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生
(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江苏 盐城 224005)
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学者乔伊斯(B.Joyce)和韦尔(M.Weil)提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媒介[1]。高职院校依据专业的特点,建立合适的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对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也是对弥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鸿沟的有益探索。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不彻底,主要表现为:① 在教学软硬件建设上,教材开发实质是对本科教材的繁难部分作简单删减;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场所在物理空间上分离,功能单一,不利于教学实施;师资队伍中,年青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课程组成员构成单一,没有企业人员参与。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充当课堂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实践项目脱离生产,训练任务低效重复;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实践教法,缺少计划和决策环节,创新能力培养不足。文章阐述了“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进而以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为例,论述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阐述其实施的必备条件和过程要素。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上“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2]这一知行统一的思想,与当前高职教育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方针不谋而合。
“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是,在职业教育领域,继承发扬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智慧,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在同一单元教学中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坚持以“做”为中心,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学做”一体化,使职业教育紧扣职业岗位的要求,实现教育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综合素质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1.1 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数控原理、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等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从事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数控设备管理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显然,依赖基于组织架构的学科体系课程和“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实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体系课程和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才是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现实途径和有效手段。
2.1.2 教育对象的智力特点需要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培养对象的智力倾向为形象思维型,其擅长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知识的特点决定了,本专业教学宜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即以多功能的一体化实训室为教学场所,师生共同承担项目任务,模拟企业生产过程,边教边学边做,做学交替,理实互融,团队协作,独立实施,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过重构的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数控机床、数控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等,是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指导下,对企业关键职业岗位(群)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建立起来的。课程项目全部源于企业,必须按照具体的生产工艺过程实施,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按照“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的方案实施,[2]这一行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是一致的。
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活动“结构框架”,体现了教学活动中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影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效果的条件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环境、教师和学生等。在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中,必须首先建设好一体化的教材、专业教室和师资队伍,为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提供必备条件。
一体化教材的内容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具体形式为课程教材和导学任务单。
3.1.1 课程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建设课程教材要在课程重构的基础上,将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等以模块化、任务单元的形式呈现。编著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一体化教材时,要处理好各个任务单元相互衔接和递进关系,每个单元应满足:① 突出知识、技能和态度相结合;② 明确任务目标和内容,设计任务引导;③ 提示规范的操作方法与步骤;④ 精选支撑任务与拓展相关知识;⑤布置符合生产实际的工作任务。
3.1.2 导学任务单 导学任务单类似于企业生产线上的工作任务单,是保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按照预定程序实施的媒介。任务单规定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学生必须按照规定的生产工艺要求或工作过程要求完成学习活动,教师为保证学习活动顺利实施应作出相应的组织和引导。
导学任务单的作用不仅确保了学习活动是以“做”为中心,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还在于分解任务难点,规范教学程序,导教导学。通过任务单导教导学,教师活动有了明确的指引,不再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学生自主学习并团队协作,记录学习过程与结果,分析结论并反馈,从而完成预定的行动过程序列,获得完整的思维过程的训练,最终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方法,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安排在两个相对独立的物理空间实施,教学时间不连续,理论与实践难融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建设一体化专业教室可以解决这一困惑,也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条件。数控技术专业特定课程的一体化专业教室既满足理论学习的需要,又具备实践操作的功能,是“集理论教学、小组工作、实验操作、实习技能”的多功能教室[3]。各小组学生可以在这里轮流完成相似的工作任务,在仿真的职业环境中接受职业行为能力训练。
教师既是一体化教材的开发者,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建设一体化师资队伍是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条件。一体化师资队伍要求:① 同一课程组教师中,既有校内专职教师,也有行业专家,还有企业工程师或技术能手;② 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由校内专职教师与外聘企业技术能手共同指导学生实践操作;③ 校内专业课程教师,既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精湛的实践技能,还要精通学生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与评价。针对许多高职院校的年青专业教师欠缺“四新”技术应用能力及工程实践经验的现状,应通过进高校进修、下企业锻炼、参加教师技能竞赛或指导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等途径,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和在“做”中“教”的能力,培养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
教学模式作为“活动程序”,其特点是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活动程序涉及教师、学生、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等因素,只有正确定位师生角色,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做”一体化顺利实施。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做”活动中人的要素。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活动主体,学生被动参与教学过程。然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是活动主体,是“学”和“做”的行动者,他们自主、自觉、有目的地按照一定的工作过程边学边做,最终形成与职业岗位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素养;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担任导演、教练或咨询顾问的角色。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有序而完整的,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环节,资讯就是获取信息,计划是制订步骤,决策是选择方式,实施是付诸行动,检测是审视过程,评估是估价成果。[3]这是一个科学有效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序列,是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等。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最适宜采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共同“做”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以项目带动教学,完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掌握知识、练就技能的过程。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包括:①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学边做;②学生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自行组织和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③ 项目内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运用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④ 项目结果以具体的成果或产品展示,并由师生共同评价。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建设一体化的教材、专业教室和师资队伍等必备条件,正确定位师生角色、有序组织教学活动、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是顺利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关键。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在职业岗位变换时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富于创造的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Bruce Joyce,Marsha Well.教学模式[M].荆建华,宋富钢,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冯年华.“教学做合一”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教学改革简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5-48.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