-130.
10.3969/j.issn.1009-4393.2014.34.010
陕西 717300 陕西省子长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李慧)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4.3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