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作文的全程训练

2014-03-20 07:09李振琛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润色全程表达能力

李振琛

鉴于目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视作文为畏途的现象,本人想谈谈如何加强中学作文的全程训练的粗浅看法。

所谓作文训练,就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写作实践,使学生具备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它包括观察分析能力、取舍能力和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指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取舍能力,指根据一定的需要确定从诸多的材料中选取所需要的材料以及所表达的方式(即体裁)的能力。表达能力,指运用语言组织材料的能力。作文训练是这三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所谓作文全程训练,即积累材料——构思表达——修改润色的写作过程。这是一般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也是一次作文的全过程。我主张,中学生每次作文都要严格遵循这个程序。坚持作文的全程训练,也就实现了以上三种能力的综合训练。

作文能力只有在作文的全程训练中才能形成,这是由作文能力诸要素相互联系的规律所决定的。积累材料是第一阶段。它是通过观察分析后积累写作素材,通过阅读吸收写作养料。构思表达是第二阶段。构思是根据题目要求对写作材料进行一番精细的思考,组成一篇文章的雏形,即所谓“打腹稿”。表达是调动记忆仓库的章法储备对入选的材料进行布局组织,将头脑里的语言材料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修改润色是第三阶段,修改是认识的深化的过程,润色是指恰当地使用文字使其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量。

第一阶段,取舍能力决定着搜集材料的目标和范围,观察能力决定着对事物认识的全面与深刻的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则决定着在阅读积累中对语言章法技巧的借鉴水平。

第二阶段,取舍能力决定着文章的表达方式,观察分析能力决定文章立意的高下,表达能力则决定着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第三阶段是修改润色过程。观察分析能力与表达能力交互作用的特征更为明显。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观察能力、取舍能力和表达能力是综合起作用的。取舍能力侧重于第一、二阶段,表达能力侧重于第二、三阶段。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都可以调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都可以让学生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同时也能有效地检查课外阅读情况、巩固课外阅读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有灵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对课文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年龄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生活阅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教养不同的学生在进行阅读同一内容的过程中会出现各自的理解、感受、评价。这就是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情况。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喜欢文学的学生来说,可能觉得“直”和“圆”二字用得准确、形象,看到的是广袤、空旷、寂寥的大漠风光,情不自禁地会激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而喜欢数学的学生可能联想到垂直线和外切圆,觉得那是一幅绝妙的美的构图,如此等等。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给学生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宗旨的综合性动态评价,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能悟出多少就悟出多少,允许他们对文本出现异彩纷呈的理解。同时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说出自己的阅读想法,说自己的“发现”所得。以此激发阅读教学课堂的活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任重而道远,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语言为主要内容,以灵活运用教法为手段,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加强学生阅读训练,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慧平.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唐晓杰.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猜你喜欢
润色全程表达能力
图说
删繁就简更向好 润色增彩方显美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世园全程票再增新通道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诗歌阅读在写作中的润色作用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