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爱凤
生态教育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态学过程。通过生态教育使全社会形成一种新的生态自然观、生态世界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实现人类、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试图以“教学生态”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的全新视图阐述中学思品教学,力图实现思品教育与生态教育的双赢。
一、思品教育与生态教育双赢的基础
(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结合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国情和生活责任教育,以及健康的心理品质的引导。”同时,在国情意识教育中也指出:了解我们生存环境的状况,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要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引入学生生活周围鲜活的、熟悉的事例。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实施者,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思品教育与生态教育的结合为思想品德课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的舞台。
(二)社会发展的需要
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已出台,为我们描绘了生态广西建设的宏伟蓝图。届时全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显著成效,资源合理利用率显著提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文化繁荣,建成一批具有广西特色、竞争力强的生态产业,基本实现人口规模、素质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基本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生态教育的实践
南宁市教育局已将系统的“生态南宁”教育纳入南宁市初中拓展课程体系,并对课程的实施提出了一个重要要求:各实验学校要将“生态南宁”教育有机地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建设和推进乡村文化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思品教育与生态教育双赢尝试措施
双赢尝试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内容整合形成的双赢;二是过程整合形成的双赢。
(一)内容整合形成的双赢
1.分析教材,找准渗透生态教育的结合点。初中七至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有许多内容可以与生态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此教师要认真地梳理、分析与归纳。在九年级法律与秩序版块中以“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为主题,设计一个以班级为单位的讨论活动,并进行相应的实践。
2.编制生态教育校本教材。绿色生态教材,将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的故事、相关自然学知识中的科普知识、讴歌大自然的生态美文、国外的先进生态理念及实践介绍等内容一一涵盖。在教材的纸张选材、封面设计、插图搭配、版式规划、内容体系上处处体现“生态化”趋势。
3.开设生态教育课程。这是指在校园时空范围内开设的各种“思品—生态”课程;开展多渠道、多角度的立体交叉课,使思品教育与生态教育互相渗透,有效整合,实现双赢。
4.构建“思品—生态”社会。这是指走出学校和家庭,构建绿色思品课堂,在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内进行生态道德教育,形成生态创造能力。
(二)过程整合形成的双赢
1.开展绿色课堂活动。这是指在思品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各种“思品—生态”活动。如保护环境的教学过程中开展“针对邕江水污染这一严重生态危机,设计公益广告”活动,学生在课内提交创意。通过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将生态意识移植进每位学生的心里。
2.倡导绿色课外活动。把“思品—生态”教育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如开展“绿色演讲”“绿色知识竞赛”“绿色班级建设”等活动,将“思品—生态”教育引向纵深立体空间。
3.构建绿色校园行动。在日常工作中将可持续发展思想纳入管理中,通过制订环境管理制度,开展有效的环境教育活动,创设环境保护的文化氛围,促进师生、家长和专家参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行动,全面提高师生的环境素养,共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实施绿色人生计划。学生通过内容上的绿色学习和过程中的绿色生成,获得保护和改善环境所必需的知识、价值观念、态度、义务和技能,并创造出新的行为模式。以特色文化育人,创新性地开展“绿色德育”。把“绿色德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课堂渗透扩展到全校整体性的教育和管理。通过“绿色德育”打造人和自然和谐共存的绿色生态校园环境,培养绿色生态环保观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环保的意识、高尚的道德、完美的人格。同时,由学生影响到家长,辐射到社会。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