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晓波
(安徽农业大学体育部,安徽 合肥230036)
当代体育的发展,已不仅仅为展现各国的竞技能力,他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竞技本身。世界锦标赛、世界杯、亚运会乃至全球性的体育盛会——奥运会,都在不同层面展示着各国的综合国力。国际上的各类体育竞赛和我国举办的国内各级运动会一样,传播的是一种体育文化,体现的是一种体育价值;而未被正式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的非奥项目也毫不逊色,同样体现了各国各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的是体育精神和体育魅力,推动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中国体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之一,这个 “纲要”的制定就是要用正确的方针政策,切实地深入到群众,真正落到实处,采取正确的途径去发展群众体育,为群众提供更多的体育公共服务产品,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和更多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让老百姓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这是人民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也直接关系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体育强国的目标实现[1]。
全民健身、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每一个非奥项目原本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秧歌、腰鼓、门球、健美操、轮滑、体育舞蹈、保龄球、登山等都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不论是在社会各团体、社区、单位都有自发组织的健身队伍,不分年龄、不论男女,常年坚持体育锻炼和相互之间的交流。因此,一个体育项目是否能生存和发展,完全取决于它是否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离开了群众基础,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在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而大多的非奥项目既具备趣味性、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又能让参与的人群达到健身的目的,满足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精神需求。
非奥项目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虽然它的开展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奥运项目的影响,但是今天我们对体育的反思,让国人看到了这种偏颇带来的影响。从我国目前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由原来的96个缩减到76个,其中奥运项目只有28个,只占总数的36.84%,非奥项目占据了绝大多数,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就是因为它群众基础好,普及面广[2]。因此,体育强国为了全民体育普及与发展,不能没有非奥项目,只有与竞技体育一同协调发展才能真正推动中国体育的发展。
全国体育大会是与全运会并列的国内综合性体育赛事,全运会与奥运会接轨,而体育大会则是一个非奥运项目的盛会,一个综合性的运动会。自2000年首届全国体育大会在浙江宁波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四届[3]。从第一届全国体育大会开始,非奥项目运动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不断地推陈出新,淡化金牌、淡化锦标,推进非奥项目发展的理念在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对增强民族体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构建 “中国梦”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体育课程中有很多学习的科目都是属于非奥项目,通过体育课教学去推广、继承、发展这些运动项目如:空手道、体育舞蹈、瑜伽、健美操、舞龙舞狮、登山、攀岩、航模等,这些项目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这些非奥项目在高校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开展,满足了同学们的不同需求,调动了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了终身体育的意识。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是为了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增强人民的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来,更广泛的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当下,体育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化,新的生活方式。因此,要积极创造和增加群众参与体育的机会,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让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改善人民的体质与健康状况,推动群众性的体育活动蓬勃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成为很多家庭的必备交通工具,但是他们逐渐占据了我们活动的空间,操场、广场都变成了停车场,人们活动的地方越来越少,孩子们渴望有能玩耍的地方,中老年人希望能有一片属于他们娱乐、锻炼的场所。从1996年和2005年两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结果显示:体育场地的总占地面积增加了110.28%,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涨了58.46%,每万人拥有的体育场地在数量上增加了31.6%[4]。虽然我国体育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与迅猛增长的人口相比,我国的体育场地设施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锻炼的需求。要想最大程度上地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促进全民健身,不仅要加大力度投入到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中去,而且要对设施进行定期的专人维护,不能让为群众提供锻炼身体的设施成为 “摆设”。既要尽可能多地为实现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提供各种条件,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和社会体育资源有限的矛盾,又必须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欣赏高水平体育比赛的需求。我们要全面地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体育服务产品,让更多的人分享体育发展的成果。这也是提高人们参与体育锻炼,推动全民健身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因素。
体育健身指导就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的问题。虽然我国每年都加大力度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培养,从1996年的6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65万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总人口比例达到1∶2000,但是远远达不到群众的需要,作为体育大国、体育强国,我们只有把体育锻炼在群众中普及,在普及中提高,真正切实围绕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现实环境,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锻炼方式,让群众真正地参与进来、运动起来,杜绝形式主义,将改善体育公共设施落到实处,加大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培养力度,努力推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竞技体育是一种通过激烈的比赛和对抗,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智力体力和心理的潜能,运动员又必须具有较高的竞技水平,但是这只是少数人的运动,第一届体育大会把非奥运项目和竞技体育相结合,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发展,普及了全民健身,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满足了广大群众对于体育运动多样化的需求。体育强国战略的提出让我们今后的体育工作方向更加明确,目的更加鲜明,也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换言之,只有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共同协调稳步的发展,才是迈向体育强国的关键。
城市的发展,生活的快节奏,让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健康的重要,但是高楼大厦、停车场越来越占据人们活动的空间,人们需要健康、需要空间、需要能够锻炼的场所,因此只有提高并改善群众体育公共设施服务体系,才能够真正地、有效地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真正让国民体质“强”起来。
科学的锻炼方法,正确的引导,才能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群,进行合理的锻炼,但是体育社会指导员的缺失,让从来没有参加过体育锻炼的人不能够有目的的、持续的进行身体锻炼,尤其是对农村体育的开展尤为重要,因此加强体育社会指导员的培训,促进城乡体育的共同发展,才能让群众体育真正地 “火”起来。
学校是体育的摇篮,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是国之根本,要充分的、合理运用有限的学校体育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和同学们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无限的创造性,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体育的多样性、趣味性、参与性会让更多的青少年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加之体育教师的指导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和锻炼,不仅普及了体育项目同时也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的后备力量。
[1]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刘鹏局长在2011年全国群众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国家体育总局网站,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n33418/n33598/1871546.html,2014-04-07.
[2]于文谦,王乐·我国非奥运项目未来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学,2008(11).
[3]林小美·新的形式新的探索——记第一届全国体育大会[J].体育文史,2000(7).
[4]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