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俄语反应型疑问句

2014-03-20 04:44苏州大学季小军
外文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言语命题情景

苏州大学 季小军

1. 引言

语言的交际过程从说话者的视角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说话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传递自己的思想或观点;另一方面,说话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了解别人的思想或观点。言语交际过程都是在这种“传递”和“了解”的有机互动中展开的。与二者相对应的语言现象分别是陈述和提问,即说话者采用陈述的方式来传递自己的思想,采用提问的方式来了解别人的思想。疑问句在对话中通常充当话轮发起者的角色,在对话中体现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于原始功能时寻求信息,二是借助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各种间接言语行为。

与此同时,在俄语疑问句类别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类别的疑问句,它们并不作为对话的发起者,而是在对话过程中以疑问句的形式对上一话轮做出相应的反应,我们称之为反应型疑问句。本文要研究的反应型疑问句指的是问句中含有疑问语气词разве和неужели 及其变体неужли(俚俗词语)、неужто(俚俗词语)、ужели(旧词)的情况。俄语反应型疑问句的一些特点具有普通语言学属性,能够给汉语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通过对含语气词разве和неужели的疑问句的简单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所适用的情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在说话者的视域中都出现了与其预期不相符的情况。因此,长期以来,俄罗斯语言学界把这两个疑问语气词理解为意义上非常相近的同义词,这体现在不同年代一些非常权威的词典和语言学著作中。例如:

《Словарь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усского литературного языка》(1946-1965)(Т.7:1234):неужели, вопросительная частица. Разве?

Разве, в значении: неужели; возможно ли, что(Т. 12: 153);

И.П. Распопов(1955: 32)指出,语气词разве和неужели在句中表达怀疑、没有把握等情态意义时是同义词,两者只是在表现力上有所区别;

《Русская Грамматика》(1980: 726,388):属于疑问语气词的有……неужели,разве……。语气词неужели、разве总是赋予疑问句怀疑、没有把握或者惊奇的意味;语气词разве、неужели赋予问句不信任、没有把握、怀疑、惊奇、不解的意味。它们表明问题是由说话者关于某事的想象和与该想象某种方式上相对立的情况之间的不协调;

《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Ожегов,Шведова 1999: 415):“неужели:语气词,同разве”;разве(Ожегов,Шведова 1999: 642):“语气词,用于疑问句,表达怀疑、不信任、相当于так ли,правда ли.”

然而,对我们外语学习者而言,在一定的上下文和语境中能明显察觉到这两个疑问语气词在某种程度以及某些方面的差异。语言直觉告诉我们,尽管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相似性,但它们的意义并不等同。研究表明,这两个语气词的使用规则完全不同,在意义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很难找到两者可以进行替换的上下文。要么不能替换,要么替换后意义会发生根本的改变。本文中我们将结合俄罗斯语言学家的相关分析,拟从语义特征、语用特征、句法特征、语调特征等方面分析这两个疑问语气词的异同点。

2. 语义特征

Ю.Д. Апресян(1995: 51-52)曾在分析预设和情态框架时对这两个疑问语气词的语义结构做如下阐释:

Разве P*P即пропозиция——命题。?≈在言语时刻之前说话者认为不是P;在言语时刻进行时存在着一些情况或表述,它们隐含着P;在对P表示怀疑时,说话者请求听话者对P进行证实或反驳;

Неужели P?≈在言语时刻之前说话者认为不是P;在言语时刻进行时存在着一些情况或表述,它们隐含着P;在请求听话者对P进行证实或反驳时,说话者告诉听话者他很难相信是P。

Апресян(1995: 51-52)指出,预设和情态框架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但它们绝不互相重合。就上述两个疑问语气词而言,承担预设这一角色的是 “在言语时刻进行时存在着一些情况或表述,它们隐含着P”,其他剩余部分均可以视为情态框架。我们认为,“在言语时刻之前说话者认为不是P”这一背景信息也应该划入到预设中。

Апресян(1995: 193-194)之后又对这两个疑问语气词的语义阐释做了一定的修正和进一步的细化,具体是:

Разве P? = 在言语时刻之前说话者认为不是P;在言语时刻进行时存在一些情况或表述,它们允许出现P;说话者依旧对P表示怀疑[预设];说话者请求听话者对P进行证实或反驳[断言];

Неужели P? = 在言语时刻之前说话者认为不是P;在言语时刻进行时存在一些情况或表述,它们允许出现P[预设];说话者请求听话者对P进行证实或反驳;说话者告诉听话者他很难相信是P[断言]。

我们知道,语义结构中的预设成分是背景信息,处于边缘地位。以上论述表明,这两个疑问语气词在语义表征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并非意义非常接近的同义词。

Т. В. Булыгина和А. Д. Шмелев两位学者在论及这两个语气词的语义时指出:“对语气词разве要进行内涵式的理解,而对语气词неужели则要进行外延式的理解”。(Булыгина, Шмелев 1997:277)例如,在获悉某人的某种不体面行为时用Разве джентльмены так поступают?来表明绅士和类似的行为是不相匹配的,从而拒绝承认完成这一行为的人是绅士;而Неужели джентльмены так поступают?则表明,其前提是说话人承认完成这一行为的人是位绅士,但对有绅士居然会做出这一行为而感到惊讶。显然,两位学者认为,在第一种情况中,绅士首先指的是其道德评价方面,在第二种情况中,指的则是其社会属性方面。它们在语义理解上的这种分歧,也造成了它们在使用语境上的差异,这将在下面的论述中进一步阐释。需要说明的是,基于属性的逻辑匹配性的内涵式判断更接近于客观方面,它不具有可能的、推测的性质,因而内涵式的理解对带неужели的问句是不合适的;反言之,正是属性的逻辑相互匹配性是所讨论的情景(某种不体面行为的可能性)的必要条件,因而就要求使用带语气词разве的表述。

与这两个语气词在理解上存在内涵式理解和外延式理解相关的是,当命题P用作关于某种可能性的判断时,Разве P?假设的是总体规则的不可能,而Неужели P?假设的则是局部的可能性,具体来说,Разве P?表达的是因为整体上的不可能,从而对单个事件进行否定;而Неужели P?表达的则是对那些总体上来说可能性不大的事件在个别情况下却成为可能时的惊讶,例如,Разве можно не ходить на работу?表达的可能是对旷工者的责备,而Неужели можно не пойти на работу?表达的可能是自己旷工的意图,以及在完成这种意图时所表现出来的惊喜。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发现,语气词разве的首要意义是疑问,疑问意义是其意义的核心成分,而怀疑、惊讶等意义则是其附带意义,处于边缘地位;与之相反,语气词неужели首先表达的是怀疑、惊讶等意义,而疑问意义则在其意义结构中处于边缘地位。

3. 语用特征

разве和неужели在语用特征方面表现出一系列的差异。 Булыгина 和Шмелев(1997: 270-281)对此曾有论述,分析了这两个语气词在使用条件上的区别。这对我们非母语学习者而言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语用上的差异表现为前一话轮的命题内容与所讨论情景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的差异决定着这两个疑问语气词的使用。具体而言,在带разве的问句中命题内容P并不是说话者的兴趣所在,该命题的真值条件才是问句所关注的焦点。通常情况下,Разве P?的语用信息表明,发问者遇到了某种情景S,但在说话者遇到这一情景之前,他认为P是不会发生的;而在带语气词неужели的问句中,所讨论的情景就是前一话轮的命题内容P本身,问句Неужели P?表明,对应于命题内容P的情景S是不可思议、不太合乎情理、出乎意料之外的。

Булыгина和Шмелев(1997: 271-282)进一步把разве在问句中所表达的意义分为3种情况:1)“惊讶性的”(разве удивления):该意义包含了这样的语用信息,即在言语时刻前存在令人信服的信息表明所讨论的情景是会发生的,说话者此时可能仅仅表示惊讶,因为这与其之前的观点(非P)相矛盾。例如,说话者邂逅熟人并惊讶地说道:Разве ты не уехал? 情景S会发生,说话者此时对此也不表示怀疑;2)“修辞性的”(риторическoe разве):此时问句的语用蕴含是,说话者依旧保持着对“非P”的确信,他使用带разве的问句对所讨论情景的可能性(或合理性)进行坚决否定。此时,带разве的问句具有争辩性的特点,其意义实际上相当于肯定“非P”,如, — Где Авель, брат твой? — Разве я сторож брату моему?;3)“怀疑性的”(разве сомнения):此时的语境表明,说话者可能不确定,是应该不接受自己之前所持的“非P”观点,还是应该不接受有利于所讨论情景会发生的信息。这一情况可以看作是怀疑,如,— Это Петина жена. — Разве Петя женат?

而带有语气词неужели(或同义变体неужто和ужели)的疑问句中的语用信息则是另一种情况。此时说话者并不倾向于假设P,因为他预先并不具备关于P或非P的肯定信息。对说话者而言,所讨论的、直接与命题P相对应的情景是不大可能会发生的。

本文把неужели在疑问句中所表达的意义归纳为4种情况:1)“惊讶性的”:语境表明,命题所表达的信息对说话者而言其实是令人信服的(如,他确信知道是P),Неужели P?表达的只是惊讶意义,因为如果说话者不知道是P,那么他就永远不会进行这一假设。这种情况下,当说话人看见自己的朋友时可能会说Неужели ты все-таки приехал?;2)“修辞性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命题P仅仅停留于假设,那么Неужели P?可以表达“坚决的否定”:Неужели я тебя брошу в беде?; Неужели нет? (= Да!; Разумеется!);3)“怀疑性的”:表达这一意义时,具体可能有两种情况:既可能是说话者之前假设的是“非P”,而在言语时刻前接收到了是P的信息(如,他遇到了熟人后可能会说:Неужели ты все-таки приехал?);也可能是说话者之前知道的是P,而在言语时刻前得到的信息却使P变成不太可能(如Взглянул на мир я взором ясным и изумился в тишине: ужели он казался мне столь величавым и прекрасным? (А.С. Пушкин))。不管是哪种情况,说话者对眼前的情况都不能百分之百地确信,因此,在类似语境中,Неужели P?可以表达怀疑、不信任等意义;4)“犹豫性的猜测”:此时Неужели P?表达的是在肯定假设和否定假设之间的徘徊。这种犹豫性常常体现为某种假设、不自信的推测、担心、希望等。这种情况下,说话者在言语时刻之前有理由假设是P,但同时也具有使假设为假的理由,例如:Неужели он сейчас будет прощаться?― думала Елена (И. С. Тургенев)。需要指出的是,用来判断某种假设的理由并不一定是客观的,它们也可能是某种模糊的预感、心理的某种担心,或是对感兴趣情景的期望或者不期望的意识。

以上分析表明,含有这两个语气词的问句都可以用来表达修辞性的否定意义,但在否定程度上两者有所差别。带语气词разве的问句体现出来的否定意义更加强烈,因为它否定的是命题内容的某一预设或真值条件,该预设或真值条件与说话者之前所具有的信息相矛盾;而带语气词неужели的问句在表达否定意义时,相对而言,程度较弱,因为它针对的是情景本身。而“犹豫性”意义则是语气词неужели所特有的,这是因为说话人在提出某种假设时,其关注点是“所讨论的情景”,正常情况下,该情景与所提出的假设(即命题内容)相对应,而这一点有悖于разве使用的语用条件。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语气词既可以表达相信时的惊讶,也可以表示不相信时的怀疑,它们的意义受制于具体的上下文和语境。正如牛保义教授指出的那样:“在不同情况下,发问人对所述命题内容有时信大于疑;有时疑大于信;有时是信疑参半。当超过一定阈值时,信可以替代疑,疑也可以替代信。”(2003: 42-49)

语气词разве还可以用于基于某种主观判断的情景中,但它与上述语境中неужели所依据的主观理由有所差别。Булыгина和Шмелев(1997: 270-281)对此曾有过分析,试看这样一组例子:

(1)Я замерз. ― Неужели? (* Разве?);

(2)Здесь очень холодно. ― Разве? (* Неужели?)

给定的前提是,这两组例子的语境是相同的,即对话的参与者都身处同一房间内。在例(1)中,说话者借助带неужели的问句意在表明,他从未设想过对方会体验到“冻死了”这一感受,因为根据他自身的主观体验,他觉得房间里并不冷。此时则不宜使用разве,因为在该语境中,当对话一方报道自身内心状态或感受时,对话另一方怀疑的并不是对方报道的命题是否为真,他怀疑的是报道的命题内容本身。换言之,如果使用语气词разве,那么就意味着说话者对交谈对方的心理状态不认同,认为对方所言为假,进而怀疑,而这在交际中是难以被接受的,因为说话者不能代替谈话对方来感受其心理状态,不可能具有比谈话对方更真切的内在感受,根据礼貌原则的相关准则,如果不能判断别人报道内容的真伪,那么对其进行怀疑则是不礼貌的。

例(2)Здесь очень холодно.在交际情景中语用上实际等值于Я замерз。根据格莱斯会话合作原则,通常情况下,单纯报道谈话双方所处的房间是否暖和是没有意义的。换言之,虽然报道的命题内容形式上与空气的“客观”温度相关,但所讨论的情景实际上却是说话人的主观感受。因此,此处则可以使用Разве?,因为它关注的是与命题内容有关的某一前提条件,即谈话对方的某种主观状态;而Неужели?此时则显得不太恰当,因为命题内容,即房间的温度,并不是说话人所感兴趣的对象。

这两个语气词在语用上的差异可以很好地来解释它们在对话中所承担的不同功能。带语气词разве的问句在对所报道的命题内容做出反应时,它通常与该命题的某一预设有关。此时说话者所关注的焦点在命题内容的预设方面,因此,它一定程度上会延缓交际进程。例如:

(3)Постой, а разве?

而带语气词неужели的问句用来回应相关报道时,与所报道的内容本身相关,即关注的是报道内容所对应的情景。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受相关语用原则的影响,有时它也可以表现为只是一种礼貌性的回应,而并非对所报道的命题内容真正感兴趣,似是而非。其背后的语用学原理是出于礼貌原则而形成的一种规约,用来维持联系。如:

(4)Блондинка снисходительно глядела на его сытое лицо и равнодушно спрашивала:Неужели?(А.П.Чехов)

上述分析表明,语气词разве和неужели所引导的疑问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表示纯疑问功能,它们大都属于徐盛桓先生所说的“疑问句的语用性嬗变”这一现象,即“疑问句探询功能的消退和转移 ”(1998: 27-34)。

4. 句法特征

如上所述,在使用带语气词разве的问句中,句子命题内容P的真值条件才是说话者的兴趣所在。因此,我们常见的语言事实是,当带разве的问句是对前一表述的反应时,问句的命题内容通常与该表述的命题内容不相吻合,而是对应于其广义理解上的某种预设,包括言语行为成功条件、隐含以及与言语交际公设相关等。如:

(5)— Я просто влюблен. — Разве вы можете любить?

(6)— Она не курит при отце. — А разве она вообще курит?

(7)— Я предупреждал вас: говорите подробно! — Я разве отказываюсь?

单独成句的Разве?并不多见,它所适用的情景是,对话一方的言语内容对说话者而言不是直接感兴趣的。单独的Разве?可以用来表达怀疑或者揭发对话者的所述。此时它应重读、用降调。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问句并不仅仅是对命题P的相应情景表示怀疑,或认为其是不可能的,它还表明说话者所持的是相反的信息。

同一结构的Неужели P?既可以用来表达某种期望,也可以用来表达某种担心,这取决于说话者的肯定或否定的情感,如,表达愿望的(8)和表达担心的(9):

(8)Редактору понравилась статья. — Неужели ее все-таки напечатают?

(9) Редактору понравилась твоя статья. — Неужели даже теперь не напечатают?

由此可见,上述情况中说话者具有某种主观理由,既可用于假设文章会刊登,又可用于推测文章不会被刊登。

如上所述,带语气词неужели的问句及其变体所共同的特点是,说话者对P本身的内容感兴趣,这一内容对其而言并不是无所谓的,说话者的兴趣焦点正是与所讨论的情景相对应的命题P。因此,当对之前的报道内容进行重复时,句法结构上只能使用неужели,且经常会以单独的形式出现,此时不能用разве,这是两者很大的区别*对于这一句法特征上的差异,Булыгина和Шмелев(1997: 276)也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他们指出,语气词разве在这样的情况下之所以不适用,是因为它几乎不符合满足“疑问”这一言语行为的任何一个成功条件:a) Разве?假设兴趣对象不与谈话者的回答内容相符——这与条件“说话者想知道答案”相矛盾;b) Разве?假设说话者之前具有与所得答案相矛盾的某种观点——这与条件“说话者不知道答案”相矛盾;c) Разве?假设说话者质疑所得回答的真值性——这与条件“说话者认为言语的听话者知道答案且愿意给出”相矛盾。。

上文曾指出,对разве要进行内涵式理解。这会导致在разве上下文中的分类性质的述谓常常具有评价意义。如:

(10)Разве это дети?; Да разве это актер? Актер это разве? Босяк он, а не актер!

同时,我们发现,这两个疑问语气词都能够单独和нет搭配。Булыгина和Шмелев(1997: 270-281)指出,Разве нет?和Неужели нет? 在对话功能上是有差异的。这两个表述都具有赞同和肯定(“да”)的意思,但在具体使用时所依存的语境和上下文并不一样。问句Разве нет?通常用于独白中,它表明说话者的不自信;而问句Неужели нет?则更多地用于对话中,作为对谈话对方的回应,此时说话者坚决扫除关于肯定回答的各种怀疑。

上文指出,语气词разве在通常情况下不用于表达“犹豫性的假设”意义,与此相关,разве通常不与将来时连用,因为在言语时刻之前说话人不可能具备关于将来事件的肯定信息,此时,将来时表达的是推测意义。当然,语言事实中也存在例外,如,当谈话的内容关乎计划性、可控性的事件时:

(11)Надо искать няню. — А разве твоя мама не будет сидеть с детьми?

此外,如果句子中隐含了对某种使人感兴趣的情景的可能性的总体判断时,разве也可以与将来时连用:

(12)Разве такой поедет?; Разве в такой обстановке много наработаешь?

与此相反,语气词неужели则能够自由地和将来时搭配,且用于表达对具体事件进行预言的表述中:

(13)Неужели он не придет?; Неужели мою статью напечатают?; Неужели Раиса Павловна откажет тебе?

通常情况下,这两个语气词都位于疑问句的句首。在口语中,语气词разве也常常放在句子的中间或句末。直接放在所要提问的词之前,此时разве位于句子中间,如:А ты разве уезжала?;或者放在这个词之后,此时разве位于句末:Хозяйка не приходила разве? 语气词неужели也可以放在句子中间:Да ты из дому-то неужели ничего не принес?(Русская грамматика 1980: 388)

5. 语调特征

语调是意义的载体,语调特征本身就具有辨义性。如上所述,尽管这两个语气词之间存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同时也有着显著差别,这必然也体现在语调上。

通常情况下,即除去疑问句中词语在逻辑上或移情上突出的需要,可以肯定:a.带语气词неужели的问句句重音总是落在неужели上,因为неужели首先要表达的是讲话者在事实面前或听到相关表述后的惊讶之情,对其而言,所见或所听的是极其不合乎情理的;而带语气词разве的问句则相反,句重音不会落在разве上,因为典型情景中的разве首先是用来增强疑问意义,其主要目的在于说话者请求听话者对其表述进行证实或反驳。当然,单独成句并对上文进行回应的разве除外,这在前面已有论述,不再赘述;b.与此相对应,语调的最高峰总是落在неужели上,而不会落在разве上;c.带语气词неужели的句子总是用类似于特殊疑问句的调型——降调(ИК-2),而带语气词разве的问句总是用一般疑问句的调型——升调(ИК-3)。

6.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含有语气词разве和неужели的疑问句与其他类型的疑问句不同,它们在对话中所承担的并不是发起话轮的角色,它们是一种“反应型”问句,是以谈话对方的言语或行为为基础的。这是它们区别于其他类型疑问句的特殊功能。

在语义表征中,带语气词разве的问句的中心语义是表达疑问,而惊讶、怀疑等意义则是其语义结构中的边缘成分;与之相反,带语气词неужели的问句的核心意义是怀疑、惊讶等意义,而疑问意义则在其意义结构中处于边缘地位。

在语用方面,带разве的问句用于当所讨论的情景中存在某一必要条件,说话者在言语时刻之前认为它没有得到满足;而带неужели的问句用于当说话者倾向于假设所讨论的情景本身不应该发生。

由此可见,这两个语气词在语义、语用、句法、语调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异,它们之间并不像传统语法认为的那样具有很多共同点。弄清诸如此类细微而深层次上的差异对我们外语学习者是十分有裨益的。

Апресян, Ю. Д. 1995. Избранные труды (T. 2) Интегральное описание языка и системная лексикография[M]. Москва: Языки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Булыгина, Т. В., Шмелев А. Д. 1997. Языковая концептуализация мира (на материале русской грамматики)[M]. Москва: Языки рус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

Ожегов, С. И., Шведова Н. Ю. 1999. 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Z]. Москва: Азбуковник.

Распопов, И. П. 1955. О вопросительных частицах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A]. Труды 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Т. 6)[C]. Благовещенск: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Благовещен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 28-41.РусскаяГрамматика[M].1980.Москва:Наука.

Словарь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усского литературного языка: В 17-ти т. [Z]. 1948-1965. Москва-Ленинград: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СССР.

牛保义. 2003. 信疑假设[J]. 外语学刊(4): 42-49.

徐盛桓. 1998. 疑问句的语用性嬗变[J]. 外语教学与研究(4): 27-34.

猜你喜欢
言语命题情景
情景交际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
关于冬天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