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 张新科
汉梁文化与《史记》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闭幕词
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 张新科
各位代表、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由中国史记研究会、商丘师范学院主办,商丘师院文学院和商丘师院汉梁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汉梁文化与《史记》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现在即将闭幕。三天来,会上会下、会内会外,广泛交流、气氛热烈。通过交流,增进了友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这次会议最大的收获首先在于学术交流。交流论文78篇,张大可先生已在论文集《前言》中指出其三大可喜之处。对于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也都已有专门的点评和汇报,不再重复。我这里就本次学术讨论总体情况概括为几个方面:
领域广泛。本次会议交流的论文既有传统课题,又有新的论题,涉及汉梁文化研究、《史记》文本研究、《史记》三家注研究、《史记》人物研究、司马迁思想研究、孙武专题研究等等,显示出内容的丰富性,并进一步扩大到《史记》与元杂剧、《史记》与古代小说、《史记》与古代咏史诗等方面,视野开阔,领域广泛。
问题深入。许多论文能在前代研究基础上深入挖掘有关问题,如《史记》三家注(尤其是《史记正义》)问题,有多篇论文涉及,并且提供了新的资料;有些论文还注意到出土文献与《史记》的对比研究。有些《史记》考证、文献考证、文字考证等,也显示出深厚功底。还有些论文探讨《史记》创作主旨、口述史料、梁王与景帝关系、汉梁文化代表人物研究、《史记》文化建设、《史记》与民族精神等等,显示出一定的问题意识。
方法多样。《史记》是文史名著、是百科全书,因此,研究方法既有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又有文学的理论和方法;既注重严密的逻辑思维,又有艺术的形象思维;既有微观考证,也有理论分析。细读文本是本次会议论文的一大特色。另外,比较研究等方法也是较为突出的一个方面。
队伍扩大。从年龄来看,老一辈学者韩兆琦、可永雪、袁传璋、张大可等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中青年学者大量涌现,成为《史记》研究的生力军。从队伍广泛性来看,从事各方面文化研究的学者都有,除高校系统之外,还有其他行业,如文物考古、出版社等。尤其可喜的是,台湾学者李伟泰、林聪舜、蔡忠道等学者多年来一直参加大陆举办的《史记》会议,本次会议不仅提交论文,还带领新的青年才俊参加会议,给会议增色不少。日本学者小泽贤二是日本当代《史记》专家,本次会议为《史记正义》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也是亮点之一。
本次会议,还有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商丘古城和汉梁文化考察。通过实地考察,大家加深了对《史记》及其历史文献的认识,加深了对商丘历史名城的认识。
本次会议的另一成果是研究会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组织机构。对此,我们表示热烈祝贺,并期待在新一届研究会组织领导下,把《史记》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各位代表,《史记》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如何进一步推动《史记》研究深入,是我们每个人都应思考的问题。我在十年前出版的《史记学概论》著作中提出建立“史记学”的体系框架问题,并提出《史记》研究应在综合化、理论化、多样化、立体化、世界化和生产化等方面进行努力。十年过去了,这些方面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还应进一步加强、扩大领域、深化研究。期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史记》研究更上一层楼,以丰硕的成果迎接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
各位代表,本次会议形式上是大会与小会结合、理论研究与实地考察结合,队伍是老中青结合、海峡两岸学者结合,中外学者结合,在理论探讨和方法上都有新的发展。本次会议能取得圆满成功,是与商丘师院领导的支持分不开的,与商丘师院文学院、汉梁文化研究中心的精心安排分不开的,也与为大会服务的许多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分不开的。在此,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以王增文教授为首的大会组委会表示衷心感谢!我们期盼着明年在云南红河相见!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詹歆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