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玮
(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430081)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大学英语口语课堂肩负着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传承中国文化的使命。目前,高校英语教学大多采用以计算机辅助和课堂教学的模式,同时要求学生进入自主学习中心完成网络学习,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这一改革使得课堂教学的难度加大,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望值增加。如何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口语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是口语教师关注的重点。
对于英语口语课堂活动的展开,从总体来说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较高,课堂较为活跃,但课堂的教学成效往往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探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针对小组讨论,有部分学生显得清闲自在,他们多半是在谈论与课堂无关的话题,在老师的近距离监控下才会转换话题;其次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喜欢针对一个话题一次性说完自己的观点,对别人的观点不加任何评价,感觉完成了自己的陈述就可以了,对整个小组讨论的结果不善于归纳总结,很难形成积极地互动和针锋相对的热烈探讨。再者,对于陈述整个小组意见的环节,积极发言总结的人总是集中在少数人,换做其他成员往往说得很少,甚至无法进行。同时在别的小组发言时,几乎一半的学生没有认真倾听,只顾自己发言稿的修改,或是对其他组的讨论根本不感兴趣,使得课堂缺乏实质性的互动,缺乏有价值的知识的生成,往往并未充分发挥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作用。
大学生们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形成了固化的思维模式,这一问题很难在大学这一个阶段得到根本的转变。部分学生的学习状态被动,更愿意听老师的讲解而不是亲自参与到课堂的讨论活动中,自主学习意识差。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教学模式,往往在自己简单表达观点后等待老师的理解。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信息时代,学习的途径和方式多样化,不再仅仅满足于单一的课堂教学。在高校学生中,电脑已相当普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所有感兴趣的知识,这样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学生感觉教学内容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内容重复,无法拓宽视野,立刻失去参与的兴趣。
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层次参差不齐,而统一的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不少学生课前没有做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无法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再者学生对自身的评价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课堂讨论参与的积极性。学生自信,自我评价高,与他人的合作更积极;反之,缺乏自信的学生几乎不愿发言讨论,甚至不屑与人交流。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课程使得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当繁重。此外,大学中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使得英语教师不愿将很多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尽管课堂上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但由于教学方法不适合,所设计的问题没有吸引力,教学活动没有挑战性等诸多问题,学生感觉大学英语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成为高中英语的重复,因而不愿配合老师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是启迪、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场所。课堂活动必须保证学生的最大参与量,并促使学生反应和顿悟,使话题的讨论与学生的思想情趣和关注一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教师和学生是一起成长的,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是不断充实的具有生活意义的成长历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才能使课堂活动做到完美。
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在课前必须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内容,结合主题,科学并有创意地设计教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预测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活化教材。在大学阶段主要以学习文化,赏析文章以及培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师对主题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为了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应学会创新性提问而不是就课文已知的事实提问。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针对课文主题,结合现代生活,建立真实语境,使学生融入应用英语思考、交流、体会的环境中,这样学生才会感觉到是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应将问题贯穿整个课堂活动,使得整个过程都具有挑战和刺激性。
现代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启迪和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场所。一般说来,和学生的互动教学活动分为两种。一种为针对单元主题的小组讨论,一种为教师提问的即兴回答,来检验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的程度,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交流观点,弄清未知的信息。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和总结给予开放性的启示和综合,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了让课堂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教师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课堂参与时间进行控制,即学生发言时间的控制。学生的积极性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个别学生发言时间过长会导致其他学生发言时间的缩短,同时发言时间过长会使听众产生疲劳感,从而影响整个活动质量。但是中途打断学生又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学会控制时间,及时做出反馈和总结。同时,教师应注意时时调整教学活动。尽管教案在课前设计的已经很完美,但课堂教学的多变性使得教师的教学任务应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和灵活性。同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从而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应与学生分享学习的成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成长和感悟。
教学活动通常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并对其小组讨论进行总结性归纳。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成功,每个小组成员是否积极参与是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学生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转换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是一个跨越,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约翰逊曾指出,如果学生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和他人的合作性互动中,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用的。因为学校的分数不能预测职业的成功,但社交技能却能做到。从这点来看,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一种交流学习方式,也是培养学生交际的一种途径。通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学生学会如何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别人的看法,形成批判式思维方式,并学会辩护观点的技能。
教师应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得失成败,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提升自我能力,逐渐完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来说,教师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是否进行了积极地思考与参与、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在哪里、课前设计的问题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的整体投入、课堂的教学效果和预期的差距以及造成差距的原因等。同时课后教师应主动听取学生的反馈和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定期教学反馈活动,与学生多交流,从而达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更多样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更高效的完成课堂活动。对学生课后学习的监控直接影响课堂的效果。教师应监控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进度,及时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 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 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