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莉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江苏无锡,214206)
通识教育是在西方国家的“自由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早在 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就把把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相联系,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大的注意。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涌现了不少关于通识教育的研究。美国和日本是对通识教育研究比较成熟的国家,其中美国的通识教育历经数百年,已经成了美国教育的一大特色。在中国,通识教育到了上世纪末才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已经有许多关于在高校中实施通识教育的研究,但在高职中提倡通识教育尚未形成共识。
通识教育主要以三个核心概念来界定的。一是从性质上理解,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指非专业性教育的部分,它与专业教育一起构成高等教育;它是对所有大学生进行的教育,也是整个大学的办学理念,与自由教育同义。二是从目的来界定,通识教育的目的旨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任何公民的生活需要”的教育,关注学生“做人”方面的教育,关注学生的生活、道德、情感、立志的和谐发展。三是从内涵来界定,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的、非功利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1]。通识教育是一种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广博、普遍意义的了解,并通过理性和感性均衡发展,使之形成完善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须的解决问题能力、生活态度、道德和政治修养等广泛的教养要求的具体教育形式。
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给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以新的目标和要求。“现代”的要求不仅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适应现代科技经济发展的技能要求,而且还应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的职业素养要求,如强烈的时代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但目前高职人才培养普遍存在“技能化”“工具化”的功利主义倾向。高职所培养的人不仅是一个“就业人”,而且还应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职业人”,这种“职业人”的培养并不能依靠单纯的技术教育和培训来完成,必须将通识教育纳入其中。
笔者对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单位最看重能力素质中,他们除了看重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外,比较注重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品德修养,这包括潜力、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健全的人格、心理素质等等。因此,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应该加强通识教育建设,培养完整的人格和较强综合职业能力,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
为更好地了解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现状,笔者对本校商务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大三的85名女生,13名男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关于通识教育的认知情况、对通识教育必要性的态度和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满意度情况。对问卷统计分析,结果发现:① 在通识教育的认知方面,40%的学生对于通识教育概念不了解或没有听说过,60%的学生对通识教育有所了解;对于文学历史书籍,如《老人与海》《红楼梦》等,82%的学生不感兴趣。② 对于通识教育的实施,87%的同学想更多地了解中外文化,认为应该加强通识教育,13%的同学认为无所谓。③ 对于“教师的人文通识素养满意度”,60%的同学满意,30%的同学觉得一般,10%的同学不满意;对于“教学中是否融入了中外文化知识”时,80%的同学回答否,20%的同学回答是。
本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三年所学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分为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理论课、平台课、实践课),分别占总课时的17.8%和52.8%。公共必修课主要是思政、大学语文、计算机等课程。专业必修课包括综合英语、英语听说、翻译等,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外贸相关课程如单证、跟单等,主要培养学生的商务能力。选修课分为专业拓展课和公共选修课,分别占总课时的4.7%和3.5%。专科拓展课主要是客户开发与维护、营销策划、无锡导游英语等课程,这些课程主要为就业做准备。公共选修课是社交礼仪、影视鉴赏等课程,这些公选课有利于通识教育的实施,但由于大班上课和评估模式的缺陷,学生从中获益不多。同时笔者还对2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几乎所有老师认为目前英语专业偏技能训练,而缺乏人文通识课程教育,如《英美概况》等课程已从缩短课时到完全取消,这样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以上调查研究说明,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在整体上偏重技能训练,而缺乏对思辨能力及人文精神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的人文精神日益衰落,功利倾向日益严重。因此,加强高职通识教育势在必行。
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是以语言技能和外贸商务能力为教学目标。这种培养方式在短期内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却从根本上削弱了人本主义教育本质。在通识教育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目标除了培养学生语言知识技能和外贸商务操作能力,还应树立“以人为本、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而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创新性人才[2]。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情况改革原有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除设置英语应用能力和外贸相关课程外,还应该适当地设置中西方文化相关的课程,如英美文学、中国文化选本等[3]。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介绍中西方文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还应引导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从而增加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但高职学生学制三年,其中半年顶岗实习,在校学习的时间两年半,要设置过多的与通识教育相关的课程是不现实的。所以可适当取消一些课程或减少课时,比如把“二外”日语课时让给文化类课程,而把二外变为选修课。
另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还可以有效地设置一些隐性课程(也就是第二课堂)。教师可以设定课外阅读计划,组织各种英语讲座、竞赛和娱乐活动,定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英语文化交流活动,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之外更多地了解世界各地文化,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文化修养。同时采取有效的考核方式,比如把课外阅读成绩作为期末考试成绩一部分等。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构建和全面发展。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反映的人文知识,如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等,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的同时,并加以引申扩展,以提高学生的人文通识素养。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融入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价值、生态环境等,挖掘教学中的“通识教育”内涵,使学生了解自我存在的意义,尊重生命与文明的价值。例如在《外贸跟单实务》讲解跟单员的素质时候,可以融入不同国家的文化礼仪,并作适当延伸,从而使学生了解到国际交流下外贸跟单的角色和责任问题。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是知识建构的参与者,采用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感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如图形、影像、声音等,将抽象的教育内容具体化,并不断补充新的内容,拓宽学生知识面。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性将学生分组,并制定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任务,例如:采用讨论、角色扮演、课堂演讲等把课堂内容具体化。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和“练中学”,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要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来学习,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是?”和“怎样是?”的问题。要注重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元认知策略及行为控制策略,如培养学生树立理想、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情况等策略,从而高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培养学生终身所需的学习能力。
科学全面的评估模式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教师要构建多元化评估体系,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不能把期末卷面成绩作为考核唯一标准,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参与情况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4]。如在《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中,可以采取期末考试占 40%,平常成绩占 60%,而这平常成绩来自对学生的考察。在教学中把不同的商务写作分成不同的项目,设定不同的目标,把同学分成小组,在活动开始之前,老师提出具体的要求,包括时间分配、写作内容、小组反馈等。小组要对写作格式、内容、语法、修饰词等作讨论,之后每个成员都要根据要求写作并自评。然后由小组换着批改来进行测评,最后由老师对小组作业进行讲解和测评打分。在测评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如对于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同学打分标准可以有所差异,特别是基础差的同学,可以把他的目前成绩与前段时间的成绩进行比较,从而适当给予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项目的累积分构成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出勤率、合作模式等,最终把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按比例相加,从而得到学生的写作总分。这样的评估能有力推动商务英语教学中通识教育的发展。
[1]黄俊杰.全球化时代的大学通识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孙有中.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吴寒.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78-81.
[4]朱菊芬.从国外外语教育改革反思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