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钦 朋
(1.内蒙古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呼和浩特 010070;2.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南京210023)
政治学是研究公共权力运行规律以及如何对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的一门学问。《政治文化学》是高校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重要课程,是从文化的视角理解政治生活、从政治视域推进文化发展的学问。目前国内关于政治文化学方面的教材并不多见,王乐理教授的《政治文化导论》、葛荃教授的《中国政治文化教程》等,是政治文化学方面的代表作。关于《政治文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块设置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革,以便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政治文化学领域的科学知识。
在政治文化基本理论知识模块中,可以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政治文化研究路径,政治文化的内涵、特征、构成要素,政治社会化的内涵、过程和途径。
从文化的视角理解政治在中西方古代的伦理政治观中早有体现,而政治文化作为一种专门的研究路径则是由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和科尔曼在1960年出版的《发展中地区的政治》一书中提出来的,1963年出版的《公民文化》一书标志着政治文化研究路径的形成。派伊和维巴于1966年出版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也是这方面的重要代表作。政治文化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因受到一系列批评而相对沉寂,80年代末、90年代初重新出现了政治文化研究的复兴。[1]1政治文化研究路径成为政治科学运动和比较政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化研究路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将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学科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如角色、社会化、抽样调查、问卷访谈等运用到政治学的研究中,为从文化的视角分析政治现象提供了成功范例。实证调查与跨国比较研究方法为行为主义政治学和比较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基础。通过对政治文化研究路径形成发展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政治文化的学科发展历程,通过对政治文化研究方法的讲解使学生学会运用实证方法和比较方法分析政治现象,培养和提高从学科交叉角度思考政治学基本问题的能力。
合理界定政治文化的内涵、特征、构成要素是学习政治文化学的基础。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心理层面和精神反映,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和积淀的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意识的有机整体。理解了政治文化的概念内涵也就把握了政治文化学科的内核。政治文化具有历史积淀性、相对独立性、阶级性等基本特征。历史积淀性反映了政治文化是一个累积的传承过程,政治文化的发展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适应;相对独立性反映了政治文化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政治文化与经济社会政治发展水平未必同步;阶级性反映了政治文化所体现的阶级关系状况和阶级属性,政治文化体现了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包括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思想。政治心理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评价等内容。政治价值观是对民主、自由、平等、正义等核心价值理念的认识,是指导人类政治实践的根本观点和价值诉求,反映了一定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信仰。政治思想是在政治实践的基础上对政治经验的理性认识和系统总结,是对政治发展规律的抽象认识和深刻把握。[2]263-264在对政治文化内涵、特征和构成要素讲解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份社会某一群体(如农民工、大学生等)的政治文化现状的调查问卷,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政治文化的实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把握政治社会化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从社会个体来讲,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习得政治知识、提高政治技能、形成政治心理、成为政治人的过程;从整个社会来讲,政治社会化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政治文化、塑造社会成员政治心理、传承或改变政治文化的过程。[3]59关于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可以从个体角度将政治社会化分为儿童时期政治社会化、青年时期政治社会化、成年时期政治社会化三个阶段。[4]212-213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成长经历谈谈对儿童时期和青年时期对政治社会化的认识。政治社会化的途径是传播政治文化的渠道和载体。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主要有家庭、学校、社会组织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家庭是政治社会化的最初途径,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政治心理和政治价值观对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产生直接影响。学校是系统地传播政治知识、培养政治技能、型塑政治价值观的机构,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社会组织如政党、社团等对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起到教化、锻炼和推动作用,有利于提高政治社会化水平。大众传播媒介起到传递政治信息和舆论宣传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社会成员的政治认知水平。
在使学生掌握政治文化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读政治文化的经典著作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学术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以选读阿尔蒙德和维巴的《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阿尔蒙德和鲍威尔的《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克拉克和马丁诺的《新政治文化》等著作,这里仅介绍阿尔蒙德的两本重要著作。
阿尔蒙德和维巴的《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作为政治文化的奠基之作,应列为政治文化课程的必读书目。通过让学生阅读原著,首先,要把握阿尔蒙德公民文化研究的主题和核心概念。“什么样的政治文化有利于维持民主制的稳定”是阿尔蒙德公民文化理论探讨的核心主题。[5]421-449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政治亚文化、角色文化、角色社会化、文化世俗化等是公民文化理论涉及到的核心概念。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6]26“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6]26阿尔蒙德把政治态度区分为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评价。他按照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政治输入输出和成员自身所持态度的不同,把政治文化分为村民地域型、臣民依附型和积极参与型,并对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墨西哥五国政治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其次,通过对原著的阅读使学生掌握公民文化的基本特征。公民文化具有混合性、平衡性和参与性的特征。混合性体现在:从公民个体来讲,公民是一个参与者取向、臣民取向和村民取向的混合;从整个社会来讲,公民文化是一定比例的公民、臣民和村民的混合;从文化的历时性来讲,公民文化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混合。平衡性体现在文化与结构相平衡,村民、臣民和参与者三种角色相平衡,权力与职责相平衡,共识和分歧相平衡。参与性体现在公民参与对于民主的重要性、对公民个体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对增强政治体系合法性的重要性等方面。再次,引导学生对公民文化研究的意义及局限作进一步思考,使学生掌握政治文化研究范式在政治学中的学科价值和方法论意义,明确公民文化研究在理论和方法方面存在的不足。
阿尔蒙德和鲍威尔的《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开创了政治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按照政治体系的结构功能层次把政治文化分为体系文化、过程文化和政策文化。首先,通过对结构功能主义思想渊源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社会科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的发展演变。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马林诺夫斯基、帕森斯、默顿等人的思想对结构功能主义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阿尔蒙德把结构功能主义引入政治学,使结构功能主义成为政治学的一种重要分析方法。其次,引导学生把握《比较政治学》一书中的核心概念,如政治体系、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等。再次,使学生掌握体系文化、过程文化和政策文化的基本内容。体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体系的合法性、民众的国家认同意识以及对权威人物的态度。过程文化是社会成员对政治过程的一系列倾向,它包括对自身在政治过程中影响力的看法和对社会成员间政治关系的看法。政策文化是对公共政策产生的倾向,是对政治体系提取、分配资源和管制行为的选择倾向。
通过对中西传统政治文化的讲解和学习,使学生了解政治文化的思想渊源,领会传承政治文化中优秀资源的重要性,使政治文化的研究有根可寻。通过对中西传统政治文化的比较分析,弄清二者之间的异同,为批判借鉴和吸收创新提供理论资源。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首先是对人性论的争论,在人性善的基础上形成了儒家伦理政治文化,而人性恶的假设产生了法家重法思想。行王道还是行霸道成为政治争论的焦点,内圣外王是对上层政治的思考,君臣等级是臣属型政治文化的体现。义利之辨也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由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区分君子和小人,这是对大众行为的考量。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积极意义的部分。在公私观念上,既有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也有一家一姓之私的私有观念。在君民关系上,既有尊君的教化,也有民本的理念。这些都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内容。
西方传统政治文化经历了由古典到中世纪,由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到近现代的转换。西方传统政治文化既有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对理想国家的追求和哲学思辨方法,又有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对国家政体的设计和实证研究方法。既有对民主制度的设计和实践,又有等级制度的确立和固化。既有尊人重世,也有因信称义。在人权与神权、世俗与天国、信仰与理性、民主与等级、自由与平等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和变迁。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共和主义、保守主义、专制主义、经院主义在西方传统政治文化中都有不同的体现。通过学习西方传统政治文化使学生掌握西方政治发展变迁过程中的文化因素。
在分别学习中西方传统政治文化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对中西传统政治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从民主与民本、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贤人政治与大众政治、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主权在民与民贵君轻、神权(教权)、王权与民权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使学生进一步弄清中西政治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文化与制度分属于两个不同层面。文化是对人类精神活动和行为习性的抽象概括,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规范。制度是人类行为活动的产物,本身就体现了文化变迁的印迹,同时,制度也深刻影响着文化的发展变迁。从文化与制度关系的角度让学生讨论:是文化孕育了制度,还是制度型塑了文化?从而把握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之间的关系。
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中的心理层面,政治制度是政治生活的规则层面。什么样的政治文化有利于民主制度的产生和维持?抑或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有利于促进政治文明和政治文化的发展?这是研究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基本问题。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政治文化变迁与政治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促进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相协调,如何通过加强政治文化建设和政治制度建设维护良好的政治秩序,如何推动民主、平等、正义等文化和理念转化为制度,进而推动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文化的研究最终要服务于国家政治建设。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理论联系实际、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本土资源相结合的体现。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讲解,使学生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具有民族性、先进性、开放性、发展性等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发展规律,继承和发扬了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民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等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文化包括人民民主专政、民主集中、民主协商、基层民主等内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包括法治意识、法治理念、法律监督、依法治国等内容。
首先,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理论研究,丰富理论研究成果。其次,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再次,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培养民主法治文化。最后,加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建设。
总之,通过《政治文化学》的教学可以使大学生理解和掌握政治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发展演进逻辑,明确政治文化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和发展趋势。通过对政治文化经典著作进行研读,比较中西政治文化的发展差异,弄清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复杂关系。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分析,使学生深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规律。
[1] 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 张永桃,王一程,房宁,等.政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
[5]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M].徐湘林,戴龙基,唐亮,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6] [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曹沛霖,郑世平,公婷,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