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编辑职业发展与传统学术期刊变革——基于数位原生与数位科技的视域

2014-03-22 15:58徐雅雯
关键词:数位资讯学术期刊

徐雅雯

(东北财经大学 杂志社,辽宁 大连 116025)

一、问题的提出

当数字化浪潮海啸般袭向传统期刊,作为期刊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纸质期刊必须为网络媒体让出一大块市场空间,这是全球化、科技化和网络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期刊人的意识为转移。虽然纸质期刊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体制原因不会被网络媒体所取代,但居安思危的意识决定了与网络媒体共生存、以数字化为依托,为传统期刊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和更广阔的延伸空间是期刊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在资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资讯的收集与保存成本几乎为零,任何人无论何时只需花费一点点时间就可以参与一个对话,人类穿越时空的限制在网络上均可以建立一个虚拟空间。虚拟世界将人类、讯息内容与各类媒体连接起来,网络使用者随时随地且即时在网络上进行同步接受新知互动,资讯的流动不再受地理或政治的疆界限制,同时结合不同的资讯应用技术,更可以跨越作业平台之限制,更快速且更便利地加以传播。资讯扩散倍增的速度越来越快,而这样的网络空间亦改变了传统学术期刊的传播方式,创造合作与创新的机会,也产生了新的学术交流沟通氛围与知识碰撞认同环境。数位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也对传统学术期刊产生了潜在影响。而身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青年编辑们普遍具有高学历和高智商,对于传统学术期刊未来的发展有独到的见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在网络时代,如何成为数位原生,融入并以数位科技的新技术带动传统学术期刊的革新,从而为自身发展和期刊转型另辟蹊径,成为青年编辑必须关注并认真对待的问题。

二、数位原生与数位科技

Prensky[1]最早提出“数位原生”(Digital Native)的概念,意指出生于1980年后资讯时代的年轻族群,他们习惯于精通各类资讯科技的使用,有别于“数位移民”(Digital Immigrant),也就是出生在工业时代的父母或者学校教育人员。Tapscott[2]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世代”的称呼,突出网络年代出生的族群无论是在思想、工作或者社交上都与前一代的数位移民大相径庭。总体而言,数位原生习惯于同时存在、同时操作的多种科技与多重任务,其沟通与学习的方式,甚至价值观与人际互动模式都与按部就班、逐步学习的“数位移民”大相径庭。数位原生最早出现在传统教育领域,目前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属于“数位原生”,但多数教师与教育行政人员仍属于“数位移民”,更有甚者成为排斥科技、拒绝学习的“数位难民”。在期刊行业,老编辑和期刊社的领导基本属于数位移民,更有甚者属于数位难民,而对于身处网络时代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青年编辑而言,他们大多出生在1980年前后,具有显著的数位原生特点。他们中的很多人拥有博士以上的高学历,接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并对所研究的领域有独到见解,在编辑工作中,除了遵循传统学术编辑规范外,更愿意顺应期刊发展的客观规律,摸清资讯时代发展的脉搏路径,认识数位科技发展对于传统学术期刊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因数位科技发展而带给传统学术期刊的改变,运用数位科技中先进技术和理念与传统学术期刊改革路径相结合,以期实现传统学术期刊改革之突破性进展。在这种情况下,青年编辑便成为传统学术期刊革新的探路者和践行者,承担起领路者和拓荒者的时代角色。

Baker①BAKER FW.Media literacy:21st century literacy skills[M]//JACOBSH H.Curriculum 21:Essential education for a changing world.Alexandria,133-152.指出,由于网络科技能够大量储存与呈现各种形态的资讯,而且人人能够参与修正、制作与重构,因此,所谓的“能读能写”将不再仅限于书本上的问题,或是对于图片、电影或者影片的理解,更包含网络世界所有新兴数位媒体科技创建构造的空间与工具。现在的数位原生早就可以能够使用各种上传、下载、混合等形式的媒介,也精通讯息的传输,还能自行制作个人网页或者网站,更能参与各种虚拟社群的交流。Stewart②STEWARTW.A classroom aswide as theworld[M]//JACOBS H H.Curriculum 21:Essential education for a changing world.Alexandria,97-144.则指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迁使全球更为连接,为了使每个人具备面对社会的合作和竞争的能力,知识与技能不再是少数富裕者的奢侈品,数位原生代更有能力操作与掌握新兴的科技产品,也拥有更大的学习空间与学习资源。对于拥有高学历的青年编辑群体,他们必须将自身的职业规划与学术期刊的客观发展相结合,并找到契合点,在面对困难重重的传统期刊转型的进程中,如果发挥数位原生优势,将数位科技技术引入传统学术期刊领域,冲破桎梏,实现传统期刊的变革与职场的完美转身相结合,是每一个青年编辑未来之路的入口。

国内尚没有专家从数位原生和数位科技发展角度对青年编辑的发展和传统学术期刊的革新进行研究,多数专家是从网络和信息化方面对学术期刊发展进行研究。鲁斌[3]针对高校学术界在信息化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从编辑人才培养、编委会成员构成、编辑部工作网络化等方面讨论高校学术期刊现状。孟祥锋[4]则从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和应用对现代校对工作的对象、程序和方法等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邓军文认为,学术期刊质量的关键在于学术期刊的制度建设,提出应构建一种以网络化为平台的更加高效、更加公正的“网络化专家票决”审稿机制。姚永春和戚鑫[5]认为,数字学术期刊质量控制的循环模型,反映出数字学术期刊贯穿出版全过程、全员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质量控制体系。循环由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四个环节组成,包含期刊定位、同行评议等质量控制关键点,整个循环体系以计划为龙头,以执行为保证,以处理为质变点,形成一个有效运转、呈螺旋式上升的有机整体。

三、资讯科技的发展与传统学术期刊变革突破

美国印第安那大学教育科技教授 Bonk[6]继Friedman论述全球化现象《世界是平的》(TheWorld is Flat)一书后,出版了另一本《世界是开放的》(The World is Open)讨论网络科技对于人类生活,特别是教育所带来的革命性改变。Bonk[6]指出,Freeman认为在全球化的世界里,有三个P是十分重要的:新兴市场的经济玩家(Players)、扁平科技化的领域(Playing Field)以及平行协作的管理历程(Processes),而在教育领域,也有另外三个P是十分重要的:成千上万页的教育内容(Pages of Content)、教育内容传输的管道(Piping for the Content)以及参与型的学习文化(Participatory Learning Culture),唯有这三者紧密结合,方能创造出教育改革的最佳可能。由此及彼,当传统学术期刊这艘大船在全球化、网络化、资讯化的大潮中无处靠岸且举步维艰时,作为学术期刊未来掌舵人的青年编辑应该如何借资讯科技发展之力,为传统学术期刊插上再次起航的桅杆?

1.在期刊社网络平台上进行点对点式网络搜索

当人们从工业革命的时代进入资讯革命的时代,传统学术期刊的形式也从单一化、单向式及编辑审稿主观化逐渐转变为客体化、互动式及双向选择化。而随着资讯科技快速发展至Web2.0时代,作为作者和读者更是希望充分享受资讯科技软硬件的特性,特别是网络世界的广阔、快捷连接与资讯汇集,他们希望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兴趣目标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期刊和资料,而目前大部分传统学术期刊都将脚步停留在网络投稿系统和采编系统上,青年编辑的触角仅限于网上选稿和知网系统的应用方面,对于期刊社网络平台的使用也仅仅限于纸质文章电子化,几乎所有的期刊社都将刊发文章的电子版无条件刊登在知网平台上,而没有将期刊社网络平台变成老作者和新老读者们的资料库。

当期刊社必须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当学术期刊知识产权保护走入规范时代后,每一个期刊社对所发表的论文都有完全独立的处置权利,因此,青年编辑可以未雨绸缪,从小处和细节入手,如将每一篇文章都赋予独一无二的二维码,读者通过手机软件扫描二维码可以看到文章的标题、关键词、作者简介和摘要,但如果想阅读全文,则必须进入期刊社网站付费阅读或者购买该文所在的纸质期刊。而对于网络上的文章,可以通过不同分类方法实现刊发文章资源的帕累托最优。如期刊社可以将刊发的同一作者的文章打包,抑或将研究同一问题的相关文章打包,抑或将同一领域的类似问题打包,根据打包文章的质量和数量确定价格从而获得期刊社生存的基本资金来源。

2.开放资源与免费软件的供应

“免费运动”(Free Movement)是近年来对抗高价资讯科技产品的一股庶民风潮,“免费”除了金钱价值的字面定义外,更有亲近、不受宰割的意义。网络科技除了提供开放空间承载的资讯外,许多资讯的开放提供更是为了形成基本的公共资源。开放资源的观念将进一步鼓励同行的集件协作与知识共享,或促进组织结构或者国际间的合作。网络社群基于知识分享理念,每个人都可能是知识的给予者或者接受者,即由不同该专业背景的个人在知识的互动与交流中,逐渐将信息传递并将知识构建出来,从而建立一个知识共享的群体。由于网络社群的建立可以实现“独学”到“群学”的转变,学习结构也从“封闭”转为“开放”,并由“知识的传递”进化为“知识的构架”,真正实现互动与合作相结合。

由学习领域拓展到期刊领域,由于传统的学术期刊选稿和审稿过程中,期刊社处在优势地位而不免对普通作者容易形成居高临下的态度,使很多作者从心底对高层期刊或者不熟悉的期刊产生心理阻抗,大大削减了其创作和投稿的动力。对于此,可以在期刊社层面提供开放资源,以开放的姿态让读者和潜在作者可以认识并接触期刊社,更进一步了解每一本期刊的选稿偏好。基于此,可以在期刊社获得基本运营资金后,借助网络的发展搭建公共开放平台,在某些领域或者专业期刊方面提供免费软件以聚结形成更大的学术网络平台,以更多元的功能提供使用者自行修正,形成公共的资源获取环境,为读者和潜在作者群提供服务。

3.电子化协作与即时移动获取

由工业迈入资讯社会的趋势,不再强调个人单打独斗的高度竞争,而是聚焦于集体协作与团队精神的社会能力。网络技术的发展更促进提升了协作与分享的可能,特别是虚拟社群与线上合作,更逐渐形成了社会规范和行业规范。在期刊行业,电子化协作应该更广泛地被应用在期刊社的合作之中,相同特质的期刊社可以搭建虚拟社区,不仅可以实现外审专家库的共享使用,更能对因版面有限而无法发表的优秀稿件实现同行互通有无,即推荐给其他同质期刊社,避免优秀稿件的流失。同时,线上合作平台的搭建更能使青年编辑之间实现实时交流,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寻求解决方法。

随着资讯科技的发展,从数位化进入行动化,数位学习(E-Learning)进入了行动学习(Mobile Learning,M-Learning)或无所不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U-Learning)的境界。而智慧型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无线机器的崛起更加速了资讯传播的普及化,人们可以不受地点或者设施的限制,随时随地选择学习的资讯,获取所需要的讯息。特别是微信朋友圈的普及和使用,使资讯的传播以成倍和呈网状的态势散播。微信中的讯息如同一个个散开的网将每一人使用微信的人包罗在其中,无处遁逃。对于传统学术期刊而言,可以借助及时移动软件,通过诸如微信这般的载体,实现期刊资讯的实时传递。对于青年编辑而言,成为数位原生并通过数位科技的技术搭建微信平台,将已发表论文作者、投稿作者和潜在作者包罗在一个朋友圈中并实时推送最新的发表论文动态,不仅可以为投稿作者提供最新的论文动态,更可以培养潜在的作者群;如果将所有外审专家包罗在一个朋友圈中,若出现交叉学科论文审稿问题,可以由已在群专家推荐新专家入群,如此不仅可以解决外审论文的燃眉之急,更在无形中扩大了本刊的外审专家库。

四、传统学术期刊革新的准备

未来学家 Toffler[7]认为:“21世纪的文盲不是那些不能读写的人,而是那些不能‘学习’、不能‘不学习’以及不能‘重新学习’的人。”的确,资讯爆炸与媒体丰富的文化正影响着学术期刊发展的未来之路,为了对应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或者冲击,青年编辑必须有所作为,特别是要创新地应用数位科技的特点,将其融会贯通于实际工作,推动传统学术期刊革新之进程。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从期刊社角度出发,应重新审视学术期刊的历史使命,摈弃传统期刊论文发表过程中的缺点和弊病,结合时代背景寻求传统期刊转型新路。在数位科技时代,数位原生喜好在各种不同形式及工具的操作间寻求自身价值的体现,偏好协同式期刊出版及多元化的稿件来源决定了数位原生有平台、有条件运用数位科技将传统期刊带出困境,而运用数位科技对期刊社的各种工作,如会议的举办、参会的选取、文章重点的确定、编辑流程的改进等进行筛选和整合,而非孤立于单一资讯来源的运作方式,可以在反思的基础上,构建传统学术期刊突破的全新路径。数位原生偏好于非线性、联网式的表达方式,同时偏好参与式的经验学习,所以各类编辑学术交流会议的召开、各类专业学术会议的参与不仅可以开拓青年编辑的视野,更能激发他们对于数位科技在编辑工作中运用的思维。

第二,从青年编辑角度出发,应正视自身优点和缺陷,充分发挥数位原生优势,借助数位科技的推力,将自身发展与学术期刊转型相结合,找到双赢的契合点。现在的青年编辑多属于原生数位,留在杂志社的年轻编辑多具有高学历,尤其是拥有博士学位的青年编辑在专业学术知识领域颇有建树,但由于将大多数精力集中于专业,往往忽视了对于网络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在讯息的处理方面,青年编辑可能仅仅限于简单的技能,更加注重表面的知觉突显性,对于高层次的原生技术的运用和转化缺少经验。作为青年编辑,应正视自身的优点和缺陷,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的前提下,将数位科技可以运用于学术期刊转型的技术成功转化,使其成为自身发展与期刊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第三,通过网络平台的搭建,转变传统学术期刊运营模式,通过数位科技技术的推广,实现公益效应与利润的双向获取。市场化的竞争将传统学术期刊逼进了死胡同,学术期刊的转型势在必行。虽然大学学报和科研机构的学术期刊尚没有进入市场领域,但是迟早要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作为期刊人,应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提前在期刊社内部模拟市场运营模式,可以通过期刊社网络平台点对点的搜索模式的推进和有侧重的专业论文打包销售模式的雏形推广,初步形成应对市场化冲击的能力。可以先推行免费的专业论文打包推广模式,当作者和读者适应了这种模式并经常阅读打包类论文时,再逐渐取消免费阅读制度,引入市场机制。

第四,通过虚拟社区实现期刊社间的合作和互动,通过即时移动设备的应用推动传统期刊从夕阳行业走向新兴行业。即时通讯软件的应用已经由时尚品变成了必需品,尤其是微博、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的普及与推广,几乎将所有中青年都涵盖其中。作为青年编辑,数位原生的特性决定了他们熟悉并愿意使用即时通讯设备,而在期刊的发展过程中,将电子书籍和时尚期刊电子化的发展路径引入传统学术期刊转型之路中,不仅可以借助数位技术推广期刊,更可以使读者实时关注到最新的学术动态,对于学术的发展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

[1]PRENSKY M.Digital natives,digital immigrants[J].On the Morizon,2001,9(5):1-6.

[2]TAPSCOTT D.Growing up digital:How the net generation is changing the world[M].New York:McGraw-Hill,2008:128-256.

[3]鲁斌.刍议如何提高高校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J].出版科技,2007(5):26-28.

[4]孟祥锋.重视加强校对工作 提高学术期刊出版质量[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1(3):70-72.

[5]姚永春,戚馨.数字学术期刊质量控制的PDCA循环[J].出版科技,2011(6):9-11.

[6]BONK C J.Theworld is open:How web technology is revolutionizing education[M].San Francisco:Jossey-Bass,2009:89-236.

[7]TOFFLER A.The third wave[M].New York:Bantam,1980:215-289.

猜你喜欢
数位资讯学术期刊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资讯Information①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相同数位相加减
分清数位 照“位”读写
你了解“数位”吗
对齐数位 看前顾后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