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收入差异及性别歧视的变化

2014-03-20 05:14朱金霞吕康银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口普查回报率差距

朱金霞,吕康银,张 丽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性别收入差异及性别歧视的变化

朱金霞,吕康银,张 丽

(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性别歧视带来的性别收入差异一直备受关注。文章基于吉林省1990-2010年间三期妇女地位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吉林省的性别工资差异问题,并运用Oaxaca-Blinder对性别收入差距进行了分解。文章对20年间吉林省的性别收入差异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结论:性别分割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一直存在的一种现象,性别收入差距总体趋势在扩大;个体特征差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性别收入差异,现阶段性别收入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劳动者本身的人力资本水平引起的,是正常合理的范围;歧视仍然是造成性别收入差距的一个原因,女性在获得教育的机会上还是比男性要低,而且女性很难进入到高收入行业和职业,使得在教育方面女性仍然处于不利地位。但是经过20年的发展,对女性的歧视逐步减弱。

性别收入;收入差距;性别歧视;人力资本

一、引言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中国政府推行男女性别平等的就业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因而城市劳动力性别工资差异并不明显。经济改革以来,伴随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工资分配机制发生了根本改变,性别工资差异越来越明显(Maurer-Fazio等,1999;李实,2002;汝信等,2002)。

很多研究一直围绕着性别工资差异问题展开,从人力资本理论来看,教育是影响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高学历能够提升个体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增强他们抵抗歧视的能力(Montgomery and Powell,2003)。许多研究发现,虽然女性在劳动力市场是受到歧视的,但女性的教育回报率却高于男性(陈良焜、鞠高升,2004;Gustafsson、Li,2000;姚先国、黄志岭、苏振华,2007)[1-4]。卞小娇(2010)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和Cotton分解方法,对不同教育水平性别工资差异分解的结果表明:女性教育回报率大于男性的一个可能的原因在于女性的教育水平与其面临的工资歧视呈反向关系,因此,教育水平较低的女性面临更多的工资歧视,不同教育水平的女性之间的工资差异比男性更大。

从性别歧视角度来看,存在同工不同酬,即相同的工作但获得的待遇不同,这是性别歧视中比较突出的现象。性别歧视中还存在另外一种歧视就是性别隔离,这种性别上的隔离就是指女性更难进入到高工资行业或职位。王美艳(2005)[5]对这两种歧视都进行了实证研究,她运用2001年我国五个城市的劳动力调查数据研究了性别工资差异对工资差异的影响,得到了显著的结果,对于性别行业分割对工资差距的影响,她的研究中并没有得到显著的结论。李实、马欣欣(2006)[6]与王美艳的结论不同,他们利用1999年城市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城镇员工的性别职业分割,Brown分解结果表明,1999年的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存在职业分割现象,并且职业内的性别歧视是形成性别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姚先国、黄志岭(2008)[7]使用Brown分解对2002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结论:职业内部的工资差异占总性别工资差异的80.4%,职业内不可解释部分占总性别工资差异的63.5%,职业隔离和性别歧视仍是引起性别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李春玲,李实(2008)[8]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不平等是导致收入性别差距继续扩大的主要原因。

另外,有学者认为市场化也是性别收入差异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Gustafsson、Li(2000)通过分析1988年、1995年的城市住户收入调查数据考察了经济转型过程中性别收入差距的变化,结果显示市场化可能会增强性别歧视。张丹丹(2004)通过分析 从 1989-1997年CHNS的数据,证明了市场化增加了对女性的歧视。相反的,Liu、Meng、Zhang(2000)利用1995年和1996年在济南和上海的两组调查数据对经济转型期的性别收入差异情况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随着市场化环境下竞争程度的增强,企业更多根据效率来发放工资,市场化减少了收入性别歧视。吴愈晓、吴晓刚(2009)[10]利用2003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对不同部门的职业性别隔离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职业的性别隔离对国有部门影响显著,对非国有部门作用不显著,表明市场化在提高人力资本回报的同时减少了性别歧视。李春玲、李实(2008)利用1988年、1995年和2002年的UHIS数据研究得到市场化水平和性别收入差异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这种关系表现在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性别间的收入差距会先扩大后缩小。

二、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差异

1.性别就业特征

市场机制下女性逐渐失去了国家计划手段的保护,很多潜藏已久的问题突显出来。女性的自身生理特点和平均相对低的人力资本水平以及一直以来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都对使女性收入偏低、就业机会相对男性较少,这种现实问题的存在不仅会使女性经济利益损失,而且会降低企业效益,并由此导致投资的减少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因而实现男女工资收入平等、劳动参与机会平等的问题不仅仅有利于保护女性权益,也能提高女性地位。而女性地位的提高有利于从微观及宏观两个层面增进效率、公平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有利于消除这种对女性的经济歧视所带来的政治上与经济上的双重不利影响,因而对于工资差异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前面对行业收入差距的论述可以看出,女性就业大多分布在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卫生和社会服务部门,而处于高收入水平垄断行业部门的电力、交通、房地产等行业女性就业人数往往比男性低得多,而像采掘行业由于其工作性质的需要,女性就业人数明显少于男性。

表1 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男女比例统计

2.男性与女性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分析

(1)不同受教育程度的男性与女性人数统计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男性与女性在教育水平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男性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女性,本文分别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第五次人口普查以及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对男性与女性在各不同教育层析上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男性和女性在受教育程度上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在文盲比例上男性明显小于女性,约37%,即男性更有机会接受教育,而女性更多的没有接受过任何的教育。在小学以上水平的教育层次上,男性比例明显大于女性,而且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男性与女性比例的差距逐渐扩大,到大学本科层次,男性大约超过女性4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文盲中女性比例比男性要大得多,女性大约占到了72%,即文盲中大多数为女性。这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一致的,文盲中女性的比例甚至有扩大的趋势。但是在小学教育水平上,女性的比例超过了男性,说明农村的义务教育有所发展,使得女性能够接受最基础的小学教育。初中以上教育程度,女性比例明显小于男性,并且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的趋势是相同。研究生层次这个差距达到最大,大约为39%。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文盲中,男女比例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初中以上水平,男性比例普遍大于女性,但是男女差距较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缩小了很多。考虑到男女人数比例,到本科、研究生水平,男性与女性的比例已经十分接近。

从吉林省来看三次人口普查得到的人口总数的男女比例与全国基本相同。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吉林省文盲的男女比例差距很大,大约为27%,但这一差距比全国小10%左右,说明吉林省文盲中男女均衡程度大于全国。小学以上受教育程度,男性比例明显大于女性,并且同样随着学历水平的提高,男女比例差值逐渐扩大。大学本科中,男性大约比女性多37%,这一差距小于全国的43%;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吉林省文盲中女性占到了大多数,达到67.6%,这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一致的,并且男女比例不均衡现象稍有缓解,但男性依然在接受教育的机会上具有绝对优势。这相比全国两次人口普查对比结果,吉林省文盲中男女比例均衡程度稍高。研究生水平,男性比女性多25%,这一差距明显小于全国的39%,说明吉林省高层次教育中,男女比例较全国来说还是发展比较平均的;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文盲中男性与女性的差距虽然变化不大,但是有逐渐缩小的趋势,其变化幅度远大于全国。吉林省各个受教育程度的男女比例都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发展,男性与女性比例趋于平均。考虑到本身男性与女性的比例,可以看到研究生中男女比例基本上相同。这说明吉林省教育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男女比例也趋于均衡。

(2) 三次人口普查中文盲比例统计

本文对三次人口普查中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作了总结统计,具体见表2。

表2 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

表2的数据显示,1990年全国文盲人口大约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四分之一,全国人口中文盲的比例较大。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大约为18.95%,2000年全国文盲人口占1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较1990年大约下降了13.13%,说明国民整体的基本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改善,其中女性比例依然大于男性比例,差距大约为8.61%,但较1990年大约下降了接近2倍,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一下降速度比总体文盲比例下降速度稍快,说明男女不均衡现象有所改善。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15岁及以上人口中只有4.88%的文盲,其中男性与女性比例差距不到5%,说明中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以及男女均衡程度都有很大的改善。

可以看出,三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吉林省的文盲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和其中的男女比例都较全国同时期低,吉林省同全国的状况较为一致,文盲比例在20年间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且下降幅度也基本与全国一致。其中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吉林省的文盲比例比全国文盲比例下降幅度大约多16%,这说明吉林省的基础教育较全国有更好的发展。从男女比例上来看,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吉林省男性比女性少10%,并且到2000年这一差距缩小到4.66%,到2010年缩小到1.68%,男女不均衡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这与全国的下降速度基本一致。这说明吉林省的教育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都超过了全国水平。

三、数据与方法

1.数据来源及描述统计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是来自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委托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这次调查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经济、社会保障、政治、婚姻家庭、生活方式、法律权益和认知、性别观念和态度九个方面。为深入分析不同女性群体社会地位状况与变化,还进行了儿童、老年、大学生、受流动影响人员和高层人才5个典型群体的调查。这一调查涉及从1990-2010年20年间的三期调查数据。第三次调查共回收18岁及以上个人有效问卷105573份,10-17岁儿童群体有效问卷20405份。

本文样本涉及吉林省1990-2010年间三期妇女地位的调研数据,其中 1990年第一期数据样本942个,2000年第二期数据样本1859个,2010年第三期数据样本2342个。本文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分析,首先分别分析了这三期数据,对其进行分解;其次对三期数据的结果进行了纵向的对比分析。首先我们对回归过程中涉及的各个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

表3 1990年各变量均值

表4 2000年各变量均值

表5 2010年各变量均值

在各变量中,受教育程度分为9个不同的等级,健康状况分为由坏到好的5个等级,是被调查对象对自身健康的评价结果;在业状况详细的分为三个等级,被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经验是指样本的年龄减去其开始从事劳动或者工作的周岁数,并且对经验进行平方加入到回归方程中;收入主要是指工资性收入等劳动收入,方程中对收入取对数。

表3对1990年各变量的均值进行了统计,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经验、经验平方、收入各个变量男性的均值均大于女性。从受教育程度来看,男性均值约比女性大0.392,男性受教育程度明显的高于女性;从经验、经验平方来看,男性均值约比女性大2.635,即男性的平均参加工作的时间要比女性长;从收入方面来看,男性收入均值比女性大0.152,即从均值来看男性收入比女性要多。

表4对2000年各变量的均值进行了统计,从受教育程度来看,男性均值约比女性大0.104,男性受教育程度明显的高于女性,但是相比于1990年,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受教育程度差异在这十年间有所缩减;从经验、经验平方来看,男性均值约比女性大1.295,即男性平均参加工作的时间仍要比女性长;从收入方面来看,男性收入均值比女性大0.14,即从均值来看男性收入比女性要多,但相比于1990年,男性与女性的收入差距基本变化不大,稍有缩小的趋势。

表5对2010年各变量的均值进行了统计,经过20年的发展变化,从受教育程度来看,男性均值约比女性大0.026,男性与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基本相同,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受教育程度的差距经过20年间教育覆盖率、教育水平以及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有明显提高,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从健康状况来看,男性也明显好于女性,这可能是由于男性本身生理特征决定的;从在业状况方面来看,男性的在业状况明显好于女性,首先这是由于男性比女性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工作中。另外,由于社会的歧视,女性参与社会工作的机会比女性更少,因此在业状况会更差一些;从经验方面来看,女性跟男性基本相同,甚至女性比男性的经验还要更好一些。经过20年的发展,女性不仅仅在家庭中承担责任,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社会工作中。从收入方面看,男性收入均值比女性大0.21,即从均值来看男性收入比女性要多,但相比于2000年及以前,男性与女性的收入差距在慢慢扩大。男性与女性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涉及政府、市场等多方面,歧视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2.分解方法

从男性与女性收入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出,男性与女性收入均值之间的差值达到了0.34,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对两个不同特征人群的收入差异进行分解可以沿着Oaxaca-Blinder的框架展开。为了分离各个因素收入对数值的影响,同时也是出于下一步分解分析的需要,我们首先估计男性与女性的收入函数:

其中,因变量lnwage为收入的对数,X代表个人特征的向量,包括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在业状况、经验、经验平方;β为相应的系数估计值,ε为随机误差项。据此可以将男性与女性的收入差异分解为可解释部分,即由男性与女性在特征、禀赋上的差异来得到解释部分与不可解释部分,这部分收入差异起因于男性和女性的各项特征的不同市场回报,它无法通过男性与女性在特征上的差异得到解释。

这里男性与女性人口的平均收入对数分别为:

方程(4)等号右边的第一部分即为可解释的部分(特征效应),第二部分则为不可解释的部分(系数效应),我们可以将系数效应视为对女性的歧视。

四、收入差距的回归及分解

1.1990年男性与女性的收入回归及分解

本文根据Mincer方程(工资性)对收入的对数进行回归,分别对1990年的全部样本、男性样本、女性样本进行回归。

由表6回归结果可看出男性的教育收益率为3.9%。而女性的教育收益率为4.5%,男性的教育回报率低于女性,整体来说1990年我国的教育回报率并不高。考虑到男女受教育程度的差别,女性的教育回报率相对较高,因为女性本身较男性来说是一个弱势群体,其接受教育的程度更能够决定其收入的程度,并且教育对于女性的覆盖率较低,使得女性的教育回报率虽然较男性稍高,但是收入并不如男性,男女收入之间由教育引起的收入差距依然很大。同样,经验方面,女性的回报率也高于男性,其原因同教育回报率是一样的,并且女性参与工作的机会和可能比男性小的多。所以由经验引起的收入差距也是不容忽视的。

计算可得,男性与女性的收入差距的条件均值差距是0.152。本文运用Oaxaca-Blinder的方法,男性与女性的收入的条件均值差距进行了分解。

表6 1990年样本收入方程回归结果

表7运用了Oaxaca-Blinder的方法对男女收入的条件均值差距进行了分解。我们可以看到,两者收入的差距基本上是由歧视引起的。这与当时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充分以及中国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女性参与到社会工作的人数比较少,即便是有一部分女性参与到了社会生活中,她们受到的歧视几乎是绝对的,首先是“同工不同酬”,即女性在同样的工作中所获得的报酬与男性是不同的;其次是行业的市场分割使得女性很难以进入到高收入的行业和职位,因此会有以上分解的结果。

表7 1990年样本收入差距分解结果

2.2000年男性与女性收入差距的回归及分解

对2000年的样本同样根据Mincer方程(工资性)对收入的对数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

由表8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男性的教育收益率为10.2 %。而女性的教育收益率为9.5%,男性的教育回报率高于女性,即在教育回报率上就存在对女性的歧视。男女收入之间由教育引起的收入差距很大。同样,经验方面,女性的回报率稍高于男性,主要是由于女性参与工作的机会和可能比男性小的多,其经验的多少就更会影响她们的收入,所以经验仍然是收入差距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0年男性与女性的收入差距的条件均值差距是0.14。同样运用Oaxaca-Blinder的方法,对男性与女性收入的条件均值差距进行了分解。

由表9我们可以看到,两者收入差距的42.3%可由他们在特征上的差异得到解释,即由于男性与女性不同的个体特征,比如受教育程度、经验等的不同,而使得他们获得的收入不同,这一部分收入的差距在理论上是可以接受的。由系数引起的差异即不可解释部分占57.7%。这说明男女收入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歧视引起的,在排除了个体特征的影响之后,对于女性的歧视,解释了一部分的收入差距的产生,这一部分在理论上是不能够被接受的。在由特征引起的差异中,男性与女性在受教育水平上的差异可以解释两者收入差异的31.5%。这一结果还体现了教育对收入差异的较大解释力度。另外在教育上的歧视程度达到了80.9%,经验可以解释两者收入差距的11.2%。相比1990年男性与女性的收入差距稍有缩小,并且女性受歧视程度大大降低。

表8 2000年样本收入方程回归结果

表9 2000年样本收入差距分解结果

表10 2010年样本收入方程回归结果

3.2010年男性与女性收入差距的回归及分解

对2010年的样本也根据Mincer方程(工资性)对收入的对数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10所示。

由表10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男性的教育收益率为7.7%。而女性的教育收益率为9.6%,男性的教育回报率低于女性,整体来说2010年我国的教育回报率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发展,女性的教育回报率相对较高。在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完善的条件下,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能够降低其在市场中受歧视程度,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机制起作用:第一,高学历的妇女,更有能力抵制市场中的歧视,而且高学历也有助于提高她们在女性传统的低收入职业外寻找工作的能力和意愿;第二,根据Berker(1971)的雇主、顾客和雇员歧视模型,来自雇主、顾客和雇员的歧视偏见都会使女性和其他受歧视群体获得较低的工资和就业预期。教育的改善能够提升个体的修养和品德,减少不道德偏见,而高学历的女性更有可能与这部分高素质的群体共同相处和工作,因此高学历能使她们处在歧视氛围较弱的环境下工作;第三,在统计性歧视理论模型中,教育是一个较易观察的变量,它向雇主发送了工人的内在能力和对工作态度的信息。女性因为生育、抚养孩子等任务不得不中断工作退出劳动力市场,降低了雇主对她们生产力和工作稳定性的预期。而女性教育程度的提高,表明她们对工作有更大的偏好,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几率更低,中断的时间也会更短,因此将会提高雇主对这类群体工作稳定性的预期,从而降低这部分群体受到的歧视程度;第四,“自选择”观点认为男性几乎都参与就业,而劳动力市场会选择更有才能的女性成为劳动者,故使估计出来的女性回报率高于男性;第五,性别教育回报率差异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存在补偿效应,即女性虽然进入的是低工资收入的职业、行业和所有制部门,但这些低收入部门的教育回报率却可能较高;第六,Li(2003)指出少数女性获得高学历,高技能妇女劳动供给相对低于男性,因而女性的教育回报率高于男性。虽然女性的教育回报率虽然较男性稍高,但是考虑到男女受教育程度和质量的差别,女性收入并不如男性,男女性收入之间由教育引起的收入差距依然很大。

从健康状况上看,男性的回报率大约为5%,而女性的回报率只有3.9%。这说明在健康的回报率上本身就存在对女性的歧视,这主要是在现代工业产业中,女性所受到的歧视更严重。在业状况存在与健康状况相同的现象,男性的回报率为19.2%,而女性为17.9%,健康每变动一个单位,男性比女性获得的收入会更多。经验方面,女性的回报率稍高于男性。1990-2010年间,女性参与工作的机会和可能一直比男性小的多,其经验对于男女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010年男性与女性的收入差距的条件均值差距是0.21。继续运用Oaxaca-Blinder的方法对男性与女性收入的条件均值差距进行分解。

由表11我们可以看到,两者收入差距的77.2%可由他们在特征上的差异得到解释,即由于男性与女性不同的个体特征,比如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在业状况、经验等的不同,而使得他们获得的收入存在差异,这一部分收入的差距是人们普遍能够认同的。由系数引起的差异即不可解释部分占22.8%。这说明歧视在男性与女性收入差距上的解释程度还是很大的,在个体特征的作用之外,对于女性的歧视,解释了一部分的收入差距的产生,但是这一部分在理论上是引起不公平感的主要因素。但是相比1990年和2000年歧视的程度大大降低,由2000年的57.7%下降为22.8%,但是说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表11 2010年样本收入差距分解结果

4.二十年间的男性与女性收入差距的对比分析

本报告统计了1990-2010年间的性别歧视的变化。

由实证过程可知,1990年、2000年、2010年三个阶段点的条件均值分别为0.152、0.14、0.21。总体来说,男性与女性的收入差距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不可解释的部分由 334%逐渐减低到 2000年的57.7%,2010年22.8%。实现了从完全歧视、大部分歧视到部分歧视的转变,这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女性得到认可,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工作中,社会对于女性的教育、健康、经验等的承认程度也不断的提高,甚至有时候超过男性,但由于女性受教育程度仍然普遍较低,能够参与的行业和职业相对于男性来说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更多的进入低工资收入的职业、行业和所有制部门。另外社会赋予女性更多的家庭责任,承担了生育、抚养孩子的主要责任,对女性的歧视随着经济发展在逐渐降低但依然存在。

五、结论

通过以上实证研究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1.性别分割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一直存在的一种现象,性别收入差距总体趋势在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和完善,效率优先的激励机制下性别收入差距逐渐拉开。1990年、2000年、2010年三个阶段点的条件均值分别为0.152、0.14、0.21,总体来说,男性与女性的收入差距具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性自身的生理特征以及较低人力资本水平等特征使得女性就业大多集中于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卫生和社会服务部门, 男性与女性之间既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又存在女性难以进入高收入行业和职业的现象。

2.男性与女性个体特征差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性别收入差异

男性与女性在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经验、在业状况等个体特征上存在差异,因此其收入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2010年的实证分解结果表明,这些特征能够解释性别收入差异的77.2%,其中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在业状况分别解释了差距的3.5%、10.6%、63%,这些个体特征引起的收入差距是能够被接受和理解的,即现性别收入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劳动者本身的人力资本水平引起的,是正常合理的范围。

3.歧视仍然是造成性别收入差距的一个原因,但是对女性的歧视逐步减弱

对于女性劳动力的歧视在中国特殊的文化环境下一直存在。1990年的实证分解结果表明,当时的劳动力市场上对女性的歧视是绝对的,到2000年的对女性的歧视仍然能够解释性别收入差异的57.7%,2010年状况有所改善,歧视的解释力度降低到22.8%。从2000年的实证结果来看,对于女性的歧视存在于教育回报率中,女性教育回报率要低于男性,虽然到2010年这种状况有所改善,但是女性在获得教育的机会上还是比男性要低,而且女性很难进入到高收入行业和职业,使得在教育方面女性仍然处于不利地位。

纵向来说,20年间对女性的歧视实现了从完全歧视、大部分歧视到部分歧视的转变,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女性得到认可,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女性更多的参与到社会工作中,社会对于女性的教育、健康、经验等的承认程度也不断提高,甚至有时候超过男性,但是由于女性受教育程度仍然普遍较低,能够参与的行业和职业相对于男性来说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更多的进入低工资收入的职业、行业和所有制部门。另外社会赋予女性更多的家庭责任,承担了生育、抚养孩子的主要责任,对女性的歧视随着经济发展在逐渐降低但依然存在。

[1]陈良焜,鞠高升.教育明瑟收益率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 [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03:40-45.

[2]Gustafsson,B.and Li,S.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the Gender Earnings Gap in Urban China[J].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2000,13(2):305-329.

[3]姚先国,黄志岭,苏振华.家庭背景与教育回报率—基于2002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 [J].中国劳动经济学,2006,04:19-29.

[4]黄志岭,姚先国.教育回报率的性别差异研究 [J].世界经济,2009,07:74-83.

[5]王美艳.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 [J].经济研究,2005,12:35-44.

[6]李实,马欣欣.中国城镇职工的性别工资差异与职业分割的经验分析 [J].中国人口科学,2006,05:2-13+95.

[7]姚先国,黄志岭.职业分割及其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基于2002年中国城镇调查队数据 [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53-58.

[8]李春玲,李实.市场竞争还是性别歧视—收入性别差异扩大趋势及其原因解释 [J].社会学研究,2008,02:94-117+244.

[9]Xin Meng.Male-Female Wage Determination and Gender Wage Discrimination in China's Rural Industrial Sector [J].Labour Economics,1998,5(1):67-89.

[10]吴愈晓,吴晓刚.城镇的职业性别隔离与收入分层 [J].社会学研究,2009,04:88-111+244.

(责任编辑:WD)

Gender Income Gap and the Changes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ZHU Jin-xia,LV Kang-yin,ZHANG Li
(School of Business,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117,China)

Gender income gap has attracted a lot of attention.Based on Survey of the social status of Chinese women from 1990 to 2010 in Jilin Province,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gender income gap by Oaxaca-Blinder decomposition.The article horizontally and longitudinally analysis the gender income gap from of 20 years in Jilin province,the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Gender segmentation exist in the labor market in our country and the gender income gap is expanding.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gender income gap.Discrimination is still an important cause of gender income gap.Gender income gap at present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workers own human capital level,it is normal and reasonable,Discrimination is still an important cause of gender income gap.The Opportunity access to education of Women is lower than males,meanwhile,women are difficult to enter into the high income industry and occupation.Women are still at a disadvantage.However,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is gradually weakened during 20 years.

Gender income;The income gap;Gender discrimination;Human capital

F241

A

1004-292X(2014)06-0083-07

2014-01-19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 (12YJA790094);教育部基金项目 (EGA130390)。

朱金霞(1988-),女,山东潍坊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

吕康银(1969-),女,黑龙江牡丹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劳动经济学等研究;

张 丽(1981-),女,吉林长春人,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人口普查回报率差距
无人机助力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学问多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哪些电影赔了钱
人口普查由谁首创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BIM应用的投资回报率研究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
风险投资资本配置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投资回报率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