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梅
(皖西学院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从现代理论的角度分析,城市滨水区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与陆地相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地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1]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对滨水景观的要求,也是愈来愈高。滨水地区孕育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在营造宁静优美的景观环境的同时,又被作为人们生活的场所或开展游乐活动场所加以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滨水景观逐渐成为景观设计的一大焦点。作为能够直接接触到水,拥有自然界这样宝贵的环境的滨水区,其价值正广泛地被人们重新认识。
滨水景观一般是指陆域与水域相连接的空间,也是供大众放松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其布局、造景与整个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具有城市中最宝贵的自然风景和人工景观,对城市景观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2]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水是生命之源,在景观的设计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空间环境一旦有了水,便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乐趣。因此自古以来,景观环境的造景就充分体现了对水颇具匠心的规划与利用。水的特征是清澈、透明、流动。它可动可静、生生不息。水景一旦经过人们的精心安排与设计,与雕塑相结合,便可创作出许多美丽的景观,令游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城市滨水景观雕塑所指的是为打造滨水景观带来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水域环境的文化品位及趣味性所塑造的雕塑观赏物。它可以用各种可塑材料创作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此来表现出地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的审美情感。
滨水景观雕塑作为客观存在的美的对象,时时处处都呈现于人们的审美视野中,人们通过对滨水景观雕塑的美的欣赏,获得精神享受。滨水景观美的创造,即是新景观的开发与建设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所以要了解景观美的创造问题,就必修了解完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滨水景观雕塑表现的主题不同起着不同的作用,设计者一般将平时的生活情趣、市井人生、生活百态、五味杂陈尽可能地融于雕塑之中。“雕塑艺术以其独有的造型结构和空间语言,塑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让人们感受其美学价值与审美内涵。”[3]
滨水雕塑作为环境的一部分,不只是凝固的艺术,还是空间的艺术。通过不同的空间艺术形式,再现自然的美和生活的美。滨水雕塑的艺术形式变化多样,丰富多彩。芜湖雕塑公园的景观环境中,水环境无疑是其中的一个亮点。雕塑家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并考虑雕塑作品与水、天空、山坡、绿地结合,构造出一副副美丽而又灵动的画面。如《涟》这幅作品有涟漪,物体落入水中泛起涟漪。用不锈钢造型巧妙地与水中元素结合,不锈钢的涟漪置于水中与水中涟漪形成映衬,形成动静与虚实的构成部分,它们的相互渗透与包容,改变了园林景观的形态面貌,成为一种新的艺术整体。又如作品《美丽轮回》在水的绿色之中,雕塑作品利用水的重力自行运动。当水满时,器物造型翻转将水倾倒,周而复始,寓意无尽的轮回。夜晚时,造型内部的水下灯将容器通体照亮。其主题和形象均与环境像协调,使雕塑与水景环境互为衬托,相得益彰。
城市滨水雕塑作品,反映了该城市或地区的历史、政治、传说等特点。艺术效果也比较明显,受到公众的喜爱,因此被认为城市或地方的标志。例如哥本哈根的标志性雕塑《海的女儿》由安徒生童话而来,表现出了坚强不屈的美人鱼。又如青岛的具有代表性广场雕塑“五月的风”以一种动感的不断向上攀升的旋律为基调来表现爱国情愫,既具有教育主题又能增加广场的魅力。
美的创造主体依据美的特性和规律,自觉地从事美的生产与创造并发现和纳入审美对象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美包含现实美与艺术美,艺术美是自然美的提炼和升华,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体验与感悟社会的产物,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4]作为滨水景观风景之一的雕塑与绿化等共同创造出人们生活质量的生活环境,滨水区的雕塑作为纯粹的精神文化产品,成为了滨水景观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
城市滨水景观雕塑和人的亲水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亲水活动”是指大众的一种参与意识和主观性活动造就的主客关系,并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和谐,融于自然的一种过程,并在自然滨水中获得心理和精神满足。
人之所以喜欢水,是因为水具有很多的使用价值,水可以浇灌农田、可以水上运输,水可以为人民提供多种游乐与游憩的活动,如水上游览、游泳、钓鱼、溜冰、冲浪等。此外,水作为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人在胎儿时期是靠母亲肚中的羊水生存的,所以人天生具有一种亲水性,这也许是人亲水的真正源头。水环境对人的行为与心理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城市滨水大面积的水体形成连续的界面,它有着开阔的空间、良好的视野和清新的空气,人们紧张的身心在这里得到抚慰和放松。人对水环境的行为与心理感受途径主要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体觉等。
视觉是一种最直观的感受,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形态的多样丰富、色彩的艳丽、在欣赏中提高我们的审美境界,同时获得最大的心理满足,美的滨水环境将会无形中提高城市的旅游形象。
听觉起到视觉的辅助作用,它用一种微妙的生理机能带给观者一种有别于视觉所见所闻的景象,水的波澜起伏、潺潺的流水旋律,风吹水溅的滴答声都让我们置身于滨水环境带给我们的一种忘我境界。
亲水性是人的本性,而一定深度的水域必然会对人的安全产生危险。因此,要注意滨水雕塑的安全性,其设计首先要对设置的场所进行选择,原则是不能在水位较深及有潜在危险的地方设置。城市滨水景观雕塑的设计要有效利用滨水景观形态、动态及生态系统的特征,在充分考虑到其安全性的前提下,创造能适应于滨水景观环境,体现地区历史文化魅力的滨水景观雕塑。参与性设计在滨水景观中也处处可见,在进行亲水性景观雕塑设计时,人们的可参与性是设计关注的重点。设计的作品应该具有观赏性和可参与性,从视觉上结合水景、音乐及灯光让人们有强烈的观赏欲望。
作为滨水景观的雕塑,艺术性表现应该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了,滨水景观雕塑设计应巧妙地利用水景观各方面优势,使水在雕塑及周边动静结合,或活泼欢跳,绽放出无数水花,或纵横交错,在雕塑中穿越、迂回。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艺术性的,极富动感和观赏价值的公共环境。做城市滨水景观雕塑的设计,不能简单地做滨水区域与景观雕塑的表面文章,而应该将滨水景观与不同构思的雕塑紧密融合,甚至配以声、光、电等科技成果,组成千变万化的景象,创作出符合城市社会历史、文化的特质及河流区域发展、演变过程的具有艺术性的景观雕塑。
滨水区景观雕塑首先要满足精神需求也就是艺术性的一面,同时滨水区景观雕塑设计还必须具有合理性设计,也就是符合河流工程学方面的要求,景观雕塑不得对堤防安全与水利设施造成影响和威胁。应尽量不在防汛河道上设计雕塑的基础设施,同时,还充分考虑汛期与旱期水位落差对雕塑的影响。
滨水景观雕塑作为环境中的一部分,在现代雕塑景观设计中,既要注重雕塑本身的美感,又不能脱离当地原有的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淀下来的审美情趣,不能割裂传统。所以现代滨水景观雕塑的设计不但要注意雕塑与景观的和谐,同时也要注意雕塑与地域文化等相融洽。作为人的行为场所,滨水空间环境并不是设计者的积木游戏,而是文化、社会和所处环境的综合表现。滨水景观雕塑塑造了一种新的景象,新的面貌,它不是简单的雕塑元素叠加与累积,而是元素的新设计与创意,在感受雕塑壮观雄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的奇妙。
:
[1]魏晶晶·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景观整体性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5月.
[2][3]王维梁,苏乐等·城市景观雕塑[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3:15.
[4]胡先祥·景观规划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