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红
(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血液内科,长春 130021)
失眠是指患者感到睡眠不足,包括睡眠时间、深度或恢复体力不足为特征的一类病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中医称之为 “不寐”。失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康复进程。失眠患者过多依赖地西泮片等催眠药物来改善睡眠质量,但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大,依赖性较强,不能长期应用。我科对失眠患者采取一系列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明显改善了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且不会有任何药物依赖性。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住院的失眠患者92例,其中男56例,女36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64岁;72例患者均意识清醒,患者主诉均有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甚至彻夜不眠。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疗效评价标准 分三级来评价疗效。显效:睡眠时间延长2~3小时,自觉入睡快,睡眠深,醒后无疲倦;有效:睡眠时间延长1~2小时,入睡较快,睡眠质量有所改善,醒后稍有疲倦;无效:睡眠时间较前无变化,睡眠质量改善不明显。
1.3 中医护理干预内容 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 (安眠药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遵从医嘱每晚睡前给予地西泮片口服,观察组患者采用穴位按摩、中药浴足、心理疏导、饮食调护一系列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来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改善情况。
1.3 .1 穴位按摩 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其手法渗透力强,可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之功效[1]。失眠的患者穴位按摩时常选用印堂穴、睛明穴、百会穴、太阳穴、神门穴、内关穴、三阴交穴。每晚睡前指导患者仰卧位,操作者坐于患者床头,双手拇指从患者印堂抹压至太阳穴,并在太阳穴处轻压,随后点压睛明穴,而后双手拇指从印堂穴揉至百会穴并轻压,如此反复进行20次。然后轻柔患者手腕部,内关穴、神门穴,最后按摩腿部的三阴交穴,力度要适中,不可用力过大,直至患者有酸胀感即可,手腕部及腿部的穴位每处按摩3分钟。需注意的是按摩前要观察皮肤情况,如果穴位处的皮肤破损禁止按摩。
1.3 .2 中药浴足 浴足对脚掌上诸多的神经末梢起到温和的刺激作用,令足部肌肉放松,足部气血运行加快。中药浴足是通过热气的蒸腾、宜透,使药力进入肌肤腠理,达到温通经脉,安神定志,平衡阴阳进而改善睡眠的目的[2]。可选用夜叉藤20g,合欢皮10g,鸡血藤15g,透骨草15g,红花10g,茯神15g,肉桂15g。每晚睡前将配好的中药加水4000毫升煮沸烧开,待药液温度降至40℃左右时,倒入浴足桶内,送至患者床前浸泡双足30分钟,直至患者微有汗出。需注意的是药液温度不宜过热以防烫伤,孕妇不宜中药浴足。
1.3 .3 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治疗失眠的最基本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精神方面的调摄,克服过度的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和愤怒等不良情绪,做到喜怒有节,心情舒畅[3]。失眠的患者要遵从四季进行心理疏导。春夏之季,万物复苏,天地之物欣欣向荣,此时应鼓励患者走向室外多多参加户外活动,以疏通阳气。秋冬季节阳气收敛,应鼓励患者根据自己喜好读书、看报以使神气内敛。与此同时要消除或减轻患者对失眠问题过度的心理性关注,增强正常睡眠的信心。
1.3 .4 饮食调护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进食辛辣刺激之品,特别是睡前告知患者不要进食咖啡、浓茶等兴奋性的饮料,不宜过饱,可指导患者睡前饮一杯热牛奶以促进睡眠。亦可通过中医辨证施食,属阴虚火旺者可进食百合、银耳、莲子、海参具有补阴作用的食品,中药汤剂宜凉服;属阴阳两虚者应进食补益气血的食物,如黄芪粥、红枣莲子粥等,中药汤剂宜温服;属肝阳上亢者应进食理气化滞解郁之品,如柑橘、萝卜、金桔等,中药汤剂宜凉服。
1.3 .5 生活起居调护 失眠的患者生活中应起居有常。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进行气功、太极拳锻炼,清晨可以外出散步,使经络通畅,营卫气血调和。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遵守作息时间,按时睡,按时起。不从事强烈的脑力劳动,睡前避免观看或收听刺激性的电视及音乐。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放松的技巧,可进行渐进式的肌肉放松,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睡前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走动,操作时动作轻柔。减少一切不良因素刺激。
表1 两组护理结果比较 [n(%)]
通过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的46例患者中,显效的30例,有效的11例,无效的5例,观察组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也就是说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失眠属中医 “不寐”范畴,病因主要有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其中以情绪因素为多。人的正常睡眠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地转化的结果。这种规律一旦破坏,就导致不寐的发生, 《素问·评热病论》曰: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灵枢·淫邪发梦》曰: “邪从外袭,而有定舍,反淫于藏,不得定处,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不得卧而安梦。”中医对失眠症着重调治脏腑阴阳、调畅气血、阴平阳秘,强调辨证施护。
我们对46例临床患者采用穴位按摩、中药浴足这些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患者康复。同时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辨证施护,通过对生活起居、情志、饮食的护理,改善了患者的睡眠状态,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另外,我们所采用的这些中医护理干预措施,实施简单、费用低廉、疗效好、无损伤,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1]金晓芬.失眠的中医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3):107.
[2]田梅.失眠的综合治疗及护理[J].当代护士,2003,08(28)175.
[3]龚礼敏.中医护理失眠症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0,10(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