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莹
班主任是优秀班风的组织者、倡导者,要把班级管理好、引导好、培养好,只有通过班主任的智慧和创造性的劳动,只有通过班集体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一个劲往一处使,心向一处看,人人都动手为班级添光彩的好风气。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这个家中的一员,才能为这个家奉献才智,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激发一种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愿望。那么如何进行优秀班风的建设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重塑育人环境,建好班级阵地
心理学家认为:凡来自环境的刺激都是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的要素,用环境来陶冶、滋养学生的身心。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时候,我是意气风发,因为这个班情况比较特殊,中途换了好几次老师,这个班没有一点学习风气。
迟到、打架、骂人、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等情况屡见不鲜。我真恨不能打每人一个耳光,可理智告诉我不能这样做,我们不是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吗?要形成良好的风气不是一朝一夕就行的,在开学的第一周,我协同班上同学布置教室环境、名人警句,如“知识就是力量”、“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名人画像,如孙中山、爱迪生等等。卫生角的标志是我用电脑做成的幽默图画,课程表、表扬栏、绘画作品展都贴上了五颜六色的图案,处处让学生看到美、认识美、感受到美,在美的环境中学习,走进教室就能感觉到学习的氛围。我还向学生征求意见,不好的地方请他们修改,这是良好班风的开端,也是成功的一半。一学期下来,我发现变化还不小。
作为班主任,要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须充分发挥班级阵地的宣传作用,利用主题班会、参观、访问、黑板报等形式,以古今中外名人、科学家刻苦学习的故事和英雄人物事迹及其学校、班中勤奋学习、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的典型教育大家,使学生学有榜样、行有方向。
二、确立班级目标,强化目标管理
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到给班集体确立奋斗目标,强化目标管理,是优秀班风形成和发展的动力。规定了明确的目标后,一个人在行动上就有了自信心,有了效果,而且会获得更大的成就。目标确立后,班级生活,就能成为培养学生不断追寻目标的土壤。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一呼百应,遇事常以自我为中心,导致有些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不愿承认,甚至对老师和同学的批评产生抵触情绪。一个学生在教室随便扔纸团却不愿承认,这让我困惑了很久,直到有一天在食品的包装袋上看到“绿色食品”的字样时,我的心头闪现了一个这样的想法——“绿色批评”,我何不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呢?班队会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只有当坏事被人知道才是坏。让学生围绕这样一句话,讨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做错事难免,而用谎言来掩盖错误,错误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我请学生把学习心得写下来,并且故意看了一眼始终没有发言的那位学生。
第二天我把作业本收上来,这位同学写道:“老师,我错了!我犯了错,没有改正,还想掩盖。我没有集体荣誉感,更没有诚信。”从那以后,他彻底改变了,不但自己不扔纸团,而且只要看到地上有纸屑,就主动拣起来扔进垃圾箱,在他的感染下,讲卫生的好习惯在同学中蔚然成风。
三、科学开展活动,培养浓厚学风
心理学研究表明,爱是学生的基本心理要素。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爱的愉快的环境中成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特别需要用爱来补足,这就像植物的种子成长,不仅需要土壤肥料,还需要阳光雨露。学生成长的阳光雨露就是爱。
学风,即班集体内生学习的风气与作风。良好的学风对于全班学生的学习心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以读书活动为手段,进行终身学习教育。为了帮助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为今后的成长及终身学习提供文化底蕴和发展后劲,我组织学生每天集体阅读课外书一个小时,并要求学生写下读书心得,家里有课外书的,都拿到学校来,我还定期举行“古诗擂台”、“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读书演讲赛”等活动,把学生带进鉴赏、分享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吸取养料、丰富心灵世界,品味与好书做朋友的甜蜜,也创造出一个学习氛围。
正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说:“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不仅对学生个性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还可以使他们从自身的感受中陶冶良好的情感,使他们从中学会应该怎么用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他们团结、友爱、互助的良好品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大基本需要,在生理与安全需要之外还有更高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既然称之为基本需要,那么每个人就都拥有。作为班主任、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俯下身来倾听,当我们听到他们的心声,说出自己的心声时,教师与学生两颗心才会靠得更紧。这样才能使倾听在整个班风的建设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进而形成团结、合作、向上的班风学风。
参考文献:
[1]郭学军.对一个优秀班级文化的研究.中小学管理,2005(4)
[2]陆良明.班集体建设的点滴思考.苏州德育研究,2004(1)
[3]王淑英.一点一滴也是情.苏州教育,2004(9)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