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敏,杨少雄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本文在对20年来我国武术产业及创意理念的文献资料充分吸收基础上,回顾和总结了我国武术产业及创意理念发展的历程[1],主要对武术产业及创意理念的相关问题关注频率较高的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并就未来展望提出笔者的一些设想,以期为我国的武术产业及创意产业的研究提供参考性的见解,从而深化发展我国武术产业及创意产业的学术理论研究。
以1992—2012年20年为时间,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社和中国硕博学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文献检源,以武术产业、武术创意产业为题名字段,共检索到240篇文献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笔者查阅了武术产业及创意产业等相关方面的书籍,同时查阅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社和中国硕博学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等相关网站收集大量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2.2 数据统计法
通过对文献定性数据进行统计整合来转换为定量分析,并利用Excel 2003做出图像处理等工作。
产业是一些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体育产业的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紧密相关的,作为武术同样也不例外。诚然,关于武术产业及创意产业的文献数量激增必与时代的发展相挂钩,同时这也符合了发展的轨迹。
图1 1992—2012年文献数量年度分布图
图1可知,在整个武术产业前期研究的八年内处于低迷期(1992—1999),文献研究发表数量少之甚少,仅达到10篇,甚至在1992年和1993年两年内都无相关文献发表。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一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施行还不够彻底,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缓慢,当时仅以武馆形式来传播武术文化,方式较单一;二是武术人才缺乏,再加上武术产业没有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建立相关的管理体系,以致于失去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更何从谈及笔墨书写之文章。
跨入新纪元,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等正在和即将发生剧烈变化,人们在追求高档次物质消费的同时,会越加注重多样化的高质量、高品味的精神消费。[2]再加上国务院颁发了“十一五”规划纲要之际,一些发达地区都将创意产业纳入本地区重点推进的产业。正是这些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推动我国的武术产业研究进一步攀升,受到学术界学者的关注。借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东风,武术产业及创意产业文献数量到了2004年仅这一年时间就超越了过去八年时间的总数量。再加上2008年奥运的成功申办这一年达到了25篇的发文量,且发文量在2011年达到了武术产业的鼎峰为33篇。这说明我国武术产业科学研究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政策动向相适应,同时创意理念的引进也是武术产业发展另一个朝阳产业,这将预示着学者对武术创意产业的研究又将是本世纪研究重要的课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剖析武术产业科学研究领域越来越条理化,从单纯宽泛的产业及产业化研究,横向至创意产业的衍生、集群区域化研究,纵向至资源整合开发、品牌构建、休闲娱乐功能的注入研究,且运用新兴的视角,譬如:体验经济、价值链等视角对其研究。反映出武术产业的研究沿着多样化的趋势发展,运用多视角多学科多维度理论来深度挖掘武术产业的潜力,特别是创意名词的介入,更加对武术产业的科研研究注入强行针。
随着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的武术产业已初见规模,产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市场前景开拓。但看到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的认识到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许多学者都纷纷献策献计。笔者对各位前辈对策做了七点归纳:政策扶持对策、谋划发展对策、产品宣传对策、品牌建立对策、广招人才对策、法律法规对策、其它方面对策。
政策扶持对策:政府运用行政等手段,以优惠政策鼓励武术爱好者投资武术产业。(张永明等2001)。制定对武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和措施(秦延河等2001)。要加大改革力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武术产业管理新模式(2002齐修)。研究制定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刘磊2002)。武术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性,要想取得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离不开政策扶持。(马敏卿等2006)。政府部门应加强立法,提高监督力度(章颖等2007)。国际要扶持和引导,引进社会力量(滕希望2010)。税费政策优惠落实到位,开拓投资渠道(霍方2010)。建立宏观调控机构(王强2012)。
谋划发展对策:加强武术市场动向,判断分析市场脉搏,形成武术产业发展规划。(秦延河等2001)。长短结合,多开展“短、频、快”项目(申德义等2004)。建立正确引导武术消费最高决策智囊团(刘劲松等2005)。建立产业集聚的多元投融体制及实施集聚的规划(杨少雄2006)。利用国际市场发展武术产业(陆吉彬2009)。进一步挖掘武术创新项目,提高水平(滕希望2010)。多渠道拓宽武术表演与旅游市场,建立时间各个角落的武术训练营(霍方2010)。加快我国武术产业发展应全面规划、引导武术产业集群发展。[3](马文刚2011)
传播推广对策:加强武术宣传力度,积极融入市场经济体制(种加林2003)。加强媒体合作,及时反应市场的准确信息(胡玉玺等2004)。借助媒体家的力量,利用媒体宣传报道,使国内外了解武术(申德义等2004)。世界范围内推广普及武术运动(刘劲松等2005)。宣传企业集群形象,开展各类商品、表演及赛事的展览活动(杨少雄2006)。大力宣传,影响力增强(蒋勇2008)。新形势下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特征应有以下几个方面:1)创意与创新;2)规模化、集群化、集约化;3)链式发展与产品多样化和交叉化;4)融合性、渗透性功能(邱服冰2011)[4]。
品牌建立对策:将武术产业作为奥运计划和全民计划同步发展战略对待(秦延河等2001)。打造武术的“金”字招牌(种加林2003)。借鉴现代科技健全、完善、创新武术知名品牌(刘劲松等2005)。实施品牌战略,提高武术产业国际竞争力(马敏卿等2006)。以太极、少林等为品牌依托,带动产业国际化(杨少雄2006)品牌效应打开武术消费市场(董植寿等2007)。做大做强具有某一特色的武术产业(章颖等2007)。积极创新,树立中华武术世界名牌(刘飞舟等2008)。传统武术作为民族体育品牌,借助媒体的力量传播武术文化。(曾海等2009)。重视研究挖掘武术文化,保持产业的独特性(李金钟2011)。
广招人才对策:培养经营管理队伍,是武术产业发展的人才保障。(韩雪等2000)。培养一批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齐修2002)。培养高素质的武术人才及武术产业管理人才[5](付群等2011)。加快武术产业的专门性人才培养(胡玉玺等2004)。培养对武术市场经营及管理专门人才(申德义等2004)。实施人才战略,引进不同领域优秀人才加盟武术产业大家庭,使之形成人才过硬队伍(马敏卿等2006)。注重人才培养,提高产业化效率(蒋勇2008)。培养专业的武术推广经济人(滕希望2010)。注重培养武术文化产业管理人才[6](金国齐2011)。
法律法规对策:建立与武术产业发展相关的法律体系,加强专制建设,快速发展的制度保障(韩雪等2000)。完善武术产业的法规和规范力度,加快武术产业的市场化进程(齐修2002)。更新观念、健全机制、适应竞争(种加林2003)。建立健全体育产业法规体系,为武术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史安全2004)。加快建立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申德义等2004)。完善武术产业法律法规体系,使得武术产业在法律的保护和监督下良性发展(肖凤娟等2005)。建立规范的法律手段,赢得和谐的市场环境(董植寿等2007)。
在理论上上述概括的七个方面对策建议对促进我国武术产业发展及实际运用中有指导实践意义,同时在融入旅游、动漫等方面对策建议在近几年的文献中也略有突显,但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也出现了些漏洞。笔者在统计分析当中发现,武术产业的发展对策一般都停留在描述性上,而且重复率研究较高;策略建议大致上都是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创新性、时效性;缺乏实地调研研究基础上得出优化策略;缺乏对产业的分布横纵向的规划考究;追随原因主要是由于学者把武术产业被约束在本体产业,较少有从跨领域来寻求对策,从而显现上述所拥有的一些问题。因而,只有明确武术属性的研究,才能显现出武术产业属性的对策研究。
若武术产业发展仅单从谋划、传播推广、品牌建立和人才等方案去谋求解决方略,这只能触碰到武术产业发展对策的浅层次问题,而最大的障碍与阻力还是处在深层次问题上。首先,现在虽然对武术的产品分类研究,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与发展趋势研究增长,而武术产业在其内涵与本质上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在文献中对运用高科技技术手段融合文献数量较少;其次,武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制度融合已成为其发展阻力,政策与制度两者的结合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动力,而在笔者统计的相关文献中几乎难以看到有专门性的研究对武术产业的相关政策与制度进行创意性改进研究;最后,武术产业的相关产品目前为止还未能占据消费市场的主流行列,武术产业的相关产品和市场融合有着频临边缘化的危险,文献中对武术产业以利益为主体的市场构造、企业导向及市场绩效等相关问题还较匮乏。如能研究解决上述三大问题,定能及时有效探清武术产业的本质与规律,制度的创新与政策措施将大大推动武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文化是识别一个民族的基因,而创意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它是集文化、科技与产业完美于一身的新型产业,虽理论界对其阐述及认识还只停留在一种探索与尝试阶段,但各方对其发展前景都给予高度重视及肯定。创意产业虽然在我国算是个较新颖的名词,但笔者在查阅文献时不经发现,早期的学者所著的文献中冥冥之中都隐藏些创意的构思,这位后期的创意产业理论繁荣研究提供借鉴与帮助。
孕育期:吴必强等(2002)从武术产业中的武侠文化为依托,以加入WTO和北京申奥成功背景来开发市场新品,不断创新来对其电子游戏业进行渗透和发展。洪浩等(2003)从依靠武术科技角度对武术产业发展的影响、亟需解决科技问题及武术产业科技含量对策三大方面来进行撰写。申德义等(2004)从武术旅游的角度来做为特色武术项目活动内容,丰富了武术旅游发展资源,从而发展武术产业的特色产业。田惠君(2005)从武术与武打影视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武术对影视业的影响以及影视业对武术宣传的效应,从而推动武术产业的发展。
繁荣期:牛爱军等(2008)从文化创意产业角度来描述武术产业与创意产业的关联性,并对武术产业的结构、特征、营销和运营进行阐述。孙江波(2009)就武术创意游戏产业进行探析,分析了武术创意产业的现状及问题,并对创意游戏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关性路径[7]。陈静(2010)从文化创意产业角度,分析了武术产业与武术创意产业间的关系,并对武术创意产业的主要特征进行研究。王三等(2010)就我国武术创意表演产业发展的研究,其中界定了武术创意表演产业、分析了产业的特征并对未来前景进行探析[8]。汝安等(2010)就武术创意游戏产业的特征进行阐述,并结合案例来揭示武术创意游戏产业的不足以及提出若干性措施[9]。鲍磊等(2011)从影视作品《功夫熊猫》为依据,用文化创意与与武术相结合的方法来启示推动武术国际化发展策略。杨少雄[10](2011)从创意产业价值的本身为着力点,意在揭示内部所创造价值的规律,重点研究了武术创意产业所创造价值的机理与方略探析。闫苹苹等(2012)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以文化产业为背景,就武术动漫产业层面来对武术产业发展路径展开论述。杨少雄(2012)巧妙运用娱乐与创意的视角来烘托传统武术的功能价值溢出性,从这两者的互动关系来深层次的剖析传统武术的现代价值[11]。
从上述的统计研究成果来看,学术界对武术创意产业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概念、价值、产业与创意产业间的关系、策略等方面探析。由于创意产业内容属于近几年热点词汇,同时也是世界各国所密切关注的产业,可以说,我国目前的创意产业理论成果研究已得到一定的认可。但是从整体文献内容研究来看,研究中的实用性、研究方法等仍然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国际创意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应当结合我国目前所现有的创意产业现状,加强和提高对武术创意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及预判未来国际发展态势的新动向,深刻理解、认识创意产业的涵义,进一步拓展研究的新思路与新视角、倡导借鉴其他经济领域创意产业的研究成果,适时围绕时事态势,重点研究领域武术创意产业的如何布局、模式与体制制度建立、战略与对策以及武术创意产业市场的建立与消费等应用领域方面,这也将是之后武术创意产业发展所重点深度研究的命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武术产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在以武术为底蕴的丰富文化资源转型发展过程中,武术产业集群朝着武术产业的区域化趋势发展,日益凸显出加快武术产业化进程、强力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及区域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郭强等(2005)认为:“借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东盟博览会的区位优势,充分开发广西独特地理优势,为武术产业发展创造环境”。杨少雄[12](2007)从集群的基础条件与路径选择的角度来研究武术产业集群发展认为:“武术产业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并且在提供产品与服务给消费者的过程中具有相互协作、密切的联系从而证明了产业集群的存在性。”陈琳(2009)从河南省当地资源的优势与劣势来分析武术产业集群的现状与对策认为:“河南武术产业的资源优劣势存在明显分歧,应该给予政策扶持与市场优惠政策的帮助,加大投入营造武术产业集群良性发展”。孙滨(2010)分析认为:利用当地武术之乡的氛围与群众基础,通过以武术技术为核心,加强企业与民间武术团体的两两合作,共同提高武术产业新层次,寻求集群产业优势发展。练志林(2011)认为:“发展龙头企业,扩大集群销售渠道,重视集群科技创新及实行集群的人才构建从而不断完善集群产业发展道路”。栗胜夫(2011)认为:“利用少林武术的品牌优势,扩大武术产业链,走集群化发展模式,加强区域品牌建设且构建武术产业创新战略”。宋亚伟(2012)认为:“从中原经济角度入手,充分利用武术为当地丰富资源,并进行有效整合和开发,进一步实现武术产业发展的新举措愿景,以此来推动武术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武术产业集群具备了双重性、宽泛性与关联性、空间集聚性等三大特征,学者们以达成共识。以其近年来,学术界对武术产业集群研究重点围绕三大特征进行阐述,并无多大的突破性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三方面造成:第一,学术界对武术产业集群只停留在集群的外部特征上,缺乏深度理论与应用研究剖析的文章,也就是说学者对这一相关命题关注度还较低;第二,有部分学者有揶揄之嫌,抄袭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只因应付评职称为己任;第三,部分学者对武术产业集群的研究思路还处于闭塞,研究方法手段单一。因此,只有广泛吸取其它产业集群成熟领域的经验与知识,才能在武术产业集群这一当今热门话题之中迎来学术新浪潮。
武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已被政府和社会众多学者所关注。开发武术资源加快武术产业化进程,促进武术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学术界已从多角度来研究武术产业的发展。秦延河等(2001)站在武术产业概念的角度,对挖掘武术资源进行分类来进一步开发武术产业分别为:人口、人才、技术及旅游等四大资源。郭庆平(2002)及唐文兵等(2003)从市场经济的视角来探讨开发武术资源。马敏卿等(2006)运用体育产业遵循的“消费决定论”将武术产业体系划分为三大产业:核心产业、中介产业及外围产业,并对三大产业进行再一步的细分。牛爱军等(2008)从文化创意产业视角来开发武术产业的发展。愈宏建等(2008)利用武术娱乐功能角度来探讨与武术产业化间的关系。曹秀珍(2009)从武术产业的本体角度来大力开发和发展门下的武术文化旅游资源。吉洪林(2010)从和谐社会的构建视角来充分发展武术产业,促进文化的繁荣。曹立勇等(2011)运用发展的观点来揭示武术文化产业中的经济实体价值。杨少雄(2012)通过利用价值链角度寻求武术产业资源整合的依据与路径。
由此可见,对武术产业开发的理论范畴和研究方法已并进了产业经济学领域,科学地对武术产业的资源进行多视角分析,从中得出意想不到的结论。但看到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其中的不足,研究视角丰富性还比较局限,定量分析的文章略少,研究面还比较狭窄。
纵观风雨20年,我国武术产业研究从单纯的产业化研究发展到目前的创意产业的研究,这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同时也为在我国的经济腾飞拟造了一定的理论科学与智力支持。但我们看到我国武术产业及创意产业20年的科学成果研究虽呈逐年上涨趋势的同时,而与其它产业性的文献数量和成果质量相比,研究面狭窄,重复率过高,研究结果转换为实际中的价值较少,导致了众多研究成果乏善可陈。本文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及理论研究框架,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得诸多有识之士能参与实践理论中去,从而为学术界带来更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武术产业的来临,以及在创意产业迅猛的发展势头下,关于武术产业性的研究将势必成为学术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1]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2]李云鹏.略论武术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性及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04-106.
[3]马文刚.加快我国武术产业发展的战略审视[J].中华武术研究,2011(1):19-20.
[4]邱服冰.新形势下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核心问题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11(3):16-19.
[5]付群、袁晓璐、鲁润梅.中国武术产业国际推广的现状及制约因素[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6):118-121.
[6]金国齐.武术文化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及其对策[J].搏击·武术科学,2011,8(5):12-13.
[7]孙江波.关于武术创意游戏产业探析[J].经济论坛,2009(24):73.
[8]王三,汝安.我国武术创意表演产业发展之研究—武术创意表演产业界定、产业特征及发展前景展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3):55-58.
[9]汝安、虞定海.武术创意游戏产业特征及个案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2010,34(2):62-65.
[10]杨少雄.武术创意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与突破方略探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1(4):169-172.
[11]杨少雄.娱乐与创意:传统武术功能价值的诉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67-172.
[12]杨少雄.武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条件与路径选择[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30(5):608-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