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代云南学人张志淳的文学成就及墓园特点

2014-03-20 19:59吴臣辉
文山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南园永昌保山

吴臣辉

(保山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论明代云南学人张志淳的文学成就及墓园特点

吴臣辉

(保山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张志淳是明代云南著名学人,其代表作《南园漫录》内容涉猎广泛,入选《四库全书》,为云南文学的崛起以及汉文化在云南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张志淳死后安葬在“西山埋贵人”的黄竹山,不仅远离喧嚣繁杂的都市,而且山涧溪水潺潺,反映了古人对风水宝地的追求。

张志淳;文学成就;墓园特点

一、张志淳其人

张志淳,子进之,号南园。云南永昌(今保山)人,祖籍应天府江宁县。明英宗天顺戊寅(1458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生,嘉靖戊戌(1538年)五月二十八日卒。[1]110-112性敏锐,酷爱诗文书画,“天性聪哲,六艺咸通;功业风节,为时崇尚”[2]卷六,“学行两全,名实并懋”[3]卷八十七。

明初,张志淳祖父张胜宗跟随其父谪守云南金齿司,张志淳撰书张胜宗墓《山阡表》中说到:“公讳宗,字胜宗,别号乐逸翁。洪武己酉生江宁县之朱门乡,年十七,随父谪此”[1]101。《张志淳墓志铭》提及:“先世本江宁右族,曾大父杰以诖误谪守云南之永昌,遂偕其子宗家焉”[1]110。到他父亲张昺时,其父排行第六,“公有子七人,先君第六子也”[1]101。张昺家境富裕,常接济穷人,声望远播,《张昺遗行碑》记载:“府君尝过逆旅,有客携一童而疾,愿雠以归,归即病滞下,府君视之益亲,童呼謈不欲暂离,疾增剧,臭秽弥甚,过者掩鼻。肛脱,昼夜不暂止,府君皆手为纳上”[1]106。而后在金齿开枝散叶,繁衍生息,成为保山的大望族,子孙众多,家业兴旺。张志淳有“子二:含,合;女四。孙男四:梧、梓、柽、机;孙女三”[1]112。

《张志淳墓志铭》记载了张志淳一生经历及其主要成就:“少即颖异,及长,补司学弟子员。成化庚子,举云南乡试第一。甲辰试礼部,高第及廷试第二甲第四人,声称藉甚。庚戌,谒选吏部。戊午,三载考绩,进阶承德郎。庚申,擢稽勋署员外郎。辛酉再考,实授进阶奉直大夫。壬戌,调考功。甲子,升稽勋署郎中,旋调考功。是岁,以考绩往督察院。乙丑,调文选。正德丁卯,擢太常少卿,提督四夷馆。戊辰,进卿八馆。己巳,擢南京工部右侍郎。庚午,改南京户部”[1]110-112。

正德六年(1511年),张志淳因刘瑾倒台受牵连而被勒致仕,从此退出政治舞台,回到家乡永昌著书自娱,接济家族众人。“退休几三十年,以孝友惇睦处其家与其族姻,闾里婚姻死丧力不赡者,多赖以济。”[1]112

二、张志淳的主要著作及其评价

张志淳一生著述甚丰,根据《张志淳墓志铭》记载,其所著有:“《南园集》六十卷、《西铭通》一卷、《南园漫录》十卷、《南园续录》十卷、《永昌二芳记》三卷”[1]112。但距今时间久远,书籍难于保存,加上明代后期起,保山成为历代对外战争的前线,兵祸连绵,战乱不已,书籍流散、破坏严重,流传至今者为数不多。

张志淳所著《南园漫录》“在《四库全书》中有著录,《南园集》与《西铭通》经兵燹,多散失矣”[4]220。《南园集》虽已经失传,不能窥见,但从后人著述中,可见文章特点:“论道德于文章,畅性情于诗律”[5]472。反映了作者针砭时事、抒情于文的豪放性格。

《南园漫录》是张志淳流传下来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明代云南学人惟一入选《四库全书》的著作,记述内容广泛涉及历史地理、艺文、边事及风土民情等方面,特别是详细记述了永昌府的风土民情,价值非常高,“其书述所见闻,各为考证。中颇记载时事,臧否人物,亦可与明史相参考”①。有清代“第一才子”之称的纪昀时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赞誉《南园漫录》“主意皆极正大”,“驳正皆颇明核”,“考证极详核”。[6]63

《南园漫录》分为十卷,内容非常广泛,主要以“随笔形式,分条评议时事,疏证经史,纠偏正误,臧否人物,或详言经过,或发其隐徽”[7]1-2。记述了庙额、笑语、工鱼、郡城、麓夷、巡抚、树松、事异、乡音、贝原、交阯、漆齿、田双、迁狱、诸葛堰、永昌、益州、金齿、夷种贵、征麓川、夷称法、猛密、使大理、蒟酱、乡音、鸡葼、大寺碑、俭德、友义、缅甸等,[8]146-159涉及明代学术思想、时事、音韵、专用术语、永昌历史、风俗等方面。[9]

《南园漫录》问世后,历代学者尤其是云南学者赞誉有加。明朝嘉靖年间流放永昌的杨慎在《丹铅录》中加以称誉,郎瑛《七修类稿》谓:“张尚书《南园漫录》,于国事最直,字义得理,记本省事最悉。”[7]前言1-2

云南石屏学人袁嘉谷在《南园漫录跋》中云:“岁乙巳(1905年),检校文渊阁藏书,灿如煥如。姑无论其余,即吾滇人著而为外间所罕见者,计数十百,抄副数种藏诸箧,冀以传诸乡,为乡人慰,《南园漫录》其一也。”[7]1-2“使吾乡人人知滇之所以安且固、显且远者,大有本原,非拘拘边幅者比,某疆、某隘、某政、某治,今与昔宜有进焉,则是书不可不广布也。”[6]62

云南剑川学人赵藩在《重刻南园漫录序》赞许:“明保山张侍郎志淳与子含、合,一门文事,著录裒然。《南园漫录》,考侍郎是书,列《明史·艺文志》小说家,而清《四库全书》则列子部杂家。立意皆极正大。考证尤极祥核。皆为《提要》所赞许。书中颇记载时事、臧否人物亦可与《明史》相参考。”[7]5-6

云南腾冲学人李根源在《重刻南园漫录序》中云:“(张志淳)洎谢病归里,徜徉山水间,以著书自娱,是书之成,盖在是时”,又称赞《南园漫录》中记载内容为:“今按书中考据各条,其精博多发古人所未发,而论天人性命之际,皆征诸日用,验诸躬行,无空谈道学之弊。至其臧否当代人物,又足以为世监戒”[7]11-12。

20世纪著名的云南纳西族历史学家方国瑜在《南园漫录·概说》赞誉该书记事详细、考核精准,说到:“明人杂载之书,考辩云南史事者,不获多觏,如杨慎居滇甚久,其所著《丹铅总录》以博雅著,惟涉猎滇事者,寥寥数条,且随手转录他书而已,言史无足取。惟张志淳记载时事详核,为不可多得之作”[8]146。

张志淳的文学著作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散失,只闻其名,不见其书,历代史书只重点介绍《南园漫录》,对其它著作只作简略介绍。成书于20世纪中期的《永昌府文征》收入了张志淳代表性的《腾越学宫记》《鹤庆府庙学记》等26篇文章[10]2226-2240,内容涉及游记性散文、评论性等方面,具有文笔精练、叙事简洁、论证充分等特点。

《永昌二芳记》虽已散失,但被称为“中外园艺史上第一部系统研究山茶、杜鹃两大名花源流的专著”[11]。保山气候温和、土质肥美,适宜各种植物、花卉种植,尤以茶花、杜鹃闻名于世。茶花有狮子头、九心茶、牡丹茶、银红茶、玛瑙茶等十个品种,而杜鹃有大红、丁香红、土红、玫瑰红、粉红、宝珠、茄色、宝兰、黄、白诸色等品种。

三、张志淳墓园选址的风水特点

张志淳于嘉靖十七年(1538年)五月二十八日卒,张合与其子张梧进京送讣报,上疏恳请,经皇帝特批,同意张志淳按三品规格修建墓园,于十二月二十五日赐葬于城南黄竹山(又称孝友山,张志淳入葬后改名为恩庆山,现在叫张家山),“卜嘉靖庚子十二月二十五日葬永昌城南孝友山,从吉兆也。”[1]112

回溯到500年前,去往永昌城南黄竹山的道路应该比现在更为坎坷崎岖,坡陡难行,为何张志淳的墓园会修建于离永昌城近二十公里远的地方。其实,研究张家的《山阡表》《张昺遗行碑》以及《张志淳墓志铭》,不难发现墓园的选址与其家族讲究风水密切相关,明清时期,中原汉族居民认为人死后应选择一处“风水宝地”安葬先人,这样才会“庇佑”后人长寿健康、升官发财。因此,张志淳祖父张胜宗随父从江宁(南京)谪守金齿地区后,仍不忘家乡风俗习惯,认为先人死后要选择一处“旺地”②安葬。“公尝游别业,见某氏葬,曰:‘吾百年后,得如斯地乎否?’”张志淳的父亲同样重视墓地的选择,“先君承斯志不忘,遂躬研地理术,穷历郡山,岁庚午始得斯地”。张志淳也认为自家的发达与墓地的选择有关,“今孙曾甚繁,为百户者一人,举乡荐者六人。而志淳、志宁皆出先君,含与合皆出志淳,志淳与合又同以第一人举。则所谓郡望者,不其谅乎?夫先君承先志,待葬以一纪,而卒果愿。志淳欲广先志而待逾三纪,几及之而卒不果,其命也夫,其命也夫!因备述之,则信后传远,可明白矣。”[4]101《张志淳墓志铭》上盖刻有:“天恩赐葬,为国正臣,吉壤良辰,以昌兴后。”正文:“考墓则犯阴阳家所忌,弗顾。每朔望,必拜谒祠堂,虽足疾,亦俾仆相以成礼。诲子孙,则述考功,君所述者以为训。”[12]109-112

张志淳祖父、父亲的墓都安放在永昌风水极佳的宝盖山。其墓地选择坐西朝东,意味其家族如冉冉升起的太阳,希冀永远繁荣昌盛。张志淳墓地的选址不是在地势平坦的永昌坝区,而是在人烟稀少、道路坎坷的黄竹山,主要考虑的是黄竹山的风水。黄竹山地势高远,能够极目远眺东边的哀牢山,俯瞰山脚的涓涓细流,虽路途难行,还是选择了此处作为安葬张志淳的风水宝地。

四、张志淳墓园的现状

进入21世纪,沉寂500多年的张志淳墓园逐渐为世人所知晓。2004年春天,保山师专历史专业学生杨秉燚和李光周在高峻的张家山坳地中发现了张志淳墓园,但墓园已遭破坏,“大墓府、院已遭炸盗破坏,墓中文物被洗劫一空,尸骨、毛发、碎布、棺屑、破碎砖石在凄风荒草间一片狼藉”[12]。

时至今日,在墓园区仍可看出山门牌坊为三门四柱石坊,留有牌坊基址,四根残柱;雕花石门残件以及棺椁残片散落一地;两座各重约1.5吨的赑屃(神龟);一对圆雕手法制成、风格粗狂简洁的石象生;圆雕手法制成,形象简朴庄重的石马、石羊、石虎各一对。[13]151

通过这些遗存下来的墓园残片,仍可窥视出昔日墓园主人的显赫身世和地位,以及墓园的恢宏壮观,可惜的是,当前墓区破坏严重,墓区残垣断壁、狼藉一片,墓园破坏的程度实在令人心疼不已。

注释:

① (清)刘毓珂.主编.永昌府志(内部版).2007年第415页。

② 指阴宅,坐西朝东,地势高远,依山旁水,远眺群山绵绵,近瞰流水潺潺的地方。

[1] 保山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保山碑刻[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8.

[2] 滇略[Z].四库全书本.

[3] 大明一统志[Z].

[4] 江燕,文明元,王珏.点校.新篆云南通志(八)[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5] 方国瑜.主编.沙必璐.点校.保山县志稿[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6] 蔺斯鹰.主编.保山文澜[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

[7] 张志淳.南园漫录校注[M].李东平,等.校注.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8] 方国瑜.云南史料丛刊(第五卷)[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9] 钱茂伟.明代张志淳《南园漫录》研究[J].历史文献研究,2008(00):197-203.

[10] 李根源.永昌府文征[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8.

[11] 保山新闻网.保山历史名人[EB/OL]. [2006-08-26]. http://www.baoshan.cn/4034/2005/04/04/210@206061.htm.

[12] 耿德铭.张侍郎“驾临市博引出的四个话题”[N].保山日报,2007-02-04.

[13] 蔺斯鹰,耿德铭.主编.保山历史文化辞典[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Yunnan Scholar Zhang Zhichun’s Literary Achievements and Features of His Cemetery in the Ming Dynasty

WU Chen-hui
(School of Humanities, Baoshan College, Baoshan 678000, China)

Zhang Zhichun was the most famous scholar in Yunnan province in the Ming Dynasty.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Random Notes in South Garden has a wide range and is collected into The Complete Works of Chinese Classics, which make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rise of Yunnan literature and the spread of Han culture in Yunnan. After his death, Zhang Zhichun is buried in Hungzhu mountain called Xishan for burying noble. It is not only far away from the noisy city but also enjoys the stream flowing slowly in the mountain which reflects ancient people’s pursuit of nice and real land.

Zhang Zhichun; literary achievements; features of the cemetery

K825.6

A

1674-9200(2014)02-0031-03

(责任编辑 杨永福)

2013-11-22

吴臣辉(1968-),男,江西兴国人,保山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地方经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南园永昌保山
The influence of collision energy on magnetically tuned 6Li–6Li Feshbach resonance
走过万水千山 最爱一座保山
书画作品鉴赏
唐诗赏读——南园之一
唐诗赏读——南园之三
书画作品赏析
国画作品赏析
PTN技术在保山广电网络的具体应用
漫画10幅
南园词话三十七则(接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