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对大学青年文化建设的意义

2014-03-21 06:58:14张志强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责任感中华民族民族

张志强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人文财经系,郑州450046)

中国梦对大学青年文化建设的意义

张志强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人文财经系,郑州450046)

在全球多元化和社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大学青年文化发展呈现了与主流文化的冲突性、价值观的多样性、个性的张扬等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梦想的提出不仅对处于多元文化发展中的青年予以指引,对于建设充满活力的青年文化更具有提升和引领的重要意义,而且为青年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能够促进青年民族认同感、创新观念和责任感的培养。

提升;引领;中国梦;青年文化

青年文化是近代文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种与社会主导文化相对而言的局部文化,属于亚文化范畴,它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特点、言语风格、穿着打扮等各个方面表现青年群体的一切文化特征。从狭义上说,它指的是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各种价值观念及其行为特征。[1]182

一、我国大学青年文化的现状与特点

(一)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青年文化与主流文化发生冲突,影响了青年学生的定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总是最先在青年中进行或得到最快最广泛的响应。[2]青年文化在物质形式方面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是前所未有的。消费文化充斥着大学校园是不争的事实,大学青年尽情享受着高科技产品带来的新奇与刺激,以期盼自己在此能找到物质上的依托。这同时也表明青年对科学技术的认可程度处于相当高的水平。他们从中体验着生活乐趣,获得了满足感和优越感,从而也会在社会地位上缩短与成人的差距。在这些方面,青年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发展的趋势是趋同的,不会与主流文化产生较大冲突。但是,物质形式上对高科技产品的追求,则需要更多经济上的支持,不断增长的消费欲望与经济需求与其干瘪的钱包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与经济相关的观念和态度层面,大学的青年文化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与现实的主流文化产生冲突。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构建,确认社会身份认识的阶段,这种文化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影响他们的正确定位,造成身份认同危机。过分对物质的追求必然会影响理想信念的确立,而同时也会造成自身对国家、社会、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缺失。

(二)多元文化影响下的青年文化的价值观念朝着多样化发展,民主理性日益提高

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不同地域、民族、种族的文化蜂拥而至,并鲜明表现于自己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模式之中,显示出与本土文化迥然不同的特点,这种文化大繁荣给青年文化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宽容。青年文化对外来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力,具备随时进行文化拼接的要素。在本土的、外来的、传统的、现代的等不同文化价值观相互碰撞的影响下,大学青年必然也面临多重的价值观的选择,其价值观念也必然会显现出多样性。

多元文化影响下形成的青年文化,政治意识较为淡漠,在理想、信仰的追求上,大学青年更注重民主、自由和平等。在思维习惯上,他们不愿意人云亦云,而是更加愿意标新立异,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

(三)开放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大学生张扬的个性,在青年文化的表征上,也追求个性的语言

90后的大学生们是个性张扬的一代,他们勇于展现自我,对个体生存价值和个体自我实现有强烈的追求,信奉的是自我肯定、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的观念,体现出自我意识膨胀,自我价值观越来越明显,群体本位意识相对弱化。[3]他们充满自信,做事高调。当然,这种个性追求有利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但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他们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淡漠。

随着新闻媒介的多样化发展和网络文化的感染,文化传播速度极为迅速,内容也特别丰富,再加上青年张扬的个性,青年们独特的流行语作为一种灵动的青年文化现象,在青年的现实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涌动、翻新。[4]这些流行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青年的思想观念、社会流行元素的变化。比如,像目前的“土豪”“屌丝”“女汉子”等,带有一定的时尚色彩。使用流行语反映了青年追赶潮流的心理及追求自由的态度,也能促进同伴群体间的交流与沟通,但流行语由于时效性较强,在短时间内会风靡一时,很快就会销声匿迹。这种快餐式文化对青年的个人价值观会带来一定影响。一方面能给处于竞争压力较大的社会中的大学生带来短暂的愉悦与放松;另一方面却可能会使学生受低俗语言影响而心态失衡,在价值观上出现迷茫,审美情趣逐步退化,一味媚俗,游戏人生,胸无大志。

青年文化反映的是青年的一种生存状态。青年文化的建设是青年汲取先进社会文化、继续社会化的过程,是从内在价值上构建青年精神家园的复杂系统工程。[5]青年文化虽然在全球化、网络化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如果在其建设中有正确的方向指引,能充分尊重和体现青年的特点,紧密结合青年成长发展的实际,并能有合拍共振的动力支撑,那么在弘扬主流文化,实现民族复兴中将大有作为。

二、提升与引领:中国梦对青年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中国梦的提出为青年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3年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同志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6]这些重要论述,在对中国梦的内涵作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诠释的基础上,总书记对中国梦与中国青年发展的关系作了更深刻的阐述。当代青年大学生群体的特殊角色定位和历史使命决定了他们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他们的健康发展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在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大学生对于物质的过于追求、理想信念的缺失导致了他们对未来发展的迷茫。而中国梦的提出从国家、民族、社会发展角度提出了未来的架构,唤醒了人们心中的深刻记忆,照亮了社会的前进之路。这种精神能量具有极强的激励功能,能为青年大学生注入新能量,让他们认识到如果努力,人人皆有成才机会。在中国梦这一热度的影响下,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他们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更有信心,方向也更为明确。

(二)中国梦的提出有益于青年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培养

在青年文化建设中,培养青年的民族认同感,使其具有民族精神,是极为重要的一个价值理念。在今天全球化浪潮下,市场经济在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利益格局在不断调整,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和内部的一些群体性事件,都亟需提高中华民族的认同感。青年如果缺乏民族认同、民族精神,未来的中国在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是很难立足的。中国梦的本质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讲话中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最能维系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内涵,浓缩着近两个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屈辱、求索与期盼,也寄托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光荣与梦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梦的提出,是这个多元社会发展中国家民族认同感产生的基础,也是全体国人的凝聚力、向心力、软实力的来源。对于青年而言,一个共同梦想的提出,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养成爱国情操,具备民族认同,是青年教育中应具备的政治情感。

(三)中国梦的提出有益于青年创新观念的培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中国梦不仅仅是要弘扬民族精神,而且也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凭借敢闯敢干、勇于求变的创新精神,中国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果,可以说,这种创新精神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动力。作为社会发展中最朝气蓬勃的群体的青年特别是大学生青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应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最富创新精神的,他们身上应具备一种奋发进取的精神特质,由于受多元环境的影响,他们个性张扬,但是缺乏一定的开拓创新的动力;他们追赶潮流,但是缺乏奋发向上的志向。国家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因此,在青年文化建设中,必须把青年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中国梦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联系了起来,青年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因此,中国梦的提出,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大学生对未来的期盼,也更加注重青年的创新观念的培养,从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创造欲、质疑欲,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励青年创新,树立科学的创新理念,从而在伟大民族复兴梦中展示青年开拓创新的优良品质。

(四)中国梦的提出有益于青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责任感是一种内化了的社会性规则意识。与一般的心理情感主要表示情绪和情感状态相比,责任感具有社会道德心理的属性,描述的是一个人对于自然、社会和自我,以及这三个范畴包含的国家、团体、家庭、他人等主动负起责任,并施以有益作用的精神。[7]青年文化建设中,一定要把建构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放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使青年懂得关心家庭、关心社区,进而关注社会发展,克服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个人中心主义,能够正确地界定自我和他人,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青年的社会责任感。青年一代敢于担当,国家的未来发展也将大有希望。中国梦提出了未来国家发展的宏伟目标,而且还对青年在目标实现中需具备理想、责任的重要性作了阐述,这为青年责任感教育指明了方向。它把个人梦与国家梦结合起来,使每个人都能感觉到梦想与现实的距离不那么遥远,具有可实现性。这一内涵本身充分体现了要将个人梦与国家梦联系起来,正确处理好实现自我价值与奉献国家的关系,这也正是在学习中国梦中如何培养青年人的责任感之关键。

[1]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苏令银.当代青年文化发展解读[J].当代青年研究,2009,(1):28-33.

[3]蔡宜旦,汪慧.从青年价值观演变反思青年文化建设[J].当代青年研究,2012,(5):6-10.

[4]张广纯,彭小兰.青年“流行语”变化的文化透视[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4):42-45.

[5]夏学銮.青年文化建设的意义与目标探讨[J].青年探索,2010,(1):19-33.

[6]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2013-05-05)[2014-01-16].http://news.xinhuanet. com/mrdx/2013-05/05/c_132359683.htm.

[7]陆士桢.中国梦与社会责任感教育[J].中国德育,2013,(16):15-20.

【责任编辑 马小侠】

Promotion and Leading:China Dream’s Significance in Building Youth Culture of the University

ZHANG Zhi-qiang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 and Economics,He’nan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46,China)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Xi Jinping,the CPCGeneral Secretary,put forward and expounded China Dream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vival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proposal of the dream not only guides the youth in the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but also playsmore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on and leading the building of a vibrant youth culture.

promotion;leading;China Dream;youth culture

G641

A

1009-5128(2014)20-0017-03

2014-06-15

张志强(1977—),女,河南濮阳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人文财经系讲师,主要从事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研究。

猜你喜欢
责任感中华民族民族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8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8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