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堂刚
人们常说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既是对教师这一崇高职业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教师职责与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仪表心境、人品学识、精神态度、情感胸怀事关教育对象的成败和教育事业的兴衰。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说:“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教师生命的“磁场”每时每刻都在“辐射”身边的学生,教师必须具备四种形象方可托起教育这片天。
一、优雅的绅士形象
英国绅士影响全世界,他们待人谦和、谈吐儒雅、举止彬彬……是肢体语言美的高度体现。美国第三届总统杰斐逊和他的孙子驾着马车出去,在路上碰到一个陌生的奴隶脱帽向他们行鞠躬礼。杰斐逊举起帽子还了个礼,但他的孙子忙着和别人讲话,没有理会那个奴隶。杰斐逊严肃地说:“我的孩子,难道你允许一个奴隶比你更有绅士风度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绅士形象是属于文明礼貌的做人规范,也是体现自尊互尊的处世之道。在历史上,没有一位教师因“漂亮帅气”而名留青史,“师表”就概定了教师的品德、学问、仪表等要做学生的榜样,神情举止、言语风貌等自然大方,圆润有致。
绅士形象讲究三美:一谓语言美。古人云:“慧于心而秀于言。”教师言语温馨,则其心善良而正,这种语言养人耳、暖人心、动人情,必然取得学生的信任和青睐。二谓仪表美。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身教胜于言传”,教师举止稳重端庄,着装整齐清洁,精神爽朗阳光,心态乐观豁达,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其身正,不令则行”。三谓人格美。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其一生。教师要尊重自己,慎独善行,洁身自好;还要尊重学生,包容大度,视学生为挚友,让每个孩子有自主成长的空间;更要尊重教育规律,“教育需要心平气和,需要慢慢等待,在等待中尊重生命,成熟生命,怒放生命”。
二、渊博的学者形象
当前教育正由“前喻时代”向“后喻时代”过渡,随着学生探究能力、课外知识的不断增强,对知识渊博、善于研究的教师的需求也不断升温。因此,教师既要专业知识宽厚扎实,精深透彻,有较好的学术修养和一定的成就,又要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适应网络化的信息平台,适应新时代的思想观念,适应学生及其家长复杂的心理需求,还应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凡是最前沿最流行的知识、需要掌握的相关技能,教师一定得“样样通”,这样才会和学生有共鸣之处。渊博的学者一要善于学习研究。尤其是现在的学生,迫切需要教师去了解他,研究他,引导他。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勇气,学习研究专业知识,研究学生,研究新理念、新方法,研究社会,不断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和意识观念的更新,力求思想不落伍,知识不陈旧。要善于总结反思。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没有反思的教学,不总结的思考和研究是难以深入并取得成就的,说得更透彻些,这种教师充其量只能是一个教书的匠人。
三、执着的园丁形象
园丁是有手艺的,教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教学应有能使学生学得如醉如痴的教学艺术。我听过很多教师讲课,不同的教师都有不同的教学风格。生无定类,教无定法,手艺是园丁生存的命脉。但教学是一个在长期努力实践过程中才会初见端倪的“良心活儿”,教师必须得有执着的进取精神。这种执着需要教师在备、教、辅、改、考、研等环节中数年如一日地坚守耕耘;需要纯洁的心智和高远的境界,不甘为人梯、心怀淡薄不行,不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不行,不担负责任、坚定信念不行。一个有心的教师对自己的每节课都精雕细琢,反复推敲,使课堂教学的水平达到较高的境界,形成自具一家的独特风格。教师必须缘于勤奋,缘于不懈追求,可谓十年磨一剑。李桂林、陆建芬19年如一日烛照深山的执着,终能感动中国。我们不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去创造感天动地之举,只希望教师能将责任进行到底,让每一位学生开花结果。
四、永恒的慈母形象
自古以来,慈母就是爱的代名词。永怀一颗慈母之心从事教育工作,是教师职责的使然,也是教育的真谛所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学家如是说。学校如是要求,社会、学生如是需要。慈母有至善大爱的精神,把孩子真正放在自己的心里;有舍生奉献的情怀。“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给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感动,她的英勇行为展现了一名人民教师慈母般的大爱情怀和纯洁无私的大美形象;她的义举正是对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心系学生、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
教师大多都懂得如何爱自己的孩子,真正能够拿学生当自己孩子来爱,确实很难做到。魏书生说:“你把学生看成天使,你天天活在天堂里;你把学生看成魔鬼,你天天活在地狱里。”其实,大多数孩子在温馨的关怀、合理的激励和正确的引导下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学困生”也有闪光点,也能够成为有用之材。教师的冷漠和疏忽往往让他们妄自菲薄、自暴自弃,最终成不了“器”。教师须像慈母一样关注孩子的心理,摸清他们的家庭境况,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对话,交流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困惑等,进行关怀教育;像慈母一样对孩子的失误无比宽容,对孩子的努力充满信心,对孩子的成长充满期待,对孩子的进步充满欣喜,对孩子的成就充满骄傲。“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孩子在充满爱的氛围里一定会感受到无比的幸福,也一定会闪烁绚丽的生命光环。
说不完的师责,道不尽的师魂。用一位教师的话说:“我们要珍爱自己面前的每张笑脸,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快乐的世界。所以,尽管我们每天都似乎形色匆匆,就像一位辛勤耕耘的农夫,守望秋后的收获,但我坚信,那一份执着的守望,必将成为一抹灿烂的嫣红,盛开在你我的心中。”
(作者单位:湖北省谷城县紫金镇中心学校)
(责任编辑:陈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