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娟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中国与越南贸易合作特征及障碍的实证分析
李玉娟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随着中越两国经济总量的增长,两国间贸易量也不断增长。通过对中越之间的相互贸易依存度、经济开放度、贸易强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中越双边贸易还存在贸易总量规模偏小、贸易不平衡加剧、贸易结构单一等特征;中越两国均应注意发展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越南应注意产业结构升级,改变单一的资源出口模式。
中越贸易;贸易强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贸易依存度;经济开放度
中国与越南是唇齿相依的邻邦,自1991年中越关系实现正常化以来,中越经贸发展迅速。特别是在1999年两国领导人签署了《联合声明》,共同确定了中越十六字发展方针,即“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并确定了双方“四好关系”的基本定位,即“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和“好同志”。政治互信加上优越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为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经济总量与贸易总量迅猛增长,因此本文分析选取的时间段为2001—2011年,研究这十一年间中越双方在各自经贸增长的大背景下,双边贸易的变化,从中找出哪些因素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增长,哪些因素阻碍了双方贸易的增长。
从表1可以看出,2001—2012年这十二年是中国和越南经济增长最快的时间段。中国的经济总量从13 248.1亿美元增加到83 506.98亿美元,十二年间增长了6.3倍;人均GDP从1 038美元增加到6 076美元,增长了5.85倍;越南经济总量从326.9亿美元增加到1 360亿美元,增长了4.15倍,人均GDP从414美元增加到1 540美元,增长了3.72倍。中国的进出口总值从5 102.9亿美元增加到38 668亿美元,增长了7.58倍,越南的进出口总值从312亿美元增加到2 284亿美元,增长了7.32倍。中国出口总值从2 667.2亿美元增加到20 489亿美元,增长了7.68倍,越南从150.29亿美元增加到1145.73亿美元,增长了7.64倍;进口总值中国从2 435.7亿美元增加到18 178亿美元,增长了7.46倍,越南从162.18亿美元增加到1 138亿美元,增长了7.02倍。从总量来看,中越两国在各个指标都大幅增长的同时,中国的增速还是要快于越南。本文采用相互贸易依存度、经济开放度、贸易强度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指数等一系列指标对两国间贸易结构、贸易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从中找出哪些因素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增长,哪些因素阻碍了双边贸易的增长;哪些产业是互补性产业,哪些产业是竞争性产业;从而为进一步促进中越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
相互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进出口在其国内的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通常用该指标衡量两国间贸易的紧密程度。事实上,从1991年中越两国关系恢复正常以来,双边贸易发展就比较迅速。2003年中国成为越南第三大出口国,第一大进口国;2004年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中国超越日本成为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越双边贸易额达67.42亿美元,提前超过了双方之前达成的2005年将贸易额增加到50亿美元的目标。到2006年双边贸易额已达99.49亿美元,几乎整整提前四年实现了两国贸易额达100亿美元的目标(见表2)。[1]
表1 2001—2012年中国和越南名义GDP、人均GDP和进出口总额
表2 2001—2012年中越进出口贸易及其占本国贸易总额的比例单位:百万美元
从表2可以看出,从2001—2012年中越双边贸易从2 808.6百万美元增加到50 439.6百万美元,几乎增长了17.9倍;其中中国自越南进口总额从1 010.8百万美元增加到16 229.2百万美元,增长了16倍;中国向越南出口从1797.8百万美元增加到34 210.4百万美元,增长了19倍。贸易差额则一直保持顺差,且顺差额不断扩大,从787百万美元增加到17 981.2百万美元,增长了22.8倍。从图1可以更直观地看出,从2005年起,中越顺差额甚至超过了中国自越南的进口总额,且一直保持至今。
从增长率来看,进出口增长率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其中2007年双边贸易额增长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1.96%,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越南2007年正式加入WTO。从图2来看,这种波动性就更明显了。三条增长率曲线波动幅度都比较大,而波动幅度最大的还是进口增长率曲线。进口增长率在2004年达到70.39%的历史最高位,而2006年又滑落到-2.62%的历史最低位;而出口增长率除2009年最低位的7.79%外,最高波动出现在2007年的59.52%;当然除2009年外,出口几乎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显示出中国对越南出口还是相对比较稳定。
图1 2001—2012年中国越南进口、出口、进出口总额及顺差额
如图3所示,2001—2012年,中国和越南在自身贸易总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中越双方的贸易依存度也不断提升,其中双边贸易额占越南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1年的9.01%上升到2012年的22.09%,增长了2.45倍,显示出越南进出口对中国进出口的依赖日益加深,但双边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的比例却长期徘徊在1%以下,一方面是由于分母——中国进出口总量的迅猛增长,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越双边还有较强的贸易合作潜力。
图2 2001—2012年中国越南进口、出口、进出口增长率
图3 2001—2012年中国越南进出口额占各自贸易总额的比重
要加强中越双边的贸易合作,前提条件是要测算一下双方的经济开放程度。原因在于如果一个国家开放程度很低,自然会影响其贸易总量。测算一个国家经济开放程度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指标就是对外贸易依存度。利用对外贸易比率法来衡量对外贸易依存度,进而对其经济开放程度做出分析研究。对外贸易依存度T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进出口贸易总值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
其中,X表示一个国家的出口总额,M表示一个国家的进口总额。对外贸易依存度根据其分子的构成不同,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出口依存度TX和进口依存度TM两个指标。
出口依存度TX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它表示了一个国家经济产出中对世界销售市场的依赖程度:
进口依存度TM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进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它表示该国国内市场对进口商品的依赖程度,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建设中利用国外资源的程度:
表3显示了2001—2012年中国和越南对外贸易的依存度。这十二年间,中国和越南由于实施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贸易依存度都比较高。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基本都在30%以上,最高值出现在2006年,达到64.93%,最低值出现在2001年,为38.52%,从曲线分布来看,基本呈倒U字型;越南的贸易依存度更高,最高值出现在2012年,达到167.9%,最低值出现在2001年,为95.44%,基本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表3 2001—2012年中国和越南对外贸易依存度比较单位:%
在这十二年间,中国经济依靠强劲的出口引擎,经济总量从2001年刚加入WTO时世界第六位,一跃成为2011年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然而过高的贸易依存度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一直饱受质疑,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先后影响下,外需市场低迷,中国经济转型的压力日增。然而通过对比越南的数据,我们发现越南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更是高得离谱,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越南国内市场狭窄,居民收入过低,人均GDP在2011年才1 403美元,几乎才相当于中国2004年的水平,内需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从政治角度来看,越南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与中国同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经济的成功无疑是越南的样板,因而积极仿效中国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但过犹不及,高得离谱的贸易依存度使越南经济过于依赖外部市场,当外需发生变化时,国内经济极易受影响。从统计数据来看,2007年越南加入WTO,GDP增长率也达到了历史最高位8.5%,对越南而言,这应该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然而接踵而来的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使得越南经济发展受到的影响较大,在随后的几年当中,GDP增长率徘徊在6%左右。
贸易强度指数(Trade Intensity Index,简称TII)也称贸易结合度指数,最初是由布朗(1949)[2]提出,经过珂吉玛(1964)[3]等人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是指基于世界整体贸易范围内,对两个国家双边贸易额和期望值的比较,是为了衡量双边贸易关系的相对重要性。贸易强度指数可分为出口强度指数和进口强度指数。
其中TIIx代表i国对j国的出口强度,TIIm代表i国对j国的进口强度;Xij和Mij分别代表i国对j国的出口额和进口额;Xi、Xj和Xw分别代表i国、j国和世界的出口总额;Mi、Mj和Mw分别代表i国、j国和世界的进口总额。如果贸易强度指数大于(或等于)1,说明两国的双边贸易联系紧密,高于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程度。
表4 2001—2011年中国对越南的贸易强度指数单位:亿美元
表4列举出了从2001—2011年,中国对越南的进出口额、中国进出口总额、越南进出口额、及世界进出口总额八个指标。根据表4数据,计算出十一年间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强度指数、进口强度指数以及越南对中国的出口强度指数和进口强度指数,详见表5。
表5 2001—2011年中越双方贸易强度指数比较
从表5来看,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强度指数一直保持在2以上,且波动性不大,表明中国一直较为重视对越南的出口;但对越南的进口强度指数波动较大,最高在2001年达到1.693,最低在2006年达到0.947。越南对中国的出口强度指数虽然基本大于1,只有在2006、2007两年小于1,但相比较而言,却低于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强度指数,而对中国的进口强度指数却长期保持在2以上。计算数据表明:中国对越南出口的影响大于越南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越南对中国出口的依赖程度较小;反之,越南对中国进口的影响大于中国对越南的进口。研究结论与前面利用相互贸易依存度得出的结论一致。
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已经得知中越贸易的基本特征:即中国对越南出口依赖较大,而越南对中国进口依赖较大。但具体到双边贸易中哪些产业是中国具有出口优势的,前面三个指数并不能揭示。本部分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对中越两国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对比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dex)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alassa Bela)提出的,反映一个国家某一产业贸易的比较优势。该指数通过某产业在一国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该产业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之比来表示一国某产业的竞争力。计算公式为:
公式(6)中:RCAxj表示j国第k种商品的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jk表示j国k种产品的出口额;Xjt代表j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值;Xwk代表世界k类商品的出口总额;Xwt代表世界所有商品的出口总值。
公式(7)中:RCAmj表示j国第k种商品的进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Mjk表示j国k种产品的进口额;Mjt代表j国所有商品的进口总值;Mwk代表世界k类商品的进口总额;Mwt代表世界所有商品的进口总值。
一般而言,如果把出口换成进口,也可用RCA来衡量一国k商品的进口优势,即RCAmj,一国的进口优势相对而言就是出口的显性劣势,RCAmj越大表明j国在k商品上比较劣势越明显。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特点是不直接分析比较优势或贸易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而是从商品的进出口贸易的结果来间接地测定比较优势。它在经验分析中可以摆脱苛刻的各种理论假设的制约,因而比较适合于现实的国际贸易结构分析。然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局限性表现在:当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盛行时,以RCA所衡量的该经济体和产业的比较优势不具有客观性,更不能用来衡量一个贸易发展的模式。
表6显示了中国从2001—2011年主要货物贸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化。其中明显可以看出,中国最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产业是服装和纺织品,均大于1,表明这两项商品在中国的出口比重大于在世界的出口比重,其中服装的RCAxj最高时曾达到4.35,然而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服装的RCAxj十一年来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中国RCAxj下降最为明显的是燃料和矿产品,其RCAxj从0.36降到0.12,降幅高达66.67%,同期燃料和矿产品的RCAmj却一路攀升,从0.86上升到1.12,上涨了30.23%,表明过去十一年间,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对世界原料和燃料的需求不断增加。
十一年间中国农产品的RCAxj从0.71下降到0.37,降幅达47.88%,几乎下降了快一半。但农产品的RCAmj长期维持在0.7左右,表明中国的农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不断下降的同时,对农产品进口的需求长期稳定不变。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的钢铁制品、机械和运输设备的RCAxj不断增加,前者从0.56变动到0.99,上涨了76.8%,后者从0.98变动到1.74,涨幅为77.6%。但两者的RCAmj变化特征却不一样:铁钢制品的RCAmj从1.98降到0.51,机械和运输设备的RCAmj却一直保持在1.2左右,说明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的钢铁制品、机械和运输设备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加强,尽管在国内市场对铁钢制品的需求不断下降的同时,对机械和运输设备的进口却一直保持较大的需求。
从表7来看,越南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于中国了。虽然越南的七个产业中,RCAxj最大的也是服装业,最低时也达到4.01,但十一年间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表明越南的服装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越南的农产品的RCAxj也较高,最高时达到3.41,近年来虽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2以上的高位,说明越南农产品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较强;铁钢制品的RCAxj和RCAmj虽然都不断下降,但RCAmj仍保持在2以上,说明越南对铁钢制品的需求较大。燃料和矿产品的变动趋势也是RCAxj和RCAmj不断下降,RCAxj从2.06降到0.56,降幅为72.8%,RCAmj从1.15降到0.68,降幅为40.9%;机械和运输设备的变动趋势则与中国相同,都呈现出RCAxj和RCAmj同时增加的趋势。
表6 2001—2011年以中国为出口国计算的RCA①
表7 2001—2011年以越南为出口国计算的RCA
从前面的计算可以得知,中越两国间的贸易强度指数不断增大,两国间存在着紧密的贸易联系。接下来的问题是这种紧密联系是由于贸易互补还是贸易偏向形成的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用贸易互补指数进行分析。一国某一产品或行业的贸易互补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Cijk=RCAxik×RCAmjk(8)
从公式(8)来看,要计算贸易互补指数,需要用到上面已经求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其中RCAxik表示的是用出口来衡量的i国在k产品或行业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mjk表示用进口衡量的j国在k产品或行业上的比较优势指数。Cijk越大,表明在k产品或行业上i国的出口与j国的进口呈互补性。
根据表6和表7,计算出表8——中越两国的Cijk。从单个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来看,如果以中国为出口国,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在农产品、燃料和矿产品两类商品上的Cijk都小于1,且呈不断下降趋势,表明中国对越南出口在这两类商品上不具有互补性;七种商品中在期初(2001年)Cijk大于1的,包括铁钢制品、纺织品和服装三类,其中前两类的Cijk不断增大,表明这两类商品一直是中越贸易中互补性较强的产品,但服装的Cijk不断下降,表明服装在中越贸易中的互补性已经大幅降低,原因主要在于前面RCA指数分析提到的,越南本身的服装出口优势指数已逐渐增大,在国际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机械和运输设备的Cijk尽管期初值不大(2001年为0.57),但增速非常快,期末值(2011年)已达1.48,增长了1.59倍,显示出该类商品在两国贸易间互补性正日益增强。
表8 2001—2011年中国和越南Cijk
如果以越南为出口国来看,越南对中国出口中最具互补性的是农产品,一直保持在2左右,另外燃料和矿产品、纺织品在期初2001年时在越中贸易间的互补性还较大,但Cijk也随时间变化逐渐变小,反而是机械和运输设备虽然在期末2011年的Cijk也只有0.93,但考虑到期初值0.25,增速还是相当大。
根据本文的分析,中越贸易近年来发展迅速,增长率高,贸易前景看好。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从正反两方面剖析双边贸易中的推力和阻力,有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一)促进中国和越南双边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2001—2012年中越双边贸易增长了17.9倍,应该说发展速度是惊人的。那么促进中国和越南双边贸易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我们认为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政治上的,也有经济上的因素。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传统友谊。越南地处中南半岛东部,面积32.9万平方公里,是东亚各国政治、经济活动交叉的要冲,正处于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心脏地段,海岸线长达3 000多公里,北部与中国广东、广西、云南接壤,历史上两国间关系就极为密切。两国同属儒家文化圈,相同的文化心理是促进两国贸易发展的潜力。
2.相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一定的政治互信。越南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个与中国一样同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社会主义国家,两国面临相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自1991年双边关系恢复正常以来,在高层互访和民间交流双重推动下,双方不断加强政治互信,1999年正式签署了双边陆地边界条约,根本性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双边贸易发展扫清了道路。
3.经济实力的增长和改革的动力。中国和越南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成为促进双边贸易发展的最大源泉。中越两国GDP分别增长了5.51倍和3.78倍。一方面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使两国企业向国际市场提供大量丰富的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居民收入水平日益增长,中越两国人均GDP分别增长了5.24倍和3.39倍,购买力增强,进一步拉动进口需求。
4.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突出的特征,无疑也成为推动中越两国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中越两国都先后加入了WTO,越南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中越将在WTO框架下进一步发展双边贸易,事实上2007年,越南入世的第一年,中越贸易进出口增长率就高达59.52%,创下两国间贸易增长的历史新高;其次,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也为双边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合作平台。2010年中越贸易进出口增长率也高达42.99%,仅次于2007年的增长率。
(二)中国和越南双边贸易发展的障碍分析
1.贸易总量规模偏小。尽管从纵向来看,双边贸易量增长迅速,然而从横向来看,双边贸易总量规模还是偏小。2008年越南对中国的出口只相当于越南对日本出口的1/2,只相当于越南对美国出口的1/3,由此可见两国间贸易基数小,发展快,但总体规模不大,两国的合作空间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当然主要原因还在于中越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相对于中国而言,越南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较低,能用于交换的产品种类还十分有限,贸易能力相对较小,直接导致了两国间贸易总量规模偏小。[4]
2.贸易不平衡加剧。从相互贸易依存度来看,中越双方贸易额占越南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001年的9.01%上升到2012年的22.09%,增长了2.45倍,但双方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的比例却长期徘徊在1%以下。另外,从贸易强度指数来看,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强度指数要远远高于越南对中国的出口强度指数。主要原因在于中越两国虽然同为发展中国家,但发展程度具有较大的差异,越南还处于改革的起步阶段,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越南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机械设备、水泥、化工产品、钢材等产品,而中国已处在经济转型发展期,大量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不仅品种多、价格便宜,而且由于两国相同的文化背景,产品设计、规格符合越南的消费习惯,因此这类产品对越南出口的市场比较广阔,也成为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强度指数要远远高于越南对中国的出口强度指数的一个重要原因。
3.贸易结构单一。越南的出口长期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和燃料及矿产品,贸易结构长期比较单一。由于国际市场资源类产品价格不断走低,使燃料及矿产品的出口优势指数不断下降。而在农产品方面,虽然越南的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一直较高,但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越南将面临更多其他东盟国家的竞争。例如在大米方面,就面临泰国的竞争,在橡胶方面就面临印尼和马来西亚的竞争,蔬菜和水果的竞争对手主要为泰国和菲律宾,直接导致了中越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指数呈不断下降趋势。单一的贸易结构直接影响了双边贸易发展的层次和效果,使得双边贸易发展后劲不足。
(三)促进中越贸易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越两国间贸易的互补性是不同的,因此应针对贸易性质不同的商品得出不同的结论。
1.就中越贸易而言,互补性较强的主要是服装、纺织品和铁钢制品三类商品,中越两国2001年在服装和纺织品上的出口优势指数都大于2.5,在国际上竞争激烈。但中越这两类商品的贸易互补指数在2001年也是最高的两类,表明在2001年中越贸易间这两类商品是既有竞争性又有互补性。为了弱化竞争,首先,双方可以通过注重包装、改进规格使产品差异化,对该类产品不断细分市场,实施出口市场多样化,不断寻找与开发新的出口市场。其次,由于身处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目前应主动进行产业转型,逐步降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加强技术革新,加强对劳动者的培训,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来提高国际竞争力。事实上,就变化趋势来看,中越已经呈现不同的特征。中国服装类商品的出口优势指数随时间变化不断下降,而越南的该指数在同期却不断上升,表明两国已经认识到该类商品错位竞争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对这两类商品的互补性而言,由于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即中越同时既有进口又有出口的现象,发展该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利于两国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
2.就越中贸易而言,尽管目前双边贸易不平衡,中国长期保持对越南出口的顺差,但鉴于双边贸易还有很多的便利条件尚未开发,双边贸易规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越南应继续保持对中国出口优势指数较大的商品的出口,主要是农产品。应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的优势,尽量丰富农产品市场,多样化农产品,深化农产品加工,突出与其他东盟国家同类农产品不同的特点,避免与其他东盟国家低价无序的竞争,进一步加大农业投资和农业服务,克服农产品贸易深度不够的现状。[5]
3.为了解决双边贸易结构单一的问题,中国应继续保持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包括铁钢制品、机械和运输设备。越南应培育出更多具有出口优势的产品,例如近年来出口优势指数不断上升的机械和运输设备,是双边产业内贸易的新宠。同时越南必须注重产业结构升级,改变过去传统单一的资源出口模式。例如长期以来越南对中国输出原油,而经过加工后的成品油又由中国出口到越南,直接影响到越南出口的规模和结构。
注释:
①注:WTO.Statistics Database中,货物贸易一级指标下,共有农产品、燃料和矿产品以及工业制成品三个二级指标,其中工业制成品下又包括铁钢制品、化学品、机械和运输设备、纺织品、服装五个三级指标,为了更清晰地显示工业制成品的RCA,作者将后五个三级指标与前两个二级指标同时并列显示,由于RCA计算的是比值,并不影响结果,特此说明。
[1]潘金娥.中越贸易:现状、前景与贸易失衡的原因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7,(10):44.
[2]A.J.Brown.Applied Economics:Aspects of the World Economy in War and Peace[M].London:Allen and Unwin,1949.
[3]Kiyoshi Kojima.The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mong Advanced Countries[J].Hitotsubasbi Journal of Economics,1964,(1):16-36.
[4]阮金枝.中越双边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2:26.
[5]阮氏秋江.中越农产品贸易竞争与互补性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36.
责任编辑、校对:武玲玲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bout the Cooperation Characters and Obstacl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Li Yujuan
(Economics College,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
With the growth of the GDP in China and Vietnam,the volume of trade is increasing constantly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oo,but the bilateral trade also has obstacles,such as total trade amount is too small,trade imbalance is aggravating and structural of trade is single.The two countri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develop export products having advantage. Vietnam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e,and change the single resource export mode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trade intensity index,reveal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dex,trade complementarily index,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economy openness degree
F742
A
1673-1573(2014)03-0064-08
2014-03-13
贵州大学东盟研究中心2013招标课题“中国与越南双边贸易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
李玉娟(1977-),女,贵州遵义人,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