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和转喻视角下的高中英语一词多义现象

2014-03-21 06:11
关键词:多义词多义义项

罗 敏

(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隐喻和转喻视角下的高中英语一词多义现象

罗 敏

(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福建 漳州 363000)

多义词教学向来是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采用隐喻和转喻认知方式讲解多义词,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多义词的形成过程,从而提高词汇学习效率,灵活使用语言,更好地掌握目标语。

隐喻认知;转喻认知;词汇教学;英语多义词

多义词教学向来是词汇教学的一大难题,教师在讲解多义词时并没有为学生讲解词义与词义之间的联系,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了其中的一个义项,很难在头脑中将杂乱的多个义项联系起来,造成费时低效的现象。词汇量无法增加,势必会影响到英语成绩的提高。本文从隐喻和转喻视角出发研究高中英语一词多义现象,为我国高中学生积累和掌握英语词汇提供借鉴。

一、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现象是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当日常语言中缺乏表达某一概念的相对应的词汇时,人们往往采取的办法是从已熟知的词汇中借用某些词来表达这一新的概念,而这些旧词和新词在形成或功能上有相似性,所以能够进行临时的替代。比如英语中用原义为“老鼠”的mouse来指代电脑用的“鼠标”,这源于“鼠标”具有老鼠的一些特性,鼠标与老鼠在外形上很相似,运用起来如老鼠逃窜般灵活机动。这样一来mouse从一开始的本义“老鼠”,渐渐有了扩展义“鼠标”;又如 “pupil”一词既可以表示小学生,也可以表达为“瞳孔”,仔细推敲我们不难发现人们瞳孔中人的缩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小人。正像这两个词一样,如果这种临时性的替代可以得到其他语言使用者的默认以及承认,那么随着这种使用的流传,该新用法就能成为这个词的一个新义项,该词就会成为一个多义词。

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一词多义指的是语言形式承载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的现象,它的产生与人们的认知能力直接相关。人的认知决定了概念的形成,概念是经过人的思维加工而形成的。多义词的出现,在不增加词汇数量的同时,还获得了语言词语的新义项,可表达的意义扩大了,但又不会失去原有的义项,这体现了语言经济性原则,也体现了语言的创造力和灵活性,更符合人类记忆和交流的需要。所以说一词多义现象是语言的优点而非缺点。

多义词教学向来是英语词汇教学的难点之一,多重义项的记忆如果只靠死记硬背一定不会有很好的效果,了解词汇之间联系方式的创新可以获得词汇深层次的理解,隐喻和转喻可以说是这种创新的最突出体现,同时它也符合人类记忆的洗练原则的要求。一词多义现象中词义的延伸是在基本词义的基础上借助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来实现的,各扩展义之间相互联系,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本文着重讨论隐喻和转喻对词义延伸的影响,并且多义词教学应该包括让学生了解原义和其扩展义之间的联系以及多义词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隐喻、转喻意识,提高词汇的识记效率。

二、隐喻和转喻与多义词

传统隐喻研究将隐喻当成一种修辞方式,20世纪70年代以后,隐喻研究经历了从修辞手段到认知方式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Lakoff 和Johnson对隐喻所下的定义是:隐喻的实质是从一个概念域向另一个概念域映射的结果。通常是从一个具体物理域跳到一个抽象域中,它们处于两个不同的域,所以使得人们具有认知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On the rocks 本义是(船)触礁,而在“婚姻”语境(目标域)中的意思是“婚姻破裂”,如Their marriage are on the rocks. 隐喻意义的理解实际上就是喻体的有关特征被转移到本体之上,意义转移的基础是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性。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学的核心是语义学,语义学的核心是概念的认知过程,概念的认知过程的核心是隐喻,而隐喻是多义词的主要建构力[1]。Heart 的原义是“心脏”,在日常生活中常被喻指与生理和心理活动有关的词语,如:heartfelt(诚心诚意的)、heart-stick(垂头丧气的)等等。由于功能和形状上的相似, “heart”还有其延伸义“中心”、“核心”,如 “The heart of a cabbage”(卷心菜的菜心), “The heart of the matter”(事件的核心)等。

转喻通常是比隐喻更抽象、脱离语言实际的更深层次的思维[2]。同隐喻一样,过去也把转喻看作语言层面上的修辞格。20世纪8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家将转喻和隐喻看作一种心理机制,直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认知语言学家才开始关注对转喻的研究。转喻和隐喻都是一种认知现象,两者的区别是隐喻表达的是一种平行关系,即通过指出某物与另一物之间的某方面的相似性来表达某物[3]。而转喻主要指在同一认知域中用较感知的部分来理解整体或整体的另一部分。如She always enjoys Shakespeare. 这里的 Shakespeare指的是莎士比亚的作品。莎士比亚文学作品是莎士比亚这个著名剧作家矩阵域中的次域。Intellect 当作为“智力”解释时,智力属于头的一部分,可以看成是head 的一个次域,它与头的关系是“整体代部分”,具有邻近性关系关系的特征。因此,教师应该先让学生了解词的原义,然后再产生联想并进行推理,组织学生发现并研究教材中和生活中的隐喻、转喻现象,通过这两种认知方式来分析多义词,将多义词的形成过程及深层构造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

三、隐喻和转喻与词义延伸

本义是人们最初认识事物时所给词的意义,它总是较具体和原始的,而随着历史演变和语言发展,原义会延伸出更多的意义。Leech认为,词义延伸主要是通过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思维方式来实现的。本文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的例子来分析多义词的隐喻或转喻思维过程。

在课本Unit3 Travel Journal 的Using Language模块中,课文的开头有这样一段话:Although it was autumn, the snow was already beginning to fall in Tibet. 此中的 “fall” 是个动词,表示“落下,飘落”,这里我们将分析fall的名词多义现象。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对 “fall”的释义是这样解释的:

(1) an act of falling 落下,下落;跌落;掉落

(2) an amount of snow, rocks, etc. that falls or has fallen 雪、岩石等的降落

(3) the way in which sth falls or happens 下落,发生

(4) a large amount of water falling down from a height 瀑布

(5) autumn 秋天

(6) a decrease in size, number, rate or level (大小 )减少;(数量)减少;(比率,水平)降低

(7) a loss of political, economic, etc. in war(政权的)垮台;(经济的)的崩溃;(城市、国家)沦陷、灭亡

(8) a situation in which a person, an organization, etc. loses the respect of other people because they have done sth wrong(威信的)骤降

(9) the occasion when Adam and Eve did not obey God and had to leave the Garden of Eden.

该词典给出的义项有9条,其中义项(1)是fall最基本的词义,也是学生最初习得和熟悉的义项。其余8个义项都是人们在不断对事物认识过程中逐渐延伸扩展而来。按照索绪尔的观点,fall最初表示“落下”、“下落”时具有任意性,音和义都不存在认知理据。

义项(2)、(4)带有转喻的认知特征,落下的可能是雪、岩石,也可能是水,而这些只是落下的东西中的其中一部分,这里是运用了转喻思维模式,即以“整体代部分”。义项(3)强调的是一种落下的方式,较(1)更具体,因为落下可以是以某种方式落下也可以是以某种原因落下,这都是落下的其中一种方式,所以(2)和(4)一样都是“整体代部分”,具有转喻色彩 。

义项(5)中fall表示“秋天”的意思,那么为什么被解释为“落下”的单词又可以作“秋天”的释义呢?古有“叶落而知秋”的说法,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开始渐渐飘落,用叶落来代表秋天再形象不过了,这是一种转喻的用法。落下这种动作突显了秋天落叶飘飞的特点,同样果实成熟,麦穗低垂也是秋天典型的特征,用众多现象中的一个作为代表,这属于“部分代整体”的认知转喻思维模式。

(6)、(7)和(1)的相似之处是都是一种下落和毁灭的过程,人们对于“落下”的普遍感受是向一种不好的趋势发展。前者人们把对下落的最直接的感受延伸到对数量、程度方面的感受,后者从下落的动作领域跳到了政治领域,它们分别从一个领域延伸到另一个领域,由(1)向各自领域映射,可以认为是隐喻用法。

(8)、(9)是(1)映射到人们的人格、道德域,形容某样东西不再像原来那么美好,正往一个愈来愈糟糕的方向发展着,这两个域是根据相似性原则从一个具体域向抽象域的映射,所以带有隐喻色彩。

教师在课堂中常常建议学生课后应慢慢消化吸收课堂中的知识以加深理解,而“消化”一词正是由 “digest”的原义“消化”(when you digest food, or it digest, it is changed into substances that your body can use)延伸而来。教师让学生“消化”知识应作以下解释: to think about sth so that you fully understand.这种表达从具体的物理域跳到了抽象域,用一种人类的生理现象替代一个抽象的思维过程,由于它们二者所处不同的域,即从一个域映射到另一个域,可以被认为是隐喻。

课本Unit4 Earthquake 的Reading中有这样一句话:One-third of the nation felt it.这里的 “nation” 作“国民”解释比作“国家”解释要合适得多,整句话的意思是:三分之一的人们感受到了它(地震)。Nation 的原义是“国家、民族”,国民是国家的一部分,用国家来代替国民是“整体代部分”的用法,是一种转喻思维模式。

又如课本中第四单元的Work book中,如果没有一定的语境作辅助(课本中除外,因为有明显的Earthquake这个语境),学生较难对 “The plates are always moving.”这句话做出很好的判断,根据以往的经验,plate一般作“盘子;碟子”来解释,而这正是它的本义,但光知道本义似乎是不够的。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对plate的释义有15项之多,这里将不一一列举,只列举除本义以外的其他两项,其中第二项为the amount of food that you can put on a plate(一盘所盛之量;一盘),这里显然将plate作为一种计算单位,即作为单位词,点“盘子”的数量就表示点“菜”的数量,这是转喻思维模式之一,即以“部分代整体”。第十项为one of the very large piece of rock that form the earth’s surface and move slowly.其实就算是没有一个具体的语境,如果知道plate 有“板块”这一意思,就不会将上面一句话译为“盘子在移动”。板块和盘子的相似之处是,它们都呈块状,可以单独作为一个个体,从厨房用具这一域映射到了地理域上,具有关联性,是隐喻思维模式。

四、结 语

本文主要引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的单词来分析多义词延伸的认知思维结构和呈现方式。文中所举例句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例子还有待日后的发掘和分析。我们知道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往往是以已知事物为基础产生的,教师应该抓住这种掌握新事物的特点,将隐喻和转喻认知方式引入词汇教学,让学生系统地了解词义的发展变化以及词与词义项之间的联系,理解词义的演变规律,明白隐喻、转喻是如何使语义延伸和扩展的。对于教师自身,有学者认为,一个教师对隐喻的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越高,就越有利于打开学生思维之路,让学生意识到语言世界中的新天地。虽然没有提到转喻,但是同样适用于转喻。所以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隐喻和转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理解的隐喻和转喻意义传达给学生。

[1] 张绍全. 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多义词习得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6-17.

[2] 张辉,卢卫中. 认知转喻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10.

[3] Leech, J. N. 语义学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318.

责任编校:徐希军

2014-02-03

罗敏,女,浙江桐乡人,闽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时间:2014-6-17 14:29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4.03.040.html

G633.41

A

1003-4730(2014)03-0164-03

猜你喜欢
多义词多义义项
体认原型范畴视域下多义词延伸及对学科英语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多义词
试论成都方言的社会称谓语
中、英多义词的翻译识别劣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维吾尔语动词“t∫iqmap”多义范畴的语义延伸机制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多车道自由流技术在多义路径识别领域的应用
Enhanced Precision
俄语动词隐喻的语义解读*——兼动词多义的分析
多义词研究的崭新视角*——Е. B. Пaдучева词义动态模式系列研究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