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海
〔关键词〕 中学生;作文教学;自主
批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2—0040—02
一、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在现阶段显露弊端
传统的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以往提倡的“精批细改”式的作文教学方法面对当前学生数量多,班额大,学生思想活跃的现状,往往出现教师为改好作文投入大量精力而学生却收益甚少的结果。究其弊端有:第一,教师对作文的批阅极易形成简单的程式化,往往是一个分数定了等级,几句评语定了优劣。教师只能单方批阅,与学生主体完全隔离,师生相互间难以及时传递有效的信息,教师的批改对于学生的指导作用就大打折扣。第二,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要两周时间,批阅周期长,“长时间”的修改使很多学生会面对自己的作品已生“似曾相识”之感。第三,以教师观点的好恶、能力的高低,对作文主题、作文要求的理解来作为对学生作文优劣评判的标准。与教师的思想或观点相符的就是优秀作文,反之,就可能是差作文,这带有极大的主观性。这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一种批改方式,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掌控了学生的作文自主性,使学生封闭了自己的观点,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自然成长,阻碍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作文教学方法有必要从教师单方批改向指导学生自主批改过渡。
二、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作文自主批改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是新一轮课改对作文批改应以学生为主体作了明确的要求。学生自主批改作文最大的优点就是: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各显其能,各尽其才,各长其才。根据近几年的实践经验,中学生作文自主批改教学方法可分作者自改、同学互改、教师反馈与激励三个步骤来进行。
(一)反复吟诵,自我修改。叶圣陶先生讲过:“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自我评改,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不断地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的学习策略。 那么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自改作文呢?首先应指出自改的重要性,“文章不厌千回改”,杜甫就有“语不惊人死不休”,古今中外诸多名人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其次,让学生明确自改的方法,“文章不厌百回读”,反复吟诵是最好的修改办法。清人何绍基在《与汪菊士论诗》中说:“理不足读不下去,气不盛读不下去,情不真读不下去,词不雅读不下去,起处无用意读不起来,篇终不混茫读不了结。”所以在学生自我修改的过程中必须要求反复诵读所改习作。第三,作文批改的最基本要求是文章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有无错别字,病句有多少,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正确,这些问题应让学生自行查找,学生用心查找到的错误,要比教师直接指出印象深刻得多。另外,作文批改还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文章主题是否鲜明,选用材料是否自然,全文能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叙述是否清楚,描写是否生动,抒情是否自然,议论是否中肯,说明是否准确,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明白、通畅。学生在批阅全文后都要在自己的作文后面写上这篇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在学生自改的间隙,教师根据学情择项适时点拨,及时鼓励学生以新的视角对自己的作文采取更细致的批阅。通过学生的自评,加快了作文信息的反馈,提高了学生作文的频率,增大了学生作文训练的密度,同时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改过程,这是学生运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并运用其智能探求新知识的艰苦过程,因此,在自评中,学生自我能力和价值都得到展现,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乐在其中。
(二)统一标准,互批互改。自主批改作文的第二步是“互改”,除了自改中的要求外,教师还应制定有效的批改规范,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批改作文的方法,让学生批改有据可依。
首先,在作文批改之前,根据课程标准统一作文修改符号。除了用书本上的一些规范符号外,还可补充一些学生易懂的修改符号,如“———”表示句子有毛病、“……”表示好词句等。让学生明确这些符号的特定意义后,教师在批改中就可标上这些符号,再加上启发性批语,让学生动脑、动手去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形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因此,教师要以这些修改符号来规范学生,不断强化,熟练运用,使他们终身受用。
其次,传授一些作文批改的基础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批改作文的着眼点。1.通读全篇,整体着眼。第一看结构。如层次段落划分是否清晰,结构是否完整,构思是否新巧,如倒叙,插叙等;段落之间是否过渡自然;前后是否相照应,开头和结尾是否得体。第二看内容。如中心是否鲜明、集中、突出。中心是否切合题意,内容是否真实可信;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看人物形象是否丰富,性格是否合乎情节,材料是否丰富;文句是否有意蕴,感情是否丰富,真挚感人,是否让人有回味,或引人发笑,或为之感动,或为之深思等。第三看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包括题目、开头、主体、结尾新奇巧妙;推理或想象有独到之处;能体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2.认真研读,精雕细琢。整体的问题修改完成,就剩下书面,字词和语言上的一些细节问题了,往往学生在这些方面比较好把握。第一看写作是否符合文体规范( 如记叙文,要求做到夹叙夹议,有议论、抒情、描写,对事情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或感情,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议论文,要求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有议有据,能自圆其说,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说明文,要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有丰富的说明方法,有恰当的说明顺序。记叙文要有具体的事件和人物,要有明确的记叙顺序和记叙要素。) 第二看语言表达是否准确,不重复,不啰嗦,精炼简要;语言是否流畅,用词生动新颖恰当,句式灵活,错落有致,如长短句交错,陈述、反问、设问交错等,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引用等,有无病句出现。最后看如字体是否美观、端正、书面是否干净、整洁,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是否得当。endprint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有层次有分工地进行作文批改,找到最佳修改方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与作文评改的几方面相对应,组内有几位同学,便批改几篇作文。每位同学批改一方面。例如:作文水平差的学生批改字体和标点,作文水平好的学生批改语言、内容、创意等。教师可以把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培训成骨干,以点带面,保证每个小组里有骨干,这些学生就成了其他同学的“伙伴导师”。这样做,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能提高他们的作文批改能力,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同种类型的批改。在互改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宽松自由”的批改环境,学生占有了相对自主的空间,极易在学生之间营造更多的相互商榷的机会,此刻教师要提醒大家针对作文中的共性或焦点问题交换意见,倘若真能获取碰撞和相融,假以时日,他们在作文中定会自然达到互补共进的效果。
(三)教师反馈,激励成长。对学生批改后的作文,教师不能采取不闻不问的“放羊式”的方法,因为毕竟学生的写作能力、赏析能力、批改能力尚浅,所以,教师应在学生批改的基础上,参考学生的批语,再次批改。教师的批语应尊重学生的观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不宜对学生的作文内容和批语作较大的改动,以防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社会的承认和他人的尊重,渴望自己与人沟通,被人理解。学生的作文有长短、文笔有优劣,教师一定要看到学生作文中跳动着他们鲜活的思想,充满了他们年轻的甚至是幼稚的感情。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动机能激发人们的奋斗精神,“数子之过,不如奖子一长”。在学生自改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应示范性的评改作文,把评语化作真诚的笑脸,由衷的赞叹、恳切的教导,使学生鼓起“我还行”的信心,并因此力求上进。同时,让科代表张贴优秀作文及评改内容,让学生在课外观摩、交流。这样,既能使学生在展示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得到心灵的愉悦,又让作文较差的学生能从身边很容易找到范文,从而提高学生的批改兴趣,使学生成为自改互评的积极参与者。
三、自主批改作文在中学作文教学中的优势体现
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较之以往的精批细改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优势如下:(1)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而且会指导别人写作,自然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2)通过交流,让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促使进步。(3)每次批改作文,由于不同学生、不同文章,学生有新鲜感,培养学生批改作文、写评语的兴趣。(4)批改作文时,学生进入教师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使心理走向成熟。(5)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节省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编辑:刘於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