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研
(鞍山师范学院教务处,辽宁鞍山114007)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谈到“网络资源共享课”时,往往隐含有精品资源课的意蕴,因为只有精品课程才有更高的价值去基于网络进行传播和扩散,以让师生以及社会学习者所运用;另外一层含义则是网络资源共享课的提出背景也是基于传统的国家、省、校精品课建设,教育部在其文件中明确提出了网络资源共享课的定义。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实施办法》中提出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学生与高校教师为服务的主体,为实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这类课程还将面向社会学习者提供课程学习资源,尤其是基础课与各类专业课,这些网络共享课程所组成的体系,将有助于服务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便利,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教育部还指出,网络资源共享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通过国家、省、校三级主体进行建设,不仅包括本科教育,还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等,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共建机制。
这种特征可以通过与精品课建设的对比而体现出来。从相同点来看,网络资源共享课与精品课体现了国家、省、校三级建设的层次性,从类型来看,包括本科、高职高专、网络教育三种基本的类型,不仅如此,其基本要求也是类似的,那就是要求所申报的课程必须在学校里已经开设3年以上并且有很强的示范性,这些课程的负责人都需要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职务,而且高职高专的课程教师还应该有“双师型”教师的资格,最后,这两类课程的内容都不得引起知识产权纠纷。从不同点来看,网络资源共享课与精品课程建设相比,具有如下不同的特点:第一,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的受众面更广,它服务的对象不仅包括学校的师生,而且还可以服务于社会上的自学人员、企业的培训需求、社会人士的终身学习等;第二,课程的开放程度更大,实现了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这是巨大的进步;第三,网络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规模加大[2],2003年到2010年间,我国的国家级精品课建设数量是3 862门课,而仅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网络资源共享课建设就将达到5 000门,1 000门视频公开课;第四,课程目的与目标更加宽泛,课程建设的目标中明确增加了服务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课程建设基本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第五,网络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内容更丰富,根据要求,在这类课程的建设中,需要增加“案例分析”、“前沿专题”、“综合应用”、“热点问题”等内容;第六,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资源更加充足,除了要求必备的基本资源之外,还要求增加一些拓展资源,如实验实训系统、案例库、试题库系统、在线自我测试系统等,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多媒体的运用来体现丰富的课程资源;第七,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所需技术比精品课建设要求更高,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级精品共享资源课建设技术要求》明确提出了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可以说,做好高校各级各类精品课程成功升级转型为网络资源共享课这项工作,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网络资源共享课对课程内容的要求包括一些一般性的基本理论内容,比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体系及相关知识,而且还要包括和现实联系比较紧密的热点问题或者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教学内容,比如案例分析材料、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材料等,在网络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对原有的精品课进行简单改进的现象,为此,对于教育教学的指导部门来说,必须要适时地监控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出预先的防范措施,以明确网络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主持者能够领会和把握这类课程建设的特点,从而更加符合国家对这类课程建设的要求。知识陈旧问题也可能会出现,因此,每一门网络资源共享课都应能够反映某一课程或者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将最先进的理念和理论传输到课程学习者的头脑之中;还可能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课程建设过程汇总,过于强调理论的介绍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难点,但这却是近几年教育部的一个导向,尤其在我国即将有600多所本科院校要进行职业教育导向的转型,这个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3]。最后,可能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政治导向的正确性问题,这个问题对于课程建设者自身以及教育主管部门来说,都需要严格把关,慎重组织教学内容,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予以修正。
设团队所有教师对其的重视程度
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团队一般都是该校中最优秀的教学团队,他们也将是建设网络资源共享课的核心人员,因为这些人拥有比较丰富的课程建设的经验以及比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大学理念和教育规律以及专业领域都有着比较深刻的了解,但是由于课程建设团队的成员中,有很多人由于教学、科研任务量繁重,可能对这类课程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甚至有的时候会忽略,为了能够引起这些教师的重视,需要教学主管部门采取措施让课程建设的教师们对此提高重视程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召开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动员大会以及课程建设工作布置大会,在这些会议上,要充分传达教育部以及省教育厅的相关指示精神,布置网络资源共享课程的具体工作进程,并注意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讲解课程建设的有关注意事项,让所有的课程建设教师充分认识到从精品课到网络资源共享课升级转型的必要性。当然,对于有志于建设网络资源共享课的教师,如果早期没有建设精品课,也应该给予鼓励与支持,促进这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育工作者对于网络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热情。
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人才开发工作是任何一个组织得以获得人才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在认识到该类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的基础之上,需要教学教务主管部门采取切实的培训手段,建立培训机制,从理念、技术、思路、具体要求等几个方面对课程建设负责人进行培训。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中,一些基本的内容模块需要实现结构化,比如,在网络资源共享课建设过程中,需要涉及的基本模块包括有课程基本描述、课程的单元构成,其他课程资源的组织,课程案例、课程录像、课程大纲、课程的课件、参考文献等一些教学材料与教学媒体材料的标准、技术规范、格式规范等,需要提出一些基本的模块化、标准化要求。当然,为了体现灵活性,这些要求中既包括必备的要求也可以包括适当参考的要求。具体到高校的培训工作中采取的措施是:组织全校相关课程的教师以及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参加网络资源共享课的系列培训会议,使得分院的教学管理者以及课程建设的教师们对网络资源共享课的背景、要求、条件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学习网络资源共享课建设所需的建设技术标准,在培训过程中,通过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务部门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总结出了一系列比较好的升级建设经验以及新建网络资源共享课的构想。
在建设网络资源共享课的前期准备过程中,应做好该类课程建设的整体规划,按计划分批次进行不同层次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申报工作,保证课程建设工作有秩序、有组织地进行。学校教务处对每门课程进行评估检查,把那些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完整、有全程课程录像的比较成熟的课程挑选出来,并且考虑到课程建设负责人的资质进行优先建设。把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很完整、但课程录像有特色,教师有一定思想主张的,及时与课程建设负责人进行沟通,由学校安排人员对其进行指导,重新安排课程录像,最终,能够确保教育教学资源的完整性。对于那些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不太完整的课程,但是课程负责人属于优秀青年教师的,学校做出两年规划,支持课程建设立项,拟将该类课程与教师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等待下一批次的网络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扶持。
在精品课程升级转型为网络资源共享课的过程中,涉及到课程录像、制作、编辑等具有比较技术性工作,教务处需要安排教育技术与计算中心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及时为课程建设教师服务。对于那些建设后获国家级、省级精品网络资源共享课的课程,学校要给予一定比例的经费配套,并且在年终时给予该课程所在的学院以适当的奖励。对于课程建设团队的教师,学校在申报教学改革项目时,给予适当照顾,并且在评职称的时候,要有相应的加分项。此类政策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积极性[4]。
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理念确立势在必行,一个人在高校的学习仅仅是其学习生涯的一小部分而已,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社会需要建立一个比较适合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社会人士的综合型的学习平台,适应这种大的趋势,我国教育部适时提出建设精品网络资源共享课平台,应该说,这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并具有前瞻性,如何实现高校网络资源共享课建设,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其中,如何更好地进行精品课建设与网络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衔接,是本文的主要思考问题。以网络为手段、以课程为载体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能够增强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度,也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武器,所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是一项惠国惠民的工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王爱华,汪琼.精品课程与国外开放课程共享利用的对比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6):16-21.
[2]焦建利,贾义敏.国际开放教育资源典型案例:一个研究计划[J].现代教育技术,2011(1):9-13.
[3]沈丽燕,赵爱军,董榕.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发展看中国开放教育新阶段[J].现代教育技术,2012(11):62-67.
[4]李辉.网络精品课程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