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虹 连业强
(1.山东省荣成市斥山街道卫生院,264308;2.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卫生院)
浅谈波姆光治疗产后会阴伤口体会
宋 虹1连业强2
(1.山东省荣成市斥山街道卫生院,264308;2.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卫生院)
目的 探讨波姆光治疗会阴伤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及会阴裂伤612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6例。两组均采用会阴伤口缝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1∶5 000高锰酸钾冲洗会阴伤口后,用POME-ⅢB型波姆光治疗仪治疗;对照组仅用1∶5 000高锰酸钾冲洗会阴伤口。结果 观察组会阴伤口疼痛及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会阴伤口愈合有效率91.1%、愈合时间(5±1.1)d,对照组会阴伤口愈合有效率76.8%、愈合时间(6±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波姆光治疗产后会阴伤口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产后会阴伤口;波姆光;治疗
自然分娩会阴侧切是为了会缩短胎儿在阴道中的压迫和缺氧时间,是较常用的产科手术。近年来,我院对自然分娩时行会阴侧切术及会阴裂伤612例产妇,经常规清创缝合,术后采用1∶5 000高锰酸钾冲洗+波姆光照射会阴伤口减轻肿痛,促进伤口愈合,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选择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术及会阴裂伤612例产妇,经常规缝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6例,产妇无其他并发症。两组产妇孕龄、胎次、新生儿体重及伤口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会阴伤口缝合术后护理常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1∶5 000高锰酸钾冲洗会阴伤口后,用POME-ⅢB型波姆光治疗器,通常选择5~10 W照射功能,一般功率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地连续照射会阴伤口,照射时注意保暖,伤口部位需裸露。根据会阴伤口及产妇耐受程度适当调整治疗距离,一般会阴伤口处距离光源灯30 cm,皮肤表面温度保持40℃左右,辐射时间10 min/次,2次/d。对照组仅用1∶5 000高锰酸钾冲洗会阴伤口,2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会阴伤口术后2 d疼痛和肿胀程度。疼痛程度评估标准按产妇的主观感觉及疼痛所致被动体位分级:Ⅰ级,疼痛不明显,体位改变均不感伤口疼痛,仅刺激及挤压伤口处感轻微疼痛;Ⅱ级,轻微疼痛,体位改变伤口轻微疼痛,下床行走及蹲下伤口感轻微疼痛;Ⅲ级,中度疼痛,体位改变伤口疼痛,但可以忍受;Ⅳ级,重度疼痛,体位改变伤口明显疼痛,影响睡眠和休息。会阴伤口肿胀程度评定标准:轻度,伤口周缘肿胀直径<0.5 cm;中度,伤口周缘肿胀直径0.5~1.0 cm;重度,伤口周缘肿胀直径>1.0 cm。评价会阴伤口愈合情况:有效,伤口干燥,无渗出,无感染裂开,伤口顺利拆线,Ⅰ期愈合;无效,伤口湿润渗出,有感染裂开,需提前拆线引流,伤口延期愈合。
2.1 两组产妇术后2 d会阴伤口疼痛及肿胀程度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波姆光治疗观察组会阴伤口疼痛及肿胀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伤口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有效279例、无效27例,有效率91.1%,愈合时间(5±1.1)d;对照组有效235例、无效71例,有效率76.8%,愈合时间(6±1.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术后2 d产妇会阴伤口疼痛及肿胀程度比较[例(%)]
在自然分娩的过程中,会阴会有不同程度的裂伤,必要时会阴侧切术经常规缝合后的疼痛、肿胀和愈合情况易影响产妇产后恢复和有效母乳喂养,所以减轻产妇的疼痛、促进伤口的愈合尤为重要。波姆光治疗仪发出的可见光及红外光在低功率档产生的温热作用,使伤口局部血流量增加,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加速局部代谢产物的吸收,促进炎症消散,提高伤口处痛觉阈值,减低神经末梢的兴奋,缓解肌紧张,消除产后会阴伤口肿胀和减轻疼痛。另外,波姆光辐射加热升温平稳,具有干燥、增进伤口组织新陈代谢、促进上皮组织生长、减轻局部张力、加快伤口愈合的作用,观察组会阴伤口愈合的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波姆光疗法有利产后会阴伤口恢复,且不接触创面,照射时间短,对减轻产妇痛苦、促进伤口愈合有良好效果,并且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1] 陈秀菊,常鸿,王勇,等.温热生理盐水联合碘附湿敷会阴伤口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38-39.
[2] 郏群林.特定电磁波对渗出性伤口的临床应用及观察[J].临床研究,2009,6(25):41-43.
[3] 廖云霞,李爱珠,兰艳萍.高锰酸钾配合硫酸镁治疗产妇会阴伤口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09,20(6):105-106.
[4] 吴震,陶敏芳.特定电磁波治疗仪脓肿切开后伤口的效果观察[J].上海护理,2009,7(9):65.
1672-7185(2014)10-0044-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0.025
2014-02-10)
R719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