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峥嵘
(中共界首市委党校,安徽界首,236500)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当然,改革红利不会自动变现。如何充分释放改革红利,需要处理好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顺应这样的提法,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 从逻辑理论看,政府与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中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是一种由市场来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体制或经济运行方式。市场能够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无效率,并能充分的调动市场主体的生产的积极性。但是,纯粹的市场经济或完全竞争的市场是不存在的[1]。因为市场不是万能的,有其固有的缺陷,在应对公共物品的供给、经济的周期波动、通货膨胀、外在效应及社会公平等问题上,就需要由政府来起作用。因此,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政府都必须发挥其作用,履行其社会经济职能。
2. 从历史进程看,西方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是不断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过程
20世纪后半期,一些西方国家在经济转型和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具体国情的不同,分别走上了政府主导型或市场主导型的道路,但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仍然是这些国家要共同解决的核心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表明,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不是谁有谁无、谁多谁少、谁强谁弱的问题,而是市场失灵政府补、政府失灵市场补,是相辅相成的。
3. 从实践进程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经验之一
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二十多年间,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的不断深入拓展和认识的不断深化对政府和市场关系寻找新的科学定位。
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过程,就是不断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过程。从“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再到“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直至十八届三中全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断扩大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改革的深化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使社会财富不断涌流,改革红利继续释放。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在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处理上,仍存在许多不足,既有政府干预不恰当的问题,也存在市场作用没有有效发挥的问题。
1. 政府职能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的现象
政府主导了经济运行过程,过多干预微观主体的经营活动,从而扭曲了市场机制,而本来应当由政府生产和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却没有充分尽职尽责。
例如,我国现代市场经济还未建立牢固的法治基础,各级政府官员的自由裁量权弹性很大,部分官员运用手中的行政权力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干预过于频繁,干什么事都要政府审批。又如,本该政府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等建设仍然力度不够,公共服务尚不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形成政府职能的“缺位”。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缺位”问题不仅模糊了政府与市场责权划分,影响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也妨碍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完善。
2.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正是由于政府这只“手”越来越闲不住,管得过宽、过死,再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没有制度化的硬约束,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市场作用常常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比如,从土地资源看,国家规定工业用地必须实行招标、拍卖、挂牌的市场方式出让,但一些地方为吸引投资仍然采用协议方式或“零地价”出让,土地资源被大量浪费,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落实。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使改革释放出更大的红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寻求政府行为和市场功能的最佳结合点是关键所在,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又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市场和政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2]。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政府把该放的权力放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关键所在。
1.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政府不进行不当的干预
《决定》指出:“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这句话意味着要进一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同时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凡是市场能够决定的价格就放开它,还不能做到通过市场充分竞争形成价格,需要政府管的这一部分,也要按照市场机制,反映市场供需情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的损害、修复成本,根据这些因素来制定指导价格。11月26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指出,截止到目前,有 95%以上的消费品和 97%以上的生产资料已经实现了市场定价。当然,要进一步完善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一定需要制度做保障,如公开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等。
2.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负面清单准入管理方式
所谓负面清单管理,是指政府列出禁止和限制进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清单,清单之外的领域都可以自由进入,即所谓“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既是市场准入管理方式的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意义更是非同一般。
首先,负面清单只管企业“不能做什么”,为市场发挥作用提供了更大空间,体现了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思维方式的重要转变。其次,负面清单大幅度收缩了政府审批范围,条款相对清晰,有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少自由裁量权和相应的寻租空间。再次,负面清单不再提出“鼓励类项目”,企业发展将更多依靠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当然,负面清单在我国还是一个新事物,在体制、政策和方法上还有一个学习、适应、调整的过程。同时,也要防止出现“新瓶装老酒”、隐性壁垒难以消除等问题。
3. 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
约束行政权力的滥用,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是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促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的关键。当前地方保护主义和行业垄断特别突出。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政府为保护本地企业利益,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企业到本地从事生产经营和服务,阻挠公平竞争,导致市场扭曲。常常用行政手段限制一些带有资源垄断性的行业的竞争等。这些,都与行政权力的滥用有关。虽然短期内好像是保护了局部利益和某行业利益,但却违背了经济规律,阻碍了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最终抑制了经济的发展。因此,约束行政权力的滥用是统一市场体系的关键。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同时,要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全会《决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1.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打造经济升级版
三中全会对宏观调控体系的多次强调表明国家层面对政府职能转变的高度重视。宏观调控是政府把控国民经济走势的重要手段,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尤其是当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失灵的时候,人们的关注点更多地将投向政府部门。目前,改革进入深水区,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
政府主要功能就是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维护正常的、合理的市场竞争秩序。首先通过宏观调控,力求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其次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有所作为,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环境监管、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弥补市场缺陷。同时,发挥强化政府的引导和调节、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作用,制定科学的规则与标准,加强市场监管,严格市场执法。
2. 进一步做政府权力的“减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通过做政府权力的“减法”,转变政府职能,就要该放的权放到位,该退的领域退到底,该管的事情管到位。同时还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法治社会。加快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最终还需要靠法治,加强和健全法治建设。用法律法规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规范行政权力与市场调节运行的方式和边界,强化对行政权力的法律监督。唯有通过简政放权、加强法治建设,规范政府权力,才能更加激发市场的主体活力和创新动力,释放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的人民群众。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权力下放是主线。目前,中央各部门加起来的行政审批事项还有1 500多项,进一步下方后,将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然而,目前地方政府还有1.7万多项,因此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在地方政府。中央部分行政审批权下放后,地方将获得一些审批事项,而地方必须用好这些审批权,从而发挥政府的基本职能,那就是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而由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
3. 政府要加强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强化市场活动监管,增强各类公共服务供给
当前,从世界范围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新突破;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压力增大,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资源环境约束更趋强化,对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政府必须腾出更多精力抓大事、议长远、谋全局,加强宏观性、综合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强化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与此同时,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也更加迫切,政府必须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完善监管体系,维护全国市场的统一开放、公平诚信和竞争有序。政府还要更加注重公共服务,增强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使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
总之,一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这对关系,突破原来的桎梏,中国社会的发展就会走向一个新的台阶,改革的红利就会释放出更大的力度,从而确保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和中国梦的实现。
[1]周明生.政府与市场关系——指标为什么下降[J].中国改革,2003(2):20-21.
[2]吴敬琏.重启改革议程——中国经济改革二十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