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义红
(大连交通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8)
信息爆炸的今天,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几乎很难有大块的时间用于阅读,碎片化的阅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日常学习和休闲娱乐的主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网络小说在国内成为最流行的文学形态之一,轻小说则成为日本最为流行的新文学载体。那么,相似的互联网环境下,为什么网络小说在中国成为新文学的主流,轻小说却在日本诞生并获得了如此大的关注?轻小说又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它与国内的网络小说有哪些相关性和不同?轻小说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又是怎样?网络小说在日本与轻小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本文尝试从定义、发展轨迹、文学特性和多元化等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些话题,希望能为网络小说和轻小说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次文学体裁”,并没有主流文学界认可的体裁定义,通常认为网络小说是以网络为基础平台,网络作者发表供他人阅读的新兴小说体裁。其特点是题材选择自由,体裁界限模糊,情节构架随意,语言生动幽默等。另外网络小说也继承了网络文学平等的特点,即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多,对等意识强,每个人既可以是作者也可以是读者,多数读者都是平视作者地阅读作品。
轻小说的定义更为复杂,与网络小说一样,轻小说也没有被明确认可的定义,而且由于切入的角度不同,其定义也有所不同。
最早推广轻小说的刊物《轻小说完全读本》把轻小说定义为[1]:由出版社冠以轻小说标志(如讲谈社会在其轻小说的封面和书脊处印刷“講談社ラノべ”的标识等)所出版的小说。其特征包括使用动漫风格的插画,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旨,读者对象以青少年为主等。维基百科的定义则是“可轻松阅读的小说”。轻小说是以特定故事描绘手法包装的小说,其手法的特色在于提高故事传递给读者的效率。以十多岁的中学、高中的少男少女为主要读者群,通常使用动漫风格作为插画的一种娱乐性文学作品。
不论是哪种定义,轻小说的特性都是相同的:由出版社冠以轻小说标志发售;内容以动漫风格为主;带有动漫风格的插图,读者以青少年为主。
由此可见,网络文学小说与轻小说到目前为止都没有被主流文学界所认可,其定义也都是对自身特点的简单描述。网络小说在于其承载的平台是网络,特征是平等、自由[2];轻小说的最初推动因素是出版社,特征是动漫化,面向青少年读者。
我国的网络小说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1年4月,少君在网络上发表小说《奋斗与平等》,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中文网络小说作家。1997年,台湾作家蔡智恒(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横空出世,1999年该书的实体书正式出版,“网络文学”四个字第一次以实体书的形式从虚拟世界来到了世人面前。1998年,中国的文学门户网站如“黄金书屋”以及各类个人网络书屋大量出现。1999年,20世纪最著名的中文文学网站“榕树下”成立,网络文学走向繁荣。2001年,著名网络小说家今何在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网络小说《悟空传》,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本在现实中出版的网络小说,引发了国人对网络小说的无限热情。
随后网络小说逐渐向商业化发展,出现了许多知名网络小说的商业网站,如起点中文网、17K 文学网等,同时涌现出唐家三少、江南、骷髅精灵等一大批有才华的网络作家,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阅读和写作。而个人博客的出现,更是掀起了全网民写作的热潮,网络小说成为国内最为热门的文学形式和最为活跃的艺术载体。
轻小说英文为Light Novel,这是一个和制英语(即日本人利用英语单词拼合出英语本身没有的新词义)。这一创新名词始于1990年,当时很多出版社为了推广其出版物,都准备在NIFTY SERVE 的幻想论坛上设立“面向青年的小说”的专门板块,但是在板块命名上出现了问题。若是采用欧美式分类,会称其为“Young-adult Fiction”,但这个词汇本身就含有“青年”“成人”两个前后矛盾的词,同时“成人”这个词的含义也比较敏感。为了让这些作品得到更加广泛的正面认识而不是误解,该板块的管理员神北惠太提出了轻小说(Light Novel)这一和制英语。经过各方面的比较和协商,最终“轻小说”这个可以说带给年轻人阅读市场革新的分类小说称呼就这样诞生了。不过因为当时该分类作品的阅读面较为小众,所以这个词并没有流行开来。直到2000年以后,随着阅读市场的火爆,“轻小说”这个名字才逐渐广为人知。
轻小说的发展大概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萌芽期:虽然轻小说这个名称诞生于1990年,但轻小说这种题材的诞生时间却要早得多,通常认为1975年“朝日SONORAMA 文库”①朝日Sonorama(1959—2007):日本朝日新闻社系下属出版社,最初以出版带有DVD 的杂志为主,1975年创刊的“朝日SONORAMA 文库”,在科幻、漫画、轻小说等流行文化领域都显示出了极强的竞争力。以及翌年集英社文库的创刊标志着轻小说的诞生。
发展与多元化:20世纪80年代,以传奇风格作品为基础的作品开始流行,其代表作包括菊地秀行的《吸血鬼猎人D》和《魔界都市(新宿)》、平井和正的《幻魔大战》等。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幻想小说的出版高潮,代表作包括《罗德岛战记》《秀逗魔导士》《机械女神》《天地无用》等。同时这些轻小说逐渐被改编成动画片在电视上播出。之后动画化成为轻小说最为惯常使用也是最为重要的传播手法之一。[3]
与时俱进:21世纪初期,幻想系类逐渐减少,作者越来越着眼于“现代”,小说发生的时间不再是未来或者古代,而是“现在”,故事设定的背景与现实更为接近。这个时期,轻小说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作品登上了舞台,这就是《凉宫春日》系列,这部包含了科幻元素的轻小说改编的动画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创造了轻小说改编系的顶峰。该系列动画电视节目和电影不但屡创收视率纪录,其中的电视动画《凉宫春日的忧郁》更是获得了第11 回神户动画大赏②神户动画大赏:由神户市“神户动画实行委员会”设立的一个动画奖项,为日本动画指标性三大奖项之一(神户动画大赏、文化厅媒体艺术祭、东京动画大赏),从1996年首次举办至今已有18 回。的电视动画部门大奖和主题曲奖两个主要奖项。
综上可见,网络小说和轻小说的诞生时间差不多,而且都诞生于网络平台,不同的是,网络小说最初是网络写手们的个人行为,诞生时并没有过多的商业色彩,主要都是作者们的爱好使然,所以最初网络小说的题材非常丰富,而且充满了探索的味道。而轻小说则是各出版社推广其出版物的商业行为,最初的推广和发行都是基于商业角度的考虑,所以从诞生开始,其面向的读者群就十分具体,针对性极强。
网络小说与轻小说均在21世纪初发生了爆发式增长,这与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化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信息爆炸使得人们的思考时间越来越短,很多人都没有大块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和阅读,而不论是网络小说还是轻小说,都可以“轻松阅读”。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越来越快捷地获取网络上的信息,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这些轻松的作品,网络小说和轻小说的优势也就进一步被发挥出来。
网络小说由于其网络化发行的特点,无法准确地判断其销量和实际的订阅规模,但是根据2013年“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的数据,排名前六位的作家版税收入均超过1000 万元人民币,[4]可见网络小说目前不仅仅是写作和阅读的氛围十分活跃,更创造了极高的商业价值。
网络小说近些年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然有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爆发式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和信息接受方式等方面的原因,更主要是因为网络小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快餐文化:商业化文化的本质是以娱乐为核心的消遣文化。网络小说是典型的快餐文化。其以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主人公传奇的经历和光怪陆离的故事描述,给受众以极强的新奇感受和心理刺激。
(2)心理满足:经济越发达,社会生活节奏越快,人们面临的生存压力就越大。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冲浪来缓解压力,寻求慰藉。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有很多的不如意和无法释怀的情结,而成功的网络小说作者通常都对这样的困惑和问题有比较敏感的认知和感受,他们会通过网络小说这一途径,将现实中无法达成的情结构建到小说世界,并使用一种更为舒适的状态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得到身心的满足。
(3)写作互动:网络小说与传统小说之间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在于,网络小说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几乎是实时的,这使得网络小说的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有一种很强的参与感,网络小说作者也会刻意经营这种参与感,[5]比如有时小说中会直接使用某个读者的网名作为角色客串出场,有时作者还会直接向读者征求支线情节。这些小技巧不但能使网络小说作品更具黏性,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而且可以使读者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阅读以外的满足。而传统小说在写作过程中这种交流很少,甚至几乎不存在任何的互动。
近几年,随着网络小说影响力的上升,很多优秀的网络小说也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在各大卫视热播,比较著名的有《裸婚时代》《步步惊心》《倾世皇妃》《宫》等。很多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也有不错的票房表现,如《杜拉拉升职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失恋33 天》等,其中鲍鲸鲸的《失恋33 天》更是创造了中国小成本电影的票房奇迹。随着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后实现了较大的盈利,越来越多的影视公司开始青睐原创热门的网络小说。[6]
另外,网络小说的游戏化也进行得如火如荼。网络小说改编成网络游戏具有天然的优势,因为网络小说与网络游戏玩家的群体有很大的重叠性,他们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对网络上广泛流传的东西认知度颇高。同时,网络小说通常具有系统的设定,并且与游戏的设定大致相同,非常容易照搬,这也是网络小说改编为游戏的先天优势。
虽然网络小说在影视剧化和游戏化方面有一定的建树,但整体来看,网络小说的商业化程度还不高,与轻小说相比甚至可以说是十分的原始,还有十分可观的拓展空间。
轻小说方面,根据ORICON STYLE日本公信榜①ORICON STYLE日本公信榜:日本Oricon 公司所统计并发表的音乐、影像、图书等作品的销量排行榜,是日本最具知名度的排行榜,1968年开始发布音乐榜,于2008年开始发布书(书类总和、漫画)排行榜。的数据,2013年轻小说文库(系列)销售量前十位作品的销售总量高达8 433 290 册,而综合类图书销售前十位作品的销售总量仅为7 244 233 册,相差100 多万册。在实体图书销量整体日益下滑的情况下,为什么轻小说仍能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总结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1)轻小说本身的写作特点。轻小说可以被称作是“用文字写成的漫画”,几乎所有成功的轻小说在写作上都具有极强的画面感,作者通过对语言动作的细致描写,对人物心理的深入刻画,使读者产生亲眼所见甚至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故事情节留下深刻的印象。正是由于这种极强的感染力,使得读者对情节更容易理解。这种语言特色也使作品能达到传统小说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服务于艺术效果,这正是轻小说的思维。
(2)贴近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以此引发读者的共鸣。这是轻小说的另一大特点。事实上,这种特点不仅仅属于日常类轻小说,也适用于其他类别的轻小说,如奇幻类轻小说,尽管这类小说的设定和世界观变幻莫测,但不仅主人公多为青少年,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也与当代青少年毫无二致。
(3)极尽所能的多元化也是轻小说能够成功的最为关键的因素。实际上,大部分人看轻小说往往是先从其改编的动画、漫画开始的。几乎所有的轻小说都是在其动漫化之后才引起关注的,甚至有“动画不成功等于原作不成功”的言论出现。到目前为止只有极其少量的作品是不依靠动漫化而仅凭自身魅力就获得成功的,如作家野村美月的《文学少女》就是其中之一。该作获得了极高的评价,一举夺得了2009年“这本轻小说真厉害”的第一名,然而这样的作品在轻小说市场上真是少之又少。
但是随着轻小说市场的日益火爆,为了让小说能更快速地面世,更早地产生利润,各出版社多采用了流水线化的方式生产,即小说作品仅构思简单的情节,具体的冲突描绘、起承转接都有标准的模块,只要将这些标准模块根据情节要求进行不同形态的分包组合就形成了新的作品,这直接导致了近两年轻小说佳作贫乏的现状。
另一方面,与国内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地位不在一个层次上一样,日本轻小说的地位也处于较低的层次。所以轻小说作品往往只有文库本①文库本:一种廉价且外形便于携带,以普及为目的的A6 开本图书,优势是成本低廉。大部分是已经有了单行本或者精装本的书籍为了普及而推出文库本,近年来轻小说等针对青年的作品多采用直接出版文库本的方式来节约成本。发行,而没有独立的单行本存在。在日本普通的书店里,轻小说也几乎不会被摆上畅销书书架,并不是其销量不够,而是很多人并没有把轻小说与传统小说放在同一个标准下衡量[7]。正是由于这种状况,很多轻小说作家在轻小说作品取得成功,并获得了主流文学界认可后,都会开始转写传统文学作品,进而逐渐脱离轻小说。
2010年6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大陆引进的第一部日本轻小说作品《刀语》,由此轻小说的国内推广正式展开。对轻小说在国内的推广,日本角川集团最为积极。2010年角川集团中国有限公司与湖南天闻动漫传媒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天闻角川动漫有限公司,负责日本漫画及轻小说的代理、引进和发行,同时兼顾鼓励本土原创轻小说。2011年9月,创刊了国内首本动漫轻小说月刊《天漫·轻小说》。月刊的主题为原创轻小说,主要内容包括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长篇轻小说的连载及优秀中短篇轻小说的刊登,首次开创了轻小说连载的国际合作模式。另外,天闻角川与台湾角川每年还会联合举办“角川华文轻小说暨插画大赏”,面向全球华文作者征稿,客观上推动了国内轻小说的市场推广与发展。
然而到目前为止,天闻角川的轻小说在国内的推广结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2013年6月,《天漫·轻小说》的纸质期刊停止出版,全面改为电子期刊;从2014年年初开始,天闻角川轻小说陷入了引入中国以来的最大危机,1月9日,轻小说《约会大作战》从中国大陆所有销售渠道全面下架;随后,天闻角川所有引入的轻小说也全部下架。无论下架的原因为何,这些事件都确实对轻小说在国内的推广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虽然轻小说在国内图书市场领域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但其在网络上却有相当不错的发展。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轻之国度”论坛。该论坛成立于2007年,目前是国内最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轻小说专门论坛,其主要内容为日版轻小说翻译、中文轻小说录入等。国内网络上绝大部分的轻小说资源皆来源于此。论坛包括“在线轻小说文库”、“小说频道”、“交流互动中心”、“国度原创”,以及各种交流板块,不但内容丰富,会员交流也十分活跃,截至2014年5月,轻之国度的注册用户数超过640 000,每日的活跃用户超过6000 人,每日交流更新的主题高达3000 多篇。但整体上,这种活跃主要还是一种线上行为,并没有真正转化为商业价值。[8]
由此可见,虽然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但与发源地日本相比,轻小说在国内图书市场仍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轻小说在国内和日本所面临的“媒介生态环境”不同。所谓“媒介生态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主要由政策环境、资源环境、技术环境和竞争环境构成[9]。轻小说在国内的“媒介生态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作为轻小说在日本推广的关键途径——多元化的动漫改编,由于产业配套和政策的问题,在国内几乎无法同步实施,致使推广渠道有限。虽然网络上对轻小说有比较好的认知度,但这种认知度还没有进一步转化为商业价值。
(2)国内对文学作品的尺度有特别的要求,很多作品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在中国上市。
(3)国内强大的网络小说创作和推广也在客观上抑制了轻小说的发展和繁荣。
综上所述,轻小说如要在国内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要解决产业配套、进一步配合国内市场等关键问题。
在日本,轻小说在新文学领域处于主导地位,但这并不妨碍网络小说的发展。而且就如本文第一节所言,轻小说的定义实际上也是起源于网络的。日本也有很多轻小说开始并不是由出版社策划写成的,而是出版社直接将连载于网络的优秀小说出版为轻小说。比较著名的作品如《刀剑神域》和《魔法高校劣等生》,这两部作品最初都是作者自己把文章以连载的形式放在其个人网页上的网络小说。在网络小说获得了不错的点击率后,得到了出版社的关注,并通过这些出版社将它们出版成轻小说。日本有很多网站都有专门的版块供写手刊登自己的作品,其本质上与国内起点中文网等文学网站的形式差不多。可见在日本,网络小说与轻小说是没有明确的分界线的。成功的网络小说就有可能以轻小说的形式出版。
另外,日本还有一种独特的网络文学渠道——手机小说[10]。
手机小说是指使用手机这一工具来发表及浏览的小说。手机特有的随时接入网络的功能,使读者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环境下在线阅读;而使用手机来发表小说,也通常都是在一个并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作者可能在电车上,或者在商场中写作或发表其作品,所以这样的文章通常都是短小精悍、换行频繁,内容上则多以对白为主,这些特点特别能引起女初高中生的共鸣,因此拥有广大的女性读者群。点击率高的手机小说通常意味着出版成实体书也会大卖。事实也确实如此,手机小说曾独占2007年畅销书排行的前三名,其中发行200 余万册的《恋空》,此后还一度被翻拍成电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网络小说从诞生到今天走过了20年。这个产业也从“爱好者”阶段发展到了“产业化”阶段。由于作者读者群体的变化以及商业上的需求,网络小说的快餐性日益凸显,商业性已经远大于其文学性。大部分小说作者考虑的已经不是自己的抒发,而只是考虑如何吸引读者不断往下看,如何不断拉长作品长度,如何不断减少投入时间。[11]这些问题致使目前的网络小说思想深度越来越低,文学性越来越差。所以,目前的网络小说产业可以说是畸形发展,虽在短时间内能取得很大收益,但大多数作品几乎没有任何的文学价值,对读者来说,阅读这样的作品就是在空耗时间。可以说,目前的网络小说缺乏长久的生命力。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即使是以传统方式去写作的作者,最终的出版物可能也会成为电子书,成为网络小说。届时,网络小说应该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轻小说方面,日本每年出版轻小说2000 本以上,真能叫座的实际也是少数。在销量至上主义盛行的日本出版界,轻小说作品同质化、套路化的情况异常严重。另外,轻小说几乎不能独立于动漫体系而单独发展也是制约其继续前行的最大阻力。当然也应看到轻小说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与许多只是昙花一现的流行文学明确区分开了,轻小说也已经成为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回忆;但其是否能继续传承,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不断涌现出新的经典作品,成为与成人文学、儿童文学等传统文学并驾齐驱的属于而不限于青少年的时代经典,仍有待于历史的检验。
不论是网络小说还是轻小说,在文学历史上存在的时间都很短,虽然他们在最近几年有了较为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其他的传统文学,不论是在体系上还是在积累上都十分单薄。而且为了适应商业上的需求,网络小说和轻小说在文学性、思想性等方面还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如何在未来进一步达到商业与文学思想性的平衡,将是这两种文学体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发展主题。
[1]日経キャラクターズ. ライトノベル完全読本[M]. 東京:日経BPムック,2004:179.
[2]苏晓芳.网络小说论[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4.
[3]一柳廣孝,久米依子. ライトノベル·スタディーズ[M].東京:青弓社,2013:48-64.
[4]吴怀尧.第八届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N]. 华西都市报,2013-12-03(a01).
[5]谢艳丽.浅析网络小说的新特征[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9(2):95-97.
[6]罗磊.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现象之反思[J].理论与创作,2012(6):98-99.
[7]张治军. 从漫画到小说——轻小说潮流初探[J]. 教师,2009(33):117.
[8]张秀宁.“轻小说”出版的现状及其发展战略[J].中国出版,2009(16):31-34.
[9]李宜冰,于苗.“日剧”在中国内地的发展模式[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4-77.
[10]宋刚.概论日本手机小说[J].日本研究,2011(3):107-113.
[11]许苗苗.网络小说:类型化现状及成因[J]. 文艺评论,2009(5):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