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课堂话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2014-03-20 15:13:09崔羽杭李世荣曲秀艳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面子礼貌准则

崔羽杭,李世荣,曲秀艳

(1.佳木斯大学 公共外语部,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2.延安大学 外国语学院, 陕西 延安 716000)

模糊语言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1965年,Zadeh在发表的Fuzzy Sets里提出了模糊概念和模糊理论,标志着模糊理论的正式确立。1972年,Lakoff在AStudyinMeaningCriteriaandtheLogicofFuzzyConcepts中第一次提出“模糊限制语”,它揭示了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客观事物类别界限是不精确的事实。模糊现象、模糊概念和模糊推理是认识事物本质的重要手段。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推动了模糊性在其它科学领域研究中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主要从语义角度来研究。20世纪80年代开始融合了话语分析、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语用学和语篇分析进行跨学科研究。在我国,模糊语言的研究以伍铁平教授1979年在《外国语》发表的《模糊语言初探》为标志。虽然语用模糊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范畴才二三十年的历史,但是由于研究视角丰富,研究语料庞杂,研究方法各异,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外语教学是师生或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情感和传递信息的活动。教师话语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语言,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技能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道德规范教育中所使用的语言。[1]研究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中的模糊限制语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践意义。从理论上来说,从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视角来研究模糊限制语拓宽了研究领域。现在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闻语、广告、文学作品、政治和科学语篇中。针对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的模糊语的研究并不多。教师语言在组织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外语课堂教学中既需要精确的语言也需要模糊的语言。“模糊语言在特定环境下能起到精确语言所起不到的作用”。[2]71-76把礼貌原则运用于英语课堂这种特殊语境中来探讨其语用功能丰富了语用学理论。从实践上来讲,对教师话语中的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对于改革传统英语教学课堂有着重要意义。传统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因素。所以形成了“一言堂”和“哑巴英语”的尴尬局面。然而模糊限制语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可以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课堂氛围,减少学生的课堂焦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对模糊限制语在课堂教学中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规范自身的语言,实现有效的教学与交际。

一、模糊限制语定义、分类及其语用功能

1972年,Lakoff在AStudyinMeaningCriteriaandtheLogicofFuzzyConcepts中第一次提出“模糊限制语”指“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它可以对话语的真实程度、话语内容涉及的范围进行修正, 也可以表明说话人对话语内容作出主观测度,或提出客观依据,对话语作出间接评估等。”[3]177语言学家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不尽相同。Lakoff从语义和句法结构等角度列出了60多个模糊限制词,分为程度模糊语、范围模糊语、数量模糊语、质量模糊语以及为减弱语气、顾全面子的方式模糊语等几大类。[4]戴建东在《论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中除了以上的分类之外,又增加了模糊柔和语以缓和语气和边界模糊语以指意义模糊和外延概念不清。[5]伍铁平从语法角度对模糊限制进行分类。共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具有模糊意义的形容词或副词(如a little、bit、very、almost、often等);第二类为具有“稍微”“有点”意义带后缀的形容词或副词(如childlike、friendly、girlish等);第三类能够说明形容词或副词程度的方式状语从句或是程度状语从句(如so…that…、as if等);第四类是表示说话人主观观点的句式或短语(如I think、from one’s viewpoint、I believe、as far as …be concerned、I wonder等)。

现在学者们主要从语境角度来研究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Prince从语用学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分类。根据是否改变话语真值条件,或者是否改变话语结构原意为标准,将模糊限制语分为变动型和缓和型。“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能够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或是依据实际情况对原来话语意义进行某种程度的修正,或是给原话语确定一个变动范围。”[3]178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进一步细分为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表示话语真实程度的变动,如kind of、sort of、entirely、a little、in a way、to some extent、more or less等)。“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把接近正确情况,但又不敢肯定完全正确的话语,表达得更具体些,与实际情况更接近一些,从而避免了说话人的武断,使话语更具有客观性。”[3]178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表示限制话语范围的变动,如about、something between X and Y、approximately等)。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不必在意所说话语与实际情况的接近程度。例如在谈话中经常会涉及到数字。如He is about 13 years old.一方面,说话人也许不知道准确范围,所以不能提供确切的数字;另一方面,说话人也可能不想把数字说得太准确,以免与真实情况有差距,所以只给听话人一个大概的范围来理解话语所要传达的信息。“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会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在话语结构中相当于增加了一个说明,表示话语是说话人自己或是第三方的看法或观点,使话语的肯定语气趋于缓和。”[3]181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也可以再分成两种。一种是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表示说话人对某事所做的直接猜测或是说话人对某事表示出犹豫怀疑态度,如I assume/we assume、I suppose/we suppose、I’m afraid/we’re afraid、hard to say等)。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表示说话人对某事物的真实程度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通过直接估计、推测或犹疑来缓和直接肯定的语气。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表示通过引用第三方的观点来间接表达说话人的态度、看法或认识,如according to、as is well known、someone says that、the probability is …等)。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通过引用有根据或是有来源的别人的观点来缓和话语,也说明了对于缺乏证据的事情或事物的把握程度不大,或者说话人故意模糊或不清楚话语中某一信息的来源。总之,在不同的语境中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能够使话语更具客观性,说服性和权威性。笔者主要依据Prince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并结合以下三个语用原则对教师话语中模糊限制语的现象进行分析。

二、合作原则、礼貌原则、面子威胁理论与模糊限制语

教师话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限制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模糊限制语使所要表达的话语表面上看是模糊不清的,但实际上却说明了语言的严谨性和客观性,从而提高了语言的可信度和灵活度。

(一)合作原则与模糊限制语

在言语交际中为了交际能够顺利进行,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尤其是合作原则。“Grice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1.量准则:提供交际所需要的信息,且不多也不少。2.质准则:提供真实的信息。3.关系准则:提供相关的信息。4.方式准则:提供清楚明白的信息。”[3]66从合作原则可以看出,我们要根据交际目的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不要说没有足够证据的或是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要所说话语前后内容不相关,不要说晦涩歧义的话。然而模糊限制语却违反了合作原则,特别是量准则和质准则。质准则的违反在于模糊限制语在一定程度上使说话人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因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能够改变原话语的真值,让听话人感觉话语不真实或是有意隐瞒。量准则的违反在于模糊限制语会使听话人得不到足够确切的信息。因为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使说话人的肯定语气趋向缓和,使听话人不能直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而且需要经过推理和判断才能理解说话人的话语含意。但如果说话人对某些事情确实缺乏证据或没有太大把握,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为了缩小与实际情况的距离,使所说话语更接近真值。这样不仅没有违反合作原则,反而是遵守了合作原则的质准则。例如:

(1)You will have about 10 minutes to read this paragraph.

(2)Your score is something between 60 and 70.

例(1)中about和例(2)中something between 60 and 70都属范围变动型模糊限制语。由于听话人没有得到确切的信息,这两个例子似乎都违反了量的准则。例(1)中,教师只给出一个大致的时间范围,到底是10分钟左还是右,依具体学生阅读的速度而定。例(2)中,如果教师确实忘了学生的准确分数,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范围,这样就避免了把数字说得太绝对化。这两个例子表面上违反了量的准则,实际上说话人是努力使自己提供的信息更加接近真实情况,遵守了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准则。

(二)礼貌原则与模糊限制语

在Grice合作原则的基础上,Leech提出更具有广泛影响的礼貌原则。这一原则分为六条:“1.得体原则:减少表达有损于他人的观点。2.慷慨准则: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3.赞誉准则:减少对他人的贬损。4.谦逊准则:减少对自己的表扬。5.一致准则: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6.同情准则: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3]101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是相互补充的关系。礼貌原则可以合理解释言语交际中为什么说话人要有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某一准则或是次则。礼貌原则可“拯救”合作原则。教师经常利用模糊限制语作为交际的一种策略,使所要表达的话语更加委婉,缓和语气。例如:

(3)I am wondering if you could answer this question?

(4) Good, but it seems that you made a small mistake.

例(3)中使用了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和情态动词could,这是一种非常有礼貌的方式发出的请求,遵守了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原则。例(4)中,用了一个修饰形容词good、一个间接缓和模糊限制语it seems that 和一个修饰形容词small。首先是出于礼貌,教师先表扬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回答,遵守了礼貌原则中的赞誉原则,然后使用一个转折连词表达了与前面话语相反的含意,这又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准则。教师在指出学生所犯错误时先用一个间接缓和模糊限制语it seems that有意来缓和批评的语气,让学生对此批评更容易接受。使用 small这个修饰形容词有意降低了学生所犯错误的程度,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质准则,却遵守了礼貌原则的同情准则。

(三)面子威胁理论与模糊限制语

布朗和列文森提出了关于礼貌问题的另一条准则面子威胁理论。每个人在交际中面子都可能会受到一些行为的威胁,这些就是“威胁面子的行为”。其核心问题就是“面子”。“面子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正面面子指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认可、赞许和喜爱,或希望被视为同一群体的成员。负面面子指有自主的权利,有行事的自由,行为不受他人强制或干预。”[3]98为了维护说话人的正面面子,获得听话人的喜爱和认可,说话人就要维护听话人的负面面子以及认可听话人看法观点的正面面子。礼貌就是维护交际双方面子的一种交际策略。教师经常为了维护教师自身的面子和学生的面子而使用一些模糊限制语。例如:

(5)People usually use on fire, umms…er… kind of a fire-fighting tool which contains dry ice and is often seen on the wall in public areas to put out fire.

(6)I am wondering if you could share your opinion with us?

例(5)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能一时忘了灭火器这个英语单词怎么说了,这时用umms…er…这个语气词和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教师通过对灭火器的描述,学生能够明白并猜出灭火器的含义。这样既明白地表达内容,又维护了教师的正面面子。例(6)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以点名的方式,有些学生可能对这个问题没考虑好,或者性格比较内向不爱在课堂上发言,使学生感到被动,产生焦虑。这样不利于活跃课堂的气氛。而此例中用了一个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和一个情态动词使课堂提问不是强制性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回答问题,让他们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表达自己的观点,维护了学生的负面面子。

三、教师话语中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分析

通过以上三个语用原则对教师模糊限制语现象的分析,可以看出模糊限制语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语用功能。

(一)降低学生的课堂焦虑,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提问时可以使用人称指代模糊语(如someone, anyone等)也可以用直接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如I am wondering if you could answer this question?)来模糊提问对象,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回答,这样避免回答不出来问题而感到尴尬,同时也创造了相对宽松的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课堂上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使用低值数量词(如not too many, a bit, a little, about ten minutes等),使学生感觉到学习任务在难度和数量上有所降低,缓解了学生的抵触情绪,减轻了学生心理上的压力,让学生积极轻松地参与配合教师所分配的任务。

(二)维护师生的面子

人们在交际中,说话人所表达的话语有时会使自己或听话人的面子受到威胁。说话人就会采取措施来挽救说话人的正面面子和听话人的负面面子。由于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说话人的话语更谦虚、更委婉、更具有客观性,所以具有了维护双方面子的功能。从保护教师面子角度来说,教师在表达自己观点或立场时,当对所说内容没有太大把握,就会运用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如to some extent、sort of、a little、something like that、about等)或者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如I am afraid、hard to say、according to等)使自己免于承担责任,也给自己留有缓和的余地,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从保护学生面子的角度来说,当教师在评价学生答错或答偏时,先用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如very、sort of、some、approximately等)对学生的回答按照礼貌原则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表扬,再用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如I am afraid、probably、according to等)表达不同的观点,使这种消极评价更加委婉更容易接受,维护了学生的面子。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礼貌对于建立、维护或提升交际双方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一种自由平等友好的关系。不应该把教师的观点看法强加给学生,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选择空间。由于外语教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语言交际场所,所以礼貌不仅体现在行为上还体现在语言上。而模糊限制语的功能就是让说话人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在清楚表达会话含义的同时,尽量避免把自己的主观观点强加于人,避免过于武断,让听话人感觉到负面面子受到威胁。在课堂互动时,教师可以使用变动型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尽量使话语更得体,需要多表扬学生,要减少与学生的正面分歧,尽量减少双方不一致的差距,这样才能减少双方的反感。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受到学生的尊重,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四)提高教师话语的准确性

教师话语的基本要求就是语言的准确性。教师课堂话语的准确性符合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而模糊限制语可以使教师传授的信息更准确,更客观、更可信。在缩小话语命题真值范围,提高话语真值程度方面,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以让教师话语具有更加精确的功能。语言的精确性与模糊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模糊中反映出精确,精确中带有模糊。因此,在课堂中教师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使话语更准确,更符合客观事实。

四、结语

模糊性是语言的固有特性。精确性和模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课堂上教师适度地使用模糊语能够使师生之间的言语交际更加委婉、得体、准确,建立更加和谐积极的课堂环境,达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1] 余丽,曾小姗.教师话语中的模糊语言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2):167-168.

[2]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 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栾岚.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师话语中模糊语的使用及语用功能分析[J].林区教学,2011,(11):56-57.

[5] 戴建东.论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21-25.

猜你喜欢
面子礼貌准则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丝路艺术(2018年7期)2018-04-01 22:05:29
某贪官的面子
杂文选刊(2018年2期)2018-02-08 18:42:55
当诚实遇上礼貌
家教世界(2017年11期)2018-01-03 01:28:48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小猴买礼貌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面子
黄河之声(2016年24期)2016-04-22 02:39:44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暗恋是一种礼貌
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