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飞,周新浪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何飞,周新浪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均比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间C反应蛋白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型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心电图的改善和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均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
心绞痛;丹参酮;C反应蛋白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疾病变化快,且极易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高[1]。如何有效的治疗UAP是当今研究的热点,目前主要以西医治疗为主,为减少这类患者心肌梗死和/或心绞痛再次发作,临床常联合使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2]。本研究拟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UAP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1月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UAP患者60例,均符合2007年《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3]。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0~72岁,平均(63.7±5.1)岁;合并高血压病21例,高脂血症19例,糖尿病13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8~71岁,平均(63.8±6.0)岁;合并高血压病22例,高脂血症17例,糖尿病15例。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常规休息、吸氧。皮下注射达肝素钠针5000IU,q12 h;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次,2次/d;氨氯地平片(辉瑞公司)5mg/次,1次/d;阿托伐他丁钙片(辉瑞公司)20mg/次,1次/晚;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美托洛尔片12.5 mg/次,2次/d;15 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1IA磺酸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每支2 ml含丹参酮ⅡA 10 mg,每天6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2 h,1次/d,共15 d。
1.3 观察指标(1)临床症状及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缓解程度;(2)心电图心肌缺血ST-T改善情况;(3)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4)安全性观察:一般体检项目,血、尿及大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
1.4 疗效评定标准[4](1)心绞痛症状效果评定:显效,同等劳累程度下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80%;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79%,主要导联倒置T波由变浅达25%以上;无效,治疗前后症状、硝酸甘油消耗量增加。(2)心电图疗效评定: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缺血心电图ST段较前恢复0.5~1.0mV,T波由倒置转为低平或直立;无效,缺血心电图无变化;加重,心电图ST段较治疗前下降>10.5 mV。
1.5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CRP变化情况观察组治疗前CRP为(12.34±1.45)g/ml,治疗后为(5.41±1.40)g/ml;对照组治疗前CRP为(11.64±1.97)g/ml,治疗后为(8.21±2.16)g/ml。两组治疗后均比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8.83、6.43,均<0.05);两组间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7,>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6,<0.05)。
2.2 两组心绞痛症状效果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效果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有效率60.0%。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2,<0.05)。
2.3 两组心电图疗效评定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症状效果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有效率86.6%;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有效率60.0%。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56,<0.05)。
临床上常将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UAP,其与劳力性心绞痛差别主要在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
样斑块继发的病理改变,使局部的心血流量明显下降,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纤维帽出现裂隙、表面有血小板聚集和/或刺激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缺血性心绞痛,其与心肌梗死有着共同的病理基础。不稳定性心绞痛容易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恰当的干预治疗能有效地逆转病情[5]。
稳定斑块、防止血栓形成及改善血供是治疗UAP的重要措施。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是丹参的主要成分丹参酮ⅡA经磺化得到的水溶性物质,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丹参酮治疗UAP的机制包括:(1)抑制血栓形成。通过降低血黏度,增加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和红细胞间的排斥力,促使红细胞解聚集,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6]。(2)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抗氧化、抗氧自由基、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肌功能等作用,能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延展及心肌顿抑[7]。(3)改善心肌供血。通过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改善缺氧后引起的心肌代谢紊乱,改善缺血区心肌的侧支循环及局部供血,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有效缓解心绞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
研究表明血液流变与冠心病关系密切,血黏度增加可促使血小板黏附或聚集,增加局部动脉壁的压力,促使狭窄更重,血液流变学指标常作为冠心病疗效和药物评价的重要依据。CRP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及其疗效判定的实用价值已得到医学界认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RP增高的UAP患者与短期不良临床事件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CRP均比治疗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间治疗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UAP的治疗可能与改善CRP及血流变有关。
综上所述,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UAP型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心电图的改善和降低CRP水平均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
[1]陈在嘉.冠心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66.
[2]赵凤林,卢先彬,杨德钱,等.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844-1845.
[3]高润霖,胡大一,陈纪林,等.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4]覃裕旺,何新兵,张振千.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4):3768-3769.
[5]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4一规范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0-21.
[6]梁勇,羊裔明,袁淑兰.丹参酮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0,31(4):304.
[7]谢虎.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5):108-109.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7.015
R972
A
1671-0800(2014)07-0815-02
325000浙江省温州,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何飞,Email:14726813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