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伟
(大理学院图书馆,云南大理 671003)
白族家谱研究现状及价值探析
何俊伟
(大理学院图书馆,云南大理 67100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族家谱在家谱的调查收集、目录、家谱介绍及史料价值等基础研究和族源、堂号、父子连名制、家庭道德等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国内外家谱研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家谱收藏分散、史料挖掘整理不够;研究滞后、力量薄弱;研究方向单一等问题。而加强对白族家谱的研究不仅可弥补白族史料的不足,也可为西南民族史的研究提供新的史料,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
白族家谱;研究现状;价值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体现,国有史可知兴替,方有志知晓往昔,家有谱理清昭穆,所以,家谱、方志、正史被誉为中华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家谱的研究极为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内家谱研究以山西、河南、福建等省最为活跃,中国台湾的家谱研究也成果丰富〔1〕;而少数民族的家谱研究相对滞后,以满族、回族家谱研究成果最多,白族家谱是中国少数民族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2〕,也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就白族家谱研究现状及价值进行梳理和探讨。
国外收集整理开发中国家谱资源取得成效最大的是美国犹他家谱学会,是迄今海外收藏中国家谱最多的机构,而对中国家谱研究较著名的是日本学者多贺秋五郎,他先后出版《中国宗谱的研究(上下)》,但这些整理研究成果中对白族家谱的关注和研究较少,所以,白族家谱的研究主要以国内为主〔3〕。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白族家谱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白族家谱的整理
白族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主要聚居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大理州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及各县市文物部门对白族家谱进行了调查,仅大理州图书馆就收集家谱30余种;1991年云南省编辑组编的《白族社会历史调查(四)》,收录涉及白族段、董、高、张、王、赵、杨、施姓的15部家谱调查资料。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白族新修家谱不断出现,白族家谱的数量仍在增加;同时白族家谱的整理开发也得到重视,2009年杨世钰主编的《大理丛书·族谱篇》,汇编了大理地区及其他地区白族家谱65部,成为目前收录白族家谱资料最多的成果;此外,在一些工具书中也有白族家谱的收录,《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白族卷》叙录白族家谱31种;《中国家谱综合目录》收录白族家谱23种;《中国家谱总目》叙录白族家谱37种,这些成果为白族家谱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二)白族家谱的通论研究
家谱的通论研究是对家谱整体的形式特征、内容及史料价值等方面进行的研究,这也是白族家谱研究中成果较多的部分〔4〕。白族通论的研究成果有张锡禄的《白族家谱及其研究价值》,对白族家谱的种类、体例及在南诏大理国史料、白族族源、人口制度、宗教制度、经济和文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进行探讨〔5〕;杨艺的《现存白族谱牒档案述评》,对白族家谱的形式、内容、分布和价值进行了探讨〔6〕;王积超的《大理白族族谱浅论》,对白族家谱内容的体例(世系和血缘关系图表、族规家法、宗祠祖茔、家族历史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而刘丽的《谈白族新修家谱及其收集整理》,则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修白族家谱的概貌、特征和新家谱的收集进行了探讨。
(三)白族家谱的个案分析研究
家谱的个案分析研究是对单个家谱的研究。白族家谱的个案分析研究成果有赵玉中的《祖源记忆:社会情境与民族认同——大理喜洲翔龙村张氏族谱的个案研究》、张海超的《祖籍、记忆与群体认同的变迁》,都从人类学的角度对《大理喜洲翔龙村张氏族谱》的家族祖源记忆与民族认同进行了分析研究;董国胜的《大理凤仪北汤天董氏族谱整理及研究》,对白族今存最长的白族董氏族谱碑的内容、父子连名制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四)白族家谱的应用研究
白族家谱承载着白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白族历史文化的资料库,白族家谱可为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提供有关白族的民俗学、人口史、人物传记、经济史、教育史、宗教史、文学史、地方史志等资料。研究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1.族源研究
族源可了解一个家族的来源与发展,白族家谱族源研究成果主要有:①源于土著:张锡禄的《从白族家谱看南诏大理国洱海地区的白蛮大姓——兼驳“南诏是傣族建立的国家论”》,利用详实的家谱史料对白蛮大姓段、高、张、杨、赵、李、董的白族族源进行了研究,驳斥了西方学者拉古伯里等有关“南诏是傣族建立的国家”的谬论,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7〕;而《南诏大厘城河蛮名家大姓世系考》,则进一步对南诏河蛮名家大姓的白族族源进行了考证〔8〕。②源于江南:张海超的《祖籍、记忆与群体认同的变迁》,则对明代后白族家谱“冒籍南京”进行了历史人类学研究,作者最后总结“冒籍南京也表达了白族对国家主流文化的认同”。
2.堂号研究
堂号是家族的标志,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并蕴含有祖先的事迹、典故等,白族堂号源于汉文化而又有自己的特色。宋炳龙的《白族姓氏堂号撷萃》,文章分为上下篇,对白族堂号的特色,白族段、杨、李、赵、王、张、董、高姓堂号的含义、来源典故等进行了整理,其中有我们熟悉的白族杨氏的“清白传家”和段氏的“武威世第、南国春深、思平门第、平章世第、正淳家声”等堂号,都蕴含着深刻的含意〔9〕。
3.父子连名制研究
父子连名制是白族家谱的特色之一,以冠姓连名制为主,即有姓而以父子连名。张锡禄的《南诏国王蒙氏与白族古代姓名制度研究》,论证了南诏王室蒙氏和白蛮名家大姓同为冠姓父子连名制〔7〕。
4.伦理道德研究
白族家谱中的伦理道德不仅是研究白族传统道德教育、社会风俗的宝贵资料,也对当今社会伦理道德教育有启发和教育意义。杨宗汉的《继承传统进行家庭美德建设——读〈云龙杨氏家谱〉》,对云龙白族杨氏“勤俭、好学、行善”的传统家庭美德进行了论述〔10〕。
(一)家谱收藏分散、史料挖掘整理不够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对白族家谱进行了收集和调查,这些白族家谱被分散收藏于大理州图书馆、博物馆、文物所、私人和湖南桑植等白族地区,并被收录于2009年出版的《大理丛书·族谱篇》中,但《大理丛书·族谱篇》并非影印版,要想查找分散的家谱原文进行研究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白族新修家谱的兴起,使白族家谱的数量不断增加,这些新家谱除大理州图书馆收藏较多外,大多都没得到有序的收集和整理,《大理丛书·族谱篇》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白族家谱研究资料,也有待进一步进行史料的挖掘整理。
(二)研究滞后、力量薄弱
白族家谱的整理研究与国内外家谱研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研究力量薄弱,仅有少数学者在进行,以张锡禄、董国胜、杨艺、刘丽等为代表;研究成果不多,全国性的家谱研究学术活动中,20世纪90年代张锡禄发表了几篇有影响力的研究论文,但以后白族家谱的研究论文较少,而在家谱权威杂志《谱牒学研究》上更没有白族家谱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国内学术界对白族家谱的学术研究中有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家谱整理与研究”在零散、局部地进行研究,迄今还没有一部有关白族家谱的综合性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向单一
白族家谱的研究还停留在家谱的调查收集、目录的整理、家谱介绍及史料价值等基础研究上,而白族家谱通论的研究仅有少数学者发表相关成果;在家谱应用研究方面仅集中于族源、堂号、父子连名制、家庭道德的研究,但成果较少,而对白族家谱中丰富的民俗学、人口史、人物传记、经济史、教育史、宗教史、文学史、地方史志等资料的应用缺乏研究。总之,对白族家谱应用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白族家谱综合性与具体的个案研究、白族家谱新材料的调查收集与揭示、白族新家谱编纂与价值等方面的研究都不够,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首先,白族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主要聚居区,白族为云南的历史发展与文化繁荣,为中国西南边疆的统一,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分析研究白族家谱,不仅可以了解白族历史发展沿革和文化习俗,为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资料,也提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过程中的诸多历史痕迹和见证。第二,白族开放包容、善于学习、择善而从,较早就有编纂家谱的习俗,白族家谱除具有中国传统家谱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在白族姓氏族源(《太和段氏族谱》《鹤庆高氏历代履历宗谱》《大理史城董氏族谱》《太和赵氏族谱》《鹤庆张氏族谱》等,记载了段、高、董、赵、张等白族大姓的族源)、父子连名制(《太和龙关赵氏族谱》记载了赵氏十一代;《凤仪董氏族谱碑》记载了董氏十九代;《鹤庆高氏族谱》记载了高氏三十代的父子连名制)及少量白文文字记载(《喜洲赵氏族谱》载白文《赵坚碑》)等鲜明的民族特色,对研究白族姓氏族源、白族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交流融合(《蒙化姚氏家谱》《鹤庆鲍氏家谱》等,记载了其他民族迁徙大理及与白族交流融合的情况)、迁徙分布(《武陵谷氏家谱》《贵州大方段氏族谱》《缅甸段氏家谱》等,记载了白族迁徙入湖南桑植、贵州黔西及缅甸的情况)等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大大丰富了中国家谱的内容〔11〕。第三,我国少数民族西南史研究中的许多问题都涉及白族,白族家谱不仅是包容全面的家族史,也是记载白族历史文化的资料库,研究白族家谱文化也是对白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不仅可以弥补白族史料研究的不足,也为西南民族史研究提供新的史料。第四,通过对白族传统家谱内容、体例、结构等的分析研究,可以为白族新家谱的编制提供编修模式,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时期需要的白族新家谱;白族家谱弘扬“敬祖先、孝父母、隆师长、戒赌博”的道德风尚,对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规划民族地区发展前景具有现实意义。
〔1〕陈宁宁.家谱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图书馆杂志,1998(2):12-13.
〔2〕常建华.中国族谱学研究的最新进展〔J〕.河北学刊,2009(6):98-104.
〔3〕王利亚.海内外对中国族谱的开发和研究〔J〕.晋阳学刊,2003(2):74-76.
〔4〕邓玲.海南家谱研究现状探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1):1-5.
〔5〕张锡禄.白族家谱及其研究价值〔J〕.思想战线,1990(4):61-66.
〔6〕杨艺.现存白族谱牒档案述评〔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3):55-59.
〔7〕马曜.南诏大理史研究的新途径〔J〕.云南社会科学,1996(1):50-53.
〔8〕中国谱牒学研究会.谱牒学研究:第2辑〔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78-121.
〔9〕宋炳龙.白族姓氏堂号撷萃:上〔J〕.大理文化,2011(2):91-96.
〔10〕杨宗汉.继承传统进行家庭美德建设:读《云龙杨氏家谱》〔J〕.大理师专学报,1998(1):84-85.
〔11〕杨世钰.大理丛书·族谱篇:第1卷〔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19.
(责任编辑 党红梅)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Value of the Bai Genealogy
HE Junwei
(Library of Dali University,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Since the 1980s,studies on Bai genealogical aspects have been fruity including the collection of Bai genealogy,genealogical directories,genealogical and historical value,and the applied research of ethnic origins,names of Halls,the patronymic linkage naming system,the family ethnics.But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in the genealogical research between home and abroad,mainly the genealogy is stored in different places,historical documents are not well organized;Also outdated research,poor investment on research,single research direction etc.however,it has important documental value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Bei genealogy.Not only can it add up some historical data,but also provides some new material of history for the study of ethnic history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this paper classifies genealogy,analyzes the inadequacy of existing research,and summarizes research value of Bao genealogy.
the Bai nationality genealogical sorting;present situation;research value
K820
A
1672-2345(2014)05-0074-03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5.01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XTQO14);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YB2013050)
2014-02-28
2014-03-20
何俊伟,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民族历史文献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