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聪贤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其粮食商品量及专储量均居全国第一。农产品作为黑龙江省主要出口产品,对外贸发展贡献巨大。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规模实现稳定增长,2003—2012年,农产品出口额累计实现86.09亿美元,年均增幅15%。2011年,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为21.06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148.64%,创历史增长率最高的记录(见表1)。
国际市场占有率即WMS指数,指某国家或者地区的某产品的出口额与世界同种产品出口额的比值,用来衡量某国家或者地区某种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强弱。2003— 2012年,全国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平均4%左右,而同期黑龙江省农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比值不高(见表2)。
表1 2003—2012年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
表2 2003—2012年中国和黑龙江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WMS指数)
以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下面主要对大米、玉米、鲜苹果、大豆、冻猪肉和烤烟六大主要农产品出口情况进行分析。
黑龙江省大米出口在2003年和2006年增幅较快,出口额分别达到8164.07万美元和6110.13万美元。玉米出口在2003年、2005年和2007年出口增幅较快,但从2008年开始大幅下降,2010年出口额仅为5.08万美元,较2003年下降了99.98%。从总体看,鲜苹果出口呈稳步增长趋势,除2003年、2004年、2009年和2010年出现小幅下降外,其他年份出口均保持20%以上的增速。冻猪肉出口在2003—2006年呈快速增长,同比增长均超过15%,而从2007年开始,其出口额下滑,降幅均超过50%。大豆出口呈现出口量减少价格上涨的特点,出口量由2003年的8.57万吨减少到2010年的1.71万吨,出口额由2500.52万美元减少到1288.80万美元,平均价格由2003年的0.292美元/公斤上涨到2010年的0.754美元/公斤。烤烟2003—2010年累计出口金额为15217.31万美元,年均增幅为5.75%,而2010年烤烟出口出现较大幅度下滑,降幅达28.86%(详见表3)。
表3 2003—2010年黑龙江省主要农产品出口情况单位:万吨、万美元
综上所述,2003—2010年,黑龙江省大米、烤烟出口基本稳定,鲜苹果出口增长较快,玉米、大豆和冻猪肉出口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目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市场狭窄,其中对俄农产品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40%左右。俄罗斯一直是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黑龙江省对俄农产品出口额逐年上升,2009—2012年年均增速为5.19%,但占全省农产品出口额的比重却逐渐下降,由2010年的41.9%下降到2012年的37.8%,下降了4.1个百分点。同时,随着农产品国际市场不断拓宽,黑龙江省对市场容量很大的中东、中欧以及拉美地区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在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农产品原料和初级产品所占份额近一半,产品所占比重过高且品种单一。相对技术含量较高的中间产品、高档次加工产品以及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所占比例极少,不合理的出口结构使得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效益偏低。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如大豆、玉米、大米等是黑龙江省出口的主要产品,其出口额所占比重过高,而技术含量高的农产品出口比重过低。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在于黑龙江省劳动力资源丰富,适宜生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高,缺乏高技术含量的农产品。
目前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主要针对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出口市场结构单一,分布相对集中。农产品贸易是国际贸易摩擦高发领域,如果出口市场过于单一,会对少数出口国家的经济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容易遭受进口国国内经济波动及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冲击。
尽管黑龙江省在我国属于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省,但其出口品种结构单一,适应国际市场变化的能力较弱。首先,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虽然农产品种类多,产量高,但是在良种培植推广、产品保鲜、冷冻、包装等方面,农业高科技应用不足,大都不能与国际标准接轨。比如黑龙江省的玉米等农作物,蛋白质、油脂等成分的含量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同种作物。其次,传统优势农产品知名品牌少。比如具有一定优势的大米、果蔬以及冻猪肉之类的农产品,由于缺少知名的国际品牌,近几年出口量和出口额都明显下降,。
目前,黑龙江省的农业企业数量较少,并且现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大。只有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才能提高黑龙江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及市场占有率。黑龙江省现有优势品牌农产品完达山系列豆奶粉、日月星大豆蛋白、哈高科以及九三系列豆油等缺少国际知名度,因此政府应出台扶持政策,提供优惠补贴,加快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进程,创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另外,政府可以扶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到出口目标市场国或地区申请注册商标、卫生注册以及相关产品质量专项认证,积极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农产品。
黑龙江省的农产品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就应努力提高其科技含量以及附加值。因此,政府应为传统优势农产品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推广优质品种。农产品作为我国最早开放的领域之一,出口产品质量以及卫生检疫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在面临越来越多的非关税壁垒的情况下,在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的同时,更应提高产品质量。相关部门应制定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符合国际市场的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和执法机构及队伍建设,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规避贸易壁垒。
目前,黑龙江省的农产品出口主要在东南亚、日本、俄罗斯等市场,对出口国依赖性大,贸易风险较大。因此,应采取灵活的贸易方式促进市场全方位、多元化发展。未来应深度开发欧盟、美国、中东、非洲等非重点市场和潜在市场,充分发挥地缘和经济优势,发展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此外还应鼓励和支持企业到国外独立开展经营业务,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新格局。
发展生态农业是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途径。首先,改善农业发展的基础环境,如保护土壤质量,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其次,加大对生态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扩大生态农业的种植规模;第三,提高生态农业品种的产出以及抵御灾害能力,使企业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绿色农产品。
黑龙江省应立足于农业国际化,从国际市场需求出发,建立专门的农民人才培训基地,把一些农场大户以及农牧民培养成为具备高科技知识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科研院所和高校要联合实施农业科技人才发展战略,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培养一批农业科技企业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1]翟涛,周慧秋.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J].农场经济管理,2008(3).
[2]邵冰.黑龙江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5(4).
[3]关兵,王斌,万丽.黑龙江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J].商业经济,2012(17).