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帅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51066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毕业生就业体制从以前的“统分统配”的就业模式改变为现在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模式。这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作为就业大军中的特殊群体,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 导致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很多,其中既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也受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等多方面的影响。 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不仅关系着学校的声誉,也关系到学生家庭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峻性,采用各种适当合理的必要措施,改变女大学生就业现况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多变的,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缓解和解决女大学生关于就业的压力及困惑。
首先,女大学生就业率低。据相关资料调查,高等院校女生比例已经超过45%,同等的条件,女生的就业机会比男生少20%左右,女生的初次就业率仅为男生的40%,很大程度上少于男生。
其次,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相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再加上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在岗位安排上,女大学生的工作岗位不但少于男生,并且女大学生的工资明显少于男性。 另外,从就业领域上来看,女大学生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晋升空间较差的内勤,文员,餐饮服务等行业。
最后,女大学生生就业门槛高。当今社会上一些私人企业,出于自身经济效益,对女性就业者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如:职位仅限于男性、不得在合同期限内生育等,在加重女大学生求职压力的同时,人为的提高了女大学生的就业门槛。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客观存在、不可忽略的问题。 导致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这两方面。
第一,女大学生错误的就业观。在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中,就业期望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女大学生多把就业目标锁定在为数不多的几个一线城市,并且倾向于公司白领,公务员,国有企业;对工作环境、薪资要求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强烈排斥工作地点差,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的工作。 就业期待与现实情况严重不符合,必然会导致女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
第二,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相对欠缺。 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沟通能力不强,行事犹豫不决,自主创业意识不强另外,另外,受中国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女大学生在选择就业的主要目的是求安定、安稳,重心更趋向于回归家庭,做好女性在家庭里的角色,而忽视了自身的理想和追求。
第三,女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不了解,定位不准确。这是女大学生求职困难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女大学生是通过人才招聘或者和用人单位直接联系, 对大学生对就业的信息不关注,对自身定位也不清楚。 有些女大学生也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这都多多少少的影响了她们的就业。
一方面,我国就业形势严峻,有严重的性别歧视。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稀缺劳动力资源, 再加上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从而造成女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有一些用人单位以性别为理由拒绝招聘女大学生,或者以身高、相貌等为借口,提高女大学生的录用标准。
另一方面,我国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可操作性。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对女性求职者劳动权利和劳动过程的保护,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加以保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劳动力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用人单位具有劳动力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在此情形下,用人单位在工作招聘过程中的性别歧视情况就日益明显,具体表现为法律保障男女平等,与实际操作中就业机会不平等之前的矛盾。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首先随着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使整个社会的就业问题得到缓解,从主观上看,女大学生也会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而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加上我国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用人单位重男轻女的偏见也会逐步转变。 但这些都需要相当长时期的过程。
首先,转变就业观念,拓宽择业范围。 从当今社会上来看,大学生更看重的是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地理位置,以及今后个人的发展。 因此,大多数女生所希望的大城市,高收入的就业目标太过于理想化。 作为当代的女大学毕业生应该勇敢的接受社会的挑选,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女大学生应该看到只有扎根基层,去生产建设第一线和那些急需用人的单位踏踏实实地干,才能充分发挥和奉献所学的知识,在火热的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
其次,扬长避短,加强女大学生自我的素质培养。 当今社会,女大学生在就业时候虽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限制,但是实物具有两面性,女大学生也具备许多男生所没有的特质。比如:女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比男生更优秀;女大学生的表达能力要高于男生;女大学生细心,善于调动他人的积极性,发挥集体的作用。因此,女大学生应当着重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高分低能”,树立职业女性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社会形象,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
最后,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 由于法律的缺失,使得女大学在求职时遭遇各种不公平、不公正的待遇。 所以, 我国需要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维护保障女大学生的权益,相关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和劳动监管。 大力发展服务性产业,为更多的女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更广阔的空间, 促进我国的经济加快发展。
[1]李晓明.女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就业指导[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2]王艺.当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及成因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77-78.
[3]屈振辉.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新思考:从人力资源的社会性别视角着眼[J].中国就业,2011(4):16-18.
[4]邱柳.浅析高校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社会因素[J].科技成果纵横,2011(1):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