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咏彤
〔关键词〕 英语教学;学案导学;作用;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4—0068—01
一、“学案”的组成部分和作用
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法指导、重难点分析、课前预习及回顾复习、课堂思考的主要问题、课堂练习、学习信息反馈等。学习目标、重难点由教师给出,目的是让学生大致了解本次课程需要达成的目标和掌握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法指导是教师给出的学习方法指导或解题思路等,目的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及回顾复习是为课堂教学扫清障碍,通常可以把课堂教学需要用到的一些知识以问题或习题的形式组织在其中,由学生自学完成。课堂思考的主要问题是针对具体知识和特定研究内容而构造的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使课堂讨论围绕既定教学目标循序渐进。课堂练习是讨论释疑后的巩固训练,其设计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重在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信息反馈则是学生对此次学习活动的小结,学生在此总结学习方法,对教和学的活动提出建议,教师由此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使学案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桥梁。
二、“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基本环节
1.示案自学,确定个体疑点。有意义的课前预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案就可以利用它的导学功能, 使课前的预习真正发挥实效。学生按照学案,通过收集资料,利用工具书先自学所要学的教材,同时发现问题,试着解决问题。并要求学生写出答案要点,然后课上汇报预习的结果。
2.讨论总结,当堂巩固。这个阶段是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将学科体系中的重点难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呈现在学案中,通过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在此阶段,教学流程被细分为四步:提出问题、组织讨论、释疑精讲和巩固训练。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的开始,也是思维的起点。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情境逐一展现学案中的问题或者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进行思考。在组织讨论时,教师针对不同的解决方案以及尚未解决的共性问题组织讨论活动,进行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不同想法的呈现、相互之间的补充和评论能够有效促进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需要指出的是,教师的讲解不是对答案,而应该注重对思维过程的剖析,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应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的表现给予适当点评,及时表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的同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最后,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课堂练习,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和正确评价。至于学案中的小结,是对知识点的梳理,可以当堂引导学生完成,也可以课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案检查,及时到位。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二是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学案真正个性化。同时,教师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三、实施学案导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认真编写学案。学案的设计应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尽量一课时一个学案,以便控制学习总量,使学生明确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案应有启发性,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作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在讨论中要不断启发学生,打破学生顾虑,形成自由讨论的气氛。学生将预习时的问题带进课堂,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老师的适当点拨使自己把握本课时教材中的学习重点难点,找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形成知识与能力的网络图式。
3.在讨论结束以后,教师要比较全面地了解讨论情况,及时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讨论中的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不能得出结论的或现在还没有定论的,要鼓励学生积极研究、探索,并提出自己的推理和假设。
编辑:杨慧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