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和艺术家的自杀

2014-03-20 21:13美国
文学自由谈 2014年5期
关键词:帕金森症罗宾威廉姆斯

●文/(美国)陈 九

艺术和艺术家的自杀

●文/(美国)陈 九

天才演员罗宾·威廉姆斯自杀的消息令人悲伤。他曾带给人们无限欢乐和感动。当我们期待他更多作品的时候他却消失了。他用皮带勒死了自己,在他旧金山的家中,在这里他曾与女人温存,红烛昏罗,与子女亲密,舔犊含饴,他用温情将这所房子点缀得美轮美奂。但也就在这里,他将自己冰冷地杀掉。

好莱坞像罗宾这样的多面手并不多见,他演过卖热狗的新移民,海盗,及各类职业人士,款款生动细腻,不着痕迹。他的特点是真诚幽默深情感人,无论什么角色都能将人性的善良传递出来。尤其他的欢乐与幽默非常独特,他用鲜明的艺术个性将罗宾风格凝固在观众心头。他与达斯丁·霍夫曼,伍迪·艾伦,堪称犹太裔演员的三剑客。

时下流行反思,该词的确切含义始终不明,简单理解就是反着想。那么从自杀反过去想,却难免归结到艺术才华上,多少天才艺术家都走上自杀之路,今天罗宾·威廉姆斯再次为这个“不成文法”添加注脚。艺术如此可怕吗?不是,艺术本身无比美好,艺术家创造美丽的瞬间比艺术更美好,天人合一。明明上帝借艺术家之手创造了艺术,但谁让你借人家手呢,所以艺术家难免把自己当成上帝,感觉能不好吗?问题就出在这,感觉这东西不像艺术品可以保存,比如小说,印成书可以传世。感觉是稍纵即逝,艺术家还没过足瘾呢,上帝没当够呢,就没了。仿佛尼姑偷凡被摸了一把,还没动真格的又跑了,嘿,你不折腾姑奶奶吗,杀人杀死救人救活,就怕半半拉拉的,我打不死你。

灵感就总拿半半拉拉折腾艺术家。于是艺术家为了寻回往日的艺术感而潜心竭力。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来说,他们毕生使命就是不断找到这种灵感,再把灵感转化为艺术品。为此他们走火入魔,艺术虽然是美好的,但也是残酷的,它像一柄双刃剑,在造就天才的同时,也遗忘着平庸。在步履纷纭的艺海之途,多少人用毕生坚韧做出种种努力时,却通身演绎着无力回天的挣扎。他们留下的与其是艺术,不如说是令人心碎的不甘,和到了黄河也不死心的悲剧感。这才是艺术家最害怕的,是他们无法面对的结局。所以他们不择手段,酗酒,吸毒,离婚,嫖妓,都只为寻找魔幻般的艺术灵感,或逃避寻而不得,平庸沮丧的悲剧现实。

无论艺术家如何孤芳自赏,他们毕竟是人不是神,冷峻的现实生活逼得他们原形毕露。离婚诉讼的纠缠,赡养费的负担,酗酒吸毒产生的堕落感,亲情的淡漠,经纪人的贪婪,凡此种种,不仅折磨他们的生活信念,也抵消他们的艺术天份。这还不算,毒品的滥用和无常的艺术生涯,更可能摧毁他们的健康。有资料显示,过早患帕金森症的病人几乎都有酗酒史。而一旦健康垮了,将最终把艺术家推向绝望。罗宾·威廉姆斯的自杀很大程度是因患帕金森症而失去生存信念所致。艺术家的生活意义是不断从事艺术创作,当创作因疾病中断,生命也就失去价值。这种猝然临之的落差让他们崩溃,意志稍微脆弱者就可能走上自杀之路。这正是艺术家中自杀者较多的缘故,他们离死亡太近了。

我不主张当艺术家,我怕死,怕烂糟糟的生活。艺术这东西,就得用玩儿的心态对待。它用半半拉拉挑逗你,你也用真真假假调戏它。有嘛则玩儿一把,没有就平凡地生活下去。好艺术是玩儿出来的,这不是我说的,但我相信是这么回事。

猜你喜欢
帕金森症罗宾威廉姆斯
路易斯·威廉姆斯最佳第六人
双重魔咒 杰伊·威廉姆斯 JAY WILLIAMS
罗宾的心
一种实验性药物有望遏制帕金森症
寻找北极
罗宾的心
最佳第六人路易斯·威廉姆斯
65岁老太嗅觉敏锐可侦测帕金森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