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劳动者素质与经济效率的关系及提升策略

2014-03-20 03:00叶红玉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培训教育

叶红玉

摘 要:从劳动者素质促进企业和行业经济效益增长的理论分析出发,以浙江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数据实证分析第三产业劳动者素质与经济效率的正相关关系,提出从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员工培训、注重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等四个方面来提升第三产业劳动者素质。

关键词:劳动者素质;经济效率;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062-02

各种生产要素,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和知识等,必须与相匹配的劳动者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本文所指的劳动者是指从业人员,即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参加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一、劳动者素质促进企业和行业经济效益增长的理论分析

微观经济学认为,某行业或企业职工的素质的提高与该行业或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成正比。一方面,劳动者素质高,使得某一工作需要的劳动量减少,或者一定数量的劳动者可以从事多样的工作,从而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增加产出。另一方面,劳动者的文化程度高,可以较快地接受新工艺、新操作方法,适应新技术、新机器,将发明和引进的新技术尽快与生产相结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产出量大规模增加。日本一项研究成果指出:同样的技术装备,同样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的素质不同,产出效率就有很大差别,如一般工人的建议能使成本降低5%,经过培训的工人提的建议能使成本降低30%以上。另有研究指出,中国手工业工人年均劳动生产率为0.2万元/人;传统工业工人劳动生产率为2万元/人;高科技产业工人劳动生产率为10~20万元/人。显然,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否丰富,劳动技术熟练程度如何,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第三产业劳动者素质与经济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经济效率是企业投入的经济资源与产出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为了保证分析的效用,本文将分析的范围和采用的指标作如下界定:

1.劳动者素质与经济效率的相关分析的对象是正常营业的企业,即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和筹建、停业、当年关闭、当年破产等非正常营业企业。

2.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反映劳动力素质的指标。主要是因为考虑到资料的可获性和可比性,这里仅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反映劳动者素质的指标。

3.采用劳动生产率作为反映企业经济效率的指标。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本文认为劳动生产率是反映经济发展效率的核心指标。

本文根据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得到下页表1的数据。从数据看,第三产业多数行业的劳动力素质与其经济效率关系密切。其中房地产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批发业等三大行业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劳动生产率的相关系数较大,均在0.8以上;其次依次为水上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道路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租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劳动生产率的相关不显著并不说明劳动力素质与这些行业发展的关系不大,而是意味着浙江省这些行业的发展尚处于不成熟阶段。进一步引进与这些行业发展相匹配的高技能、高素质劳动力,对于促进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三、提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素质的对策选择

从以上实证分析可知,一个地区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对该地区企业产出成果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十二五”期间,中国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培训大批适应各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从业人员和人才,为中国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第一,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最基本的途径,而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则是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世界各国到2000年应实现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6%的目标。2012年中国预算内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4.28%,但距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相差甚远。

第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来源是职业教育。德国政府利用国家财政资助职业教育发展,德国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其模式是非常成功的,被称作二战后创造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劳动力素质,但目前企业招聘与学生应聘的缺口仍然明显,职业教育的质量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当前一是要借鉴德国模式,重视和引导企业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以提高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二是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使他们能够掌握1~2门实用技术。三是积极开展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工程,采用多种形式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和培训。

第三,强化员工培训。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正在加快,那种一技学成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代人必须通过继续教育,获取当今所要求的知识和必要的能力。美国公司每年用于教育和培训的费用约600亿美元,相当于全国学院和大学的费用。国内许多职业经理人也日益认识到,对员工进行制度化的在职培训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干中学在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时能起到更直接的作用。笔者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制订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形式,促使企业逐步建立和推广培训制度。西方不少国家也是通过立法来保证就业培训的。如韩国1979年通过了《职业培训特别法》,要求企业按批准的计划向职工提供6个月的培训。

第四,注重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随着中国进入工业化社会,人才的概念必须要更新,大学的责任不光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管理型人才,还要培养一大批能在新的产业中发挥功能的技术型人才。同时,应通过政府资助培训机构来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力量,通过培训费用税前列支的方式鼓励企业资助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术培训,推行职业资格、技术等级与工资水平挂钩的政府指导意见,鼓励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术培训。

参考文献:

[1] 李华.中国劳动者素质现状、评价及其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2,(10).

[2] 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二次经济普查小组.浙江经济普查年鉴2008[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8.

[责任编辑 陈丽敏]endprint

摘 要:从劳动者素质促进企业和行业经济效益增长的理论分析出发,以浙江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数据实证分析第三产业劳动者素质与经济效率的正相关关系,提出从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员工培训、注重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等四个方面来提升第三产业劳动者素质。

关键词:劳动者素质;经济效率;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062-02

各种生产要素,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和知识等,必须与相匹配的劳动者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本文所指的劳动者是指从业人员,即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参加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一、劳动者素质促进企业和行业经济效益增长的理论分析

微观经济学认为,某行业或企业职工的素质的提高与该行业或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成正比。一方面,劳动者素质高,使得某一工作需要的劳动量减少,或者一定数量的劳动者可以从事多样的工作,从而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增加产出。另一方面,劳动者的文化程度高,可以较快地接受新工艺、新操作方法,适应新技术、新机器,将发明和引进的新技术尽快与生产相结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产出量大规模增加。日本一项研究成果指出:同样的技术装备,同样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的素质不同,产出效率就有很大差别,如一般工人的建议能使成本降低5%,经过培训的工人提的建议能使成本降低30%以上。另有研究指出,中国手工业工人年均劳动生产率为0.2万元/人;传统工业工人劳动生产率为2万元/人;高科技产业工人劳动生产率为10~20万元/人。显然,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否丰富,劳动技术熟练程度如何,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第三产业劳动者素质与经济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经济效率是企业投入的经济资源与产出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为了保证分析的效用,本文将分析的范围和采用的指标作如下界定:

1.劳动者素质与经济效率的相关分析的对象是正常营业的企业,即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和筹建、停业、当年关闭、当年破产等非正常营业企业。

2.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反映劳动力素质的指标。主要是因为考虑到资料的可获性和可比性,这里仅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反映劳动者素质的指标。

3.采用劳动生产率作为反映企业经济效率的指标。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本文认为劳动生产率是反映经济发展效率的核心指标。

本文根据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得到下页表1的数据。从数据看,第三产业多数行业的劳动力素质与其经济效率关系密切。其中房地产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批发业等三大行业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劳动生产率的相关系数较大,均在0.8以上;其次依次为水上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道路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租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劳动生产率的相关不显著并不说明劳动力素质与这些行业发展的关系不大,而是意味着浙江省这些行业的发展尚处于不成熟阶段。进一步引进与这些行业发展相匹配的高技能、高素质劳动力,对于促进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三、提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素质的对策选择

从以上实证分析可知,一个地区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对该地区企业产出成果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十二五”期间,中国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培训大批适应各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从业人员和人才,为中国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第一,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最基本的途径,而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则是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世界各国到2000年应实现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6%的目标。2012年中国预算内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4.28%,但距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相差甚远。

第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来源是职业教育。德国政府利用国家财政资助职业教育发展,德国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其模式是非常成功的,被称作二战后创造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劳动力素质,但目前企业招聘与学生应聘的缺口仍然明显,职业教育的质量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当前一是要借鉴德国模式,重视和引导企业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以提高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二是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使他们能够掌握1~2门实用技术。三是积极开展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工程,采用多种形式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和培训。

第三,强化员工培训。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正在加快,那种一技学成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代人必须通过继续教育,获取当今所要求的知识和必要的能力。美国公司每年用于教育和培训的费用约600亿美元,相当于全国学院和大学的费用。国内许多职业经理人也日益认识到,对员工进行制度化的在职培训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干中学在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时能起到更直接的作用。笔者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制订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形式,促使企业逐步建立和推广培训制度。西方不少国家也是通过立法来保证就业培训的。如韩国1979年通过了《职业培训特别法》,要求企业按批准的计划向职工提供6个月的培训。

第四,注重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随着中国进入工业化社会,人才的概念必须要更新,大学的责任不光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管理型人才,还要培养一大批能在新的产业中发挥功能的技术型人才。同时,应通过政府资助培训机构来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力量,通过培训费用税前列支的方式鼓励企业资助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术培训,推行职业资格、技术等级与工资水平挂钩的政府指导意见,鼓励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术培训。

参考文献:

[1] 李华.中国劳动者素质现状、评价及其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2,(10).

[2] 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二次经济普查小组.浙江经济普查年鉴2008[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8.

[责任编辑 陈丽敏]endprint

摘 要:从劳动者素质促进企业和行业经济效益增长的理论分析出发,以浙江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数据实证分析第三产业劳动者素质与经济效率的正相关关系,提出从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员工培训、注重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等四个方面来提升第三产业劳动者素质。

关键词:劳动者素质;经济效率;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062-02

各种生产要素,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和知识等,必须与相匹配的劳动者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特殊的作用。本文所指的劳动者是指从业人员,即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参加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一、劳动者素质促进企业和行业经济效益增长的理论分析

微观经济学认为,某行业或企业职工的素质的提高与该行业或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成正比。一方面,劳动者素质高,使得某一工作需要的劳动量减少,或者一定数量的劳动者可以从事多样的工作,从而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增加产出。另一方面,劳动者的文化程度高,可以较快地接受新工艺、新操作方法,适应新技术、新机器,将发明和引进的新技术尽快与生产相结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产出量大规模增加。日本一项研究成果指出:同样的技术装备,同样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的素质不同,产出效率就有很大差别,如一般工人的建议能使成本降低5%,经过培训的工人提的建议能使成本降低30%以上。另有研究指出,中国手工业工人年均劳动生产率为0.2万元/人;传统工业工人劳动生产率为2万元/人;高科技产业工人劳动生产率为10~20万元/人。显然,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否丰富,劳动技术熟练程度如何,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二、第三产业劳动者素质与经济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经济效率是企业投入的经济资源与产出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为了保证分析的效用,本文将分析的范围和采用的指标作如下界定:

1.劳动者素质与经济效率的相关分析的对象是正常营业的企业,即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和筹建、停业、当年关闭、当年破产等非正常营业企业。

2.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反映劳动力素质的指标。主要是因为考虑到资料的可获性和可比性,这里仅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反映劳动者素质的指标。

3.采用劳动生产率作为反映企业经济效率的指标。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本文认为劳动生产率是反映经济发展效率的核心指标。

本文根据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数据进行计算整理,得到下页表1的数据。从数据看,第三产业多数行业的劳动力素质与其经济效率关系密切。其中房地产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批发业等三大行业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劳动生产率的相关系数较大,均在0.8以上;其次依次为水上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道路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需要指出的是,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租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劳动生产率的相关不显著并不说明劳动力素质与这些行业发展的关系不大,而是意味着浙江省这些行业的发展尚处于不成熟阶段。进一步引进与这些行业发展相匹配的高技能、高素质劳动力,对于促进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

三、提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素质的对策选择

从以上实证分析可知,一个地区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对该地区企业产出成果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十二五”期间,中国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培训大批适应各行业需要的高素质从业人员和人才,为中国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第一,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最基本的途径,而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则是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世界各国到2000年应实现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6%的目标。2012年中国预算内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4.28%,但距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相差甚远。

第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来源是职业教育。德国政府利用国家财政资助职业教育发展,德国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其模式是非常成功的,被称作二战后创造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劳动力素质,但目前企业招聘与学生应聘的缺口仍然明显,职业教育的质量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当前一是要借鉴德国模式,重视和引导企业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以提高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二是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使他们能够掌握1~2门实用技术。三是积极开展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工程,采用多种形式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和培训。

第三,强化员工培训。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正在加快,那种一技学成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代人必须通过继续教育,获取当今所要求的知识和必要的能力。美国公司每年用于教育和培训的费用约600亿美元,相当于全国学院和大学的费用。国内许多职业经理人也日益认识到,对员工进行制度化的在职培训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干中学在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时能起到更直接的作用。笔者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制订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形式,促使企业逐步建立和推广培训制度。西方不少国家也是通过立法来保证就业培训的。如韩国1979年通过了《职业培训特别法》,要求企业按批准的计划向职工提供6个月的培训。

第四,注重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随着中国进入工业化社会,人才的概念必须要更新,大学的责任不光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管理型人才,还要培养一大批能在新的产业中发挥功能的技术型人才。同时,应通过政府资助培训机构来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力量,通过培训费用税前列支的方式鼓励企业资助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术培训,推行职业资格、技术等级与工资水平挂钩的政府指导意见,鼓励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术培训。

参考文献:

[1] 李华.中国劳动者素质现状、评价及其对策[J].中国科技论坛,2012,(10).

[2] 浙江省人民政府第二次经济普查小组.浙江经济普查年鉴2008[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8.

[责任编辑 陈丽敏]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训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欢迎订阅《中小学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什么是“好的教育”?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