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名李贽批评的几种《忠义水浒传》刊本之真伪略述

2014-03-21 16:14李云涛
大理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李贽忠义评点

李云涛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昆明 650091)

署名李贽批评的几种《忠义水浒传》刊本之真伪略述

李云涛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昆明 650091)

辨别署名李贽评点的几种《忠义水浒传》刊本的真伪问题,是研究李贽小说评点乃至其文学、哲学理论的基础,对此学界已多有论述,然众说纷纭,需对各家观点进行回顾与分析,并理清此一问题,方可深入研究李贽的思想。

李贽;《水浒传》;小说评点;刊本

现存题为李卓吾批评的《忠义水浒传》,主要有两种刊本:一种为明容与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百回本(一般简称容本);一种为明袁无涯刊刻本《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本(一般简称袁本)。

关于李贽所评的《水浒传》本子,究竟是容本还是袁本,学界多有论述,然而众说纷纭,我们在此列举其中的三种主要观点来分析:第一种认为李贽所评本为袁本,容本是伪托本;第二种认为容本与袁本都非李贽原评本;第三种则认为李贽所评本即容本,袁本为伪托。此外,如容肇祖《李贽年谱》等则认为容本、袁本皆为真本等观点,由于这种观点所据较为简单,前人对之已有评述,这里不再详说。

由于弄清李贽所评《水浒传》本子的真伪问题,是研究李贽的小说评点理论乃至文学、哲学理论的基础和关键,以下将就上述三种观点再作回顾,并加以分析和总结,以此来理清此一问题。

一、认为李贽所评本是袁本,容本为伪托的观点

持此种观点的主要有戴望舒、叶朗,以及由王运熙、顾易生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下》。

戴望舒在《袁刊〈水浒传〉之真伪》一文中,认为李贽所评《水浒传》本为袁本,而容本属叶昼伪托,其主要依据是明钱希言《戏瑕》卷三“赝籍”条所载:

比来盛行温陵李贽书,则有梁溪人叶阳开名昼者,刻画摹仿,次第勒成,托于温陵之名以行。往袁小修中郎尝为予称李氏《藏书》、《焚书》、《初潭集》、批点《北西厢》四部,即中郎所见者,亦止于此而已。数年前,温陵事败,当路命毁其集,吴中藏书版并废。近年始复大行。于是有李宏父批点《水浒传》、《三国志》、《西游记》、《红拂》、《明珠》、《玉合》数传奇,及《皇明英烈传》,并出叶手,何关于李。昼,落魄不羁人也,家故贫,素嗜酒,时从人贷,醒即著书,辄为人持金鬻去,不责其值,即著《斋漫录》者也。近又辑《黑旋风集》行于世,以讽刺进贤,斯真滑稽之雄已。(钱希言《戏瑕》卷三赝籍)〔1〕

戴望舒根据上述钱希言《戏瑕》所记载的当时曾有名叫叶昼者假托李贽之名来进行小说评点的情况,再加上根据袁中道(字小修)《游居柿录》卷九中有“袁无涯来,以新刻卓吾批点《水浒传》见遗”的话,是“记于万历四十二年(一六一四),可以证明袁刻本《水浒传》是在这时刻成的。这样,这个本子又非钱希言在编《戏瑕》(按:《戏瑕》编于一六一三年)时所能见到。”从而认定钱希言《戏瑕》记载的《水浒》批点本为容本,是叶昼所评本〔2〕187。

此外,戴望舒又认为钱希言所说的叶昼“又辑《黑旋风集》行于世,以讽刺进贤”的话,和容本中怀林所作《李卓吾批评水浒传述语》里“和尚有《清风史》一部……又手订《寿张县令黑旋风集》,令人倒绝”、“本衙已精刻《黑旋风集》、《清风集》将成矣”等语相符合,两相印证,从而再次断定钱希言所说的叶昼所著而托于李贽之名以盛行的《水浒》评本即是容本〔2〕188。

至于说认定袁本即为李贽所评真本,戴望舒的依据主要有三:第一,从袁小修《游居柿录》卷九中,可知李贽确曾批点过《水浒传》;第二,从袁刊本《水浒传》的杨定见小引中可以得知藏于杨定见处之李贽遗稿,至少有《水浒传》和《杨升庵集》二种;第三,袁无涯从杨定见处获得李贽遗稿是偶然得之,袁之刊刻李贽遗稿是出于爱好,杨、袁二人并无串通伪托李贽之名出书之嫌〔2〕189。

除了上述戴望舒所提出的观点之外,叶朗在《叶昼评点〈水浒传〉考证》一文中,还补充指出了三个论据来说明容本非李贽所评:

第一,容本署名李贽的名号,像“李载贽曰”“李秃翁曰”“李和尚曰”“李生曰”“李卓吾曰”“秃翁曰”“卓吾曰”“李贽曰”“卓老曰”“利秃老曰”“卓翁曰”“卓吾老子曰”等多达十多种花样,是在刻意模仿李贽的风格,但却过分地膨胀了。因为李贽《藏书》中所署大多为“李生曰”,一部分署“卓吾曰”“李卓吾曰”,个别才署“李和尚曰”“李长者曰”“卓吾子曰”“李秃翁曰”,故可见容本之伪〔3〕284-285。

第二,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盛赞宋江“身居水浒之中,心在朝廷之上,一意招安,专投报国”,为“忠义之烈”,并无一字贬语,而容本评语,却大骂宋江乃“罪之魁,盗之首”“假道学,真强盗”,可见容本评语之观点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中观点相互矛盾〔3〕285。

第三,认为在《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演义》的评点中,出现了“梁溪叶仲子谑曰:……”这样的评语,而“梁溪叶仲子”即叶昼,是小说评点的真正作者。又《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演义》的评点和容本评点在某些特殊问题上的观点十分一致,以此为旁证,说明容本亦属叶昼所评,而非李贽〔3〕286。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下》,则依钱希言《戏瑕》所说,以及容本评语中给予宋江“假道学,真强盗”的评价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之“忠义”观点相反等为论据,认为李贽所评本为袁本,容本是伪托本,为叶昼所评。

这一种观点影响很大,论证亦很充分,但对于其所持的论据,张少康、刘富三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下》之“李贽《忠义水浒传序》及《水浒》评本的真伪问题”中,已经提出了异议,并加以了辩驳,详见下文。

二、认为容本、袁本都非李贽原评本的观点

持此种观点的学者又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容本、袁本皆非李贽所评,如鲁迅、胡适;另一派认为容本与袁本都非李贽原评本,但容本与李贽原评本比较接近,袁本则与之相去甚远,如张少康、刘富三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

鲁迅、胡适认为容本、袁本皆非李贽所评。鲁迅根据《书影》认为“一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全书》亦有李贽评,与百回本不同,而两皆弇陋,盖即叶昼辈所伪托”〔4〕。胡适认为容本、袁本“差不多没有一个字相同的”,“两本同是所谓李贽批点本,而有这样的大不同,故我们可以断定两本同是假托于李贽的”〔3〕282。此种观点所据意较为简单,一般认为并非确论。

对于上述戴望舒、叶朗以及王运熙、顾易生所认为李贽评本为袁本,容本是伪托本、为叶昼所评的观点,张少康、刘富三予以辩驳,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容本与袁本都非李贽原评本,但容本与李贽原评本比较接近,袁本则与之相去甚远。

对于钱希言《戏瑕》卷三“赝籍”所载的说法,张少康、刘富三认为在钱希言写成《戏瑕》之前,容本、袁本都已经出版了,容本为杭州所刻,而钱希言所说之“赝籍”则刻于“吴中”,《樗斋漫录》又载袁本即为杨定见“携至吴中”,刊行于钱希言写《戏瑕》前一年,故钱氏所言叶昼伪托于李贽之名的《水浒》评本,实为袁本的可能性很大。再者钱氏仅听袁中道(字小修)说李贽只有《藏书》等四种书,即断定李贽没有评点过《水浒传》,亦不符事实。

至于对叶朗《叶昼评点〈水浒传〉考证》一文认为容本非李贽所评之三个补充论据,张少康、刘富三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第一,关于叶朗所说容本评语中所署的李贽名号,和李贽《藏书》相比,样过多,“过分膨胀了”,是伪托者刻意模仿的表现的说法。张少康、刘富三认为这并不奇怪,因为《水浒》与《藏书》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书,且李贽在《与焦弱侯》中曾自称“《水浒》评点得甚快活人”,故多署一些名号并不为怪,反而可以说明容本正为李贽所评本。

第二,关于叶朗认为容本评语对宋江的“假道学、真强盗”之评价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中赞誉水浒人物以“忠义”的思想相矛盾之问题。张少康、刘富三指出其实容本对于宋江之评价,是既否定其“强盗”的身份,同时又肯定其“忠义”的性质的,所以叶之所说明显以偏概全。

第三,关于叶氏以为《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演义》和容本两者之评语风格相近,而《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演义》中出现过“梁溪叶仲子谑曰:……”这样的评语,故以此断定容本亦为叶昼所评的看法。张少康、刘富三指出,这也极有可能是叶昼在李贽原评本上再加上自己的评语,署上名号,故不能即以此来认定容本非李贽所评〔5〕228-232。

至于容本和袁本究竟哪本为李贽所评,哪本为别人伪托,张少康、刘富三认为容本与袁本都非李贽原评本,袁本(一百二十回本)是在李贽原评本(百回本)之上增加了征田虎、王庆部分,即袁小修《游居柿录》中所说:“今日偶见此书,诸处与昔无大异,稍有增加耳。”至于容本,虽说是一百回本,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相一致,但亦无充足的证据证明容本即为李贽原评本,不过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袁小修《游居柿录》之相关记载,再结合李贽《藏书》《焚书》的思想和风格来看,容本评点与李贽原评本比较接近,袁本之评点则与之相去甚远。

张少康、刘富三之所据,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容本评点之思想内容及评点者之鲜明个性,和李贽十分相似,而袁本则很不相同。

第二,容本对于鲁智深的“佛”性之高度赞赏,和袁小修《游居柿录》中“龙湖称说水浒诸人为豪杰,且以鲁智深为真修行,而笑不吃狗肉诸长老为迂腐”很相符,袁本对鲁智深的评价则与此明显相异。

以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100 t/d的渗沥液处理中试示范工程为研究模型,以2017年3、4、7、8月的数据为分析对象。联合生物脱氮处理的处理流程:调节池出水进入原位生物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为30 d,之后依次进入A/O-MBR的厌氧池和好氧池、外置式MBR膜反应器,出水进入矿化垃圾反应床,水力停留时间10 d。

第三,对于宋江之性格形象,袁本只一味赞扬和歌颂,比起李贽在《因记往事》中肯定被逼为强盗者之大智大勇的豪杰本质,而不赞成其“强盗”身份的思想,明显不相符。容本对宋江等被逼上梁山的英雄人物,既否定他们的强盗身份,又同情他们的遭遇,赞赏他们的才华,和李贽之真实思想更接近。

第四,容本所体现的对黑暗政治、贪官污吏的批判,对假道学之虚伪性的揭露,对“率性而为”之言行之赞扬,和李贽思想及其《忠义水浒传序》之社会批评思想一致〔5〕232-240。

三、认为李贽所评本即容本,袁本为伪托的观点

认为李贽所评本即容本,袁本为伪托的观点的,主要有何心《〈水浒传〉的演变》、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等。

何心在《〈水浒传〉的演变》中认为李贽所评的《水浒传》本子,应该是当时最为人欣赏的郭武定百回本,而且还指出,一百二十回本袁本中的杨定见的小引不是真的,乃是袁无涯出于牟利的目的所伪造,他是在李贽所评的百回本之上,请人把郭本已经删去的田虎、王庆的故事加以改造,加入百回本中,又增加诗词骈语,伪造李贽的批评〔2〕194-195。

陈洪在《中国小说理论史》一书中提出:“容本绝非委托,乃是李贽评点的真本”〔6〕69。并以为袁本乃是在参考了容本的基础上写成的,理由有二:

第一,在这两种整体思想、风格都十分相异的评点中,竟有若干相似、相同之处,有些评语甚至一字不差,这只能说明是出版刊行较后的本子(袁本)参考甚至抄袭了之前的版本(容本)。

第二,对于袁本和容本两种评本的评点者,从评点之思想内容和文字风格来看,陈洪认为“容本评点使气任性,借题发挥,恣意发抒不平之气,符合于李卓吾晚年的思想观点和思想作风”;袁本的评点“则拘守于文章字句,很少有‘过激’的言词,对人情节物的评论也大多平庸,缺乏思想锋芒,与李卓吾其它作品相比形同泾渭,二者不是同出一手,”故而推论李贽评点的真本为容本〔6〕69-70。

四、小结

对于李贽所评点的《水浒传》本子,到底是百回本还是一百二十回本的问题,根据李贽在《忠义水浒传序》中称《水浒传》的作者是“愤二帝之北狩,则称破大辽以泻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已泻其愤”等话来看,李贽只说到破大辽、灭方腊,并未提到征田虎、王庆的故事,可见李贽所评本为百回本,并非含有征田虎、王庆故事的一百二十回本,对此,学界亦普遍认同〔5〕234。

另外,关于李贽所评点的《水浒传》的版本问题,我们可以参看郑振铎在《水浒传的演化》一文中的论述。在此文中,郑振铎主要考察并论述了水浒故事的流传概况,以及不同版本的《水浒传》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之间的差异情况。关于《水浒传》版本的发展变化,郑振铎指出到了嘉靖的时候,有一部嘉靖本的《水浒传》出来,这“乃是《水浒传》的最完美的一个本子,这个本子相传是武定侯郭勋家中传出来的。”郑振铎的主要依据,是根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五的记载:“武定侯郭勋在世宗朝号好文,多艺能计数。今新安所刻《水浒传》善本,及其家所传。前有汪太函序,托名天都外臣者”〔8〕95-114。

虽然郑振铎在此文中并没有专门去考证李贽所评《水浒传》为百回本容本或是一百二十回本袁本,但他在文中也曾指出:“至于所称为李卓吾批评的一百回本《水浒传》,则更是全本郭氏本,无所改动了”〔8〕113-114。尽管郑振铎在这里所要说明的问题是,署名李卓吾评点的百回本《水浒传》的本子就是明嘉靖年间武定侯郭勋家刻的百回本《水浒传》,并未直接说到李贽所评《水浒传》本即是容与堂刻本。但这却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佐证,因为李贽曾向其挚友焦竑索求过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水浒传》原本:“闻有《水浒传》,无念欲之,幸寄与之,虽非原本亦可;然非原本,真不中用矣。”(《焚书》增补二《复焦弱侯》)〔7〕261而当时流行的这个原本即是郭勋家刻的百回本,因为正如郑振铎和何心都曾指出的一样,这个本子无论从故事情节,或是文字的艺术性上说,都是当时和现存的最完美和最为人所欣赏的《水浒传》版本。

所以把明嘉靖年间武定侯郭勋家刻的百回本《水浒传》乃是《水浒传》各种版本中的善本,以及李贽曾向其挚友焦竑索求过流行于当时社会上的《水浒传》原本这两件事结合起来看,那么李贽所评点的《水浒传》版本当为嘉靖年间武定侯郭勋家刻的百回本《水浒传》。

同时从李贽向焦竑索求《水浒传》时所说“虽非原本亦可;然非原本,真不中用矣”的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贽对《水浒传》的版本要求是很讲究的,从他对当时流传的《水浒传》本子的选择的这种慎重与严谨的态度上来看,在他后来的《水浒传》评点中,所体现出的文学理论思想,以及社会政治批评思想,应该是很真实和严肃的。也正是从借小说评点来表现自己的文学、社会政治思想乃至哲学思想这一评点目的上来看,其评点态度应是非常认真,对小说评点应是十分看重的。正因如此,李贽对他所作的《水浒传》等小说评点等是很珍爱并自视甚高的,故对身后其书如何托付之事,亦深表忧虑,此种深深的感慨情绪,我们可以在他写给焦弱侯的信中看出:

古今至人遗书抄写批点得甚多,惜不能尽寄去请教兄,不知兄何日可来此一披阅之。又恐弟死,书无处交阁出,千难万难舍不肯遽死者,亦衹为不忍次数种书耳。有可交付处,即死自瞑目,不必待得奇士然后瞑目也。(《续焚书》卷一《与焦弱侯》)〔7〕32

此外,据袁中道《游居柿录》载:“记万历壬辰夏中,李龙湖方居武昌朱邸。予往访之,正命僧常志抄写此书,逐字批点。”参考铃木虎雄《李卓吾年谱》载:“万历壬辰”即“万历二十年壬辰”,时李贽66岁,“居武昌朱邸”是“受湖广左布政使刘东星之庇护”,为避“当路底迫害”,其年正值“宁夏之致仕副总兵哱拜叛乱”,又值日本攻朝鲜的时刻,明朝廷派出军队以救朝鲜〔9〕。

李贽之所以要避“当路底迫害”,是因为在与耿定向论争之后,受到一些朝中人士和麻城地方保守势力的攻击,于是李贽只得离开寓居多年的龙湖,又开始了早年为官时南北奔波一样的生涯。我们认为,此时的李贽,处境艰难,身心困顿,内心里更多的是漂泊之感。况且与耿定向论争之后,李贽思想越加激愤叛逆,内心自然无法宁静了。此时又正值国家多事之秋,个人际遇与社会历史时代之双重因素的影响,决定了李贽在此时评点《水浒传》,不会是寻常的鉴赏与评点,更多的是借以发抒其内心之愤懑,寄托着其生平学问和社会政治理想。

至于说后世流传的容与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百回本(容本)和袁无涯刊本《出像评点忠义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本(袁本),到底哪一本为李贽之评本,通过对上述三种主要观点尤其是对其中第二种观点,以及第三种观点的回顾与总结,再结合李贽《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著作中所体现出的李贽之哲学思想、文学理论思想以及社会政治思想,并从李贽的急愤偏狭的性格及一生之困苦遭遇来看,我们认为,正如张少康、刘富三和陈洪等所述,不管就评点中体现出的各方面的思想内容,或是评点者之气质风格来看,容本都和李贽之风格几无差别,袁本则相差甚远。并且如同陈洪所说的,在这两种整体思想、风格都十分相异的评点中,竟有若干相似、相同之处,有些评语甚至一字不差,这只能说明是出版刊行较后的本子(袁本)参考甚至抄袭了之前的版本(容本)。

当然,现在看到的容本不一定就如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所说的即是李贽所评的真本,就像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中说的,亦有可能是后人在李贽原评本上作了些修改而成。但是我们认为,即便是有人在李贽之后对其作过若干修改,但也只不过是在发挥李贽思想而已,并未超出理论范畴,不能影响我们对李贽思想的理解。故从此一意义出发,我们认为结合容本中的评点,可以很好地来了解李贽《童心说》等文章中的理论思想。同时通过对容本中具体评点内容的解读,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看出李贽“童心说”理论的内涵是如何在具体的小说评点之中得以展开,并由此获得更加丰富和广阔的运用与阐释之空间的。

〔1〕朱一玄.水浒传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135.

〔2〕厦门大学历史系.李贽研究参考资料:第三辑〔M〕.厦门:福建人民出版社,1975.

〔3〕叶朗.中国小说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99.

〔5〕张少康,刘三富.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6〕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7〕张建业.李贽文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8〕郑振铎.中国文学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9〕厦门大学历史系.李贽研究参考资料:第一辑〔M〕.厦门:福建人民出版社,1975:125.

(责任编辑 党红梅)

The Authenticity of Different Versions of Loyalty Water Margin Signed and Criticized by LI Zhi

LI Yuntao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School of Humanities,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091,China)

Distinguishing the true from the false versions of Loyalty Water Margin signed and criticized by LI Zhi is the base of studying LI Zhi's literary criticism,literary theory and philosophy which has been discussed with different views in the field.In order to deeply study the thought of LI Zhi,it is needed to review and analyze those various opinion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LI Zhi;Water Margin;literary criticism;version

G256.3

A

1672-2345(2014)11-0069-05

10.3969/j.issn.1672-2345.2014.11.016

2014-07-04

2014-09-20

李云涛,讲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论与文艺美学研究.

猜你喜欢
李贽忠义评点
传话游戏
李贽之死新探
——以黄麻士绅纠葛为中心的讨论
发潜德于快悦,出谨肃以春和
——《李贽学谱(附焦竑学谱)》评介
李贽与大同不了情
这条忠义街
李贽辞官的心路历程
朋友的情谊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翻译擂台(116)评点
忠义救国军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