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海玲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高校学生社区是指以学生宿舍为中心,包括学生食堂、文化活动场所、公寓、宿舍区、商业服务网点等在内的课堂学习外的生活、休息、学习、交往、娱乐、个体及群体活动的特定区域。”[1]学生社区的教育管理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归属感和学生学习成长的氛围熏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对学校的需求也发生改变,他们更需要便捷的服务和人性化的管理,高校功能也从教育、管理向教育、管理、服务转变。
学生自我管理就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根据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方法,学会自己管理自己[2]。高校学生自我管理内容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学习、生活、娱乐、思想政治等。在高校,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社区为中心向外扩展到运动场、各种活动中心等场所,学生的主要人际交流范围也集中于此,做好学生社区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必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学生社区管理过程中,很多高校管理者忽视了学生作为社区的主体地位,例如管理过程信息不够透明,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学生社区的管理措施和活动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参与学生社区的积极性不高,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缺乏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等。基于以上,学生社区实行自我管理的教育模式,可以发挥其优势。
不出事、求稳定、“有问题才解决,等学生来才办事”的学生工作理念已被彻底否定,“服务学生成长”的理念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流思想。传统的问题管理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行的学生工作环境,应当向学生自我管理转变。学生的自我管理也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要素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事务)系统发展的驱动力也将越来越大[3]。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变化,寝室成为各类矛盾的中心,诸如寝室卫生、安全、心理等问题,单纯依靠教师和物业管理人员已不能完全应对,需要把一部份的权利和义务交予学生,让学生成为学生社区建设的管理者和参与者。
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高校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同班不同课、同课不同学”的现象非常普遍,“班级”概念弱化,学生社区成为学生集中活动的场所。在这里,学生可以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背景的人群交流,可以扩大自己的人际范围。实行自我管理,学生可以主动开展学生社区文化、创业就业、课外娱乐活动等,主动解决学生内部纠纷和矛盾,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协调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有利于丰富社区的文化生活。
基于自我管理成立的学生自治组织代表学生群体向学校表达权益,受理学生对不道德行为、不公平事件的投诉,调查学生内部纠纷及评选文明寝室的活动,监督和反馈高校管理的政策和措施,善于调动学生以主人翁精神投入社区建设,培养学生的自理、自律能力,更大程度地减少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摩擦。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学生群体来自不同区域,地域跨度大,文化传统、生活习性、风俗习惯差异显著。如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这所地方性高职院校,生源以浙江省内为主,以面向安徽、甘肃、河南等9个中西部地区的省份为辅,生源的地区范围有鲜明特点:沿海发达地区与西部内陆不够发达地区,发达的小城镇农村地区和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学生社区里就具有鲜明的不同地域文化特点,形成了形式不一但以同乡为主的各类学生小群体。
目前,高校学生主要是刚刚脱离家庭及稚气的95后学生,自我意识强,渴望摆脱父母与学校的约束,具有强烈的“我的事情我做主”的自我管理意识。但是由于这些学生处于尚未完全成熟的心理成长期,加之长期的应试教育和父母的“宠溺”,缺乏自理和自律的能力,在某些方面,依赖于他人。这就存在着独立愿望与自理能力的矛盾,自我解决问题能力弱。同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本位意识强,缺少与人友好相处的技巧,往往因小事产生各类人际矛盾。
通过高考进入高校依然是目前的主流形式,无论高考顺利与否,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存在着期望和现实的距离失落感。很多学生经常重复着:这就是我要上的大学吗?毕业后,究竟想成为怎样的我?学生对专业的满意度也是构成自我认知失调的一方面。如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一部分学生是超过较高分数线进入学校所谓的热门专业学习。据调查只有15%的学生是因为热爱才选择,另外50%的学生是因为就业率高或者父母的选择才进入我校学习。这就造成学生对学生社区、对学校缺乏强烈的归属感和亲近感,易造成与教育管理的抵触情绪。
基于自我管理对象的特点,高校学生社区管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站在主人翁的高度代表学生的利益去参与和监督学校的工作,认识并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职业胜任力。
成立学生自治组织是学生社区自我管理教育模式的实践形态,目前以大学生居委会(业主委员会)模式居多。2005年,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在全国成立了首个大学生居民委员会。大学生居委会(业主委员会)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实践不够成熟,社区管理的经验不足,职责不够明确,缺乏专业教师指导。借鉴于此,我校相应地成立了学生社区自我管理委员会(自管会),明确规定该委员会由学工部/学生处指导,让学生以自我的身份参与教育管理,从“他们”变成“我们”,学生社区的教育管理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自管会成员由各楼栋成员公开推选产生。以楼层为单位,推选学生代表,通过召开大会的形式,由学生代表推荐选举产生。这充分发扬了民主,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的利益,充分调动学生的自律、自理的能力。
自管会成员代表学生的利益,成为沟通学校和学生社区的桥梁。一方面代表学生社区向学校和物业反映和传达学生的诉求和需要,为学校制定规章制度和实施学生事务的政策提供参考意见和反馈信息;另一方面,自管会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在学生发展服务处的指导下,独立行使学生社区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权利。自管会负责社区内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文明寝室评比、社区文体活动开展、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等,并将学生在社区的日常表现和成绩反馈给学生发展服务处,作为学生评奖评优、党团员考察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指导自管会的工作开展,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担任指导老师,聘任优秀的社区工作者为自管会的顾问。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为自管会提供明确的思想引导和后勤保障,顾问的主要职责是为自管会提供自治的业务培训及法律帮助,避免学生自治组织成为学生工作部门的“传话筒”。
成立“楼层(层长)——楼栋(楼长)——社区(自管会)”为工作平台的队伍体系,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目的,加大学生活动阵地建设,打造“自我管理进社区教育模式”,大力推进党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形成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学生社区工作体系。学生自治组织的运行机制主要要发挥“三自”功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自我教育主要是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日常行为表现,通过表扬或批评方式给予肯定或否定评价,以及通过有效的社区活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4]。如安全教育,实行每周寝室安全卫生情况通报,结合银行卡知识及人际交流宣传防盗,结合网络购物及就业心态宣传防骗,结合用电安全宣传防火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安全巡防、自行组织消防演练;开展“幸福之家”标兵宿舍评比、“幸福瞬间”照片征集等活动,为社区学生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平台,增强大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
自我管理主要是在自管会的组织下成立相应的党团工作组织、学生社团组织,制定完善学生社区大学生行为规范、学生社团活动章程、学生社区管理规定及各类文明寝室评比标准,自主开展管理活动。例如制定寝室心理气象员的工作规程,做好寝室心理气象员的培训与管理;对寝室内卫生的“脏乱差”、大声喧哗等问题,制订校园文明规章等。
自我服务主要是组建学生志愿服务团队,为社区的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等方面志愿服务活动。如组建“青春健康宣讲团”,宣传科学的性与生殖健康、防毒防艾知识;设置“寝室知心导师信箱”,帮助同学解决成长道路上的心理困惑;开展社区专业老生和新生结对交流、专业咨询等活动,引导学生增强职业认知;发挥“校友课堂”和校友志愿者联盟的作用,邀请校友到学生社区与学生近距离接触,开展创业就业服务进社区活动等。
自我管理在学生社区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学生工作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学生自我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如何进一步发挥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社区自治组织运行的民主化、法制化,保证每位学生在社区中的生活质量,需要高校管理者充分考虑到学生社区工作的各个环节,有待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1]时长江.高校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71-73.
[2]霍长淘.谈加强学生自我管理[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81-83.
[3]罗良针,张莹.高校学生事务的系统论解析[J].江西教育,2006(6):53-55.
[4]谢守成,吴俊文,郑宁.高校学生事务的社区自治模式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07(1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