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三定:永葆“书生”本色

2014-03-19 03:19徐玉成等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学术史藏书楼南湖

徐玉成等

都说南方人个子不高,但湖南岳阳的余三定是个“高人”:身高一米八一,可与北方大汉比肩。不光个子高,余三定站讲台,做学问,收藏书,打篮球,搞管理,样样水平高。出身农家,只有一张大专文凭的他,从1996年起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然而“高人”余三定没有一点架子,熟知余三定的人都知道他是一校之长,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快乐“书生”。

喜欢教书,始终乐在其中

1956年,余三定出生于历史名城湖南岳阳。16岁高中毕业时,因成绩优秀,他回乡当了一名民办老师。刚开始他教小学四年级,由于教学成绩突出,他一直跟班教到初中毕业班。在教书之余,余三定喜欢读书,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把学生教得更好。

对于那段时光,余三定感慨道:“那个年代条件特别艰苦,吃的穿的都很紧张,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读书,很多适龄上学儿童因为要照顾弟弟、妹妹,要帮家里做农活,不得不辍学在家。但是父老乡亲都希望小孩能多读书,因此在乡下,教书匠特别受人尊敬。那时,我就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希望能够做一辈子的教师。”

1977年恢复高考,由于文化课基础好,余三定顺利考进岳阳师专(即后来的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成为一名大学生。“那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年代,高考如同有志青年开启知识和命运之门的钥匙。读大学时,大家都在拼命地学习,努力把之前浪费的时间补回来。”

1980年毕业时,因为各方面突出,余三定留校,在中文系任教,开始了与湖南理工学院的不解之缘。尽管后来一路做到了校长的位置,但他始终无法割舍掉那“三尺讲台”。从2004年起,他开始给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生上课。先后教过文学概论、明清小说理论、教育文艺、当代学术史等多门课程,各门课程都广受学生欢迎,并且常有青年老师和其他系的学生跟班听课。

余三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读书和治学经验与学生分享。他的“当代学术史”课程打通了文史哲学科的界限,其中既有对胡绳、王富仁、陈平原等知名学者的个案研究,也有对当代学术热点、学术思潮的宏观描述和总结,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先在湖南理工学院本科生中讲授,后经提炼、提升又在湖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中讲授,广受欢迎。

从教小学生,到教初中生,再到教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余三定可以说把书教到了“顶”,也教出了“名”。早在1994年,他就获得了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后来又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湖南省高校首届教学名师,还被推荐参评国家级教学名师。

余三定不光善于教书,还特别注重育人。他与学生关系极其融洽,许多学生毕业后都记着他。他每出新作,也将作品邮寄给一些学生,丝毫不嫌麻烦。学生结婚,他经常被邀请参加。

1998级中文系学生湛密昌还记得与余三定交往的情景,“读大学时,我奉校报编辑部之命去采访余老师。他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有,我去他办公室时,他已在办公室门口等候我,采访结束后又恭敬起身送我出门。后来我考研时,想请余老师帮我推荐一位导师,当时在他的办公室,他立即放下手头正在研读的《胡绳文集》,当即写推荐信给华中师范大学的张玉能教授,并嘱我前去拜访时当面递交。”

有的人觉得长期从事一份工作会使人产生职业倦怠,会觉得压抑与枯燥,但余三定始终觉得教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了四十年的书,他始终乐在其中。即便现在当了校长,还在给本科生讲课。

“当老师,是自己所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喜欢教书,自己也能从中获得乐趣。”人们喜欢某一件事有两种喜欢,一种是喜欢过程,觉得有味且生活充实;另一种就是喜欢结果,带有目的性。余三定自我评价属于前者。

甘坐“冷板凳”,研究自成一家

大学教师的使命不仅在于教书育人,而且还要从事学术研究,把人类美好的精神遗产传承发扬并且创新光大。余三定教书,但不教死书。他关注书本、学生,也关注社会、作家和学者,在当代学术史研究上,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从1980年发表第一篇文学评论开始,30多年来,他先后在《人民日报》《北京大学学报》等发表文学论文和评论300多篇。《当代文学缺少鲜活的贪官典型》等先后被《作家文摘》《新华文摘》摘登,并被选入《中国年度文坛纪事》。此外,余三定还出版了《文坛岳家军论》等多部著作。

当代学术史研究,在二十年前是冷门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初,余三定就将学术兴趣较多地集中在当代学术史研究领域,且一“钻”二十多年,先后出版了《当代学术史研究》等著作。“十年冷板凳”使之成为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

为了更好地繁荣学术研究,余三定在他主编的《云梦学刊》开办了“当代学术史研究”特色栏目,在对当代学者进行个案研究的同时,又对当代学术争鸣、学术流派、学术现象、学科发展做宏观扫描,且特别注意将个体学者的研究置于宏观的学术史背景之下进行。该栏目两次获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奖”。《云梦学刊》的“屈原研究”栏目已成为全国研究屈原的重要窗口,先后刊登了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等单位不少知名学者的优质稿件。由于在办刊上的优异表现,余三定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主编,并获湖南省政府出版奖中的“优秀出版人物奖”。

为弘扬当代学术史研究,自2004年起,《云梦学刊》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性的“当代学术史”专题研讨会,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十次研讨会,吸引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学者。

因为学术研究成就突出,从20世纪末开始,余三定先后被评为湖南省首届高校教学名师、湖南省普通高校首批学科带头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还获得了冰心奖理论贡献奖、两次全国普通高校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南省第三、第五、第九、第十届、第十一届社会科学成果奖,多次获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成果奖。他先后有9篇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他还担任了《社会科学论坛》等多家刊物的编委或顾问。

虽然研究成果众多,但余三定的学历始终是大专。在硕士、博士满天飞的当下,一所本科院校的校长学历仅为大专,不由得让人心存疑惑的同时,又多了几分钦佩。

“以书为生,真书癖书痴”

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条件艰苦,但余三定从小喜欢读书。在岳阳师专求学时,他和妻子朱平珍是同班同学(1977级),他们相恋也是因为书。余三定说:“读大学时,学校的供电十分紧张,教室的电都是定时供应的。下自习后只有学校传达室还亮着灯,为了借着传达室的灯光看书,我们多次不经意中在传达室相遇,因为都热爱读书,于是我们就逐渐了解并走到了一起,可以说是书为媒。结婚后,读书、购书、教书、写书成了我们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成了我们生活甚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读中学时,余三定在心里许愿,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收藏书,能够读很多书。在工作多年之后,他终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为收藏书,余三定专门建了南湖藏书楼。身边与他年龄相仿的人,多在考虑改善住房条件、购置别墅、准备养老等,而余三定把与夫人辛勤工作几十年攒下的积蓄,还有亲友的资助用来兴建私家藏书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书记蒋建国曾致信相勉:“修楼藏书,盛世宏举,深表敬意。”

南湖藏书楼占地面积240平方米,建筑面积960平方米,可藏书10万余册。现有藏书约4万册,以收藏文、史、哲方面的学术著作为主。在藏书时,余三定不图虚名而诚实致用,不为收藏而藏书,只为读书、为研究而藏书。

北京大学中文系龙协涛教授在《南湖藏书楼记》中写道:“是君嗜书、读书、购书、淘书、著书、教书、评书,以书为友,以书为乐,以书为生,真书癖书痴也。”这些辞藻,可谓余三定的传神写照,南湖藏书楼熔铸了他一生的志趣和四海的文缘。

余三定全家还编著了《南湖藏书楼》一书,该书2010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不仅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南湖藏书楼的修建过程、基本概貌以及余三定数十年藏书、读书的心路历程,还慧心独具地收录了原中组部副部长李锐、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及原副部长陈昌本、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沈鹏和王朝闻、徐中玉、龙协涛、陈平原、韩少功、谭谈、李元洛、王先霈、罗成琰以及日本、台湾地区等地的60余位知名学者、作家为“南湖藏书楼”所写的文章、书写的楼名、题赠的对联诗词以及刻写的印章,等等。《南湖藏书楼》是一本向写书、读书、爱书人致敬的书,能给读者带去关于读书的美好遐想。《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民政协报》、香港《大公报》等数十家媒体发表了书评和书讯。

南湖藏书楼建成后,先后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故宫博物院,港澳台地区,美国、法国、日本、越南等国家的知名学者来参观或开座谈会;《北京大学研究生志》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连续4年来此举行专题研讨会,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报》《学术界》、湖南教育出版社等学术单位在此举行专题座谈会;大、中学生和普通市民到藏书楼参观或开座谈会的则更多。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快速阅读。在余三定看来,纸质书籍始终具有无可替代的魅力。很多参观过藏书楼的人都感叹:“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去南湖藏书楼可以使自己的心境静谧与纯净,享受读书最原始的乐趣与感动。”

随着影响力的提升,南湖藏书楼成为一个以书会友、谈书论道、清茶飘香、富有雅趣的师生、文友聚会之所。虽然管理藏书楼是一件苦差事,但余三定觉得他所做的一切都很有价值,藏书楼可以点燃读书人的梦想,让人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即使再辛勤的付出,也都值得。

因为爱书藏书,早在1999年,余三定就被评为岳阳市的“十大巴陵藏书家”,2011年又荣获“岳阳藏书家”称号,2013年又被推荐参评“全国书香之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湖藏书楼的文化积淀日渐丰厚,这里已成为文化聚集、文化交流的一方风水宝地。作为学者和藏者的余三定倍感欣慰。

新官上任,不烧“三把火”

在担任湖南理工学院副院长和副书记期间,余三定曾先后分管学院学科建设、教学管理、纪检监察、审计、工会、离退、期刊(学报)和校友联络等方面的工作。在分管各项工作时,他能够切实抓好常规管理,有创造性地抓好重点工作,使分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良性发展。

2013年6月,余三定开始担任湖南理工学院院长,由副职到正职,职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着学院1300余名教职工与22000余名学生,余三定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感受到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压力。

担任院长,意味着私人时间会少很多。如何处理好管理工作和个人学术研究之间的关系也考验着余三定的智慧,“过去我个人是管理工作与学术研究兼顾,有时甚至可能学术研究还做得多一点,以后就只能是以管理工作为主,必须全身心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因为我少写一篇文章、少出一本书、少一个课题,不会对学校发展产生很大影响,但是如果因忙于其他事务而疏于管理的话,那就影响了学校的工作,那就是大事。”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在入职典礼上,余三定说他可能一把“火”也不会“烧”。在他看来,学校的规划已经做好了,他到任之后的任务就是扎实地把已规划好的工作做下去,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而且他认为今天的大学校园特别需要宁静。

“我会多做组织实施方面的工作,一步步落实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将蓝图变为现实。在高校管理工作中,我崇尚的理念是润物细无声,就是要有韧性,有执著精神,持之以恒,认真工作每一天,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今天,高校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但余三定始终对湖南理工学院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我们学校各方面基础都很好,学校的发展势头很好,老师们的进取心较强,水平较高,领导班子团结,事业心强,班子成员间合作共事非常快乐。我热爱我们学校,我曾至少有两次机会到别的地方去工作,在很多人看来那个地方比湖南理工学院发展前途要好,但我都没有去,我始终感觉理工学院已给了我很好的发展平台,我在这里既能为社会作贡献,又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所以我很快乐地生活、工作在我们的学校。”

业余时间,余三定特别喜欢打篮球,几天不打手就痒。少年时候,他就爱打篮球。那时候,没鞋穿,他就赤脚打球,脚板磨得像牛皮。成家后,住岳阳师范夫人单位,天天打。特别是暑假,经常是下午五点就出门。出门前,夫人朱平珍叮嘱早点回家,当时他满口答应,但一到球场,便将一切抛到了脑后,不到天黑不离开球场。在岳阳师范住了6年,搬家时,邻居来送行,闲聊时才知他是教中文的,而原来,他们一直认为他是体育老师!

因为热爱打篮球,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他,如今仍像小伙子一样充满活力,生龙活虎。在他的带动下,全校很多师生都热爱体育运动,大家都奉行“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信条。

与余三定经常接触的人觉得他为人处事从容淡定、儒雅平易,举手投足独具魅力,让人倍感亲切。热衷于教书育人,着迷于学术研究,痴迷于读书藏书,迷恋于篮球运动,钻研于教学管理……这,就是余三定,一个快乐“书生”,如此快乐一生。 这让笔者想起余三定自撰的书房对联:“快乐读书拥书生本色,实在做人持人间常情 。”

猜你喜欢
学术史藏书楼南湖
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四库馆臣的术数类书籍纂修观
南湖
南湖的船,党的摇篮
南湖早春(节选)
简论明代中期的学校藏书楼
美丽的南湖
道家与韩非法律史学地位的再认识及其启示
中国古代的藏书楼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学术史”路径探究
藏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