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惠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人民医院,562300)
纳洛酮在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抢救中的应用
吴文惠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人民医院,562300)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上纳洛酮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肌张力、呼吸频率以及发绀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抢救中应用纳洛酮,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及肌张力,提高临床抢救效果。
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纳洛酮;疗效
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严重小儿急症,具有较高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在临床上一定要掌握正确有效的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抢救方法,以降低新生儿致死率,并减少疾病后遗症的发生。我院自采用纳洛酮对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实施抢救之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其中男47例、女21例;日龄12~22 d。将68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4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平喘和祛痰、抗心力衰竭等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加上纳洛酮治疗,首次剂量为0.2 mg静脉滴注,在间隔2 h之后,将剂量减少到0.1 mg/次,2~3次/d,持续进行1~2 d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呼吸平稳,肺炎也得到有效控制,不需要机械通气。有效:病情得到有效改善,呼吸浅促,肺炎得到控制,不需要机械通气。无效:病情无改善或病情加重,需机械通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分析 利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研究所得所有数据进行统一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用(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若P<0.05,即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34例中,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34例中,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4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分析 观察组患儿的肌张力、呼吸频率以及发绀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呼吸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急症,患儿临床大多表现为发绀和呼吸困难等。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肺容量较小,较易出现肺泡萎缩等情况,呼吸衰竭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必须提高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同时还必须降低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47%(P<0.05);观察组患儿的肌张力以及呼吸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纳洛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纳洛酮不但能够提高患儿的脑血流量,从而保障脑部重要部位的血流供应,减少患儿脑水肿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同时,还能够增加心输出量和平均动脉压,增加呼吸频率,有效改善通气障碍,改善呼吸衰竭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例(%)]
总之,在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抢救中应用纳洛酮,有助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及肌张力,提高临床抢救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1] 郝会民,王红侠.纳洛酮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66例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0,16(20):3189-3191.
[2] 冀振旭,杨帆.纳洛酮与传统呼吸衰竭合剂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2012,32(1):22-23.
[3] 李彩霞,邬胜勇.纳洛酮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50例疗效[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3):3225-3226.
1672-7185(2014)10-0047-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0.027
2014-01-25)
R72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