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模式路径选择的实例研究

2014-03-20 02:53曹国圣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选择实例

曹国圣

摘 要:在系统分析比较国内外典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路径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南京市新城科技园的实际特点,重点分析新城科技园的产业集聚路径选择思路,并提出具体实施的产业集聚路径模式。

关键词:产业集聚模式;路径;选择;实例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042-02

产业集聚问题的研究产生于19世纪末,马歇尔在1890年就开始关注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并提出了“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两个重要概念,为产业集聚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后逐渐涌现了韦伯的区位集聚论、熊彼特的创新产业集聚论、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

产业集聚是指众多同类产业的企业或者相关产业的企业在某一地区的集中与聚合。产业集聚通常具有地域集聚、专业化、合作网络和根植性的特征,表现为特定企业与政府、协会、服务部门、教育科研机构等在某一地区集结,并构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高科技企业产业的集聚往往都集中在某一个地区,例如美国硅谷、印度班加罗尔、台湾新竹、北京的中关村等。南京市新城科技园是南京主城区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拥有四个省级产业园和四个国家级产业园,目前已形成了广告文化创意、游戏动漫、电子商务、移动互联、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八大产业集聚。本文将基于历史经验分析,探讨南京市新城科技园产业集聚的路径模式。

一、国内外产业集聚的成功路径

(一)美国硅谷产业集聚的主要路径

美国硅谷之所以能产生产业的大量集聚,主要是能吸引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为各路人才的成长在文化、工作、政策、法律等方面创造了良好的综合环境。首先是鼓励冒险,允许失败。硅谷文化的重要特色就在于它具有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价值观念。在硅谷,一个有了几次失败经验的创业者,反而被各企业争相雇用。硅谷对失败的宽容气氛,使得人人都想跃跃一试,开创新的企业。其次是鼓励人才创新,提倡个人奋斗。硅谷是一个创新的国际性场所,主要产品年年有创新,主导产品每十年变个样,历经数十年而不衰。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硅谷。就是完全靠内在的创新环境,不断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淘金者。他们在这里能够充分体现和实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充分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再次是鼓励人才流动,容许跳槽。在硅谷,员工的流动不受任何限制和遣责,“跳槽”也没有什么关卡。员工跳槽被视为一种完全正常的职业行为,任何人都可以实现“人往高处走”的理想,去圆成功的梦想。在硅谷的企业里,人才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优胜劣汰在这里体现得最为充分。

(二)中关村产业集聚的主要路径

首先是打造“创业环境”,通过打造创业文化激发创业者的能力和勇气,中关村不仅不把失败当成无能的表现,反而是一种冲劲与财富的象征。其次是拥有积累优势和溢出效应,中关村是中国高科技民营企业的诞生地,这里拥有中国最著名的学府和科研院所,以及中国最大的IT企业,各级政府都对中关村给予了最大的关注,这些因素使得中关村具有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整体品牌,这种“品牌效应”对企业产生了很好的积累优势和溢出效应。再次是发挥企业衍生效应和同行优势,中关村地区有将近50所大专院校和研究所和30万大学生,同时拥有中国最好的大学和中国最好的实验室,创业者在中关村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准确的同行信息,另外,中关村院校的教授和学生更容易获得一些关系网络和市场资源,而且中关村大学生完全能够胜任初创企业的一些基层开发项目,拥有基层技术人员的低成本优势。

(三)新竹科技园产业集聚的主要路径

首先是集聚高素质人力资源。新竹园区拥有高等教育程度员工的比例较一般园区要高出很多,高学历人才的拥有量均高于岛内平均值两倍以上,这对依托人力资源为主力的半导体产业的竞争力有很大裨益。其次是集聚财务资源。新竹科技园区产业集聚的过程正是各方创业投资基金源源不断投入的过程。整个园区的资本运作过程是以当局控制的金融资本及配合性的科技官僚与技术开发机构等为中心,经当局科技政策与计划的中介而纳入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再次是优化科学技术产业结构。新竹科技园区产业范围涵盖集成电路、通讯、计算机产业、光电、精密机械和生物科技六大领域。网络和通讯产业也在全球趋势以及电信自由化政策的带动下,未来前景乐观;光电产业如液晶显示器由于大规模的资本和人才投入,以及与国外大厂技术转移、策略联盟等模式,与日、韩竞逐市场;目前新兴生物科技产业也在政府有计划的培植下,酝酿着下一波的成长。

二、南京市新城科技园的产业集聚路径

(一)统一规划,推动南、中、北片区联动发展

制定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的专业产业园,在空间布局上形成特色发展,如南部地区重点打造绿色材料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移动互联网产业园、物联网产业园、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特色园区;中部地区要重点做好公共平台建设,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产业孵化探索、新兴产业培育和集聚;北部地区重点以建设科技综合体带动产业发展,如总部研发园,科技综合体的建设要选好产业的发展“灵魂”,要通过和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打造公共技术平台、工程中心等实现产业集聚,力争形成几个规模较大、带动能力较强的专业化园区。同时,加强区域间的联动性,增强合作,扩大整体竞争优势。

(二)制定优惠政策,创造有利于产业集聚发展的制度环境

摒弃重“引凤”轻“筑巢”的老路子,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快科技综合体的建设,融合资本、创新、服务、平台各发展要素,为落户企业提供基础的支持;同时通过制定具有自有特色的优惠政策,如房价优惠、税收减免等。对于烽火、中冶华天等一批大的载体可以通过建设专业孵化园实现四税减免,以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发展,充分利用良好政策环境为落地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三)发挥龙头企业增长级作用,带动关联企业集聚endprint

积极把握产业的发展机遇,引入国内外大企业、大项目落户,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溢出、产业加盟等方式,发挥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加强产业之间前向连锁、后向连锁以及旁侧的联系,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链,让园区内更多的企业能够分享来自价值链各环节的价值量。企业之间的关系可由原来的单纯合作关系向竞争与合作关系转变,各种要素加快互动,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和使用效率。

(四)做实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任何一个有活力的科技园区,都离不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成熟运作。园区要加快做实一批如公共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检测等公共技术平台,具体可采取政府扶持、双方合建或联合科研院所三方共建等方式。要充分发挥平台公信力,优惠服务收费,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同时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联系,使先进的科研成果与生产力紧密联系,真正把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五)完善产业链,形成有序竞争的发展氛围

目前,园区内的企业正不断发生联系,形成模仿与共享的良性发展,多元化、开放的链条正在建立,园区正从无组织的混合体向有组织的综合体演变。企业自身发展更加理性,企业间的竞争也就更加有序。园区通过各种政策和机制的激励培育企业的内部优势,促使园区中的企业从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功能升级,最后到链条升级,从而使得整个园区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

(六)发挥资本服务体系作用,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园区要通过已引进的南京市产业与资本促进中心和金融服务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资本服务体系,如信用、担保体系、风险投资等完善多元化投资体制和风险投资机制,使企业的资金链保持稳定,为园区内企业发展提供比较充足的资本支撑。

(七)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实现人才集聚效应

要通过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组织联谊交流活动、筹办科技人才节、高校人才走进园区等多种形式扩大新城科技园的知名度,同时,通过报刊、新闻媒体等宣传园区人才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吸引人才。另外,还可进行以才招才、以智引智,通过人才的信息传递推动人才集聚。

(八)培育园区内企业之间的人文关系网络和区域创新文化氛围

随着园区内制度的完善、要素的流动、企业的融合,整个园区将向网络积聚转变。企业可在技术开发、人员培训、市场营销、资源分配等多方面实现高效的网络化的互动和合作,有助于建立比较稳定的战略联盟,增强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应变能力。同时,企业间的互动也将加速形成建立在共同地域文化背景之上的人文关系网络,企业正式或非正式接触时,信息和知识尤其是隐含经验类知识会很快流通,从而促进集群创新,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集聚的竞争优势强化。

参考文献:

[1] 刘春香.美国硅谷高科技产业集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工业技术经济,2005,(7):35-39.

[2] Hansson F,Husted K,and Vestergaard J.Second generation science parks:From structural holes jockeys to social capital catalysts

of the knowledge society [J].Technovation,2005,25(9):1039-1049.

[3] Baptista R.Geographical Clusters and Innovate on Diffusion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1,66(1):31-36.

Scott A J.Technopolis:High-Technology Industr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Southern California [M].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3.

[4] Bianchi P,Bellini N.Public policies for local networks of innovators [J].Research Policy,1991,20(5):487-497.

[5] 曾建国,唐金生.斯坦福研究园与新竹科技园发展模式之比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2-44.

[6] 李淑,赖明勇.新竹科技园产业集聚的制度支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32-234.

[7] 陈源山.新竹科技园的成功与困惑[J].科技信息,2003,(9):25.

[8] 齐园.中关村科技园区产业集聚的发展模式研究[J].特区经济,2010,(2):284-286.

[9] 赵丽娅.国内外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J].商业时代,2011,(3):116-117.

[责任编辑 吴高君]endprint

猜你喜欢
选择实例
就地沥青热再生应用实例探讨
Catalan数及几种应用实例
探索“五选四变”对中职教育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听《师说》公开课之我见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飞机燃油系统对多路输入信号源选择的方法
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及应用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