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蕾
(安顺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研究生的逐年扩招。在校研究生人数迅速增加(从1980年的2.1万增加到了2013年的172万人。近三年还有36万人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研究生群体已成为数量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由于属于高学历人才,所以来自社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期望都较高。再加上年龄较大,没有收入,面临较大的工作、家庭、就业和学业的压力。如果这些问题和压力不能很好的解决,将会严重影响研究生的身心和学业发展。
文章以G大学2013级研究生为对象,采用随机抽取样本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249份,回收202份。剔除无效答卷9份,其中包括未注明性别、年龄、专业以及答题时大部分漏答、串行的问卷,最终有效答卷为193份。
(1)工具。根据我们需要获得的信息,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自编调查问卷。该问卷分被试的基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政治面貌、是否独生子、生源地等7个信息)和研究生心理健康问卷,由学习兴趣和学习自我效能感、自我意识和自我接纳、情绪和心境、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对待现实和理想的态度、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行为与年龄是否符合七个维度。另外加上一道心理健康状况自评的一道题,一共34道题。其次是关于研究生生活状态、就业观念、爱情和性、人生观念等方面的调查,采取单个题目分析的方法。开放式问题另外收集整理。
(2)施测过程。在正式进行调查之前,对所设计的问卷进行了小范围的预测,同时在多次征求老师及同学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整理,确定最终问卷,然后施测。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的程序进行,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统一的答卷纸,统一发放,统一回收。按班级和专业分别指定相应的负责人,统一发放问卷,并力争当场回收,有效提高了答题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全部设计和施测工作集中在2014年3月至2014年4月完成。
(3)数据处理方法。调查结果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处理分析。
针对研究生群体,通过专业兴趣、认真程度、学习压力、学习效率以及自我表达和自信心来考察他们的学习心理。调查数据显示:在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上,有68.9%的同学对现在的专业比较或非常感兴趣,说明大部分人在考研阶段的选择都比较成熟理性,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的发展和未来有较长远的打算,已经不像高考填志愿时那般盲目。但仍有4.1%的人对所学不感兴趣,很可能会造成就业的冲突和遭遇发展道路的问题。学习兴趣推动着学习动力,57.5%的人会认真阅读导师推荐的专业书籍,也有5.7%的人对阅读这些书籍没耐心或想起来就心烦。在学习压力上,43.2%的人学起来比较轻松,压力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压力较大或压力很大的比例竟达到35.5%。也就是说每三个研究生中,就有一个会为学习而苦恼,感觉应对学习任务有困难。学习效率的问题上,30.2%的人感觉自己效率较高或很高,58.9%的人认为一般,这是反映学习效能感的一个指标。在表达自我观点和意见的问题上,96.9%的人一般能够或完全能够进行自我表达,仅少数几个人在面对他人表达时遇到困难。这与他们的信心不足、缺乏自我锻炼的意识有关。75.1%对自己的自信心评价较高,他们认为自己能应对生活和学习以及未来所面临的一切问题。信心不足的人仅占3.6%。了解一般分布情况之后,结合人口统计学资料,进行差异性检验,还可得出以下结论: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学习兴趣 (p=.024<.05)和自信心 (p=.005<.01)上有差异。男生比女生对专业学习更感兴趣,同时自信心也相对较高。另外,是否是独生子女和是否结婚都在学习兴趣上有差异。独生子女与已婚研究生对学习的兴趣相对较浓。这与他们相对较好的学习环境以及结婚后平稳的学习心态有很大关系。
表1 自我意识和自我接纳程度统计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认为自己有价值并了解、喜欢自己的人都占到了大多数,同时也有一半以上的人满意自己的外表。说明G大学2013级研究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自我认同感,自我接纳程度较高。经过t检验和方差分析,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是否独生子女在自我了解程度 (p=.009)和对外形的自我满意程度 (p=.011)上有差异。其中。独生子女对自我的了解和满意程度要比非独生子女高。有无工作经历对研究生的自我价值感有影响 (p=.017),入学前有过工作经历的学生比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认为自己更有价值。研究生的性别、婚姻状态、政治面貌以及家庭所在城市在这三个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2 研究生人际敏感度因子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
根据已有的调查研究,可知大学生和研究生在SCL-90九个因子上的平均分均明显高于国内同龄人,此次调查的人际敏感度因子也不例外。这与他们在学习压力之下,又需要独立应对日常生活和未来人生规划有关。将SCL-90九个因子任意一项因子分≥2作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阳性检出指标,根据这一标准,得出本次调查中人际敏感度因子的阳性检出人数为94人,阳性检出率接近50%。经过t检验和方差分析,得出除是否独生子女 (p=.046)和专业学科 (F=2.543,p=.041)对这一因子有显著影响之外,其他人口学变量在人际敏感上均没有差异。在反映社会支持的几个题目上,92.2%的人认为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非常融洽或比较融洽;58.9%的人认为有较多或很多能与自己分享快乐和忧伤的朋友;53.1%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社会功能 (包括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等)比同龄人要好。结果表明:研究生的社会关系和支持状态还比较理想。
表3 对待理想和现实的态度
在对待理想和现实的态度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格是否完整统一。由上表可知,大部分的同学都比较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朝着这个方面作出努力。同时大部分的人也比较务实,不再心存不切实际的幻想,盲目追寻自己的人生目标。总的来说,就是有理想而又不失理智。
表4 心理适应能力统计表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这一群体在读研期间的压力感一般,更多的人偶感压力,而且绝大部分的人认为压力能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起到激励和促进的正面作用,情况乐观。比较遗憾的是不少人觉得自己周围的环境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应该与研究生普遍居住于校外、离上课教室较远以及利用学校资源不便有很大关系。对于挫折的反应以及求助方式,除少数几人之外绝大多数人的情绪反应和解决方式都比较理性。对于那些反应过于激烈或偏激的人应该引起注意。另外由心理问题解决方式的统计结果表明,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的人非常少,仅占到1.8%,几乎所有的人都选择自己调节或找人倾诉。不可否认这是两种很好的解决方式,但同时也说明大家对心理咨询及其机构的信任还远远不够。
如下图所示,72.8%的人认为自己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好或者非常好。此次调查的重点在于心理健康自我感觉差的那部分人,尽管他们所占的比例仅为2.6% (合为5-6
图1 目前心理健康状况自评人),但他们仍然是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人群。
表5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百分比 (%)
从调查结果可知,学业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以及人际关系不协调都是构成心理不健康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异性交往和恋爱中的心理问题以及环境适应不良同样也是导致心理偏差的原因。要全面提高研究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就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这次调查为我们澄清了不少关于研究生的健康问题,身心健康的详细状况、不同亚群体之间的健康状况差异以及引发健康问题的原因都是学生工作者和学生自身应该关注的焦点,为提升研究生群体的生活质量、学习环境以及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有力的资料和建议。
[1]温斌,李晓波·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个性特征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6).
[2]洪盈盈·新时期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探析[J].科技资讯,2013(14).
[3]高珊·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及应对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