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公益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四个着力点

2014-03-21 03:16黄文平
中国机构编制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公益事业公益现代化

文/黄文平

黄文平: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会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体系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治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注重运用法治方式,实行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外的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制约中国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现。比如,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存在差距等问题,这些都反映出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距离现代化的目标尚有一定的距离,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加以应对和解决。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定型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需要全面系统的改革。其中,公益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大力发展公益事业。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中国政府不断推动公益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和进步,主要包括:一是政府管理公益事业的职能和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政府职能由微观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为主,由直接管理转向制定规划、完善政策等间接管理;二是对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改革。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创新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了事业单位的活力和竞争力;三是打破了完全依靠政府举办事业单位和发展公益事业的格局,在公益事业的发展中逐步引入社会力量,并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提供中的作用。通过持续的改革和努力,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定位、权责边界划分、完善公益事业单位内部治理、构筑公益事业发展新格局提供了新的制度安排,推动了中国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中国,如何推进公益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中国公益事业的现状出发,我考虑可以有如下几个着力点:

一是进一步推动改革,建立公益服务新格局。在中国,事业单位是公益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重要载体。当前,中国正在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其目的就是通过改革构建一种新型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公益事业领域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因此,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形成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公益服务新格局,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广覆盖、多层次的公益服务,是实现公益事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二是鼓励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团体承接政府下放、转移的公益服务职能。新一届中国国务院组成以来,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作为开门第一件大事来抓,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目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效。一年多来,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7批共6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简政放权改革,为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团体等多元主体进入公益服务领域、参与提供公益服务创造了条件,也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因此,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大力鼓励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团体有效承接政府下放、转移的公益服务职能,并加强培育、规范和监管,促进公益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制定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放宽准入领域,对于社会力量兴办的公益事业机构,在设立条件、资质认定、职业资格与职称评定、税收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真正做到与公办事业单位公平对待,并切实加强监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现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过于强调所有制色彩,规定只有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社会组织才能登记为事业法人,而一些由社会力量举办的公益服务机构,实际上是民办事业单位,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由于所有制的不同,形成公办事业单位和民办事业单位分别登记、政策待遇不同的格局。有关部门应通过调查研究,经过试点探索,创造条件推进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

四是探索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公益服务治理方式。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法定的基本职责,应强化政府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责任。当前,促进公益服务提供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实现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因此,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组织体制、社会服务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推动由政府通过举办事业单位为全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体制,逐步转变到公办事业单位、民办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共同治理的方式。要大力发展公民志愿服务。总之,通过改革探索,在公益服务领域逐步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由公办独家到多元主体共治的转变。

猜你喜欢
公益事业公益现代化
公益
公益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公益
财政部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明确公益性社会组织 申领公益事业捐赠票据有关问题的通知
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研究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关怀
做公益事业 擦亮企业品牌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