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丽媛
一度认为学生英语成绩不好,是因为学理科的他们只拥有理性思维,英语水平很难提高。在一次期中统考班级英语成绩远低于平行班后,我终于沉不住气地问自己:我要破罐子破摔吗?眼前出现的问题全都是因为我的学生不完美吗?除了教学上课外,我在与学生沟通等其他方面就没问题了吗?……慢慢地,我总结了以下几条沟通“法则”。
1.打破防御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旦感到自己受到攻击,我们就会陷入自动化的应对循环来进行防御。
一般来讲,学生被老师“召见”的时候都是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他们来见老师之前已经在心理上预设了一层防护网,这种防御系统会本能地开启,甚至准备好了应对措施。“积极”的态度可能会激烈“交流”,甚至让老师理屈词穷;“消极”的态度可能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让老师无可奈何。前者会让老师抱怨学生难管难教,后者会让老师束手无策。因此,有效沟通就要先打破学生的这种防御系统。当我们以平等的心态、恰当的态度在和谐的气氛中交流,总会达到我们理想的交流效果。
2.选择句式法。
(1)少用“但是”句多用“如果”句。根据大脑接受信息的习惯,听者往往会对后面的“但是”更关注。例如,你最近表现不错,但是学习态度还需要加强。这样学生感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批评。如果非得用“但是”,可以把内容适当调转。
(2)指出学生不足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如果”的句式来表述。例如,你最近表现不错,如果再在学习方法上多一点思考,我想你的进步会更快。上课时,当我问出一个问题后,总有几个调皮的男孩子用怪腔怪调回答,尽管答案是正确的,但是大家听上去很不舒服,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听课效率。后来我和他们沟通了一下,肯定了他们思维敏捷,思考积极,同时提出如果注意声音和语调,那就更完美了。果然,他们后来都尽量注意了这些细节。
(3)同样的意思从积极方面表达。曾国藩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不但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受到嘉奖,因句式不同,传递的信息截然不同。经常有教师这样怒其不争地告诫学生:“如果你不想学习,谁也帮不了你。”道理固然正确,但效果并不好。而换成“如果你努力学习,谁也阻止不了你的进步”,这样传递的信息就是积极的,给了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4)多用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句式。例如把“我觉得……”变成“你觉得……”,“我认为……”变成“你认为……”,等等,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5)多问怎么办,少问为什么。这样的句式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解决问题,关注成长。
(6)把“怎么可能”变成“怎样才能”。例如把“你这样的态度怎么可能考上大学呢”变成“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考上大学的目标”。
(7)适当用一些强力发问的句式。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你说呢?还有呢?假设有会是什么呢?……这样的句式能够打开学生封闭的思想,有助于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
3.巧用“挑衅”法。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教师的“质疑”与“挑衅”在激励理科生学习英语上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教师需要恰当的时机刺激消极被动学习的学生。我们知道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初步形成期,“90后”的他们敢说敢讲。有时在课堂上会就某一题目或教师说的某一句话对老师产生质疑甚至公然“挑衅”。试想为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呢?种种“挑衅”的手段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列出一些刚讲过相关知识点的基本题目后我问:“Who is confident enough to say I can do it?”再如,做题前给“冲动”型学生提个醒:“你们这么聪明,看谁先掉进出题人设的‘陷阱。”听到学生的错误答案后,给他们敲一下警钟:“我已经听到‘经典(反语)答案了。”
叶澜教授指出:“教师不是学生发展的工具,而应该和学生共同发展。”其实,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现实,用憧憬的心态去追求未来;用付出去加快前进的脚步,用努力去实现学生的翱翔;在自己的成长中体会喜悦,在学生的成功中收获价值……这样,枯燥也能充满生机,重复也会不断创新有意义的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