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强国战略与海洋产业人才素质培育

2014-03-21 18:59吴长春骆嘉琪
关键词:强国海洋素质

吴长春,蓝 茜,骆嘉琪

(大连海事大学 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1]32,将我国的海洋战略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报告阐述了海洋强国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又一个战略主线,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因素与条件保障,其中人才起着统领和决定性作用。本文仅从海洋产业人才的作用及其素质培养的角度分析探讨该问题。

一、落实海洋强国战略与人才的关系

1.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与基本任务

从国情出发,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内涵包括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五方面[1]33。其中,探索认知海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先决条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要组成部分,综合管控海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和谐海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价值取向。这五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衡量海洋强国的基本指标。

扎实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建设,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多方面的基本任务:

(1)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要扩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加强海洋产业规划和指导,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要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要从源头上有效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排放,开展海洋修复工程。

(3)发展海洋科学技术,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要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重点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尤其要推进海洋经济转型过程中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

(4)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要秉持合作共赢的海洋外交方针,深化拓展海洋领域合作,全面参与国际海洋事务。[2]

2.落实海洋强国战略根本在于人才

海洋强国战略是科技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事业,人才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推动海洋事业发展、实现建设海洋强国远景目标的第一资源和根本保障。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理解:

首先,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人才是经济发展的主流领航者,在构成生产力的诸要素中是最核心的、最积极的、最能动的要素,其他要素只有通过人才能起作用。人才通过教育、实践而掌握先进技术,从而创造更多生产价值,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质量。人才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决胜者,他们关乎一个国家以往的兴衰历程、当今发展重点甚至未来的发展战略。当今世界和未来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的基本国情,特别是资源状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方式等,决定了应更加重视和抓好人才资源这个根本。

其次,在海洋强国战略的五方面内涵中,最根本、最实质的是科技与创新。科技革命时代,上述五个方面的活动渗透和体现为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的作用,其他方面的因素或作用都要依托和决定于人才这个核心因素,靠人才来统领和支配。而从海洋强国战略的几个基本任务来看,则更具体更鲜明地展示出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作用。这几个方面任务的内容是对海洋强国内涵的展开,是对其战略实施的具体化和明晰化。同样,每一个方面的任务,说到底,还是人才的问题,特别是当今时代,还是要靠走人才之路。

再次,具有一支高级的人才队伍,是海洋强国的具体指标和基本特征之一。从海洋强国的内涵出发,衡量海洋强国的具体指标应该是: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生态环境优美,拥有构建和完善海洋制度及体系的高级人才队伍,先进的管理海洋问题或事故的能力以及强大的海上国防力量。其中的人才队伍,既是渗透在其他标准中的决定性要素,也是一个具体的刚性和外在的指标之一。也就是说,在海洋强国的各项具体指标中,人才起着关键与核心作用,没有这样一支人才队伍,海洋强国标准中的任何一项都不可能实现。因此,在现实背景下,能够成为海洋强国必须拥有一支类型多样、素质优良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3.海洋产业人才的含义及其作用

海洋产业人才是一个特殊领域的人才队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海洋产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他们是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在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的过程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首先,海洋产业人才的不懈努力使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十一五”期间,海洋产业人才的不懈努力使海洋经济年均增长13.5%,持续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使海洋经济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3]海洋产业人才具备强烈的敬业奉献精神,能长期留在海洋产业,持续面对瞬息万变的海上环境,完成较为艰苦危险、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的海洋工作,从而为海洋产业创造持续价值。海洋产业人才具备较高的生态文明意识,就能在工作中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重视对海洋油气、化工、空间和旅游等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和谐海洋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海洋产业创造潜在的价值。海洋产业人才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有助于对海洋产业的科技引领、创新发展,有助于提高对海洋资源的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从而为海洋产业创造无形的价值。

其次,海洋产业人才的素质影响着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我国海洋产业起步晚于世界老牌海洋国家,从目前海洋大国的现状到海洋强国的实现是量变到质变的转变,需要高素质人才长期不懈努力之“量”的积累。高素质的科学技术人才可以创造更高价值,更有效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决定海洋经济的发达程度。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不断引领先进技术的创新,直接影响海洋科技先进程度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优美程度。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直接涉及海洋问题或事故的能力先进程度。此外,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直接关系到强大的海上国防力量的实现程度。因此,产业人才素质的高低作为海洋强国的重要指标和基本特征之一,全方位服务于海洋强国战略目标。[4]

二、海洋强国战略对海洋产业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

由前文可知,实现海洋强国之梦速度的快慢、时间的早晚,根本在于产业人才素质,取决于相关人才素质的科学培养和合理运用。人才素质通常指人们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社会实践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生理特点和思想行为以及潜在能力的总称,通常可归纳为“德、智、才、学、体”五方面。其中,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才是人才素质的支撑,学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本条件,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人才素质是人才问题的核心,是人才在海洋产业中发挥作用的微观度量维度,是人才为海洋产业做出贡献的重要基础。而落实海洋强国战略面临多方面新任务和新挑战,对于海洋产业人才的各方面素质提出了下述指导性的新要求。

1.海洋产业人才应具备生态文明的海洋意识

生态文明的意识是各类海洋产业人才从事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要求人们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能动地利用、改造自然,并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使海洋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海洋资源开发过度,污染严重,海洋环境不断恶化。全力遏制海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趋势,大力培养生态文明的海洋意识已经迫在眉睫。

海洋强国战略要求建设和谐海洋,强调海洋产业人才必须具备生态文明的海洋意识。具备这种意识,海洋产业人才会在实际工作中身体力行地注重可持续发展,在政策、法律的要求之外自觉自愿地履行其环保职责,如探寻更生态的能源,采用更环保的工艺设施,减少海洋废弃物或船舶污染物的排放等。经营管理人才会积极转变绩效观念,不因为经济利益而牺牲生态的长远利益。在当今生态文明的背景下,海洋产业人才具备生态文明的意识,已经成为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建立良好社会影响的必然要求。

2.海洋产业人才应具备敬业奉献的海洋精神

敬业爱业、认真负责的精神,是海洋产业从业的思想基础,是海洋产业工作价值的体现。它要求海洋产业人才发自内心意识到其工作的价值所在,不畏惧海洋艰苦的工作环境,充满热情,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更高要求地履行其职责,长期为海洋产业献身。建设海洋强国、发展强大的海洋产业对于先进技术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对于作为先进技术载体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稳定性更是有着迫切要求。然而由于海洋工作环境、薪资等因素还不足够理想,使得海洋产业人才队伍不稳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流失严重,影响海洋工作的连续性、核心技术操作的熟练性,最终影响到海洋产业的顺利运行。具备敬业奉献的精神,有利于减少人才的流失,实现短缺人才的接续培养,鼓励高技能人才不断进行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从而掌握更多业务领域的关键技术。因此,敬业奉献的精神是海洋产业节约成本、创造更高产值、建设海洋强国的必备要求。

3.海洋产业人才应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

开拓创新的能力是推进海洋产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人们根据确定的目标与需要,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已知的一切知识与信息,产生出具有独到见解的、新颖的、具有开拓性的产品的能力。海洋强国不仅要求我国海洋产业的“自强”,还要求海洋产业在世界范围内也足够强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海洋产业必须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跟上海洋知识技术的更新速度,不断更新研发出更多核心技术,不断开拓新业务领域或进军高端产业市场。这些目标的实现,最根本的是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力提高人才的开拓创新能力。当前我国海洋生物产业、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业、海洋化工、海洋电力等产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海洋低端产品较多,高科技产品种类不多、质量不高,海洋自然灾害对海洋经济影响较大,防灾控制技术和环保技术水平也没有达到保证和谐海洋的标准,这些因素都要求海洋产业人才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开拓创新的能力要求经营管理人才具备全球战略眼光,拥有迅速预测变化、科学规划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使自身专业知识紧跟时代新兴知识的脚步;要求高技能人才开阔眼界和思路,提升涉外沟通能力,不局限于中国海洋视野,不断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制度、标准,为我所用;要求专业技术人才在实践中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水平,积极工艺革新、技术改良、流程改革及发明创造。总之,开拓创新的能力是建设海洋强国各方面内涵对于产业人才素质的重点要求。

4.海洋产业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

海洋强国战略提出了发展海洋产业的指导性目标,如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等。这些目标的背后是产业对先进技术更强的依赖性,也是对海洋产业人才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加迫切的全面要求。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保证,高超的实际操作能力是实现海洋强国理想的根本途径。当前海洋产业人才结构不合理,基层人才数量较多,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而建设海洋强国面临复杂而连贯的综合任务。一方面,海洋工作环境高危险、高风险,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扎实可能会导致失误,引起巨大损失;另一方面,大量的技术创新需要通过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来发现和解决问题,需要通过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及反复的实践经验来完成工作。这要求海洋产业人才努力成为自身领域的专家,具备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转化关键技术的能力和解决非常规技术问题的能力。要求经营管理人才具备确保船舶安全航行、高效营运,协调处理国际事务等知识技能;要求海洋装备制造业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研发设计制造知识技能;要求海洋新兴产业人才具有较强的海洋开发、海洋综合利用、海洋环保和海洋服务的知识技能;要求高技能航运人才具备高超的航运专业知识技能(如现代海洋监测和预报,使用电子航海仪器和系统、船舶电气设备、轮机设备的知识技能)以及经营管理和法律知识、海陆空综合物流的立体运输知识。未来海洋产业势必要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顺利实现更多海洋高新技术的成果转化,成功开拓更多新的业务领域以及保证海洋作业更加和谐,这些目标对于海洋人才的海洋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

三、大力提升海洋产业人才素质的主要途径

建设海洋强国关键是抓好人才工作。提升海洋产业人才素质,需要航海院校、培训中心、产业、科研机构以及行政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必须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创新人才培育观念,创新人才识别方式、培训内容和培养机制,完善建设海洋强国要求下海洋产业人才素质的培育途径。

1.深化海洋强国对海洋产业人才素质要求的思想认识

观念的变革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先导。创新海洋产业人才培育观念,深化海洋强国对海洋产业人才素质要求的思想认识,有助于客观上统一对海洋产业人才的鉴定标准,树立与海洋强国相适应的人才素质观念,是大力提升海洋产业人才素质的先决条件和首要工作。海洋人才培育主体应在以下方面创新海洋产业人才培育的观念:一要树立人才生态文明的观念。要努力造就具有较高生态文明道德,自觉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节约生态资源,具备一定的海洋化工知识,为和谐海洋做出积极贡献的高素质人才。二要树立人才敬业奉献的观念,使海洋产业从业人才发自内心地意识到工作的价值所在。三要树立浓厚的海洋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鼓励更多的人才投身海洋产业,坚决制止和纠正不尊重海洋人才的观念和行为。四要注重培养人才开拓创新的能力,使其成为建设海洋强国需要的高层次紧缺型人才。通过树立这四种人才培育的观念,相关院校及部门可以深入理解海洋强国对海洋产业人才素质要求的认识,提高对这些素质要求的重视程度,以海洋产业人才培育的新观念为指导,明确海洋产业人才培育的方针、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

2.更新建设海洋强国对于海洋产业人才素质的选拔标准

人才识别是不断利用合格的人力资源对产业进行填充的过程,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直接推动力。创新人才的识别方式关键在于通过正确的海洋产业人才素质观,更新海洋产业人才素质的选拔标准,使符合建设海洋强国要求的人才脱颖而出。这直接关系到海洋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海洋强国的建成。海洋人才培育主体应在以下方面创新海洋产业人才识别方式:一是要完善海洋产业人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于海洋产业人才高标准、严要求,资格具备再上岗、资格不够再培训,保证海洋产业人才的知识更新落到实处。行政管理部门应按海洋强国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建立完备的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水平认证制度、专业技术职称制度并加大推广力度。根据这些标准和制度公平、公正地选拔和考核人才的素质,使其满足建设海洋强国的要求。二是要加强奉献精神的选拔。在选拔海洋产业人才时,不仅应注重其专业知识的扎实与否,还应提高对其奉献精神的选拔力度,选择真正热爱航海、身心素质好的人才投身海洋产业的工作,使其发自内心地长期为海洋做贡献。

3.创新建设海洋强国要求下海洋产业人才素质的培养内容

教育培训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壮大海洋产业人才队伍规模的艰巨使命,在海洋强国的建设中发挥着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海洋强国战略下,海洋产业知识的综合性和专业性显著增强,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性质的工作变得更加普遍。因此,应根据海洋强国战略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创新建设海洋强国要求下海洋产业人才素质的培养内容,加大高层次海洋人才的培养力度,努力使教学内容现代化成为提升海洋人才素质的紧迫要求。

人才培育主体应在如下方面创新海洋产业人才的培训内容:一是要大力加强海洋学科专业建设,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深化教学以及交叉学科知识的传授,加大硕士、博士等高层次海洋人才的培养力度,使海洋产业人才完全符合国家海事局的有关标准,胜任海洋产业工作。应传授经营管理人才高效营运的知识技能、协调处理国际事务的管理知识以及其所从事的产业相关知识,传授专业技术人才现代海洋监测、预报、相关产业的工程知识、港口和航道工程等知识,传授高技能航运人才航运专业知识,现代化大型船舶的技能,海洋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应用知识技能,经营管理和法律知识,海陆空综合物流的立体运输知识以及防灾生存技能。二是要改革海洋相关专业的英语教学,转变思路,更新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并建立航海类专业英语水平测试体系,以提高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促使其达到熟练掌握相关业务领域的英语词汇、与外国相关人才熟练进行知识和技术沟通等标准。

4.完善建设海洋强国要求下海洋产业人才素质的培育模式

机制创新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动力和保障,是人才工作顺利进行的路径和先导。今后的海洋人才培育模式既要适应海洋强国的要求,也要适应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海洋产业发展的需要。用先进的理念引领海洋产业培育机制和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行政管理部门应在如下方面创新海洋产业人才培育模式:一是要对相关院校的海洋类专业进行质量定期审核管理,确保其开设专业合理,教学质量达标,培养的海洋人才具备生态文明的海洋意识、敬业奉献的海洋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二是要对航海院校的教师管理制度进行宏观指导,确保海洋产业教师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聘用和考核办法符合海洋强国的要求。三是要定期举办海洋科技研讨会或评价活动,鼓励海洋人才开拓创新、加强沟通,为各类海洋产业人才创造信息交流和知识更新的平台。四是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涉海企业对接,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任职制度,推行联合培养学生的“双导师”制,使实践真正融入海洋产业人才培育的教学环节。五是要更新海洋产业人才实习模式,在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相互配合形成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接收人才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实习,形成强大的海洋产业人才培育系统。因此,在上述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学校、产业单位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模式,形成机制开放灵活、渠道多种多样的人才培育模式已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题中之意。[5]

四、结 语

海洋强国战略对海洋产业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海洋产业人才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具备生态文明的海洋意识、敬业奉献的精神、开拓创新的能力、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等特殊重要素质,才能成为建设海洋强国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的海洋人才。提升海洋产业人才素质,需要航海院校、培训中心和行政管理部门深化海洋强国对海洋产业人才素质要求的思想认识,更新建设海洋强国对于海洋产业人才素质的选拔标准,转变建设海洋强国要求下海洋产业人才素质的培养内容,完善建设海洋强国要求下海洋产业人才素质的培育模式,建设好海洋产业人才队伍,使其真正在推动海洋产业发展和海洋强国战略的落实过程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文件起草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报告[R].北京: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

[3]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R].北京:新华社,2010:1-10.

[4]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R].北京:国务院,2012:1-3.

[5]张延华,刘正江,于敏,等.对“十一五”我国航海教育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航海教育研究,2012(1):4-6.

猜你喜欢
强国海洋素质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强国有我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秦晋争霸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