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晓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一直都是困扰广大语文老师的一大难题,而批改作文作为作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更是让语文教师伤透了脑筋。
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多数是尊奉着“学生写,教师改”的传统原则。作文批改全由教师包办。老师改一篇作文,至少也得用5分钟,有的甚至要花费半小时。两个教学班,100多篇作文,要耗费多少时间、心血的精力!可学生拿到作文本,根本就不看,或者只看一下分数,最多在教师的要求下改正一下错别字,就匆匆地放到课桌里去了。大多数学生不去思考到底应该怎样修正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到底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收效甚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教师最辛苦的就是改作文,不知道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而改,你改了也没有用,有的学生根本不认真看,真是劳而无功,至多也是劳而功少……”这句话令无数的语文教师感到“于我心有戚戚焉”。
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批改真正地对学生作文起到指导作用呢?近几年来,我在借鉴杨初春和魏书生等老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有所心得。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新课程的深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得到许多老师的认可。纵观作文教学过程,批改这一环节十分重要,这是一个信息反馈的过程,是对命题、指导、行文的审核和评价的过程,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步。作文批改不该一味强调老师改,应该倡导一种自主合作的批改方式。作文批改的全过程,应该包括“学生先改”和“教师再改”两步。如果在评改作文上缺少了学生的参与,作文水平的提高便成空话。只有将批改的权力最大限度地下放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头脑,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方式去体会批改的乐趣,学生才会有所收获,从而在快乐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由此,比较理想的批改方式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批改为主,教师批改为辅,也叫做“师生综合批改”法。做法是分两步走。
第一步:学生互改。每接手一届新生,应该首先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明白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对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其次让他们了解作文批改符号的正确书写及修改的具体要求,如修改错别字、标点符号、病句,考虑文章在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优与劣、得与失,如何写评语等;同时,教师还要先示范批改几篇文章,使学生初步了解批改作文的基本方法。然后在每次学生写完作文后,就安排一节课指导学生进行轮流批改,即把学生分成4-6人小组,每人先轮流批改本小组中各人的作文,针对作文训练要求做到精批细改。具体要求是:错别字、标点符号、病句各人可直接在作文本上标注并改正,其他的诸如旁批、总评、量分等各自提出来进行小组讨论,统一意见后,才能下笔在作文本上完成。每人一节课可以批阅3-5篇作文,一篇作文可以有3-5人修改。
实践证明,学生参加作文批改本身就是对作文的一次鉴赏与修改的过程,是一种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同学间的互改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具体而言,有以下优点: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学生学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第二,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这样容易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别人的缺点短处,自己引以为戒鉴。这对拓宽学生创作思维,收集写作素材,有很大的帮助,也多了一个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机会。第三,每位学生的作文,每次都有几位同学批,看不同的同学对自己的批语,能认清自己写作上的不足,当然也有新鲜感,这种新鲜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兴趣和看别人批语的兴趣。同时,力争在同学们面前证明自己的写作并不差的心理,会促使多数的学生努力写好每一次作文。这种方法也有助于有些学生改掉不交作文的不良习惯。
那么,把批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教师是不是就可以完全解脱了?不是,我认为教师的批改也是必要的,但不再是精批细改,而应起到统筹归纳的作用。
第二步:教师总改。有三个目的,一是检查学生批改情况,发现修改不认真的要及时更正,必要时要求进行重改,强化指导;二是按学生的作文水平分类浏览,挖掘学生作文的亮点及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批改反馈和作文讲评作准备;三是从每小组推荐的作文中精挑细改4-6篇优秀作文张贴于学习园地,供全班学习。
这几年,“师生综合批改”的方法已经让我尝到了甜头。它不仅使我从作文批改中解脱出部分的精力,最关键的是使多数的学生对写作、修改文章产生了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平时的各种考试,我的学生的语文平均分比同类班级多出1-5分,我想这应该是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这一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吧。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