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霞
(贵州师范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流动的古代世界:高校世界古代史的建构主义授课法释读
刘海霞
(贵州师范学院 历史与社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当前,高校世界古代史教学普遍存在着教材内容繁多不易解读或解读成死板铅字、学生接触该课程的前期知识储备不足、知识传授易而理论认识拔高难等困境。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授课实践,能够以学生的知识理论为对象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顺利地开展教学,最终解决诸方面的困难,将世界古代史作为一幅流动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
世界古代史 高校教学 建构主义
国内高校《世界古代史》课程的教学,因其涉及时间段的起始性,一般被设置在历史学专业课的前几个学期。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讲甚为基础,为以后世界现代史、当代史的学习奠定基础,提供“开眼看世界”的理论积淀。然而这门课程的讲授历来被历史学专业的教师们认为是不容易的,怎样教好这门课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将建构主义授课法的理论引入做一尝试。
目前国内高校对于《世界古代史》这一课程的教学,一般都选用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古代史卷》、田德全《世界古代史(修订版)》、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上册)(第2版)》、米辰峰主编《世界古代史》或刘家和、王敦书二人合编《世界史·古代史编》等①。这些权威教材虽然详尽叙述了世界古代史上主要国家的兴亡、战争和人类的发展进步等等重大事件,介绍了在整个世界古代史上居于主要地位的各事件之间的关联,然而因其叙事宏大、卷帙浩繁,给讲授者带来了许多困难。对于刚开始系统地接触世界历史的学生来讲,显得较为吃力。从世界古代史的线索来看,时间跨越上古、中古时期,还无可避免地涉及到许多近现代历史上的知识;空间包括各个大洲和大洋曾经出现过的主要政权如埃及、两河流域、亚述、波斯、希腊、罗马、法兰克、俄罗斯等等。不同地域各国、各民族都有其产生、发展的时间段,即存续有个过程。这些信息对于大多数只有高中基础的学生来说过于庞杂,每一部分的消化都需要较大的努力。此外,教材的编排对于学生来说也需要认真理解,如吴于廑主编版《世界史·古代史卷》上册内容非常繁多,梳理线索和整合需要大量功夫,下册相对内容集中、理解和识记变得比较容易。这样的编排对于艰难地“啃”完上册、准备以同样方式学习下册的学生来说,难免存在心理落差。
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上来说,虽然进入高校之前学生经历过高考的文科综合、文理综合等考试,内容涉及到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可以作为进入高校前的知识储备,但在普遍存在的“为高考而学习”的思想氛围下,系统、主动、深入地学习世界古代史知识,几乎是不大可能的。如笔者授课的几个班级中,对历史“从小就感兴趣,一有时间就读各种历史书”的学生往往读的不是《史记》《汉书》《全球通史》,而是各种类型的历史故事书,如中外历史小故事、历史上的忠臣烈女传、妖异传说等。不少学生受书本、电脑游戏、电影讲述的错误史实影响,甚至认为埃及金字塔就是外星人运过来的,罗马城现在被埋在水底,西欧城堡一派和平没有剥削。在此之外,学生们对于“族群婚”“依附农民”“荷马时代”“神圣罗马帝国”“封建庄园”等名词体现的深层历史信息知之甚少或完全理解错误。这样的知识结构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难进行世界古代史的深入学习。
由于世界古代史的基础地位,学生被要求在完成该课程的学习后,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能够对世界历史的运行规律、社会进化的历程、各国乃至各大洲之间的联系、文明演进的趋势、人类的发展与未来等问题都有一定的分析和阐释能力。对于师范类的学生来说,则要求除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之外,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引导、推理阐述的能力。而培养这些能力,老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的参与学习都是至为重要的。世界古代史的相关理论问题涉及很多方面,如国家的形成理论、奴隶制理论、封建制理论、资本主义发展理论等,这些方面对于根底不深的学生来讲,很难不间断地、深入地理解和领会,更难用于指引日后学习的方向。
建构主义是西方心理学和哲学的一个著名流派,最早的提出者可以追溯到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和苏联早期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他们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对于高校世界古代史的教学来讲,建构主义理论的以下几个方面甚为契合:
(1)建构主义知识观与高校世界古代史教材的知识结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反映,它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或假设。事实上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知识会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因而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由这个理论可以看出来,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文化性而不是客观性,认为知识是流动的客体,需要流动的理解。同此,高校世界古代史的授课教师不能把流动的古代世界讲成死板的铅字,然后又用死板的铅字去考核学生是否掌握知识。
具体来讲,由于世界历史教材存在编写者、编写目的、方针、指导思想和编排的体例不同,编写者对同一段历史的解释也有不同。目前学界对于同一问题本身就存在着争鸣,如对西欧庄园制经济表现形式的理解、历史上奴隶制度是否普遍存在、对“好人约翰”和查理曼大帝等人物的评价等,这都提示教者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教法来进行世界古代史的教学。在这些方面,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是再好不过的解释,流动的世界古代史才是王道。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认知的主体。他们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外部信息,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同样地,在高校世界古代史的教学中必须注意到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单纯依靠硬塞埃及、巴比伦、英吉利王国、莫斯科公国的知识,学生是记不牢的。像阿蒙霍特普、吉尔伽美什、摩亨佐·达罗、皮里安德、萨拉米湾等人名、地名,没有教师授课时形成的深刻印象,几个月后学生就会遗忘。如果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去查找这些人名、地名,有一定了解,再进行讲授就会形成深刻印象,教师也能感到轻松得多。由学生建构的世界古代史信息,虽不能作为主要的知识来源,但确实是对死板铅字课本的流动性的补充。
(3)建构主义问题式学习法与学生史学理论的构建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是建构主义发现学习方法的倡导者,他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讲授步骤,这些步骤包括: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对问题感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感,以激发进一步的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协助学生搜集和组织那些可以用来做判断的资料;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引导学生分析和验证结论,解决问题。[1]255这些步骤是从提问题开始的,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这种问题式的学习方式是学生经验建构的一种重要途径,对于教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事实上,“进行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学生比传统教学下的学生更善于将新获得的信息整合到问题解决活动中。”[2]
历史学的相关理论,对于高校本科生来讲理解难度较大,然而这些史学理论对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对于日后可能参与的历史研究来说更加必不可少。为了进一步引起学生对史学理论的钻研兴趣,也为了促进大学阶段的深入学习,在世界古代史的讲授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式的讲授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师生合作完成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主动性。
吴于廑主编版《世界史·古代史卷》(上册)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的,虽然有助于学生认清各历史时期的要事,但不利于知识的整合、脉络的梳理。例如有关希腊的历史分散于第三、五、八、九章,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力和高中时期的学习习惯,依照建构主义的方法,教师在具体的讲授中,可以借鉴田德全主编版《世界古代史(修订版)》的编排方式,考虑将所有关于希腊的讲述总合为一大章,其下分别设立“爱琴文明的产生”“迈锡尼文明”“荷马时代”“希腊城邦的形成”“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马其顿的统治”“马其顿—希腊的扩张”七小节。这些内容分别出现在第三章第二节,第五章第二节,第八章第一、二、三节,第九章第一、二节。学生通过这样系统的学习,可以了解到希腊文明怎样由克里特文明演进到迈锡尼文明,再进入到荷马时代即“黑暗时代”“英雄时代”,而不必按照课本原本设定的结构,讲完第三章第二节的克里特文明又讲夏王朝,又跨度到西亚诸国,又跨度到埃及、印度,之后才讲迈锡尼文明和荷马时代。讲完荷马时代,根据重组后的结构,即可进入希腊的古典城邦,讲述在这一时期发生的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而不是课本设计的从荷马时代转到同时期的中国、西亚亚述帝国和波斯帝国、印度的列国时期和孔雀帝国,然后才是希腊城邦。事实证明,按照此方法进行讲述,再辅以同时期的世界地图,是按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储备情况进行的知识建构,能够有效地被学生接受。
再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来讲,由于学生之前的储备不足,按照学生状况进行建构主义的“参与式教学”、师生之间开展合作就非常有必要了。根据前述问题式学习方法,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用提出问题的方式串起知识。如讲到法兰克王国的“丕平献土”,可以提出问题:“丕平献给教皇的这些‘土’最后会演化成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讲解查理曼帝国,涉及到土地制度时,再次提出问题“查理曼给教皇的‘土’跟丕平的‘土’合起来,会有什么后果?”之后引导学生根据地图来查看这些“土”在今天的位置,学生就会恍然大悟:梵蒂冈!然后教师就可以插入一些对于这个今天世界上最小国家的介绍,引导学生继续去探究这个国家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演变。经过这样的过程,相信主动参与的学生很难忘记“丕平献土”、查理曼赠地、梵蒂冈、罗马的相关知识了。
学生史学理论水平的提升至为重要又比较困难。以西欧的封建制度为例,吴于廑主编版《世界史·古代史卷》(下册)开篇介绍了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进入了日耳曼人建立诸多王国的时期,其中法兰克王国是封建制度形成的典型代表。对于史实的叙述,课本非常详细,却没有讲到从理论上法兰克王国封建制度是怎样逐渐形成的,这个形成过程必须由教师来提炼和点拨。授课之前要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他们查找有关封建制度的相关文章。有了前期准备,教师就可以对法兰克封建制度的形成条件进行解析了。首先是自由农民的农奴化。小农破产后将自己连同土地通过“委身式”的办法交给大贵族乞求保护,于是沦为农奴或依附农民,成为被统治阶级。国王与贵族逐渐通过世袭变成了大土地占有者,统治阶级形成。之后,查理·马特的采邑(封地)改革确立和强化了这两个阶级的社会地位,法兰克封建化进程大大加快。查理大帝(768~814年在位)统治期间继承了采邑制度,世俗统治阶级(国王、诸侯、贵族、骑士等)与教会统治阶级(教皇、主教、神父、教士等)结合在一起,在各自控驭的范围内结成互为主从的阶梯式附庸关系。在他们之外,农奴、依附农民进一步农奴化,处于被统治地位,经济形式也被庄园取代,于是8世纪末9世纪初,法兰克的封建制度最终确立起来。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再到图书馆、网络上去查找相关佐证或深入钻研,这样的授课就非常完整了。这是建构主义发挥学生的学习本体性来建构史学理论的一个例子。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基于高校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开展互动,注重启发和诱导,有利于高校世界古代史顺利开展教学改革,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入世界古代史的流动画面中,以流动的眼光去欣赏世界的辽远与深邃,领略学习的个中乐趣,实可作为解决我国目前相关教学困境的一把金钥匙。
注释:
① 其他相关的书目还有许多,如《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世界上古史纲》,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81年,分为上下册。刘家和主编:《世界上古史》(修订本),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修订版。崔连仲主编:《世界史·古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初版,1997年修订版。朱龙华著:《世界历史 上古部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刘家和,王敦书 合编:《世界史·古代史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1] 高觉敷,叶浩生.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2] D. Evensen&C.E. Hmelo (Eds).Problem—based learning: A research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interaction. Mahwah. NJ: Erlbaum.
The Flow of the Ancient World: The Interpretation of Constructivism of Ancient World History Teaching Method
LIU Hai-xia
(School of History and Social Sciences,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550018, China)
The current university, there are predicaments in teaching Ancient World History, such as difficult interpret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rigid type, students’ insufficient knowledge reserve, and easier teaching the knowledge but difficult improving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Applying the constructivist theory into practical teaching, students’ knowledge theory can be targeted as objects of teaching designed to allow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and the teaching will be successfully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After the final solution to the difficulties on various aspects, the world’s ancient history will be shown as a picture of a flow to the students.
Ancient world history; University teaching; Constructivist
K124-42
A
1674-9200(2014)05-0091-04
(责任编辑 娄自昌)
2014-04-27
刘海霞(1980-),女,河南义马人,贵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世界历史教学及中国边疆学、西南边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