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铁根
(江苏省海安县肿瘤医院妇产科,226661)
围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
蒋铁根
(江苏省海安县肿瘤医院妇产科,226661)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HRT)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患者68例,根据患者本人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一般治疗,观察组加用戊酸雌二醇片。两组患者进行随访1次/年。结果 观察组连续治疗满5年者17例、6年者9例、7年者5例,平均用药时间(6.3±0.6)年。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HRT治疗5年后雌二醇较对照组高,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值较对照组低,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HRT治疗5年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高,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为14.7%(5/34);对照组为35.3%(1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应用HRT治疗,可以降低血脂,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围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围绝经期指的是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包括从绝经期前出现与绝经相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及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即绝经过渡期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一般从40岁开始,到50岁左右进入绝经期。相关研究显示,绝经后妇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与同龄男性无明显差异[1]。20世纪40年代开始性激素替代治疗(HRT),主要用于缓解更年期症状,现认为HRT可以调整绝经过渡期月经的改变,改善植物神经血管运动功能不稳定症状,减少骨丢失,保持骨量,预防骨质疏松。但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尚无明确定论。因此,收集68例围绝经期患者,探讨HRT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患者68例,就诊年龄41~48岁,平均43.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少、潮热、出汗、烦躁、易怒、失眠、关节痛、肌肉痛等。以上患者均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2],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根据患者本人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治疗时间均>5年。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有潮热、烦躁、易激动剂失眠等症状的患者,必要时可选用适量的镇静药辅助睡眠,如晚睡前服用阿普唑仑片0.4 mg。谷维素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口服20 mg,3次/d。并嘱患者坚持体格锻炼,增加日晒时间,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含钙丰富的食物。
1.2.2 观察组 除上述对照组一般治疗外,给予激素替代治疗(周期序贯)。戊酸雌二醇片1 mg/d,连续用药21 d,后10 d加用甲羟孕酮10 mg口服,循环用药。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禁用其他激素类及影响血脂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 每年进行1次随访,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检查,如体重、血压、心电图等。②妇科检查:观察阴道黏膜情况。③B超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④乳腺检查。⑤相关化验:肝功能、凝血四项及血脂四项。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用药情况 观察组连续治疗满5年者17例、6年者9例、7年者5例,平均用药时间(6.3±0.6)年。
2.2 激素水平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HRT治疗5年后雌二醇较对照组高,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值较对照组低,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激素水平
表2 两组患者用药后血脂四项各指标水平
2.3 血脂水平 观察组应用HRT治疗5年后雌二醇较对照组高,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值较对照组低,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HRT治疗5年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对照组高,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 观察组患者随访期间发生脑梗死1例、脑卒中1例、高血压2例、冠心病1例,发病率为14.7%(5/34);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发生脑梗死3例、脑卒中1例、高血压2例、冠心病6例、发病率为35.3%(12/3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的常见疾病,发病率及致死率高,由此带来的行动不便、言语障碍及生活不能自理等加重了家庭与社会的负担。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一直都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其常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围绝经期妇女的内源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引起血脂代谢障碍,从而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对于血脂水平具有调节作用。其机理可能为雌激素对于凝血纤溶系统、抗氧化系统的正性作用,以及雌激素能够促进一氧化氮、前列腺素等血管活性物质的产生。Romer等[3]的研究表明,HRT可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脑血管形态测定研究表明,HRT组与非HRT组比较,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复合体标志的血管内膜、中膜厚度,在HRT组是降低的,动脉粥样硬化数量也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另一研究表明,HRT治疗后脑血管粥样斑块消退明显。Alkayed等[4]研究发现,内源性雌激素可以通过神经保护作用在脑血栓时改善脑卒中的预后。而另外一个动物实验表明,在大鼠脑梗死模型中,预先给予雌激素的研究组比未给予雌激素的对照组脑梗死的面积小、病死率低[5]。但是目前对于HRT应用的弊端仍存在争论,应用HRT是否增加妇科肿瘤的发病率尚无明确定论。美国妇产科学会认为HRT增加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但是绝对危险度低,每1 000名妇女应用HRT 5年增加乳腺癌患者4例。有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应用HRT>10年可以增加卵巢癌的发病风险,但是并不增加宫颈癌的发生。据文献报道,我国HRT使用率仅为1%~5%,远低于西方国家HRT的使用率[6]。
笔者认为,作为妇科医生要掌握HRT适应证,指导患者选择HRT治疗时机,并个体化评估HRT治疗利弊,并定期随诊复查,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1] Keefe JH, Kim SC, Hall RR, et al. 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after coronary angioplasty in women[J]. J Am Coll Cardiol, 1997, 29(1): 1-5.
[2]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9-352.
[3] R ☒ mer T, Foth D, Griewing B. Effect of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during the climacteric on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J]. Z Arztl Fortbild Qualitatssich, 2000, 94(3): 199-204.
[4] Alkayed NJ, Harukuni I, Kimes AS. Gender-linked brain injury in experimental stroke[J]. Stroke, 1998, 29(2): 159-166.
[5] Finucane FF, Madans JH, Bush TL, et al. Decreased risk of stroke among postmenopausal hormone users: results from a national cohort[J]. Arch Intern Med, 1993, 153(1): 73-79.
[6] 夏建红,田丰莲.围绝经期妇女就诊及激素替代治疗态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83-84.
1672-7185(2014)22-0029-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22.014
2014-05-26)
R58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